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在清初实行了那六大弊政?
历史趣谈:顺治在位有哪些功绩?顺治六大功绩和六大弊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顺治在位有哪些功绩?顺治六大功绩和六大弊政
导语:顺治帝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顺治在十七年的工作中,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际的好事呢?请看在顺治十年五月的时候,他下了这样一道诏书
顺治帝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顺治在十七年的工作中,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际的好事呢?请看——
在顺治十年五月的时候,他下了这样一道诏书:“天下初定,疮痍未复,频年水旱,民不聊生,饥寒切身,迫而为盗。
魁恶虽多,岂无冤滥,胁从沈陷,自拔无门。
念此人民,谁非赤子,摧残极易,生聚綦难,概行诛锄,深可悯恻。
兹降殊恩,曲从宽宥,果能改悔,咸与自新。
所在官司,妥为安插,兵仍补伍,民即归农,不原还乡,听其居位,勿令失所。
咸使闻知。
”
看得出来,这是一道亲民的诏书。
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顺治帝亲政以后,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
因此,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入关之初,虽然公布以明朝会计录征收赋税,但战乱之后,地荒丁逃,赋无所出。
再由于连年用兵,国库耗支巨大,已入不敷出。
顺治帝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顺治帝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的道理。
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顺治帝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于顺治十年以后推行屯田垦荒。
重点地区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发给牛犋籽种,招民开垦,实行三年起科。
在辽东一带更实行招民垦荒授官令,鼓励人们赴辽东开发。
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满清中前期的十六大恶政

浅析满清中前期的十六大恶政东边四号内容提要:满清中前期,恶政累累——恶政之一:屠戮俘掠;之二:强占北京内城,建立“满城”;之三:圈占土地;之四:移植奴隶制,且长期保留奴隶制毒瘤;之五:推行满清一族专政;之六:剃头易服;之七:禁海,强逼“迁海”;之八:把程朱理学推向极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之九:大兴文字狱;之十:借编纂《四库全书》之名,毁灭华夏文化;十一:乾隆把皇帝集权推向独裁;十二、十三:禁矿与限造船只;十四:遏制工商;十五:宫锁西学,蔑视科技;十六:闭关锁国。
诸多恶政犹如一黑色链条,牢牢捆住中华。
恶政毁灭中华,使中华大幅度绝对倒退,恶政桎梏中华,使中华大节量相对倒退,直至把中华拖进落后深渊,注定中华后来挨打受屈辱。
恶政之五是万恶之源,恶政之六、之八九十、十一、十六也是核心恶政,康熙、乾隆是实施恶政且把中华拉向落后的罪魁。
主题词:满清中前期恶政累累倒退落后深渊康乾罪不可恕------------------------------------------------------------前言满清王朝是满清贵族裹挟满族统治中华的一个朝代。
满族起于元明时期散居于中华黑龙江、松花江区域的女真人。
元末明初,他们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状态,主要从事放牧狩猎。
后奴隶占有制逐渐形成,农耕亦有发展。
1583年努尔哈赤崛起,经杀伐、俘掠、兼并,女真三部归一。
1616年,努尔哈赤乘明朝腐败,建立叛离政权“后金”,向明朝大举发难。
1625年迁都沈阳。
1635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废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后金”为“大清”。
1643年皇太极猝死,6岁的福临(顺治)继位,多尔衮执政。
从努尔哈赤至皇太极,主要靠杀伐、俘掠强身扩地。
1599年,满族(女真)才有以蒙古字拼写女真语(满语)的满族文字,谈不上有什么科学文化。
1644年腐朽的明王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与汉奸吴三桂勾结,入关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
明朝灭亡源于吏治败坏!看看多尔衮如何接受经验教训,整顿吏治

明朝灭亡源于吏治败坏!看看多尔衮如何接受经验教训,整顿吏治导读:爱新觉罗·多尔衮,后金政权建立者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这个曾经与最高权力两次擦肩而过的乱世枭雄,在拥立福临成为顺治皇帝以后,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站在权力之巅的梦想。
顺治元年,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率领八旗军队入关,并高瞻远瞩的“底定中原”、“建都燕京”,并随即开启了“迁都于此以定天下”的中原地区武力征服进程。
尽管多尔衮在清兵入关后打出了“吊民伐罪”、“仁义之师”的旗号,将进攻的目标转向李自成等农民军,但作为满族的统治者,他的以满族为主入主中原、征服汉族、统一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和民族征服政策,还是激起中原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所以,对汉臣重用,依靠汉臣来征服和治理庞大的中原地区,成为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层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有效手段。
但是,多尔衮的决定却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满汉矛盾,再加上前明王朝乃至历朝历代皆有的吏治败坏等必然现象,为了避免清朝重蹈前明王朝的覆辙,对多尔衮不但要血腥镇压中原地区的武力反抗,还要必须面对清朝官吏的内部整治工作。
偏居关外一隅的后金政权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简单粗暴的军事行动,而对于政权组织管理制度,就有着其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色,这种并不先进甚至远远落后于当时政权管理水平的官制体系,随着清朝的逐步强大,等到清朝入关定都北京以后,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随着清朝征服范围的逐步扩大,控制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清朝入关以后,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层需要及时调整原有的官僚体制,改变单一政治成分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状况。
其实,在官制上采取“清承明制”的传统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出现,为了逐步完善官僚制度,改变之前“军国政事,皆付议政诸王大臣,然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的落后官制体制,将熟于政事的汉族官吏较大数量、较大范围的引入当时的官吏队伍。
但是随着汉臣的加入,不但带来了满臣和汉臣之间的巨大矛盾,还将明朝官吏体制的种种弊端带入到了这个年轻的王朝之中。
历史趣谈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 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导语:明朝末年,国内一片动乱不堪,趁着这个时机多尔衮攻入了京城,明朝灭亡了。
多尔衮带领着满清众人入住了中原,自封自己为摄政王,为了巩固王...
明朝末年,国内一片动乱不堪,趁着这个时机多尔衮攻入了京城,明朝灭亡了。
多尔衮带领着满清众人入住了中原,自封自己为摄政王,为了巩固王位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着名的六大弊政就是他颁布的,那么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呢?
多尔衮实施的这六大法令,第一法令就是圈地令,分别实行了有三次,经历了这三次圈地运动后清朝当时的领土就达到了16万余顷。
这个圈地令就是清初六大弊政中的第一弊政,虽然有诸多弊端但着实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再后来多尔衮又颁布了剃发令,要求国内男子必须和满族人一样前部头发剃干净。
到了1645年他又颁布了投充法,就是允许满清贵族购买汉族贫民做自己的奴仆,这一法令加剧了满汉两族之间的矛盾。
这两条法令就是清初六大弊政里的第二和第三弊政,这两个弊政对于清朝的发展几乎没起到正面作用。
多尔衮在1645年的春天还颁布了逃人法,这条法令主要就是针对压制汉人奴役汉人而制定的,引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不满。
多尔衮同时还颁布了禁关令,这条法令可以理解成柳条边和闯关东,就是防止国内破产的汉民出逃到关外,这两条法令是清初六大弊政里的第四和第五弊政。
最后一个弊政就是颁布了惨绝人寰的屠城令,这是清朝强制同化汉民的最恶劣的法令,敢有反抗者全部杀无赦。
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生活常识分享。
多尔衮与清初弊政整饬

多尔衮与清初弊政整饬
李凯灿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9)002
【摘要】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摄政时期采取的整饬吏治、蠲除三饷、免驿站加派、整顿赋役制度等措施,对清除明末积弊、廓清前朝陋习、巩固满清政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奠定清朝的基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李凯灿
【作者单位】安阳大学,河南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浅析清初多尔衮铲除豪格集团的斗争 [J], 苏亮
2.多尔衮与清初民族关系 [J], 李凯灿
3.从清初五大弊政看当时的社会矛盾 [J], 魏千志
4.清初摄政时期的国家财政收支及特点——再评摄政王多尔衮 [J], 赵毅
5.清初摄政时期的社会经济——兼评摄政王多尔衮 [J], 赵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

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供大家参阅!多尔衮简介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
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人物生平少年时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尔衮出生于辽东赫图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她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满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
在对明战争节节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不断发生。
历史趣谈:多尔衮能力出众却拒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原因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多尔衮能力出众却拒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原因吗
导语:多尔衮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一生骁勇善战,跟随父亲、兄长,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
在
多尔衮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一生骁勇善战,跟随父亲、兄长,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
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有力的皇帝人选,但是他去辅佐了福临成为了顺治皇帝。
关于多尔衮之谜,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编剧的笔下,多尔衮是一位多情的人物,他与大玉儿、小玉儿、海兰珠的爱情故事,更被演绎和很多版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孝庄秘史》中的多尔衮,在这部电视剧中,马景涛饰演了摄政王多尔衮一角,女主角由宁静饰演。
马景涛塑造的多尔衮长相英俊帅气,善于骑射,跟随父亲四处征战,赢得父亲的喜爱。
他和大玉儿相见充满了戏剧色彩,因为机缘巧合的缘故,俩人从相知到相识再到相爱,奈何俩人只是有缘无分。
大玉儿得知多尔衮在前方战死,内心十分痛苦,不得已之下,嫁给了皇太极,等到多尔衮回来之时,大玉儿已经成为了他的嫂子。
多尔衮后来没有深爱过任何一名女子,后来即使娶了小玉儿,心中还是爱着大玉儿。
皇太极去世后,福临还很年幼,皇位之争暗藏涌动。
但是,由于大玉儿的请求,多尔衮拥护福临成为皇帝,他成为摄政王辅佐福临治理国家政事。
多尔衮和大玉儿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孝庄秘史》最大的看点,而关于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了多尔衮,才换来了福临的皇位这一说法,至今仍成为坊间的趣谈。
生活常识分享。
多尔衮在清初实行了那六大弊政?-历史_历史故

多尔衮在清初实行了那六大弊政?-历史_历史故事清廷入关后采取了一些笼络民心,安定社会的措施,但摄政王多尔衮不久又实行了民族压迫的六项弊政。
这六项弊政是:圈地定义:紧急圈地有三次。
第一次,顺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将凡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及明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死于战乱留下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兵丁。
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圈地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
直隶的顺德府、山东济南府、德州、临清、江苏的徐州、山西的潞安府、平阳府、蒲州因驻扎八旗兵,这些地方的无主荒田也分给他们。
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范围在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
三次被圈土地16万余顷。
其中有很多是有主土地。
后果:圈地后,大量汉人失去土地,流落他乡或沦为庄田的农奴。
颁布剃发令定义:顺治元年五月十一日,清廷颁布剃发令。
所谓剃发,是指男子必须依满洲习俗剃发:前部头发剃尽,顶发四周边缘剃去寸许,不遵令者当”逆命之寇”。
后果:剃发令迫使汉民改变几千年的习俗,引起愤怒和反抗。
颁布投充法定义:顺治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廷颁布投充法和逃人法,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
满洲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
投充法规定,投充人是奴仆,主人可以买卖他们。
后果:投充法使人心惶惶,在各地引起巨大骚动。
逃人法定义:清兵入关后,八旗官兵将所俘的汉人和投充者当奴仆。
由于忍受不了虐待,大批奴隶逃亡。
顺治元年清廷下令对逃跑的奴仆严厉惩罚并株连他人,将逃人鞭一百之后归还原主。
凡窝藏逃人,处死籍没,还要罪及邻居和地方官员。
后果:逃人法使人人自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加深了人民的灾难,激化了民族矛盾。
禁关令定义:清兵入关后,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
这就是禁关令。
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后果:禁关令造成东北的人口严重不足,不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尔衮在清初实行了那六大弊政?
清廷入关后采取了一些笼络民心,安定社会的措施,但摄政王多尔衮不久又实行了民族压迫的六项弊政。
这六项弊政是:
圈地
定义:紧急圈地有三次。
第一次,顺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将凡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及明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死于战乱留下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兵丁。
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圈地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
直隶的顺德府、山东济南府、德州、临清、江苏的徐州、山西的潞安府、平阳府、蒲州因驻扎八旗兵,这些地方的无主荒田也分给他们。
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范围在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
三次被圈土地16万余顷。
其中有很多是有主土地。
后果:圈地后,大量汉人失去土地,流落他乡或沦为庄田的农奴。
颁布剃发令
定义:顺治元年五月十一日,清廷颁布剃发令。
所谓剃发,是指男子必须依满洲习俗剃发:前部头发剃尽,顶发四周边缘剃去寸许,不遵令者当“逆命之寇”。
后果:剃发令迫使汉民改变几千年的习俗,引起愤怒和反抗。
颁布投充法
定义:顺治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廷颁布投充法和逃人法,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
满洲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
投充法规定,投充人是奴仆,主人可以买卖他们。
后果:投充法使人心惶惶,在各地引起巨大骚动。
逃人法
定义:清兵入关后,八旗官兵将所俘的汉人和投充者当奴仆。
由于忍受不了虐待,大批奴隶逃亡。
顺治元年清廷下令对逃跑的奴仆严厉惩罚并株连他人,将逃人鞭一百之后归还原主。
凡窝藏逃人,处死籍没,还要罪及邻居和地方官员。
后果:逃人法使人人自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加深了人民的灾难,激化了民族矛盾。
禁关令
定义:清兵入关后,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
这就是禁关令。
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后果:禁关令造成东北的人口严重不足,不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
屠城
定义:城镇百姓如不顺从清王朝,敢于抵抗的,破城之后,大杀百姓。
有名的有“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此外还有江阴之屠、苏州之屠、宁都之屠等。
后果:屠城,残害百姓,惨绝人寰,只能激起汉人的民族仇恨。
清末辛亥革命的同盟会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作为口号,与清初六大弊政留给汉民的惨痛和仇恨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