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黑土和黑钙土又有什么区别?
世界黑土分布 相关地理考题

世界黑土分布相关地理考题
世界黑土的分布是一个与地理相关的重要话题,它涉及到土壤
类型、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首先,黑土主要分布在
世界上的温带地区,尤其是在北半球的一些地区。
在欧洲,乌克兰
的乌克兰黑土地区以及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都有大片的黑土地带。
此外,北美洲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也有广泛的黑土分布,被称为美国
的“黑土带”。
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也有
一定面积的黑土分布。
此外,南美洲的巴西南部和阿根廷也有一些
黑土地带。
黑土的形成与气候、植被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黑
土属于深层次、肥沃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它们通常形成于
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植被茂密,有利于植物残骸的分解和有机
质的积累。
在地质方面,黑土通常形成于沉积层较厚的地区,这有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的肥沃度。
在地理考题中,黑土的分布常常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相关。
黑土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了大规模的农
业生产。
这对于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黑
土地带的农业开发,也会对土壤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土壤侵
蚀等问题。
因此,在地理考题中,还会涉及到黑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议题。
总的来说,世界黑土的分布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地理问题,涉及到土壤形成、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有且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个个都是大粮仓!有一块就在我国

世界有且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个个都是大粮仓!有一块就在我国有点生物知识的都知道,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
它以纯黑色为显著特征,只能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因此又名寒地黑土;又由于其形成需要经过淋溶作用,又名淋溶黑土。
黑土地是最肥沃的土地,是天然的大粮仓。
但是黑土地在全世界的分布并不广,全世界有且仅有三块黑土地,所以黑土地在全世界都很稀有。
世界一共有三块黑土地和一块红化黑土地,个个都是大粮仓,一块黑土地生产出的粮食甚至能养活一个欧洲国家!第一块黑土地位于乌克兰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
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北高南低,矿产资源丰富。
总面积603700平方千米,是欧洲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家。
结合乌克兰的地理环境和黑土地形成的环境,黑土地正适合在乌克兰“生存”。
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全境地势低平,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很多,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
这个比例占世界第一乌克兰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地,黑土地富含多种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肥料。
再加上乌克兰最大的河第聂伯河就经这片黑土地,为这片土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使得这片土地的长势良好,产量也是相当高。
乌克兰黑土地第二块黑土地位于美国美国是世界第四大国家。
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地势西高东低,中央大平原是美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从播种到收获全自动机械化完成。
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之所以能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是因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是世界上的第二块黑土地。
再加上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人烟稀少,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与乌克兰一样,这里也有一条重要的河流流过,这条河就是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为沿岸地区带来了充足的水资源,不仅是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是中央大平原的主要灌溉用水。
有如此优秀的黑土地,每年生产的粮食也位居世界前列。
这里生产的粮食供应给全国各地绰绰有余。
黑土地保护

四是在推广小型农机具耕作的同时,忽视了大小型机械 配套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小四轮拖拉机发 展迅速,提高了家庭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忽视农村大型 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农村大型机械数量少,造成了有 利于培肥土壤的深松耕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难度 增大。
五是在鼓励开发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90 年代初,东北过度开荒,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在黑龙 江林区林木砍伐受到限制以后,为解决林业工人的吃饭 问题,开垦“工资田”,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在三江平 原“围草开荒”,过度开垦草原湿地,地下水位降低, 大量湿地变为旱地,草原面积减少,原生植被遭到破坏, 生态失去平衡,引发土壤沙化、盐碱化等一系列的生态 问题。
?4草粮轮作林粮轮作以畜草根系和树木落叶自然增加土有机质含量建立草粮林粮轮作机制在保持耕地草地林地总面积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壤地力下降脊薄的耕地种草植树对土壤肥沃适宜耕种的草地和林地开垦做为广义的黑土包含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新积 土等几大土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
二是土壤养分失衡。开垦后土壤氮素养分下降,全磷含 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土壤速效磷成分显著上升,土 壤速效钾成分大幅度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9 年平均下降20~30mg/kg,由于土壤有效磷数量上升, 造成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土壤养分失衡,耕地基础产 量降低。
3、土壤容重增大变硬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旱时板结 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能力大大下降。自然黑土表 层容重多在1.0~1.2g/cm之间,目前黑土耕层容重平均 1.29g/cm。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 持 水量降低。理化性状的恶化导致了黑土区土壤保水保肥 性能减弱,抗御旱涝能力降低,土壤日趋板结。由于多 年来,农民家庭连续使用小四轮拖拉机耕作,犁底层一 般在12~15cm,犁底层坚硬,保水性和耕作性越来越差。
常识判断十九:黑土的有关常识

常识判断十九:黑土的有关常识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整理出有关黑土的常识,请大家参阅。
一、黑土的成土条件温带半湿润型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雪。
年平均温度-0.5~5℃,有季节性冻层,冻层深度可达1.5~2.0米,北部地区可达3米,≥10℃年积温为2100~2700℃。
年降水量450~600毫米,干燥度0.75~0.90。
成土母质大多是第四纪洪积黄土状粘土,厚度可达10~40米,无碳酸钙。
地下水位深约10~30米,矿化度0.3~0.7克/升。
由于土质较粘重,融冻水和雨季降水难以下渗,形成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水分属半冻结周期性淋溶类型。
黑土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化草甸植物,以中性草本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俗称“五花草塘”。
岗地间有榛子、柞、刺玫瑰等灌木丛。
植物生长繁茂,草高50~120厘米,盖度100%,根系深达60~100厘米,有机物质积累量高。
黑龙江省嫩江县荒地黑土的植物地上部分干重为4.73吨/公顷,地下1米根量为12.6吨/公顷。
耕地的有机物质来源减少,分解速度较快,土壤有机质积累不多。
二、黑土的成土过程黑土形成过程受粘重母质、季节性冻层、临时性上层滞水和草原化草甸植物的影响,存在着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春季土壤化冻,微生物开始活动,但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使土壤过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根系分布的变化而逐渐向下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黑土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黑土知识点
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黑土知识点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希望考生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黑土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黑土温带半润湿天气、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种类,当前我领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散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散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润湿地域。
四时分明,雨热同季为其天气特点。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旺盛,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碰到控制,有机质分解迟缓,并转变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邃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碰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惹起土壤中铁锰复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显然。
因此,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其他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 1 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伤害显然,这是黑土利用中需惹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饶的土壤之一,黑土散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散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从前碰到过水土流失的严重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 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 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同样,都散布在四时分明的寒温带,因为植被旺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饶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概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合适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黑土-word文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黑土2018年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考生们在复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黑土,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高中地理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介绍

高中地理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介绍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
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是平原,俄亥俄河口宽25公里,顺流而下谷地逐渐加宽,一直可宽达100多公里。
谷底大部分已经沼泽化了,河身异常弯曲,有许多旧河床和河曲。
这里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
在密西西比河下游,有最大的港口城市孟菲斯。
是美国农畜产品的一个大的集散地,尤以生产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著名。
现已形成了农机制造、汽车装配、制药、木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
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
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
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
长2200千米。
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
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
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
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中国黑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该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降雨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现,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m3,人均占有量为1213.98m3。
耕地面积约2130万hm2,也是我国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产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黑土和黑钙土又有什么区别?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1密西西比河流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
美国的小麦带、玉米带是黑土的分布区之一。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
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
黑土一般分布在纬度地区,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第聂伯河流域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
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
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
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
长2200千米。
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
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
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
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3中国东北中国黑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m3,人均占有量为1213.98m3。
耕地面积约2130万hm2,也是我国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木材加工等产业基地。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黑钙土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和钙积层组成。
腐殖质层深厚,钙积层较深,一般出现在 50-90cm。
黑钙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
黑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淋溶黑钙土亚类分布区雨量较大,1-1.5米深不含石灰,因而上层土壤近中性,心底土微碱性;石灰性黑钙土亚类破酸钙淋溶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淡黑钙土亚类分布区偏干旱,加上成土母质质地较轻,因而腐殖质层发育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草甸黑钙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低,剖面下部可见潴育特征。
黑土问题黑土地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 坡地较少, 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严重, 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 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 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在美国, 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 当年小麦减产51 亿公斤, 举国震惊。
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 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 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 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 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 经过40 年的治理, 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问题1.黑土面积减少。
据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当时黑龙江的耕地约一半以上为黑土,吉林省的黑土面积虽相对较少一些,但黑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10%以上。
据199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为592万公顷,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400万公顷。
2.黑土层变薄。
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0cm,深的可达100cm以上,腐殖质层小于30cm者比较少见。
但在目前,由于多年的耕种和土壤侵蚀,黑土层正逐渐变薄。
黑土的侵蚀主要是水蚀和风蚀。
由于黑土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使一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面积的秃山荒岭。
因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减少0.4-0.5cm,而每生成1厘米黑土需要200到400年的时间。
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己由开垦初期的60-70cm减少到目前的20-30cm。
土壤侵蚀的结果使黑土逐渐向黄土的方向演化。
3.土壤养分减少、肥力下降。
在少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支配下,由于采用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从而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黑土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到1990年,黑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下降到3%-5%,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达到2%以下。
据近20年定位观测资料,黑土耕种层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速度约为每年0.01%。
随着黑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养分贮量和保肥性能也相应下降,造成作物单产低,总产量不稳定,农作物的品质也因土壤地力的减返而下降。
4.黑土理化性状日趋恶化。
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土壤容重增加,保水、保肥、通气性能下降,土壤日趋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抗御旱涝能功下降。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近年来,吉林省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效果明显。
保护性耕作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激发起农民的积极性,黑土地保护得到农民的支持,得以有效推进。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最适宜植物生长。
中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地位于其核心区域。
资料显示,吉林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5%;全省粮食产量中,黑土区贡献了80%以上。
黑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广袤的长白山区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用轻养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地一度变得“瘦薄硬”,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那么黑土地到底是凭借什么拿到他在土壤界的“王者”段位的呢?首先黑土地种子只能种植在黑土地上;其次普通作物和红土地作物和黑土地作物,种植在黑土地上增产20%并且缩短20%的成熟时间。
由此便可见黑土地的肥沃,而在段位晋级中,只有升级为红土地的地块才可以继续升级为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打了一场黑土保卫战,成效渐显。
相关习题黑土地1厘米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需要300年左右的时间,是很难再生的自然资源。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黑土层厚度(单位:cm)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黑土形成的最活跃因素是A.气候B.生物C.地形D.成土母质2.导致黑龙江省黑土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占用耕地B.粮食单产不断下降C.高产作物面积增加D.大量施用有机肥料【答案】(1)B(2)C【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毋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其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黑土厚度变化的原因。
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导致黑土面积的变化,对黑土厚度几乎没有影响。
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化肥的功效増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等使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粮食产量仍然能稳中有升。
大量施用有机可以增加黑土厚度。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