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颐和园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

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

万寿山
对照课本这个“划”对 吗?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 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 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 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 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 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 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 慢慢地滑划过几乎不留一点 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 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 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赏读:
昆明湖 “静”
昆明湖 “绿”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静态描写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趣, 与前面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2019年7月16日

道 吗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019年7月16日
《颐和园》
10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 课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019年7月16日
《颐和园》
3
金碧辉煌 闪闪发光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湖光山色 亭台楼阁
点此播放教学
读准生字词: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耸立:高高的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_颐和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_颐和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颐和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1.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2. 辨字组词。

3. 读下面的句子,学着提提问题,并试着解答。

(沪教版四下《颐和园》)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提问:________解答: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分成 276 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相同的。

(1)这条长廊上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这是一条的________走廊。

(2)这一段话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3)横槛上的画有几千幅,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作者来到颐和园,首先游览了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

所以,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

三、快乐阅读“东方之珠”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形容房屋密集。

________②全世界都知道。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冀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16课《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篇课文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从颐和园的美丽壮观,看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使我们自然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以及十七孔桥,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首尾呼应。

学习中,要透过语句的意思,认识景物的特点,抓住语句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设计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感受景美--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查阅,协作商讨 -- 汇报交流,探究实质--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网络浏览查阅资料,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表象积累和真切的感性认识;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三、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二、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有“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称!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生:又大又美2、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课件2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课件2冀教版
颐和园
颐 和 园 游 览
láng 廊
qī 漆
kū n 昆
shuǎng 爽
huáng dī 煌 堤 shǎng 赏
cōng gé diàn diāo 雕 阁 殿 葱
长 廊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

明 湖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
资料袋
苏州园林
沧浪亭 留园 网师园 拙政园
沧浪亭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2021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案1冀教版

2021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案1冀教版

2021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案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明白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按游玩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学习依照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课文按游玩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学习依照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三、教学预备:教学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景点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

2.板书课题:16 颐和园3.学习生字:颐(板书,学生书空)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掩映画舫(1)正音:kǎn槛、fǎng舫画舫:装饰华美供游人乘坐的船。

(2)读准字音,明白得词义。

3.分小节读通全文,摸索: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并划出表示作者游玩顺序的句子。

4.交流:课文的2、3、4、5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

5.轻读2-5小节,摸索: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并用横线划出。

6.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品读课文,深入明白得1.学习第二小节。

(1)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去看一看有名的长廊。

(出示长廊图片)。

(2)指名读这一节。

边读边思:在这小节中有没有需要提出来探讨的问题。

(3)学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进行提问。

明白得“横槛”、“神清气爽”。

讨论什么缘故会有“神清气爽”的感受?(4)找出这小节中表示数字的词组,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5)交流:(700多米、273间、几千幅、这一种、那一种)这些数字的运用更能突出长廊长及艺术价值高的特点。

2.学习第三小节:(1)同桌合作学习这一节。

要求:读这一节并依照对这一小节的明白得提出疑问。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颐和园【第2课时】》课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颐和园【第2课时】》课件

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介绍各
个景点要细致、全面、到位。
词句积累。 长廊那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佛香阁那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
的宫墙。
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lánɡ lán qī qī 长( 廊 )的绿( 漆 )柱子、红( 漆 )的( 栏 )杆,一眼望 shuǎnɡ fú 不到头。几千( 幅 )五彩的画真是美不胜收。一阵凉( 爽 )的 sǒnɡ kūn 微风从( 昆 )明湖吹来,舒服极了。抬头望去,只见( 耸 )立 huī 在半山腰的佛香阁熠熠生( 辉 )。站在高处,园内的景色尽收眼 yù yù cōnɡ cōnɡ 底,( 郁 )( 郁 )( 葱 )( 葱 )的树丛尤为醒目。
他们干脆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灰烬!多么丧心病狂的行为呀!
更令我愤怒的是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他们不但软弱无 能,还贪得无厌。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他们还不惜割地、赔款, 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导致丧失了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能力。 从圆明园的残迹,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国不强,则民不富。 一个国家落后了就要挨打。圆明园的残迹就象一面镜子,映出了 曾经的国耻,也映出了后人的奋发。
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十七孔桥有哪些特点?
①桥洞多,有十七个桥洞;②柱子多,桥栏杆上 有上百根石柱;③狮子多,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且各不相同。
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
有机会去细细游览观赏。
结尾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与第1 自然段相呼应,首尾呼应使文章 结构更紧凑。“说也说不尽”说明颐和园美景多,充 分地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下册16《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16《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

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板书上节课的内容)2、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

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晰。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二、学习课文(1)课文一开始,作者就赞美了颐和园,他是怎样说的?一生答第一句。

非常正确,那这句话说出了颐和园的什么特点呢。

生说美丽,还有吗?一生答:“大”很不错,就是大和美丽。

(2)师:各位“小游客”,请带上摄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画下来,并带着感情读一读。

好,游览了这么久了,看来大家都照了不少的相片吧。

好,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伐,一起来分享大家相片中的美景吧!现在我们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了好,哪个小游客是在长廊这里照了像的,请你把描写长廊美景的语句跟大家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寿山上看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 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上,游船、画舫在 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 座城楼和白塔。
站在学校四楼的走廊上,凭栏 望去,校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俯 视下方,————————————— ———————。正前面,————— —————————。向南远眺,—— ———————————。
金碧辉煌 葱郁 雕刻
琉璃瓦 痕迹 横槛
远眺 隐隐约约 湖光山色
神清气爽
姿态不一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 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总起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 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总结句
• 自读课文,思考 :
这篇课文是围绕“美丽”来写的, 那么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的 美丽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有关语句,把表示地名的词语圈出 来。
堤岸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 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 柳。
小岛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 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 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 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小 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 哪两只是相同的。
从整体: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 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从内部 :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从两旁: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 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同桌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长廊有什么特点?课文抓住长 廊哪些方面来写? 2、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在小 组内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 眼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万寿山
下来
登上
长廊
绕过
大门 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 分成 273 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 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 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 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 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红漆的柱子 绿漆的栏杆
横槛上五彩的画
花木

一眼望不到头 700多米长
273间

横槛
欣赏
我赞叹 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
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是一条 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 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 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 两只是相同的。 为什么这句话要用上“也”这个字?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 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 留一点儿痕迹。
为什么这句话要用上“几乎”这 个词?
16 颐和园
颐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 园林和行宫。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曾两 次被毁,1902年重建。1961年,国务院颁布颐和 园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 “世界文明的有力象征”。
栏杆 长廊 掩映
耸立
jiàn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 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 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 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 的白塔。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