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翱将翔 佩玉将将——论《诗经》中的玉佩饰

合集下载

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有女同车郑风

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有女同车郑风
诗经 国风 郑风
云库 专业PPT/商务演示设计制作
有女同车
• 有女同车①,颜如舜华②。将翱将翔, 佩玉琼琚③。彼美孟姜④,洵美且都⑤。 • 有女同行⑥,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 玉将将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⑧。
注释
• • • • • • • • ①同车: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②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华、英: 花。 ③琼琚:美玉 ④孟姜: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 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qiāng枪):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 摩擦发出的声音。 ⑧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译文
•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 像木槿花开放。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 佩着美玉晶莹闪亮。姜家大姐不寻常, 真正美丽又漂亮。 •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同行,脸儿像木 槿花水灵灵。跑啊跑啊似在飞翔,身上 的玉佩叮当响不停。姜家大姐真多情, 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鉴赏
• 此诗主旨,《毛诗序》以为是刺郑国的太子忽不婚于齐,说: “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娶,卒以无大国 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朱熹《诗集传》以为是“淫奔 之诗”。依《毛序》的观点,“有女”之女与“彼美”之女应是 两个人,清钱澄之《田间诗学》说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陈女,后 一人为齐侯之女。从诗中叙陈女只言其色,叙齐女则兼言其德, 木槿花又花期不长几点来看,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依朱熹的 观点,则无法解释“同车”、“佩玉将将”这样的“威仪盛饰, 昭彰耳目”(赵文哲《媕雅堂别集》)。其实这应是一对贵族青 年的恋歌,诗中以男子的语气,赞美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德的 美好。 •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他们一 会儿赶着车子,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一会儿又下车行走, 健步如飞。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读之让人心旷 神怡。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原文译文鉴赏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原文译文鉴赏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原文|译文|鉴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主要描写与男子共同乘车的姑娘外表和内在的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原文先秦:佚名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译文及注释译文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

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

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

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

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注释同车:同乘一辆车。

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舜华(huā):木槿花,即芙蓉花。

将翱(áo)将翔: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一说遨游徘徊。

翱、翔,飞翔。

琼琚:指珍美的佩玉。

孟姜:姜姓长女。

《毛传》:“齐之长女。

”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

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

洵(xún):确实。

都:闲雅,美。

英:花。

将(qiāng)将: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鉴赏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

诗以男子的语气,赞美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德的美好。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

他们一会儿赶着车子,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一会儿又下车行走,健步如飞。

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

这个女孩姓姜,“孟”是老大的意思,即这个孟姜在家里排行第一,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那男人看来,孟姜真是“细看诸处好”,美不可言。

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又红又白;她走起路来像鸟儿飞翔一样,十分轻盈;她身上还佩带着珍贵的环佩,行动起来,环佩轻摇,发出悦耳的响声。

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

总之,诗人以无比的热情,从容颜、行动、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同《诗经》中写平民的恋爱迥然有别。

《诗经》中的玉

《诗经》中的玉

《诗经》中的玉《诗经》中的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玉在“风”和“雅、颂”三类诗歌中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

一、据本人统计《诗经》中有玉的诗篇一共有三十三首。

现将《诗经》中涉及玉的诗篇整理如下:国风中涉及玉的诗篇:《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瓊瑰玉佩。

《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终南》:佩玉锵锵,寿考不忘。

《君子协老》:副笄六珈。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锵锵。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瓊琚。

非报业,永以为好也。

《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竹竿》: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齿,佩玉之挪。

《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觹。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著》: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瓍,不以其长。

《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鞸琫有珌。

《采芑》:有玱葱珩。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斯干》:载弄之璋。

《毛传》半珪曰璋。

大雅:《域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

《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

《民劳》:王欲玉汝,是用大谏。

《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崧高》:赐尔介圭,以左尔宝。

《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江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颂:《长发》: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受小共大共,为下锅骏尨。

二、雅是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多数为朝廷官僚的作品。

颂是西周、鲁国、宋国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和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原文与赏析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原文与赏析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原文与赏析有女同车—你长得美,你做什么都对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对这段历史都不陌生:武王姬发推翻了暴君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

周武王得天下后论功行赏,“封师尚父于齐营丘”,这里的“师尚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也是齐国的缔造者。

我印象最深的是幼年看过的那一版电视剧《封神榜》,剧中姜太公仙风道骨,年轻时想必也是位帅哥,就是不知道历史上的姜太公到底长啥样。

不过,就凭齐国姜氏一族出了那么多有名的美女,身为祖先的姜太公应该也丑不到哪儿去。

姜家的姑娘中,除了《硕人》中“手如柔荑”的大美女庄姜之外,最出名的当属文姜和宣姜这对姐妹花了。

姜家这三位美女的事迹,在《诗经》中都有记载,比如《新台》讽刺的是老色鬼卫宣公强占儿媳宣姜的丑事,《有女同车》则是郑国百姓为歌颂文姜而作,只可惜文姜辜负了他们最初的美好期望。

文姜和宣姜姐妹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放眼整个春秋时期,很难找出比她们更漂亮的姑娘了。

正所谓女人越美,越容易出事。

这对姐妹花在当时惹出了不少事端,她们的婚姻甚至影响了东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当时,齐国是很强大的国家,而且有着越来越繁荣的趋势。

如此强大国家的公主,长得又漂亮,各国诸侯自然纷纷前去提亲。

文姜的父亲齐僖公挑中了郑国年少英俊的公子姬忽。

郑国百姓对这位未来的国母都很欢迎,还特意做了《有女同车》这首诗来歌颂她。

有个姑娘和我同坐一辆车,她的脸蛋好像盛开的木槿花。

姑娘身子轻盈,她跑起来像飞鸟张开翅膀,她身上佩戴着漂亮珍贵的玉佩。

有个姑娘和我一同出行,她的脸蛋像木槿花一样水灵。

她跑起来像飞鸟张开翅膀,身上的玉佩叮当响。

姜家大姑娘真漂亮,美好品德我们不能忘。

郑人在作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融入很深的感情的,文姜的美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必他们也渴望着公子姬忽能够早日把美丽的文姜公主娶回家吧。

《诗经》中的玉饰

《诗经》中的玉饰

《诗经》中的玉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内容多样化,其中的佩饰意象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是极其耀眼的。

就其质地而言,《诗经》中的佩饰可分为:玉饰、象牙(骨)质佩饰、金饰三种。

其中玉饰居多,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玉的重视与崇拜。

彰显了那个时代人们特有的丰富生活内容、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精神。

一、玉饰的颜色和形式玉,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1](P10)玉饰的颜色方面,《诗经》中主要有白、红、青、玄等颜色。

“巧笑之瑳”[2](P88)(《卫风·竹竿》),瑳即是指玉色鲜白,在这里则形容女子牙齿洁白。

“毳衣如璊”(《王风·大车》),璊是赤色的玉,形容车氊的颜色如玉红。

“有玱葱珩”(《小雅·采芑》),葱珩指青色佩玉。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玉的美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已经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识。

在玉饰中,还体现了人们以多为贵的思想,对玉佩在人走动时发出的有节奏地声响的喜爱。

“杂佩以问之”(《郑风·女曰鸡鸣》),此中的“杂佩”指的是各种佩玉,诗中的杂佩是要送予心上人,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当然要以多为妙。

自古以来,人们皆是以多为贵,这种传统不仅仅是从《诗经》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人们已经有了这种意识。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郑风·有女同车》),玉佩发出锵锵的声音很是动听,作者是在美赞自己所爱女子,她坐在车上,随着马车的前行,她身上的佩玉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这有节奏的动听声响是对所爱之人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音乐美的追求,这无疑是与《诗经》在当时的乐歌地位相融合的。

二、玉饰的社会功用1.解佩结言和祭祀古人有解佩结言的习俗,玉佩质地坚硬,保存时间长久,其象征意义可想而知。

《诗经》中有一部分玉饰是赠送他人的,用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经》玉文化内涵阐释

《诗经》玉文化内涵阐释

《诗经》玉文化内涵阐释作者:程国煜姜黎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程国煜1,姜黎梅2(1.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2.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献《诗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中国古代文明的经典。

在《诗经》中,直接反映出玉文化信息的诗篇有37首,它向后人传递出了当时玉文化的一些信息——祭祀用器,比喻象征,美好装饰,赏赐馈赠。

《诗经》时代崇玉尚玉的原因主要是文化传承、古代礼制的需求以及玉的品质的积极影响。

玉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诗经》;玉文化;内涵;崇玉尚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109-0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3个部分,内容丰富,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更是一部中国古代文明的经典,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迄今为止,人们已从文学、艺术、语言、历史、民俗、动物、植物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拟根据先哲时贤对《诗经》玉文化的论述,分类整理《诗经》中的玉文献资料,分析其所反映的玉文化内涵,并推测其崇玉尚玉的原因。

一、《诗经》玉文献资料统计在《诗经》中,直接反映出玉文化信息的诗篇有37首:《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卫风·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的意思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的意思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的意思
这篇文章将探讨“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的意思。

这句话来自于古代诗歌和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形容有能力和才华的人。

“将翱”意为飞翔,指人具有高超的才华和能力,能够在事业或学术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袖或高手。

“佩玉琼琚”则是指佩戴珍贵的宝石和玉器,表示这个人不仅有才华,还有崇高的品位和地位。

因此,“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这句话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有着高雅的品位和地位的人。

- 1 -。

论《诗经》中的佩玉赠玉风尚

论《诗经》中的佩玉赠玉风尚

作者: 李思华
作者机构: 枣庄学院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农业考古
页码: 118-12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诗经》;社会生活;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组成部分;礼乐文化;文化活动;创作意识
摘要: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内容极为广泛,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情世故、民俗风情等,都有鲜明的表现,是周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周代社会条件下创作者及编集者受礼乐文化影响,以一种自觉的创作意识(至少比上古时代更为自觉)所从事的文学或文化活动,其间渗透了对种种物象较多的有意识的审视和评判。

其中关于玉饰的描写就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将翱将翔 佩 玉将将
— —
论 《 诗经》 中的玉佩饰
黄思敏 湖南师 范大学 图书馆
摘 要: 《 诗经 》 中 出现 的 玉佩 饰 , 以玉头饰 和 腰 以下 玉佩 饰 的描 写最 多。这 些佩 玉不仅 是美 好德 行和 身份 地位 的 象征 ,也是 统治 阶级 自我确证 以及 向人展 示 自己贵 族和君 子双 重身份 的标志 。 关键词 :诗 经 ;玉 ;玉佩 饰 ;象征 ;精神本 性

能被 称 为君子 ,才有 资 格佩 玉 ,这 无形 中界 定 了周代 君子 概念 最初 的范 围。 《 诗 集 传》 :“ 半圭 日璋 。祭 祀之 礼 ;王 裸 以圭 瓒 ,诸 臣助 之 ;亚裸 以璋 瓒 ,左右奉 之 。其判 在 内,亦有 趣 向之 意。 ”[ 通 过 对 祭祀 之礼 中大 臣手 捧 玉璋 情态 的描 写,赞 1 美他们 的庄严恭敬 ,暗含 了对权势地 位和高贵 身份的肯 定 。 三 、古 人 云 “ 黄 金 有 价 玉 无价 ” 作 为一种 不 可再生 的矿 产 资源 ,玉 石 开采 、加工 的难 末刘 熙在 《 释名 ・ 释 首饰 》 中 曰:“ 填 ,镇 也 悬 当耳傍 , 度 极大 , 只能 “ 切 磋琢 磨 ” 。《 周代 用 玉制 度研 究》 曾援 引 不欲 使 人 妄听 , 自镇 重 也 。或 日充 耳 。充 ,塞 也 ;塞耳 , 周 代墓 葬 出土 的玉质 带钩极 少 ,而铜 铁带 钩较 多的考 古 发 亦所 以止听 也 。 ” 现 说 明玉带钩 主要 为高级 贵族 的使用 之物 。 《 山 海 经 》 南 、西 、 北 、 东 、 中 五 个 方 位 的 山经 等 用 于 腰 以下 的 玉 佩 饰 , 则 更 为 复 杂 ,《 礼记 ・ 玉藻》 载 :“ 古之 君子必 佩玉 。 ”注 :“ 君 子 ,士 以上 。【 4 J , ’ 孔 颖达 记 载 有 埋 玉 祭 祀 山神 的 习 俗 ,《 山海 经 ・ 北 山经 》 日: 日 :“ 自士 以上 皆有 玉 佩 。上 云君 无 故 不去 玉 ,则 知下 通 “ 凡 《 北次 三 经 》之 首 , 自太行 之 山 以至 于无 逢 之 山, 凡 于 士也 。 ” 所 谓 的佩玉 ,是泛 指杂 佩 而 言。《 郑风 ・ 有 女 四十 六 山,万二 千三 百五 十里 。其 神状 皆马 身而人 面者 廿 同 车》 :“ 将翱 将翔 ,佩玉 琼琚 ” 、“ 将 翱将 翔 ,佩 玉将 将 ” , 神 。其 祠 之 , 皆用 一 藻 、 苣瘗 之 。 其十 四神 状 皆彘 身 而 形 容是 女子曼 妙 身姿与 玉相 得益 彰 ,不仅体 态优 美 ,声音 载 玉 。其 祠 之 , 皆玉 ,不 瘗 。 其 十神 状 皆彘 身 而 八 足 蛇 尾 。其 祠之 ,皆用 一 璧瘗 之 。 ”先 人 把玉 用 于 佩饰 , 目的 亦 悦耳动 听 。 《 周礼 - 春宫 ・ 宗伯》日 “ 以 玉作 六 器 ,以 礼 天地 四 是借 精物 之 力 以御 不祥 ;用 于丧 葬 ,如 使用 玉冶 等 ,保 护 方 , 以苍碧 礼天 , 以黄琮 礼地 , 以青 圭礼 东方 , 以赤璋 礼 死 者 ,让魂 灵吸食 玉精 ,并 防止 尸体腐 烂 。玉是 精物 的观 南方 , 以 白琥礼 西 方 , 以玄璜 礼北 方 ” ,可见 商 周时 期 用 念 、通 达 天 地 鬼 神 的 媒介 ,常 用作 重 大 的典 礼 场 合 的 礼 玉饰基于原始巫术。而在历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夏商 器 , 因此玉 身份 也随之 贵 重,与 贵周 代制 玉手 工业 的发 达和制 玉工 艺 的联系 。 的精 美达 到 了先前 难 以企及 的程度 ,周 代 “ 玉 ”的用途 和 参 考文 献 : [ 1 ] [ 汉] 许慎撰 _ [ 清] 段玉裁注 . 说文解字注 . 上海: 上海 功 能也变 得广 泛起 来 ,既用于 祭祀 、朝 觐 、礼聘 等公共 领 域 ,亦频 繁 出入于 私人 生活 ,在 装饰 、交 际馈赠 和丧 葬等 古籍 出版社, 1 9 8 1 : 1 6 . 领域 一展 所长 。 [ 2 】 【 汉】 许慎撰 . 【 清】 段玉裁注 . 说文解字注 . 上海: 上海 古籍 出版社, 1 9 8 1 : 1 3 . 二 、玉 光 洁 质 美 。细 腻 温润 因 此常 用来 比喻 人 品德 高 尚。《 卫风 - 淇 奥 》“ 有 匪君 【 3 ] 【 东汉 】 刘熙撰 . f 清】 毕沅疏证 . 王先谦补. 释名疏证补 . 北 中华书局, 2 0 0 8 : 1 6 2 . 子 ,如 金 如锡 ,如圭 如 璧 。 ”把 君子 比作圭 和 璧 ,用 来刻 京 : [ 4 ] [ 汉] 郑玄注 _ 【 唐】 孔颖达 等正义 . 礼记正义 ( 附 校勘 画其 高 尚品德 。《 魏风 ・ 汾沮 洳》“ 彼其 之子 ,美 如玉 ;美 如 玉 ,殊 异 乎 公族 。 ”把 赞 美 的对 象 比作 玉 ,用 以突 出其 记 ) .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 9 0 : 5 6 2 . [ 5 ] 【 汉】 郑 玄注 . 【 唐] 孔颖达 等正义 . 礼记正义 ( 附校勘 纯 洁美 好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0 : 7 6 . 《 秦风 ・ 小 戎 》“ 言 念 君 子 ,温 其 如 玉 。 ” 赞 美 君 子 记 ) [ 6 ] 十 三经注疏 ・ 尚书正义 ・ 舜典 . 北 京: 中华书局 影印, “ 温 文尔雅 ”的品性 。“ 直 而温 ,宽而 栗 ”( 孔 氏传 日:“ 正
《 诗经》中的玉 , 作 为 佩 饰 ,几 乎遍 布 了全 身 , 以玉 头 饰和腰 以下玉佩饰 的描 写最 多。 用于 头 饰 的 玉 在 《 君 子偕 老》 中有 “ 副笄 六珈 ” 的描 绘 ,帽 子上 的 玉, 在弁 之 中 ,所 谓 “ 会弁如星” ,耳朵 上 的 玉 ,有 《 卫 风 ・ 淇澳》 :“ 充 耳 璜 莹 ,会 弁 如星 。 ”璜 即是 “ 石 之 次玉 者。 ”【 1 】 《 墉风 ・ 君 子 偕老 》“ 玉之 填 也 ,象 之 捕 也 ,扬 且 之皙 也。 ”填 即是 “ 以玉 充耳 也 。 , , l 与 充耳 实为一 物 。 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