人教版2017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缗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课件(共41张PPT)

人教部缗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课件(共41张PPT)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 解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这种 结构影 响着理 解。理 解不可 能是文 本意义 的重现 ,而只 能是文 本与“前 理解”的 统一 。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人教部缗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 二首》 课件(共 41张PP T)
感悟母爱

人教部缗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 二首》 课件(共 41张PP T)

本文借荷叶抒发对母爱 的歌颂,你能否也借助一种 形象表现对母爱的歌颂?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
__,__ _

6.任 何 理 解 都 只能 是个体 的理解 ,但个 体毕竟 是与群 体相通 的,所 以个体 的理解 中也有 普遍性 。理解 作为现 实的行 为具有 通向实 践的品 格,艺 术品正 是通过 理解走 向现实 ,并在 生活中 发挥作 用的。 不是别 的,正 是理解 擦亮了 艺术品 的生命 之光。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 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 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 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懂意象
《荷叶•母亲》写的是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
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 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 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 徊、欹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 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荷叶•母亲》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莲花,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 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雅。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植物有何 深意?
结尾含蓄,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那 么,《散步》的景色描写是清新雅致。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 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所以它是

《金色花》则是虚拟的,作者

读懂意象
“诗歌其质,散文其形”。 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 丰富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33张PPT)

4、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 金色花呢?
思考:(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 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 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 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荷叶·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 ,被称为“世纪老 人”,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笔名的由来: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 • 代表作有: 散文集《 寄小读者 》 诗集《 繁星》《 春水 》 •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 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则是 其根本出发点。
2、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时间 妈妈


早上 中午 黄昏
做祷告 读书 去牛棚
散发香气
投影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3、“我”回报母爱,为什么总 是悄悄也应该是无私 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 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就是瞒着妈妈,这样也会给妈妈 带来惊喜与快乐。
走进文本
•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明确:莲花——荷叶——母亲
2.能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请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 空下的荫蔽?
文中写到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 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样子各怎样?
第一次 环境 第二次 第三次


(象征手法)
金色花(圣树之花 ,圣洁高尚)的象征意义: • ——美丽 • ——美丽可爱的孩子 • ——圣洁无私的母爱 • ——孩子圣洁无私的回报母爱

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共38张PPT)

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共38张PPT)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了母爱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 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情感美。母爱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爱是无私的,它将永远罩着你,伴随你一生。
《荷叶·母亲》围绕“红莲”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场景一:莲花初开——大家欢喜。场景二:红莲绽放——引人注目。场景三:雨打红莲——心绪不宁。场景四: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叙写了孩子与母亲相处的场景,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相似之处?
两首散文诗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都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反问句式,加强语气,把歌颂母爱的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有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收束结尾,点明主旨,深化中心。使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作者对无私母爱的热情赞颂,是全文的“主旨句”。修辞:运用了呼告、比喻(明暗喻)修辞手法和反问句式。
7.散文诗两首
泰戈尔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演讲稿。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7 散文诗二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7 散文诗二首 (共24张PPT)

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定 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 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 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大二的王同学说:“汉服宽大飘逸, 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 服中蕴含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
【示例】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历经风吹雨打,尝尽 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怀眷 恋。祝您母亲节快乐!
12.感恩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中华美德。值此母 亲节,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感恩母亲, 孝敬母亲。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五月的风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也传递着博大而无私的爱。在这 个充满温馨的季节里,让我们怀着无限感恩的心情,来歌颂母亲, 祝福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
(解析:B.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
7.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写出两点即可)
①人们对于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存在较大争议。②大多 数人认为汉服好看,没有人觉得恶心难看。③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有 机会,会尝试穿汉服。(答出两点即可)
8.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
材料一:2019 年 3 月 23 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 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 前来参加。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 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流行“成 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一把 “穿越”,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世界各地的海 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 老外也成了“汉服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7 散文诗二首 (共3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7 散文诗二首 (共33张PPT)
祷告(dǎo) 徘徊(pá i huá i) 覆盖(fù ) 嗅到(xiù ) 攲斜(qī)
沐浴(mù )
姊妹(zǐ) 遮蔽(bì ) 荫蔽(yīn) 菡萏(hà n dà n) 心绪(xù )
多音字 转 (zhuǎn)流转 (zhuà n)转动 (mēn)闷热 (mè n)烦闷 荷 (hé )荷叶 (hè )负荷 (luò )凋落 )丢三落四 落 (là (là o)落枕 巧记乐背 我慢慢地转(zhuǎn)过身,看到三个小孩正在 转(zhuà n)动一个大圆盘。
文的描写性特点:①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 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②内容极具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③常运 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描绘客观生活触发下的思想情
感的波动,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生难字 蒂(dì ) 匿笑(nì )
梗(gěng)
9. (山东济南中考,T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 段的理解。 结尾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子女比作红莲,把
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金黄色碎花。以“金色花”为题,既点明了诗歌的意象, 又表明了诗歌的内容。 《荷叶· 母亲》文题之所以用“荷叶· 母亲”,是因为诗 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抒写对母亲的感
激与爱恋之情。以此为题,新颖独特,充满诗意。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 动家。1913年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泰戈尔、冰心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 的生字、生词。
2.朗读这两首散文诗,直至背诵,理解其思想内容,体味
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重点)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课件2(共6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课件2(共6张PPT)
、节奏、感情。并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当堂训练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1/11/32021/11/32021/11/32021/11/3
学习目标
•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美、人性美、诗意美。 • 2.品读课文,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 3.创新朗读,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自主学习
• 速度材料(一)。
• 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组内成员 互相补充完成(二)。
• 大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字词题目。如果 遇到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查字典,寻 求同伴解决。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7 散文诗二首(共26张PPT)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7  散文诗二首(共26张PPT)

“nì”;D项“姊”读作“zǐ”。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敝?
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
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C.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辫儿,看着你工作。 【解析】A项“荫敝”应为“荫蔽”;C项“莲篷” 应为“莲蓬”;D项“花辫”应为“花瓣”。
3.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偷 偷地笑。)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坏:品质恶劣。文 中指母亲非常气愤孩子不听话。) C.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徘徊:在一个地 方来回地走。) D.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沐浴:洗澡。)
8.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的练 习。
示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
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一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 (1)冬天像 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 (2)老师的话像 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9.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这是唯一一个 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 语言,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在对 自己微笑。
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 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 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 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 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 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 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 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 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 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 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到轻重分明。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
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花瑞 ruì
梗 gěng
qī 斜 荫蔽 bì
菡萏 hàndàn 徘徊 páihuái
朗读课文
• 1、听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与情感。
•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 父的赏莲?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 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 是如何变化的呢?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
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 劳……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写一段话。
《荷叶· 母亲》
冰心
自主合作学习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 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寄小 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橘 灯》,诗集《繁星》、 《春水》等。她的诗文笔 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 派,被称为“冰心体”。
姊 zǐ 妹
举例:
假如我变作了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假如我变作了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作了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
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泰戈尔:(1861~1941)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 印度圣树 ,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




读 准 字 音
停 顿 恰 当
读 出 重 音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做到情感融合。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做到语速适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 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 亲(父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 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 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 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 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 行的路……
合作探究
• 1.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 从自家园子里的荷花写起,重点写雨 中的荷花。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写出,祖父的话展示吉祥的征兆,由花及 人,把花和姊妹作比,为下文以花喻人埋 下伏笔。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 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分类 环境 描写 一看 红莲 繁杂的 雨声浓 阴的天 开满、 亭亭 二看 红莲 三看 四看 红莲 红莲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 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 道?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 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 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 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 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 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 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 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 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 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 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是无 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的夸奖,只希望让妈妈的 生活更加温馨。
读了这首散文诗你体会到怎样的 感情?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泰戈尔(印 度)
金色花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
嗅: (xiù) 闻(气味)
(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匿笑:
(dǎo)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沐浴: (mù yù) 洗澡。
印度作家、 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 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 丁集》、《飞鸟集》、《吉 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 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 他奉作“诗祖”。
知识 链接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 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 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 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 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 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 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 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和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 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 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 的妈妈。
雨肆意地
借景
抒情
红莲 情态
心境
烦闷
雷声作 下着,大 雨势并不减 荷 联想 退,勇敢慈 荷叶慢慢 了雨愈 倾侧了下 怜的荷叶上 叶 来 聚了些水珠 下愈大 护 左右 被大荷 不摇动 莲 斜 叶覆盖 不宁的心 深深地受 担心 绪散尽 了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