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作业4:

微案例:聚焦日常教学中的小问题,围绕问题,梳理您使用的小技能、小方法和小策略,依托对问题的解决,体现出问题解决中所包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完整的叙事形文本(参见模板:微案例征集的基本框架)形式呈现出来,要以教学案例为依托,以技术手段为载体,录制成教学故事微视频(配备您制作的ppt、讲稿、画册等多种展现形式,外加您独有的讲解)。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

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从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二、语感训练的意义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原因追溯

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阐述。

1、没有重视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2000 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视语感训练。通过语感的培养加以拓展、充实、

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优势所在。

2、语感训练是长期的,以前的培养急于求成。语感的培养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欢点。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市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二)、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三)、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

五、实施过程(不少于500 字)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1.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领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中学生己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

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夜”,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心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一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膝”、“老树”、“吞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词典上的解释能与词作者表现的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划上等号吗?主体性原先积岑与储存的经较、知识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进发出扭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布洛赫也指出:“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认识。~没有主体原有的经毅、知识作前提.直觉思维只能是以忽不定的镜花水月。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六、实施成效(不少于500 字)简要描述:所选策略、方法及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矛盾冲突的化解)所起的作用?所选策略、方法及技能取得如下成效:1、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

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田园” 仅仅理解作种田的地方,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很多学生在写写景抒情的文章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小草是“绿色的”、“青青的”,花是“红红的”美“得无法形容”,却不会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青得逼你的眼”、“它展现了春的生机和希望”;各种花“花着甜味儿里带”(语出朱自清《春》)、“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语出宗璞《紫藤萝瀑布》)。可见,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通过语感的训练,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犹如年轻人谈恋爱所惯有的那种“感觉”,“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无聊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2、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马克思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语言当然也不例外。吴济南指出:“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关观的形成和确立” 。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

觉.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感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荫。再如被王维赞为“千古壮观”名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阅”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也传达出作者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掩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较。

七、评价与反思(不少于750 字)

(一)所选策略、方法和技能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冲突的化解)?有助的话,为什么?如果所选方法、策略和技能并未达到预期成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二)就上述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现

有状态,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一)所选的策略、方法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理性分析,加强育语实践。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梅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异,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其体到梅一个人.语感的素质有高F 之分,即其深度、广度、关度、敏度无不因人而异,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一般地说,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接受和发出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就更为广阔和深入,精神、心理活动更易趋向细致和深刻,语感素质就更高,语感技能就更强。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文盲的语感水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强调语感作用,决不意味着排斥或轻视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可以提高语感的质量,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语)。

(二)进一步改进策略1、经常性的训练语感。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语感素质的水平,使之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育

语实践亦即语感实践,让学生n 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或者说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可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不是教师‘讲”的产品

2、语感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所以.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才能将有愈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念识的感觉。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己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作文等,各种实践活动既有对内容的美的追求,又有对文学语言的美的迫求,二者在美感修养上是息息相通的,都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训练。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其有浓厚经毅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21 世纪是充润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吏加发达、竞争吏加激烈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吏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其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

战。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

我的教育理想我的教 学思想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教育教学的主题。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我们该依据谁的教育思想?这或许会引发我们很多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明确的阐述了教师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学生是可塑造的、发展中的未来社会小主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成长的根本,而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是主导学生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基于这个目标,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理清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教会孩子“学会做人”,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时代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关注教育的对象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其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可塑造的人。教师不应把学生仅仅看做教学对象,要把学生当作有个性的、发展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多种智能,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潜能,学生不是知识灌输的工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学

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发展教育的主体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认知的认知。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元认知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创新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的创新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教师自己把桃子摘给学生吃,真正让学生自己尝到收获果实的喜悦。 总之,教育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语文课堂是鲜活灵动的课堂,“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的或自定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它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相对的、为我的。它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意义的实现则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的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依据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去研究那些未定性的层面,去填充那些“空白”,进行文本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受束缚的,是不定的,所以需要教师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或者顺水推舟,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 从业以来第一次上语文课,由于对班里的学生不熟悉,根本叫不上名字来。那一节课上的是文言文的复习课,在讲到词类活用时,说到“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夏雨雪”时,有一位男同学积极举手回答了“雨”名词做动词用,翻译为“下”,并且举出了《苏武传》中的“天雨雪”也是同样的用法。这样充分的课堂互动让我非常激动,于是我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我说这位“雨雪”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并且可以有效归纳,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在座的老师们脸上露出了笑容,相信其他的同学们对“雨”字的活用印象会比较深刻。 还有一次是讲多媒体公开课,由于时间太仓促以及经验的不充足,原本课件是插入音频《隐形的翅膀》的,结果往电脑上传课件的时候就落下了音频,所以当上课导入需要这首歌的时候,音乐怎么都不响。我愣了一下神,突然想起音频没有拷过来,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是我给大家清唱一曲吧?于是我灵机一动,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这首隐形的翅膀,它的歌词简约却富有内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这样一来,有的会唱的同学就哼了起来,我随之将课文导入了进来,课堂一下子进入了正轨。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意外事件,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机智,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

我的教学理念是

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龚海霞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想把教书变成一种有趣的、有收获的劳动,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就应当拥有相当渊博的知识并具有相当强的教学研究的能力。这样,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我的教学理念是:着眼整体,人人成才,注重个性,发挥特长,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我们知道,物有不同,人有所长。因此,要尊重每个学生,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和培养各人的长处及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使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各尽其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人民的希望和国家的需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仅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从现阶段看,仅会教书,不会搞科研的教师也只能是“教书匠”;按部就班、机械重复的教师,也是不称职的教师。那么,要做到教书育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呢?我认为:必须是思想硬,业务精,能说能写,能打能跳,有远大理想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教师,才能担起培养接班人的重任。为此,教师必须勤学苦练,狠抓内功,同时要有科研的能力,为教学储备后劲。教师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和实践者,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家”。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既懂得教书又会搞科研的“学者型”的人民教师。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是教书匠,也不应该是蜡烛,而应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不仅要求我们是教学骨干,更应是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归类、总结上升为理论的研究者;要求我们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舒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1世纪的教师应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那么这样的教师应研究什么?我认为应研究下面的四点: 第一、研究自己的教学思想,即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思想的系统性、教学认识的独特性。 第二、研究自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第三,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认识特点、情意表现和人格特质。

我的教育思想

我的教育思想 ————做个充满爱心、快乐与智慧的幼儿教师 庄莉现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也不仅仅是师爱的无私奉献,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去唤醒孩子们的灵魂,去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推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变革。做智慧型教师,是当今师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现在的孩子们需要爱心、快乐的教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智慧的教师。 新《纲要》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明确的解释,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安排者,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协助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而这些角色集中地体现在一点,那就是要做智慧的教师,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课程和新观念带给我们幼儿教师巨大的冲击,也带给我极大的困惑,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常常会感到自己在幼儿的面前显得那样无奈: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引导;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我感到自己正缺少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实施的智慧,教师的智慧。 怎样做一名有爱心、快乐、智慧型教师呢?这需要教师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也需要我们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孩子们心中那无数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个充满爱心、快乐和智慧的幼儿教师。 倾听孩子——用心感受孩子心里的声音。 观察孩子——破译孩子的“语言密码”。孩子有100双眼睛,孩子有100个面孔,孩子有100个奇怪的念头,孩子有100种难解的语言,我要学做一个智慧的观察者,破解孩子的100种“语言密码”...... 等待孩子——孩子的身体由柔弱变强壮,孩子的心由单一变多元,孩子的世界由狭小变宽广,需要时间,需要实践,我要学会智慧的等待着,等待幼小生命一次次艰难

我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风格 一、个人简介 本人罗丽,女,汉族,生于1980年7月29日,现年34岁,住在元谋县滨河一区。2000年6月毕业于云南省财经学校,2002年11月招考到元谋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2003年9月分配到姜驿小学任教,2007年9月至今在元谋县物茂小学任教。 二、我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喜欢旁敲侧击不断启发;有的教师喜欢开门见山拔云见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九鼎,如同知识的化身让学生默然叹服;有的教师是和风细雨,如同朋友般与孩子们融为一体;有的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的老师的课堂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平常我听其他老师的课,常常被他们的精彩之处打动,在教学中总是想将他们的优点集于一身,最终却做不到,我想教学没有好坏风格之分,只有高低之妙,一名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是与其个人性格有关,二是与其个人际遇有关,三是与其个人知识素养有关,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都是好的。 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才适合我?回顾我从教十多年走过的路,从初出茅庐的稚嫩与清涩,经过了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努力,到现在的一种平和与成熟,我不知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怎样的,但依稀记得是朋友或是同事告诉我的一些事:“某某的孩子很喜欢你的课,甚至在家里学着你的语气与模样在表

演,某某同学很欣赏你的课,在很多篇日记中写到你的课堂,写你讲的话……”我沉下心来思考:如果这种影响算是风格的话,那么我是一直在我的教学中尝试追求着一种“民主平等,简约风趣、思想自由”的风格。 (一)、民主平等 我喜欢坐在孩子中间,而不是站着,站着产生高度,坐着保持一种平等。我喜欢和学生一起讨论,不怕被学生反驳,因为我觉得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不论是语文老师还是信息老师,不管是做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我都力求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因为所有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方都积极参与,教学相长,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是心灵之间的碰撞,是矛盾的消除。 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优秀生和差生的区别,也从来不去区分好学生与坏孩子,我认为现在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表现的侧面,不能对一个孩子轻易地下“好”或“不好”的结论,尤其是当我从教学语文转到教学信息技术之后,我更加认同多元智能理论,认识到孩子的创造力不仅是表现在单一方面的。在课堂上,我除了讲授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外,最重要的事情是鼓励每一个人讲,让学生展现,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以高高在上的老师自居,低下身来,侧过耳去,走到他们中间,与前后左右的孩子一起说,一起乐,一起听,与学生进行最自由的最真实的对话,肯定每一个人的努力,往往在这种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会激荡起绚丽的浪花。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你时,会亲近你所教的学科,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好你这一门课。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拿出真正的民主与平等的情怀。 (二)、简约风趣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 多一份耐心,多一分收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一直以来,我认为教书首要有一条就是管住学生。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的话,学生不怕你,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那是我刚刚接四年级这个班时,我决心在班级同学面前树立自己一下的威信。一次,我正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讲评作业,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暗自高兴。正当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时,我发现他的同桌林旭正低着头,瞧他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决定借此机会“杀鸡教猴”。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林旭同学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身子也不由自主地轻轻颤抖着。我立即请他重复一下我的问题,他听到我叫他,他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很明显,他思想开小差了,不知我们讲到哪题了?我暗自思索:是让他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我只要耐住性子,他一定会知道。“你把题目读一遍?”我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可

谁知他脸涨的通红,牙齿咬住嘴唇低下了头沉默不语,周围也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那你刚才在干什么?”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你能把题目读一遍吗?”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了。“快读呀……”旁边的同学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提醒他。可他抬了一下头,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我分明看到了有一串泪珠滴在了他的本子上。教室里寂静无声,我明显感受到了全班同学噤若寒蝉的表情。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念头一闪:难道我错了?最后,我以“我们找个机会谈谈!”结束了这段“对峙”。 下课后,我独自生着闷气。和班主任老师聊天时了解到林旭同学是一名成绩不够理想,在老师面前性格内向,难得听见到他回答问题,即使说话也是嘤嘤细语,结结巴巴,和他交流更是“惜字如金”。我又反思到今天的一幕,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他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锏用错了对象……这时,那双泪眼婆娑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种不安和自责悄悄袭上心头,我真的错了!我不该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那样做!虽然我有一百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我的出发点全是为了我教的孩子。 于是我带着一份激动和期盼找到他,和他进行了一番交流。原来他在村小读书时,因为成绩较差,老师很少提她的问,也很少管他,所以上课时他也不大会听,没想到我会提他的问。因此,我与他约定,明天上课,继续提他的问,但希望他能够自己举手发言。第二天课堂上,我故意分了分神,偷偷观察他的“动静”,等待着……他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他颔首示意。终于,那只手悄悄地举起了一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学生,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大动肝火或简单惩戒,要用敏感、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犯错背后的原因,用真情去打动,用爱心去呼唤。 “上课”,“起立”……像往常一样,我和学生们相互行完礼,示意同学们坐下时,发现靠后墙边依然固执地站着一个男同学,定睛一看,原来又是XXX,我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错了。为了尽快恢复课堂的平静,我轻描淡写地说:“XXX,站着干吗?快回座位去。” “不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叫道,我故作惊讶:“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的周记又没写,老师罚他站着反思!”“他上课故意挤我的桌子,干扰我听讲,他应该站着!”“下课后我们跳绳,他故意捣乱……”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个不停,XXX 红着脸,低着头,有口难辩,只好“认罪受罚”。 看着可怜的XXX,我清了清嗓门说:“这样吧,XXX的错误等老师了解后再处理,现在已经上课了,我想让我的每个学生都坐着上课,可以吗?”天真的孩子们齐答道:“可以。”我径直走到XXX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着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

这节课,我感觉到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听讲十分认真,当我问道: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农谚吗?XXX也缓缓地举起了手,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说:“谷雨种甘蔗,立夏栽棉花。”还没等他说完,有的同学就叫起来: “老师,他说的是书上的。”“能记住就是自己的了,这说明XXX作了充分的预习准备,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啊,若坚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获!今天老师要特别奖励你一枚学习星。”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XXX的脸又一次红了,不过头抬起来了,神情也舒展了许多。 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周记,他说爸妈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识字,检查不了作业,有时一贪玩就忘记写作业了,我肯定了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业的危害,并和他约定好了,每到周六、周日给他打两次电话,提醒他好好完成作业,平时遇到难题用电话或QQ与我联系,他很惊讶,报以羞涩一笑。说到做到,每到周六、周日,我不忘给他电话,询问他完成作业的情况……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XXX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边了,我问他有什么事,他很有礼貌地说:“老师,以后您不用再打电话催我作业了,电话费很贵的,我一定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一定的!谢谢您的提醒!”然后恭恭敬敬地给我行了个礼,多么细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着那灿烂的笑脸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 就这样,他的作业再也没落过一次,课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许多。

我的教育理想我的教学思想优选稿

我的教育理想我的教学 思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教育教学的主题。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我们该依据谁的教育思想这或许会引发我们很多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明确的阐述了教师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学生是可塑造的、发展中的未来社会小主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成长的根本,而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是主导学生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基于这个目标,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理清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教会孩子“学会做人”,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时代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关注教育的对象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其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可塑造的人。教师不应把学生仅仅看做教学对象,要把学生

当作有个性的、发展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多种智能,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潜能,学生不是知识灌输的工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发展教育的主体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认知的认知。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元认知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创新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的创新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教师自己把桃子摘给学生吃,真正让学生自己尝到收获果实的喜悦。 总之,教育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关键字:教学反思, 教育, 合作, 教师, 幼儿, 幼儿园,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张淳老师撰写的《秘密花园》是一个富有典型教育学意义的案例,这个案例的意义体现在:教师通过有效的自我反思,实现了对关键经验的明晰与把握、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尊重、对教育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 一、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渐识别、明晰、把握各领域的关键经验 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儿童的情绪稳定愉悦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是健康领域的首要目标,并且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同时,《纲要》在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也强调应该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品质,强调“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此外,《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目标规定中有“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到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的特点,给幼儿提供个性化的语言教育。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自由的语言表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但更应当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式的培养。本案例展现的就是后一种培养方式。马克斯?范梅南曾说过:“儿童时代,即作为一个孩子的状态或条件,是个与秘密的概念紧密相连的时代。”当教师观察到小怡和小雨两个好朋友背着其他人分享着他们之间的秘密时,就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并自认为幼儿应该很乐意得到这种关注,但事实上幼儿却拒绝了教师的“参与”。由此,教师意识到自己对幼儿的发展需求的认识不明确,自己的教育行为可能缺乏针对性,自己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有失适宜。在对幼儿的表现与反应进行了仔细观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做出识别与判断,并结合《纲要》的基本精神逐渐明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可以看出,教师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对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进行识别与判断,并逐渐明晰与把握的。 二、在观察幼儿表现与反思幼儿行为的过程中,认识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我们都认可的事实,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本案例中“秘密花园”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渐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的过程。通常在幼儿园里,总会有那么一群孩子安静、腼腆、内向,轻易不会给老师们添麻烦,他们的乖乖行为使老师既放心、省心,同时也悄悄地忽视着他们。这些幼儿在获得教师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自主人际交往、个性化表达表现等方面,从活动机会到他们的活动方式,会被教师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常常处于不被了解的境地。这一案例里的“秘密花园”正来自这样两个较内向的孩子的日常交谈。

我的教育教学感悟

我得教育教学感悟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得工程师,肩负得重任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生得实际教育中,本人既体味到成功得喜悦,又充满着无限得困惑,对学生得教育工作得实施途径感受深刻。以下就是我得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得教育 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她们对老师有特别得信任与崇拜感。老师得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她们得影响极大。因此,教师得道德修养得好坏与道德素养得高低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学生得思想素质,本人认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学生守法,自己就得遵纪守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得就就是这个意思。凡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得,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很难想像:一个独断专横,动辄不就是“焚书”就就是“坑儒”得老师,一个时而似大款,时而像富婆得老师;一个外表冠冕堂皇,内心卑鄙肮脏得教师,如何能教育好她得学生,又怎么受到学生得爱戴?因为“教师得世界观,教师得品行,教师得生活,教师对每一现象得态度,都这样 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长期得教师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身正方能为人范。这样才会以正确得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得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得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正就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得要求之一。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学生就是老师得影子,再辛苦教师也让自己身上充满朝气,工作上绝不疲疲沓沓。老师待人热情、诚恳,

学生也会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老师板书一笔一划,学生得笔记、作业也力求工工整整……由此说明,就是教师就要求具有奉献精神,要拿出一颗赤诚得心来对待自已得学生与本职工作,教师就就是学生得榜样,学生得楷模,如果一位教师得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她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得良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要牢记自己得一种巨大得潜移默化得教育力量,深刻得影响着学生得成长。 二、以人为本,用赞美对学生实施理智得爱与尊重 爱就是一种极为重要得教育因素,就是事关教育成败得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注视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得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防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得方法来评价与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得优点,然后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得效果。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得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得爱心奉献给她们。”古今中外得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瞧作就是教师最基础得美德。教师对学生得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得爱,它就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得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

我的教学微课例

我的教学微课例 方殿君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七单元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 研究观点: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一、微设计 1.明确问题 以《圆明园的毁灭》的三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运用收集到的资料。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把握段落中心 1.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再读中心句,感悟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环节二: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整理、运用收集的资料的方法。 1.引导提问: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着中心整理、运用搜集的资 料的。 2.学生讨论。 3.以文为本,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整理、运用收集的资料的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分别从“景物类别”、“建造方法”、“建筑特色”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选取的材料典型,具有对比性。 (3)引导学生学习“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式,感受这一写法让文章条理清晰、富有韵味。 环节三:迁移运用。 运用微资源: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语言串联资料的方法。 二、微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带着历史的沧桑,向我们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播放《圆明园复原组图》 师:眼前的这一切美景,真如法国作家雨果先生描述的那样:“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漫步园内……(教师引读) 生:齐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句话也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大家收集的有关圆明园建筑特点的资料,老师也有三个有关圆明园的数字和大家分享:“100000、600、150”。圆明园占地10万平方米,园内悬挂匾额的建筑600座,园内有150余景,建造修缮历经150余年。这么多的资料如果我们全部不加整理的罗列,这篇文章会怎么样? 生:文章会显得没有条理、凌乱。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着中心整理、运用搜集的资料的。可以在批注后同桌讨论,讨论时间1分钟。 生:我发现这个自然段对圆明园的景物进行了分类。(板书:进行分类)师:是如何分类的?

我的智慧教育小故事

我的智慧教育小故事---帮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 邱长明

曾有这样一句话“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道德,他要求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信奉“严师出高徒”,注重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达到基本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新接这个班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她叫潘殿洁,由于基础较差,第一次单元练习成绩很不理想。上课时,她还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回答问题时细声细气像蚊子叫。但是仔细看过她的作业后,我发现她成绩虽然不太好,但作业书写特别认真,页面非常整洁。我把她请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对她说:“老师发现,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把你的作业在班上做一个展览吗?”孩子使劲地点点头,于是我把她的作业给全班学生看,并大大表扬了她。然后对她说:“你的作业写得这么认真,说明你学习是努力的,以后有不懂的就来问老师,尽量减少作业上的错误就更好了。”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第二天,她上课特别有精神,还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就在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这件事情以后,我惊喜地发现,她一天天活泼起来,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因此,我觉得,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孩子的自信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李镇西在《爱心教育》中说道:“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的确,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时,多一丝冷静,少一丝急躁;多一些思考,少一

我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我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汪卫平 一、几点想法 1、关于课业负担 一般来讲,课业负担三、三制为好,高中学生8小时学习(其中4小时在课内进行有序学习4小时在课外进行无序自主学习),8小时活动(其中4小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序活动,4小时在课外自主活动),8小时睡眠(其中4小时绝对保证在深睡眠状态下进行有序睡眠,4小时处在浅睡眠状态下无序睡眠)。现在学生的生活状况不是这样,高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也是一直困扰教育工作的一大顽症。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曾多次予以纠正,但体制和社会需求不允许我们马上解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得了的。提起减负,有两种极端现象很严重:一是,一说减负,就不许布置一点家庭作业(小学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是我行我素,认为不这样,考试就要吃亏(你抢一堂课我就想法子抢两堂课,你发一份卷子我就发二份卷子,你占用了一堂自习课,我就设法占用学生的午休时间)。所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只能是一句口号。国家领导人为了国民素质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各级政府为了政绩也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各科教师为了生存也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利益不同侧重点不可能相同。所以课业减负目前不可能。 2、关于高考改革 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和考试侧重点要改。高考应这样 ,文科考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外语(文科数学,应降低对排列组合的要求);理科考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理科语文,应降低对语法古文的要求);取消综合考试,外语可以任选一门。有的提出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我认为这是对整个国民教育的严重不负责任。我不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为何要如此突出英语,太过分了,英语和其他科目应改为选考科目,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日本。高考考试模式要学习美国。高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要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学习。现在的上海考试方式是不正确的,严重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学习,不利于人才选拔。高中学生的学习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5篇 【篇一】 一本好书即使随便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请同志们斧正! 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这几句话说得我感到老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知是实干,还是苦干,反正说得老师快没了。即使不没也快累死了。 《教育的智慧》从书名词义理解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智慧。读一下这本书又知道了教育是技术加艺术的工种。好!我们得与时俱进一一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时候,也应考虑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只会干苦力,不是好老师! 看《教育的智慧》又进一步理解了一个词,理解了一个更深层的道理。 我们学校可能很多老师都骂孙奇峰(也包括我)。春节期间巧遇孙奇峰,当时他竟然很阳光地对我说:老师好!我当时惊讶地没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他能对我说这样的话。原来我认为他是畜生,不是学生,不会说人话,不会办人事,但事就是这么个事,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个词,理解了这个词,又更深层的理解了一个道理, 这个词就是:教育的个体发展观。原来这里也有乐趣,真的孩子就是孩子!

所以说读书好,读书能让我明理,能辩证地看问题,也就是书上说的“要多层次多视角地看问题看学生想问题”周三下午本是工会活动,非整什么读书活动,原来有抵触情绪,通过学习感到这是展示的机会,交流的机会,这应该是快乐的。正应了这句话: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原来平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 【篇二】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给了我很 大的启迪。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无疑是我最应该学习的榜 样。他以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乐趣,全身心的奉献教育,关爱学生。不得不 说,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思考了很多。 首先,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李老师提出了很多人也在困惑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但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刚踏入工作 岗位的我,着实手忙脚乱。没有教学的经验,也没有管理学生的经验,只是一味的请 教别人,拿老教师的各种经验运用到我的班级当中去。可是,越是到后来,越感觉 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这些理论都是他们在不同的 实践当中得出来的。老教师们对我也特别热心,都毫无保留的向我传授这些经验。但 当不同的理念向我袭来的时候,我不知该选择哪种方法,有时候没有耐心了,随便 应付了之。李老师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位教师 的教育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也 有自己的不同的个性,当两者相遇形成教育的时候,理应获得充满个性的教育。当半 年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 育的过程中,我总是少了些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绝对没有个性,这正 是我缺少的东西。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英语上课讲义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教育理念,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和开展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并要根据学生的环境和接受能力来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A 。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学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 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 ect. 2、学习人物比较的重要句型: (1)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 (2)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3)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掌握语法点: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学生分析]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很明显。 2、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掌握的强度不够,对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上总是出现错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人物比较。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学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人物比较的表达及语法知识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2、学生根据班级的真实情况,采用“名人专访”、“公众投票”、“明日之星”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本课,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I have a sister. Can you guess what she looks like and what she is like? (Show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高中).

我的教育故事 高一教师---黄卫欣寒假期间,我认真观看了我县《我的教育故事颁奖及优秀作品展演》光盘,深有感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 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走过的桥比我走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我吃的饭都多”的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不过也有印象深刻和意义深长的故事情景。 李琛在所有老师眼里都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搞小动作、睡觉、顶撞老师。但我并没有放弃这个学生,我觉得他的本质并不坏,我想用我的爱心和耐心一定会改变他。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感到气愤,但是,只要我提醒他:“李琛,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能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遵守纪律,遵守纪律了,他就能认真学习,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天,刚上课,我就表扬他:“同学们,快看李琛,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上课时也不再说话,真是进步不少。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诚心、热心,只要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我相信我一定会有所收获。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

我的教育思想

简述我的教育思想 我的教育思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心仁、性柔、法严、身正、无为 心仁就是热爱学生。包括:坦诚相待,表里如一;亲切信任,理解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向着太阳生长的幼苗,我们除了爱护和鼓励以外,就是要给他生长的自由。当然,还要整枝、打杈。现在害虫比较多,一定别忘了打药。 性柔,我打过两年太极拳,略知以柔克刚的道理。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明察秋毫,不能明察,则不能禁于未发。要做到明察秋毫,腿要勤,眼要勤,心更要勤,既要观察事物的现象,又要看到它的本质。然而,更要虚怀若谷,宽容而不使之畏惧。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做到虚怀若谷,性子要柔些,惩罚要轻些,讽刺要少些,挖苦要杜绝。这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并且不排除当众批评学生,只有当众批评,才能对大家和他本人起到教育作用。绵里藏针是也。 法严,教育虽然在改革,但没有师道尊严是不行的。韩非子说:“严家无悍虐而慈母有败子。”教育中只讲爱,任其自由发展是片面的。但一定要区分“严格”、“严肃”、“严谨”和“严厉”。 心仁和法严是辨证统一的,安妮·莎利文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成功,靠的不是经验,她靠的是对这个又聋又瞎又野蛮但又可怜的孩子的一片爱心。在爱的同时,她也很严。海伦回忆说:“She never praised me unless what I did was as good as that of the best of a normal person..”------不做到和常人一样好,她决不表扬我。 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具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总之,儿童是希望,休由幼稚遭棒打,孩子乃未来,莫因溺爱被捧杀。 身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政治上,公平、民主、不搞个人崇拜。当然,公平不是平均主义,民主也不是十八口子乱当家。教师的无私奉献应象太阳一样普照众生。进不为名,退不避罪。太阳普照大地,照不化北冰洋的冰。它虽无私,然而,有人咒热、有人咒冷、有人咒其毒。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以人为改变客观规律。绝不能喜则乱赏无功,怒则乱罚无罪。无为的目的还是无不为。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小鱼)。”何况,一个小小班集体,不能好烦其令,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揠苗助长,那样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畸形的发展,往往是灭亡的前奏。 所谓思想者,一旦错误,必带来更多的错误行动,不但贻笑大方,更会误人子弟,故切望同仁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