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楹联 大气魄——白城师范学院楹联文化教研经验谈
高校擎旗承国粹 联坛纵笔育新苗——白城师范学院楹联文化研究经验谈

力强,近三年,特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刘 太品先生、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先生为我校客 座教授,聘请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孙英先生为 特聘教授,充实了楹联教学与研究的力量。
浅谈楹联文化进校园

浅谈楹联文化进校园【摘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笔者觉得可以从(一)课堂是主阵地;(二)充分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三)利用传统节日等契机增强文化自信;(四)开展好师资培训;(五)注意做到吟诵欣赏并举、创作竞赛结合等方面入手开展好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
【关键词】楹联文化浅谈进校园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要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的要求。
2017年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中加强了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设计。
“楹联文化进校园”可帮助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楹联文化素养,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它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它能唤醒、催生教师对传统楹联的了解、喜爱、掌握的情趣,促进专业发展,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
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楹联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学校朝着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打造特色学校迈进。
笔者自2007年以来就开始研究诗词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四百多家报刊杂志刊物上发表诗词、对联两千余首(副)。
在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中四百多项作品获奖。
加之自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受到楹联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可提供极大地精神力量,它能对师生的人生成长、个性修养、道德情感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而,我也尝试开展了一些楹联文化进校园的研究。
现把自己对如何让“楹联文化进校园”落地扎根、开花结果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楹联文化进校园,课堂是主阵地让楹联教育走进课堂,是楹联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形式,是开展楹联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把握学科性质,从教材实际出发,灵活机动的将楹联教育寓于学科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
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把楹联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到课文的学习巩固、知识的拓展迁移等环节中。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者:李洪海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08期楹联,言简意深,文情并茂,将文学、典故、诗词、格律、书法等融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染,开展智育、美育、德育等的有效途径。
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楹联文化的传承、传播,深入挖掘楹联的教育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秉承由浅入深,由趣味性到知识性的原则,分阶段开展楹联教学。
低年级以讲楹联故事为主,同时包括专家题赠背一背、名人名联读一读、校友佳作看一看、书法楹联品一品四个板块,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楹联。
中年级逐步融入对联的概念、对联的分类和各类对联的讲解与欣赏等,使学生初步学习、了解比较专业的对联知识,为高年级学习更深层次的楹联知识,进行楹联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高年级主要以楹联创作为主,让学生学习楹联的创作方法和要求,从而能够自主创编合格的楹联作品。
组织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找到与楹联知识结合的切入点,在课堂中融入楹联知识,打造学科特色。
例如,语文学科,让学生搜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楹联,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写对联;数学学科,结合对联的对仗和规律的特性,对学生进行规律教学;英语学科,借鉴楹联格律学习同类词、韵文,让学生结合韵文的押韵和节拍自主创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体育学科,自编武术操《武韵联声》,既蕴含了楹联的节奏美,也呈现了武术的力量美,学生在动静、张弛、收放、疏密、高低、快慢等多种对比和转化中,体会和领悟强烈的对比与和谐。
午间10分钟诵读。
每天中午利用10分钟,广播员带领全校师生学习《美文徜徉录》中的楹联,不仅要会诵读、背诵,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断积累楹联知识,并在学习中陶冶情操。
楹联诵读小状元晋级活动。
建立学生楹联诵读考评机制,分为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六个等级。
活动时间为一个月,学生通过不断晋级,锻炼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制定楹联方案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楹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教师对楹联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楹联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次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楹联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楹联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掌握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提高教师自身的楹联创作水平。
3. 通过教研活动,探索楹联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至2022年10月20日四、活动内容1. 楹联基础知识讲座(1)主讲人:邀请楹联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楹联的历史、特点、分类等基础知识。
(2)活动形式:讲座、互动问答。
2. 楹联创作实践(1)活动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楹联创作,以校园风光、教师风采、学生生活等为题材。
(2)活动形式:分组创作、集体评选、优秀作品展示。
3. 楹联教学研讨(1)活动内容:探讨如何将楹联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2)活动形式: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教学设计展示。
4. 楹联文化传承活动(1)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楹联知识竞赛、楹联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活动形式:竞赛、展示、表彰。
五、活动安排1. 第一周:举办楹联基础知识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2. 第二周:开展楹联创作实践,评选优秀作品。
3. 第三周:进行楹联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4. 第四周:举办楹联文化传承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认真参加活动,做好笔记,积极互动。
2. 楹联创作实践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提交一副作品。
3. 教学研讨环节,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分享经验。
4. 楹联文化传承活动要求各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活动评价1. 参与度:根据教师参与活动的次数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品质量:根据楹联创作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楹联漫谈教学设计

余中文化溯源课堂之楹联漫谈(语文张佑华)教学目标:1、掌握楹联相关韵律措词知识。
2、品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3、激发学生创作楹联的热情。
重点预设:引领学生掌握楹联基本创作要求。
教学方法:探讨研修过程预设:一、导入设计泱泱中华,文化厚重。
若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那么,楹联则是静静地散发幽香的碧草,总在不经意间让你或细细品咂,或扼腕吟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楹联草原。
二、背景研讨问题设置:对联(楹联)形成、流传的原因?讨论后归纳展示:形成原因:(1)汉字是表意文字,一子一音,除少量联绵词外,一子一义,方正整齐,声调分明,便于组成两两相对、整齐优美的句子。
如果是拼音文字,就难以做到了。
(2)我国古代就以“阴”“阳”来概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这一认识通过语言表达为相反相对的意思,因而在《诗经》《易经》《庄子》等文化古籍中就有不少对句。
后来,对句在汉赋、骈文及唐代格律诗中大量使用,要求渐趋严格。
对联就是从律诗中的对偶句中发展而成的。
流传原因:对联作为春联出现在门上是在公元959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曾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寝门的两边,称为“题桃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上。
后至明代,经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方成为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
这一习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并由华侨带到欧洲、美洲及大洋洲。
三、对联种类位置区分:春联、楹联、堂联。
用途区分:寿联、婚联、挽联、题画联、交谊联、名胜联。
四、名联展示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杭州岳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总督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集句联:物华天宝,人杰低灵。
三、小组研修(通过阅读提供之楹联,寻觅楹联的基本要素)讨论后归纳:(1)、对联的字数不限。
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180字;湖北黄鹤楼长联350字;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有1612字。
楹联走进教学浅谈

楹联走进教学浅谈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一中王丹作为一个楹联爱好者和一线教师,我觉得楹联可以与我们的教学发生紧密的联系,并且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我做了一些实践,不揣浅陋,借“民间对联故事”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一下。
1 楹联与教本联系起来。
我们必修一后面有个专题----奇妙的对联。
里面极其简单介绍了对联知识,我便先跟学生讲对联的基本知识,哪几个方面要对,联则意思相关联,重点难点是讲对联的平仄,让学生彻底辨别古音与今音,还有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
讲完后必须马上出题检测。
后来我干脆将对联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本地的文化写了一个校本教材,称为“中学生对联初级攻略”,在寒暑假期间给有兴趣的学生和亲朋的小孩讲,发现就是小学生也能听得很明白,并且能学以致用。
2楹联与课堂联系起来。
第一介绍作者时,有很多人是可以用对联介绍的。
记得有年上“小狗包弟”时,正是巴金去世那年,除了网上的几副对联,正好当时的一个语文论坛,三槐居论坛的楹联天地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纪念巴金的版块,里面有许多佳联,把他的生平作品都高度概括了,学生看了巴金的介绍资料后,我让学生来填对联的空,有时填作品名,有时填一个关键动词。
例子:巴家春秋,乃流金岁月;无毒(雨电),传稀世尧棠。
为苍生写,为(民族思),日月齐光人敬仰;与愚昧争,与病魔(斗),典型顿失我(伤悲)。
真情扬激流,将千年旧礼教(摧枯拉朽);痛思付随想,昭无量新风骨继往开来。
激流破寒夜,皆为真话;病室成(憩园),亦守良知。
第二概括课文内容时可用联。
当然不局限每篇课文如此。
譬如必修三我就整书复习时用联,也是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复习对联知识,锤炼词语,学会概括,想象修辞等多种手法并用,还有对各种技巧联的初步认识。
高必修一课文联沁园春·长沙(特意重字)霜天寥廓大地苍茫,浩荡精神天地养;古有豪情今多壮志,风云人物古今同。
雨巷小巷情深,谁人眼里迷离梦;丁香雨冷,此段曲中寂寞天。
再别康桥梦醉康河,甘做一条水草;心迷乐土,怅观半夜星辉。
浅谈楹联文化进校园的方法途径

浅谈楹联文化进校园的方法途径作者:齐丽亚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18期摘要:在楹联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学渗一体、创赛结合、赏诵并举的方法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撰联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高雅的文化环境中浸染、熏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楹联文化;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方法途径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82-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18.168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那就是楹联文化,它既蕴含着历史的沧桑,又折射着时代的光芒。
在优秀传统文化带着迷人芳香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今天,如何让楹联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少年也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逐渐摸索出一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楹聯文化传承方法与途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气质涵养。
一、“一三五”楹联文化进校园工作思路在楹联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三五”的总体思路,即“一个根本目的、三层工作目标、五个结合推进”。
“一个根本目的”是指以“创建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少年”为工作根本目的,“三层工作目标”是指通过楹联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楹联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等一些基本楹联常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逐渐地把这种兴趣上升为志趣,陶冶情操、修养品行、塑造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有益社会的“四有”新人。
“五个结合推进”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楹联文化的传承要“结合德育工作、结合学科教学、结合多彩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结合重大时事”,把楹联进校园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范畴,整体规划、整体推进,促进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学渗一体,推动楹联文化建设“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白城教育楹联专题葛双林{二}

白城教育楹联专题葛双林{二}出句:笛声残烧里 [村夫]出句:杜宇声中浇块垒[村夫]村夫讲评:联句“笛声残烧里,禽响密荫间”,“响”也是声音,上声下声欠变化,应变换感知角度。
上听觉下视觉、嗅觉等。
莺声==蝶影,鸟语==花香。
联句“笛声残烧里,瘦马劲风中”,“古道西风瘦马”,苍凉的情调。
出句是美景美声,至少读不出苍凉。
联句“笛声残烧里,牛影暮霭间”、联句“笛声残烧里,细柳晚风中”,这两句对尚可,但注意一下“笛声”,有人的因素,笛子是人吹的。
联句“笛声残烧里,渔火晚归中”,注意“渔火晚”和上面的对应关系。
联句“杜宇声中浇块垒,陆游岁暮诉衷情”,物象“浇块垒”与“诉衷情”情愫欠协调。
联句“杜宇声中浇块垒,洛神泪里诉离情”,“诉”字,向谁诉。
联句“杜宇声中浇块垒,秋蝉树下诉悲情”,“杜宇声中浇块垒”,这句话是主语省略,省略了“我在”。
而“秋蝉树下诉悲情”中主语是“秋蝉”,表述主体改变了,有联家说此等情况是对联一忌。
联句“杜宇声中浇块垒,烟蓑雨里任平生”,出句郁结,对句豁达,情愫略有不谐。
联句“杜宇声中浇块垒,仪狄盏内洗风尘”,注意“狄”字入声,立意很好。
“杜宇声中浇块垒”,块垒是什么,古人认为胸中积郁的一种闷气叫块垒。
“杜宇声中”,“杜宇”是鸟,这里指鸟的叫声中。
这是什么时候呢?暮春时节。
“浇块垒”,是喝酒,但胸中又郁结着一股闷气,用酒把它消化掉,消灭掉。
说白了就是暮春时节喝酒,胸中还有闷气,这个闷气是什么呢?是相思呢,是思乡呢,亦或是去国还乡呢,还是思家忆母呢,这个情感不是很明晰地说出来,那么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空间。
可以按你的理解,把它写成思乡的,也可以写成相思的。
老师示例:出句:笛声残烧里[村夫]对句:童迹乡野间出句:杜宇声中浇块垒[村夫]对句:潇湘竹上洒离情出句:杜宇声中浇块垒[村夫]对句:嫦娥影下诉别情村夫示例:出句:笛声残烧里[村夫]对句:樵步晚风中 [村夫]视觉属对听觉“笛声”是人为,“樵步”也是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廊
大赛主评委叶子彤 ;中国楹联 霉 学 会 副 会 长 兼 教 育 委 员 会 主
联传统文化。 《 楹联文化 》 这门 讨论 、 现场演练 、 课堂练习等多 任 、中华对 联 文化研 究 院常 务 课 程 既是 我校 首 门正式 上线 的 种方式相结合 ,讲授 了楹联写 副院长兼秘书长刘太品先生和 攀 慕 课,也是全国高校第一门楹 作 的基本 知识 与实践 应用 。风 中 国楹 联学 会会 长 助理 、中 国
楹 联 教 育
六、 专 家讲 学 , 提 升楹联
传
为 调动 同学们 学 习楹 联文
楹 联 文
化
化 的热情 , 丰 富楹 联知识 , 提高 楹联 写作 水平 , 白城师 院 特邀 华 对联 文化 研 究 院副 院长 、 中 国楹 联学 会副 会长 、央 视春 联 。现 已发 布到爱 趣 的授课 语 言 、灵活 的授课 方 楹 联 书画 院执行 院长兼 中 国楹
课 程 网 和 中 国大 学 MO OC网 , 式、 专业 的授课内容 , 给同学们 联博物馆馆长、天津楹联学会 骧 3 2学 时 , 2 学 分 ,全 国 2 2 0 0多 留下 了深刻 的 印象 。 会长陈伟 明先生来校讲学并被 / 所 高校 的学 生可 以选修 此 门课 五、 建 设长廊 展 示楹 联 聘 为文 学 院客 座 教授 ,校 长刘
0 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 ,为构建 通俗 易懂 、 生 动 活泼 。 书 中引用 的在线 开放 课 程 《 楹 联 文化 》
了大量传统楹联作品,集文学 在 慕 课 平 台 —— 智 慧 树 网 上 本 中心 立 足 东 北 三 省 , 致 欣赏 、 书法 品鉴 于一 体 , 大 大增 线 ,智 慧树 网是 目前 全球 最 大
楹 联 教 育
展
‘
联
楹联 ,作为汉语语言独特 向。 目 前该 中心成员 l O 人, 教 视 野 ,此 教材 以二 维 码链 接 的
黪 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我 国广为 授 2人 ,副教授 5人 ,博士 2 方式介绍 了各种形式 的楹联文
传播 ,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特 人 , 硕士 7 人, 研究队伍实力雄 化游艺、 创作活动 , 可使学生在 色文 化 ,它是 文坛 艺苑 的 国学 厚 , 年富力强 , 近三年 , 特聘 中 楹联创作 、 书写 、 鉴赏 、 活动组 囊 奇葩,更是中华 民族的文化瑰 国楹 联 学 会 副 会 长 叶 子 彤 、 刘 织等 方 面 的能力 得到 显 著提
≯ 目, 十年来 , 研究中心的老师们
二 、编 写教 材
传 播 楹联 创作 、 书写楹联的实用工具书。 中 国楹 联 学会 副会 长 刘 太 品先
筚路蓝缕 , 勤耕不辍 , 取得了显 潜 心研 究
l 0) ) 著成绩。
/ 一、 成 立 中心
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 , 培 生为此书作序 ,并高度评价这 潜 心研 究 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学生 本教 材有 三 个特 点 : 一 是全 , 二
0 统文化 ,弘扬中华 民族 国粹艺 是 全 国高校 第 一本 楹联 专 业教 紧跟 时代 步伐 ,积极 创 新授 课
2 0 1 7年 3月 1日,由文 术, 提 高大学生的国学素养 , 并 材 。该 教 材对 楹联 文化 进 行 了 方 式 , / 将 楹联 研 究 的优 秀成果 应用 于 细致 、 深入 地梳 理 和 总结 , 语 言 学 院 院长宋 彩霞 教授 领 衔 主讲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服 务 。
∥ 力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楹联文化 强 了教 材 的可读 性 。该 书共 分 的学分 课 程共 享平 台 ,在 国 内
研究 , 现有 对联 文化 研究 、 东 北 为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楹联概 拥有 超过 2 2 0 0家高 等院校会 /j 省风 景名 胜研 究 、东 北三 省 说 、 分类 、 格律 、 对仗 、 平仄、 修 员 ,覆 盖超 过 1 0 0 0万大 学 生 。
0 院长宋彩霞亲 自挂帅 , 老师们 材 由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出 版 发 教 材 。
卧薪尝胆 , 十年磨一剑 , 旨在系 行 ,是高等教育 出版社重点打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也 统研究 以楹联为主体的中华传 造的 “ 奴
三、 打造 慕课 推 广 楹联
研 究 中 心顺 应 时 代 潮 流 ,
\宝。 新 时期 以来 , 楹联 文化 走进 太 品先生 、天津楹 联 学会 会 长 高 , 同时 可 满 足 “ 互联 网 + ”时
大中小学 , 倍受师生喜爱。 白城 陈伟明先生为客座教授 ,聘请 代 学 生 的移 动 阅读 需 求 。 《 楹 可 以作为高等学 瑟 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 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孙英 联文化概论 》 所 省属 本科 院校 ,楹 联 文化 研 先生为特聘教授 ,充实了楹联 校 开展 中国传 统 文化 教育 活 动 ∥ 究 成 为文学 院 的特 色研究 项 教 学与研 究 的力 量 。 的通识 课 程教 材 ,也 可 以作 为
0
2 0 0 8 年, 白城师范学院文 学 习楹联 提供 方便 ,文 学 院院 是 细 , 三是 新 , 是初 学 者学 习 掌 学 院开 始研究 楹 联文 化 ,成 立 长宋彩霞教授 、 孙英教授 主编 握 对联 知识 的优 秀 教 材 ,更 是 了楹联文化研究 中心 ,文学院 了教材 《 楹联文化概论 》 , 该教 全 国高等院校第一本楹联专业
0 楹联作家作品研究 、楹联在线 辞 、 创作 、 鉴赏 、 楹联与书法 、 楹 六位主讲教师身着旗袍和中山
- 开放 课 程建 设研 究 四个 研究 方 联 活动 。为 了进 一 步 开 阔学 生 装 , 伴着古典音乐 , 完美诠释楹
: 章>
对联 2 0 1 7年 第 1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