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习题——第2课时.docx
小学的数学苏教版二年级的上册认识厘米练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练习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
(1 )两位数加两位数,同样数位要()。
(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加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要向()进一。
25+38=67+16=9+37=29+48=28+46=
★★读一读,说一说
在下边的○填上“> ”、“< ”或“= ”
11 米 +35 厘米○125 厘米24 米○400 厘米36 米—3 米○200 厘米
41 米 -20 厘米○70 厘米541+19 ○52 64+8 ○26 35+34 ○34+25
37+38 ○48+29 56+9 ○46+19 41+19 ○52 23+69 ○90
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和小明去垂钓,小红钓了17 条鱼,小明钓了24 条鱼,小明和小红一共钓了多少鱼?
2.本周李叔叔卖出了34 筐水果,还剩下28筐。
李叔叔本来有多少筐水果?
3.一架玩具飞机29 元,一把伞16元,一辆玩具车30 元
(1)买 1 把伞和 1 辆玩具车需要付多少钱?
(2)买 1 把伞和 1 辆玩具飞机需要付多少钱?
★★★读一读,想想,说一说
手套裤子帽子球鞋围巾
28元56元19元43元35元
1.买一双球鞋和一条围巾要付多少钱?
2.买一顶帽子和一帮手套要付多少钱?
3.妈妈带 100 元钱买一条裤子和一双球鞋,够吗?
4.你想买什么?选两样喜爱的,算一算要付多少钱?。
【精品】二年级上数学(课课练)第五单元第2课时-认识厘米-苏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课课练)第五单元认识厘米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
[解析]: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都是用厘米作单位。
[答案]:厘米。
4.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
[解析]:根据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来解答。
[答案]:cm,1cm。
3.在下面的尺子上:从刻度线0到刻度线1,长度是()厘米;从刻度线3到刻度线8,长度是()厘米;从刻度线2到刻度线5长度是()厘米。
[解析]:根据首位数字的间隔段数来解答,即右端的刻度-左端的刻度=线段的长度。
[答案]:1,5,3。
二、选择。
1.( )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数学书 B.图钉 C.小刀[解析]:可以借助实物,通过比画、比较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答案]:B。
2.一拃长大约是()。
A.1米 B.1厘米 C.12厘米[解析]:学生先要明确“一拃”指什么,再通过测量自己一拃的长,确定正确答案是12厘米,既巩固测量的方法,又为今后估测提供便捷的标准。
[答案]:C。
三、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解析]: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来判断。
[答案]:√,×,×。
四、你知道它们长多少厘米?铅笔长15()厘米钉子长()厘米[解析]:图1是基础题,左端对准0刻度,只要看右端对准数字几就是几厘米;图2是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的情形,此时物体长度计算方法是用右端对准的数字减左端对准的数字。
[答案]:4,2。
五、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10cm 40cm 2cm 78cm 1cm[解析]:由于本题中数据的单位相同,所以科直接根据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答案]:1cm<2cm<40cm<78cm<110cn。
六、量一量。
[解析]:学生要明确四边形有四条边,要量出四条线段的长度。
测量时注意尺子0刻度线要对准线段的左端,尺子要和线段重合。
[答案]:略。
七、画一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认识厘米2

苏教版二上同步课课练5.2 认识厘米(2)一、选择。
1.( )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 .数学书B .图钉C .小刀 2.一拃长大约是( )。
A .1米B .1厘米C .12厘米 二、计算。
30厘米+8厘米=()厘米 12厘米-7厘米=()厘米 27厘米+6厘米=()厘米 54厘米-4厘米=()厘米 2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7厘米=()厘米 37厘米-6厘米=()厘米 64厘米-4厘米=()厘米 67厘米+8厘米=()厘米 99厘米-75厘米=()厘米 57厘米-16厘米=()厘米 74厘米-34厘米=()厘米 三、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1 2 30 1 2 3()四、量一量。
五、解决问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4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铁丝40厘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答案】一、1.[解析]:可以借助实物,通过比画、比较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答案]:B。
2. [解析]:学生先要明确“一拃”指什么,再通过测量自己一拃的长,确定正确答案是12厘米,既巩固测量的方法,又为今后估测提供便捷的标准。
[答案]:C。
二、【答案】38,5,33,50,10,9,31,60,75,24,41,40三、【答案】应该在第一个括号里画笑脸。
四、[解析]:学生要明确四边形有四条边,要量出四条线段的长度。
测量时注意尺子0刻度线要对准线段的左端,尺子要和线段重合。
[答案]:略。
五、【解析】根据题意得知求铁丝的长度可以从了解正方形的结构开始。
围成一个正方形用40厘米,铁丝可以做4个,就是4个40厘米相加,答案就做成来了。
【答案】40+40+40+40=160(厘米)答:这根铁丝长160厘米。
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A 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一、认真填写,我最棒!( 每空1分,共18分 )1、 月球表面夜间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认识厘米。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
4.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二、新授。
1.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
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
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习题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题
一、基础过关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3.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厘米。
4.量一根纸条的长度的方法是:先把直尺的左右刻度对准
纸条的两端,再看纸条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几刻度,这根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5.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直尺来测量。
6.要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
7.尺子上的刻度从0到5是1厘米,从6到10是2厘米。
二、综合训练
1.填一填。
13厘米-9厘米=4厘米
38厘米-7厘米=31厘米
20厘米+9厘米=29厘米
8厘米+7厘米=15厘米
2.量一量。
略。
3.估一估,量一量。
略。
三、拓展应用
1.用直尺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略。
2.XXX今年70厘米,比去年增高了8厘米,XXX去年有多高?
62厘米
3.小红的铅笔长17厘米,XXX的铅笔长9厘米,小红铅笔比XXX长多少厘米?
8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练习

认识厘米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校区王芳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厘米的大概长度;学会用厘米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能以厘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教学过程:一、实践感悟,引入新课1. 谈话:小朋友们,你能用身边的物体量出课桌短边的长度吗?师:老师想用笔袋来量一量,课桌短边大约有3个笔袋那么长。
你们身边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呢?开始试试吧。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
3. 交流测量的结果。
生:大约有()个橡皮那么长,大约()本数学书长,大约有()拃长,大约有()枝铅笔长。
相机板书数量:4. 师: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量不相同呢?生:因为数学书和橡皮不一样长。
师引入:看来啊,量同样长的物体,要得到相同的数量,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1、认识直尺。
师:这样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呢?你说。
生:尺。
师:正确。
师:那你见过哪些尺呢?你说、你说。
老师这也有一些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卷尺、三角尺、皮尺、学生尺。
这些尺在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尺。
仔细观察,你的这把尺和老师的这把尺上都有什么?(出示放大的直尺图)生1:数字0~10。
师:你的尺上有哪些数字?生2:竖线。
师: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叫“刻度线”,两条长竖线之间就是一大格。
(板书:一大格。
)最开始的长竖线下写着数字几啊?(0)那就表示刻度0,是我们尺子上的起点;那这呢?(刻度5、刻度8)师:每条长刻度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对着几,就叫它刻度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厘米

1.说说哪种量法对。
2.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9厘米
3厘米
6厘米
9–6 = 3(厘米)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厘米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
红色线段比( 8 )厘米长一些,蓝色线 段比( 8 )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 大约都是( 8 )厘米。
4.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368Fra bibliotek 5.量一量,填一填。
3
4
3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认识厘米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比一比直尺,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大格
刻度线
刻度0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厘米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 2厘米
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 5厘米
10厘米
蜡笔长8厘米或8㎝。
线段长3厘米或3㎝。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习题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复习巩固
知识点一 认识厘米
1.看直尺,填一填。
( 1 )厘米
( 2 )厘米
从刻度0到1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复习巩固
知识点二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下面的物体各有多长。
剪刀长( 5 )厘米。
2.下面的物体各有多长。 橡皮长( 2 )厘米。
物体的一端和直尺上的刻度“0” 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和直尺 上的刻度几对齐,物体的长度 就是几厘米。
复习巩固
知识点三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
·
画线段时,先用笔在直尺 刻度“0”处点一个点,画几厘 米的线段就在直尺的刻度几上 再点一个点,最后将这两个点 用线连起来。
课堂练习 1. 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长,填一填(。教材P63第4题)
手掌宽大约 ( )厘材P63第5题)
4
4
3
3. 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教材P63第6题)
( 3 )厘米
( 6 )厘米
4-1=3
12-6=6
3. 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 8 )厘米
11-3=8
7.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教材P63第7题) 7厘米
课后作业 作业:教材P62-63第1-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习题
一、基础题
1.我会填。
(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3)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2.说一说哪种测量方法对。
二、综合题
1.看图填一填。
图钉长()厘米,铅笔长()厘米。
2.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最长的线段长()厘米,最短的线段长()厘米,它们相差()厘米。
三、提高题
1.
( 1)画出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
(2)画出一条比 3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3)画出一条比 3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2.把两根长都是25 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如图)是 5 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1.
( 1)厘米
( 2)厘米
( 3)厘米
2.第一种对。
二、综合题
1. 2;4
2. 5;2; 3
四、提高题
1.
( 1) 3 厘米
( 2) 5 厘米
( 3) 1 厘米
2. 25+ 25- 5=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