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案例探究
先学后导、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先学后导、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我们总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才能装得越多、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也会越高。
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培养出了许多“懒学生”:不动脑筋、被动(被迫)听课、不愿主动学习、逃避作业。
就如先贤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材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是能够解决的,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倒不如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拿回“学习主动权”的渴望呢?结合本人的一节示范课《我国的宗教政策》,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热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只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开课前3天,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抛出三组“情境”问题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学习。
在正式上课开始时,首先让三组同学派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合作”的成果;其他同学再以讨论、抢答等方式“探究”成果,可认同、可释疑,也可质疑,遇到难以解决或陌生的知识,老师从旁点拨、拓展。
实践证明,以“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中,其实有不少知识完全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老师给学生创设的前提情境(问题)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切合现实的、能激发他们探求新知欲望的,而且老师不能因“下放学权”而当起“甩手掌柜”,适当的引导、解惑是必须的,否则自学就会导致自流。
二、“先学后导、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修订)七年级语文教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2017年2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一、童年的朋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3、能正确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正确背诵最后一段。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板书课题:《童年的朋友》)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看大屏幕补充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3、能正确背诵最后一段。
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我们将进行三次先学后教,也就是三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自学指导1、听朗读,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请举手。
3、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的准确。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更正。
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表扬读的流利的学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概括段落大意过渡语: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
比划分层次及概括的大意。
(投影显示)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划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要求:语言准确、简洁,无错字。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2)更正: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3)讨论:完全搞懂后,同学们在课本上更正自己的错误。
明确答案:第一部分:(1)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第二部分:(2-5)写祖孙对话。
第三部分:(6)写外祖母的外貌。
第四部分:(7)叙述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指导(一)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时间:4分钟(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八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第2单元)

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长的及本文线索3、重点段落的学习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检测学习工具:PPT第一课时一、引入、板题、示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长的及本文线索二、了解作者、作品抽查学生掌握情况三、自主学习一:扫除朗读障碍1、速读完成加线字注音2、抽生黑板展示四、自主学习二: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快速把握:1、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在文中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看分别体现长妈妈什么性格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将材料组织起来的?)课文回忆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当堂训练课时练习21页第二课时一、引入、示标1、重点段落的学习2、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二、复习旧课,检查字词及作家作品三、自主学习一:学习“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语段1、全班齐读18-28段2、思考讨论①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我什么心理?②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③怎样理解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④“这四本书,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四、自主学习二,文章情感把握精读课文,思考:1、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抒写这种怀念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2、文中1-18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可长最后一段却说“永安地的魂灵”这是什么写法,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五、当堂练习(见课件)教后记:7、背影学习目标:1、文学常识及字词掌握2、把握课文内容3、学习“望父买橘”感受父爱4、体会作者四次流泪的情感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检测学习工具:PPT第一课时一、引入、板题、示标1、文学常识及字词掌握2、把握课文内容二、自主学习一:作家作品1、自学P57注释1及课时达标“文学知识”2、学生填空三、自主学习二、朗读注音1、抽生朗读词语、其余学生纠正2、字词,老师强调易错字音“颓”易错字词“狼藉”四、自主学习三:朗读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谁回答午的最快最好)1、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是什么?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文章重点写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见的背影?4、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为什么要写“2.3段”内容?五、当堂练习:课时达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望父买橘”感受父爱2、体会作者四次流泪的情感一、课前检查、听写词语二、自主学习一学习“望父买橘”齐读第6段,思考: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背影,表现了什么情感2、填空(爬月台的动作)生齐读三、自主学习二:体会质朴的语言1、找出父亲所说的几句话2、体会这些话语包含的情感四、自主学习三:感受流泪的含义课文写了几流泪,并体会的情感五、当堂训练仿写第6段的特定镜头写写让你记忆常言的瞬间或镜头教后记:台阶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生字词2、读课文、分析父亲形像特点及意义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检测学习工具:PPT一、引入、板题、示标1、积累重要生字词2、读课文、分析父亲形像特点及意义二、自主学习一:疏通字音1、速读课文2、给划线字注音三、自主学习二,整体感知快速流浏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要求讲清:1、为什么要造台阶?2、父亲怎样造起高台阶的?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四、自主学习三:理解阅读学生速读课文,讨论1、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着墨那么多?2、父亲坐在绿荫里……表现父亲什么情感?3、为什么新屋造好了,父亲反而觉得处处不对劲?五、感受父亲,点击社会思考:1、你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文中流露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2、为什么父亲要造高台阶,新屋的建造花了大半辈子,说明了什么六、当堂训练写话训练以“父亲是”的句子,写出对父亲的认识教后记:老王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字词2、从具体文件中认识“老王”和“作者”的形象3,课文重难点掌握4,重点段落学习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检测学习工具:PPT第一课时一、引入、板题、示标1、识记作者,字词2、从具体文件中认识“老王”和“作者”的形象二、走近作者杨降,钱钟书三、自主学习一:读课文扫清字音障得1、速读课文2、给加线字注音(抽生完成)四、自主学习二:整体感知“老王”1、快速读课文以“老五是一个三轮车夫”为格式,根据说说你对老王的初步印象2、小组讨论:①老王的“苦”表现在哪里?②老王的“善”表现在哪里?从这些事你又看出老王的什么品质,③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④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能那样关心、爱护,这需要有什么精神才能这样?五、当堂训练词语摘抄,听写。
语文(心得)之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在的应用

语文论文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在的应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字教学法、阅读教学、作业教学、朗读教学等等,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各类语文教学任务的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写《记一场篮球赛》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示标。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后,应向学生讲清要求,主动运用场面描写。
列提纲(先学)。
一、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自己审题,列出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中心等。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归类,放手让学生去写,不怕学生写不好,要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点拔纠正。
教师引导学生计论评改提纲,可分类评改,如果学生指不出问题,则有教师点拔纠正。
三、学生作业。
学生经过前面几步,比较清楚地邻会了该写什么、怎样写,明白了自己提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修改打下了基础并产生了一写的文字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
作文评讲课的授课程序。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教学程序如下:示标,教师明确作文评讲的重点。
发范文或例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找病因或归纳总结成功之处。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修改、复作。
注意以下几点:所选例文要典型,要能结合作文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例文。
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要将选出的例文打印或写在投影片上,以便于上课使用。
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讨论评改,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如学生评改不了的则再由教师点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初一语文]九下“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案
![[初一语文]九下“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509fe14791711cc7917fa.png)
邻水县鼎屏镇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九年级下教案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够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意蕴。
3、能够正确理解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1、导入: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2、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背景简介:《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对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生若有错即停,师引导更正,并板书。
)三、二读诗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听范读边练习读,3分钟后比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
3、讨论: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四、三读诗歌,理解背诵。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边朗读诗歌,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地感情。
思考下面问题,10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这首诗。
⑴、理解下列诗句①“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②“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③“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⑵课后练习一、二题。
再谈“先学后教”的有效性——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一 )营 造 轻 松 学 习 气 氛 ,鼓 励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会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促 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对 学 习 内 容 进 行 深 入思考,从而提出更加有深度的问题. 若 一 个 学 生 对 教 师 所 提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当 对 这 一 行 为 多 加 鼓 励,鼓励学生大胆 提 出 疑 问.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中,为 学 生 营 造 轻松的课堂气氛,将 学 生 作 为 课 堂 的 主 体,教 师 起 到 引 导 的 作用,在对某一问题 进 行 讲 解 过 程 中,可 以 通 过 和 学 生 共 同 探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放 松 学 生 心 情,促 使 学 生 大 胆 “质 疑 ”教 师 .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 初 中 语 文 课 本 中 的 «女 娲 造 人 »这 篇 文章的时候,当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女 娲 娘 娘 的 伟 大”的 时 候,有学生认为这 只 是 神 话,人 类 并 不 是 女 娲 造 出 来 的. 这 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篇文章,说出 自 己 的 不 同 见 解. 教 师 引导学生课前对关于人类起源的文章或 者 资 料 进 行 收 集,然 后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 式,探讨«女娲造人»这 则 神 话 故 事 背 后 想 要 表 达 的 是 什 么, 让学生们思 考,为 什 么 这 篇 文 章 会 被 选 入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当 中 ,从 更 深 层 次 的 思 考 这 篇 文 章 . (二 )通 过 预 习 找 出 问 题 ,引 导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先学后教,主张学生课前预习,从 预 习 发 现 问 题,并 提 出 问题,然后想办 法 解 决 问 题.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在 预 习 过 程 中, 充分利用以 前 学 过 的 问 题,解 决 当 前 的 问 题,学 会 “温 故 知 新”促进学生对新 知 识 的 掌 握. 课 前 预 习 就 如 同 滚 雪 球,让
“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和课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及课例中学生已基本解决识字问题,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一般课文都能读,大致意思也能理解,他们也能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必定会受到学生欢迎,效果也会很明显。
不过,语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和数学等学科不同:数学常常是一次性的“先学后教”,最后当堂完成作业,程序简单,就那么几步;语文教学因为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既有会读课文的要求,又有对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理解、运用等要求。
因此语文教学中一般不能搞一次性的“先学后教”,常常要反复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学生读书(自读或导读)开始,教师做到“四不”: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学过了历史,待学生读懂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讨论主题);不介绍作者;不解题(待学生读懂课文后,启发学生自己解题);不范读课文(把教师范读课文,改为让学生自己读,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培养学生能力)。
不过,课型不同,使用还要有所变动。
现举例介绍如下:(一)“文言文”教学一般采取三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1. 板书课题教师三言两语(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可配有陪衬的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必配音乐);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
什么方式好,就要什么方式。
课题写在黑板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
教学文言文导入新课时,一般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已学过历史。
2. 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要领:1 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2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需要理解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的内容。
“先学后研,当堂达标(四环节)教学模式”

“先学后研,当堂达标(四环节)教学模式”“四环节”分别是导学、自学、合学、测学。
它是一种模式,是一种课堂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它强调依据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在前,合作探究在后,当堂检测效果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
一般操作流程:应注意的问题:1、出示课题要快。
一般直接点课题,过渡语:“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板书课题),或者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说:“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研究的……”(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要简明、具体、可测。
(多媒体呈现)过渡语:“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呢?请看(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遍)。
3、自学指导要具体。
一般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需思考或注意的问题、需标记或导 学 1—2分钟 自 学 约15分钟 合 学 10—15分钟 测 学 约15分钟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读书看书 尝试练习 点评讨论互改 更正 拓展 完成作业填写的问题、所用时间,最后,说明语:如有疑问,可小声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
4、自学时,要静。
教师只巡视、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一般不讲话。
学生读书(看书)规定时间到即停,教师作学情调查并布置尝试练习。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熟背……的请放下,好,下面就比一下,看谁几分钟内能做对练习题”。
练习题以课本上的练习为主。
学生练习时,如需板演指名小组成员板演,教师巡视,收集错误,二次备课。
5、合学分三大步。
第一大步:合学,它又分四小步。
第一小步:对展示的尝试练习由他组的代表进行点评讲解并评价。
过渡语:“请×组×号同学点评×组×号同学的展示内容。
”第二小步:教师对收集的错误组织讨论、明晰。
过渡语:“请看有这样做的,谁认为不对,要讲明理由。
”第三小步:对尝试练习(每个学生)对子互改互评(百分制)。
第四小步:学情调查。
过渡语:“80分以上的请举手,没得满分的请放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5年1期 49
初中语文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案例探究
黄晓君
重庆市开县东华初级中学,重庆 405400
摘要:为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校积极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一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初语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51(2015)12-0049-01
1 概念诠释
“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先预习,先阅读、先自学,先去发现问题:哪些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身心发展不需要的,哪些是需要记住的,哪些是需要思考的,哪些是需要理解应用的,自学中的新体会、新发现有哪些是需要与同学分享的,有那些问题是需要师生帮助的。
这里的学生“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先学要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体现“自”字,自主不能自由,互动不能浮动、躁动,应是心动、行动。
“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解释和总结。
“后教”不是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
“后教”时要注意三点:一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多少、确定课时安排、确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二要根据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情况确定教与不教、确定教师教或学生教、确定如何教、如何练;三要在学生自学效果展示过程中由学生暴露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用。
“当堂达标”是指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和理想追求。
它要求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和“师为生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要落实教学有效性,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少、慢、差、费等现象,追求教学高效益。
课堂上,要最大可能的减少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活动,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一切为实现“教达标、学达标、教学堂堂都达标”而努力。
“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是“当堂达标”的本质特征。
当堂达标应包括五个内容: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当堂学会所教的新知识、当堂完成训练题、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订正作业。
这样,在课内,不但学生能先学、先练,而且教师能及时辅导,保证作业的质量。
作业当堂完成了,就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2 案例展示
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童趣》一文为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2.1 朗读教学的先学后教
2.1.1学生试读,师生解决试读中出现的问题
本篇文章回忆作者小时候的三件趣事组织材料,层次较分明,可分为三层,笔者就请了三位成绩在中下层的学生起来试读,要求其余的学生随时指出读错的字音和断错的句子,并且教师及时板书到黑板上,纠正后再让学生重读并继续往下读。
如果学生还读不准,则由教师范读指导。
2.1.2试读以外的学生读黑板上板书的字词句 这个任务仍由中下层的学生来解决。
2.1.3全体学生再试读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因为要求学生随时指出读错的字音和断错的句子,所以从一开始学生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另外,将纠正读音后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再由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朗读,既能树立他们的信心,又能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
这样,通过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试读,文言文朗读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
2.2 字、词、句意教学的先学后教
(1)自己对照注释试着串解课文,对疑难字词做上记号。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重点字词句:
①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必细察其纹理,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兴正浓,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方出神,驱之别院。
②解释下列句子含义: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分小组讨论,相互帮助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4)针对特别疑难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后仍由学生自己回答。
(5)对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词进行归纳积累。
(6)让基础较好的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这种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的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兵”教“兵”,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好地完成字、词、句意的学习任务,同时使整个课堂成为“培尖”、“补差”的主阵地,不同水平的学生,其知识、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2.3 整体把握教学的先学后教
在完成朗读字、词、句意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这一步骤的做法如下:
(1)出示思考题:①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②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③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④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2)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自由评价,最后教师再做评定,补充更正。
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的,所以,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相当活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当堂训练 2.4.1是背诵课文
让学生明确读书,准备背诵的时间、方法等。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背、齐背、指名背。
2.4.2是书面练习
(1)给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项为之强。
()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 ③盖一癞虾蟆。
()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 (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②超出事物的本身。
③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④未染色的帐子。
(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文学常识填空
《童趣》节选自《___》作者___是___代文学家。
参考文献
[1]王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6(12). [2]杨文红.““先学后教”初中语文课堂作业优化设计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