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16颐和园》坦直小学唐美华
沪教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16颐和园》教学设计(4)

在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第一,这个石桥名字是怎么来的?(石头做的,一共有17个桥洞。第二,石桥有什么特点?有哪三多?桥洞多,柱子多,小狮子多)
“桥栏杆上有几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石刻的小狮子,可是没有两个狮子的姿势是相同的。”
这句话能够说明什么?作者在走到长廊的时候发现每个横槛上都有不同的话,我们说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同样,这里我们是不是也能体会到颐和园的魅力所在呢?
同学们找的都不错,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清楚的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那我们一起从文章开头再看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能用“首先……然后……接下来……”这样的句式把整个路线说清楚?
2* H说的真好,请坐。随着脚步的移动,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景色,我们在学习《西湖的绿》的时候,老师说了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移步换景)这又是一篇移步换景的文章,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写景文章的时候也采用这种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会写的生字:皇廊槛琉阁舫痕煌杆殿郁辉慢狮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3*
进入课文
20*
朗读训练
14*
总结
2*
沪教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16颐和园》教学设计(5)

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作业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3)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3.指导朗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颐和园》(简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简案)教学设计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简案)教学设计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简案)教学设计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颐和园》教材分析: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的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
介绍课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乃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学生都喜欢风景特点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都喜欢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学教程:一、初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读感受美.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到动三、细读课文。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
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
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
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B。
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四、小结。
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五、积累迁移。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颐和园》说课稿15篇

《颐和园》说课稿15篇《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没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了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__的教学。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科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美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想一想当时的场景,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间,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沪教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16颐和园》教学设计 (7)

颐和园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2.能理解“几乎”的意思,知道准确运用这个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课前准备:搜集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出示课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独好,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
你们到过哪些令你难忘的地方?2.学生自由交流。
3.大家介绍了那么多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的首都——北京去游玩,大家高兴吗?我们先到北京的颐和园去游玩。
板书:颐和园4.出示“颐和园”的图片。
二、小组自学,读通课文1.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通课文中出现的长句子。
2.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3.学生自读课文4.反馈交流。
(1)小组合作读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中较难读的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
(3)回答问题.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那么美丽的景色,你们喜欢吗?2.自己读读2.3.4.5小节,你最喜欢颐和园的哪一个景点?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读。
4.交流反馈。
(每交流一个景点,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5.随机出示练习。
(阅读新体验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
(1)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几乎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5篇)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说说教学目标。
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4.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让学生学会运用。
5.情感体验5.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7.2小练笔:以《颐和园》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颐和园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快,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同时,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如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柔和、缓慢的语调来朗读,以表现湖面的宁静。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颐和园》课件3 沪教沪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6/2021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12/6/2021
清漪园前山原建寿延塔的景象(jǐngxiàng)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12/6/2021
以佛香阁为主体(zhǔtǐ)的颐和园前山主轴建筑景象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12/6/2021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 据周维权考证,在清漪园时期,作为中央建筑群的大报恩延寿寺, 在前山主轴线上形成了前,中,后三部分。
• 以南湖岛为湖面中景,配上作为远景的凤凰墩,由于南湖岛尺 寸比凤凰墩大得多,两者形成大小(dàxiǎo)对比,加大了透视错觉, 使整个前湖显得更为深远;
• 4.位置适中,观景极佳
• 由于南湖岛位处主体湖面中心,与前山视距适中,是得天独厚的观赏 点。这里是全园唯一可以正视万寿山全景的地方。前山的主要建筑都 处在最佳的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范围之内,呈现出一副完整的阁楼崔 嵬的壮丽画面。从岛上南望,是一片湖波淼茫,平远清淡的水景。从 岛上西望,可见碧波、长堤,层层西山簇拥着玉泉山塔。在这里,视 线由南到北环眺,宛如观长达2000余米的天然“山水长卷”,景观 视野极为宽阔。
12/6/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12/6/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END
内容(nèiróng)总结
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pòhuài),1902年修复。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 约60米。主轴后部安排了“众香界”和“智慧海”一组琉璃建筑。由于前山东西展面很长,仅靠主轴
颐和园
12/6/2021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颐和园
• 设计意匠:因势利导 • 整治地形,调度全局(quánjú)山水形式 • 浓墨重彩,突出前山主体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颐和园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试用本)第八册
浦东新区坦直小学唐美华[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的词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意,并体会“几乎”“也”的用法。
2、了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感受颐和园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录像,
1、出示课题,解题。
2、齐读课题。
3、这是一座怎样的公园,让我们先来看段资料。
3、文中是这样描述介绍颐和园的。
媒体出示句子: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顺序
1、师:的确,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那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
自己读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
2、生自读课文,划找句子。
3、学生交流,教师完成路线图:
(a)交流时随机出示过渡句。
(b)在过渡句上圈划景点。
(c)根据过渡句完成路线图,边板书。
作者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先来到(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在半山腰看到佛香阁,下面的排云殿->从万寿山下来,来到昆明湖边,看到十七孔桥。
4、师小结:这些过渡句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美,更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它也是写好游记的重要方法。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过渡:我们通过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跟作者去游览著名的长廊。
2、媒体出示“长廊”节选“你感受到长廊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研读。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①理解“700多米”:
②理解“没有……是相同的”。
看图理解“横槛”。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让我们来欣赏长廊四周的彩画。
(媒体出示彩画)
朗读指导。
③小结。
④师生合作读“长廊”
◆万寿山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①理解“琉璃瓦”:媒体出示图片。
②师生合作读第三节: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山脚下,抬头一看,---------下面是什么呢?------
◆昆明湖
①过渡: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的前面,我们向下望-------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体会比喻句。
③理解“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的意思。
师生合作读
◆十七孔桥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①师过渡:十七孔桥横卧湖上,仔细看,使栏上有上百只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②说话练习:十七孔桥的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
四、呈现美景,总结全文
1、结合板书总结: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颐和园,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实园中美景远远不止这些,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2、媒体出示颐和园其它景点、资料。
3、齐读最后一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4、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1)选文中的一个景点,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美丽。
(2)学着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