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三年级学生即将学习本学期的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在该知识点中,涉及到了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本堂课将围绕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展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理解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种子生长的过程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图片或录制的视频,介绍种子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表达对该过程的思考和想法。
2.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思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步骤所对应的内容与所需的知识。
第二步:观察实验1.对比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让学生关注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2.配合种子发芽的情况,让学生绘制实验记录表格,并完成实验报告。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确定种子变成幼苗的关键因素。
4.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并探讨探讨。
第三步:巩固与扩展1.教师出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帮助学生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思考不同植物之间各自的特点。
4.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自然现象,并帮助学生整合这些发现。
教学时间与地点本次公开课的实施时长计划为60分钟,地点为教室。
二、教学反思科学知识的引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先模糊的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主动者,进行了一次观察实验,以自己亲身的经验感受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增强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呈现的环节,通过实验记录,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梳理整个实验过程,理解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1)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动画(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为各组准备一盆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植物的新生命是由种子开始的;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植物先长出根等。
)2、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说一说凤仙花的播种方法?生答:从选种、准备花盆、土(包括肥料)、播下种子、浇水等。
(用PPT一一呈现)3、师:通过精心管理,种子终于变成了幼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种子变成了幼苗”。
(板书:种子变成了幼苗)二、出土后幼苗的变化1、从种子到幼苗,我们已经记录了许多凤仙花生长变化的事实,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观察记录吧。
(全班交流前三周凤仙花的生长情况)2、师评价,小结3、这是三周前凤仙花的幼苗的生长变化情况,四周后的凤仙花又是什么样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交流)4、究竟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让我们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来验证一下吧。
(拿出准备好的四周后的花盆,让学生观察验证)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内容。
6、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叶子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叶子是绿色的。
三、我们的思考1、通过观察凤仙花,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我解答。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为了最大范围获取阳光)2、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含有叶绿素)四、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原理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植绿物色通 植过物叶的绿时体片,里利,用有光一能种,叫将叶二绿氧体化的碳物和质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知想道一了 想植:物为的什么“植光物合的作叶用子”都,是现平在展我的们,是而否且知在道植了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植1、物凤生仙长花需出要土哪的些时最间主是要:的条件 是植为物了 通更过多叶地绿得体到,阳利光用的光照能耀,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二氧化碳+水
阳光 叶绿体
养料+氧气2↑
3、刚出土的凤仙花的茎的颜色是:
二氧化碳+水
养料+氧气2↑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植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1、适宜的温度
物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件
4、流通的空气
为了让我们的植物长得更加健壮
想 一一、想分: 享为 我什 们么 的植 观物 察的 记叶录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花儿开得更加鲜艳 经5、过凤一仙个花月长左出右的的第种一植对,叶我子们和种以下后的凤长仙出花的已叶经子从有一什粒么种不子同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出土以后,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风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与“我们先看到了根”的编写思路相同,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
一是交流前三周观察、记录到的风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交流生长了四周的风仙花的样子。
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植物的子叶还没有脱落,并且长出了许多真叶,而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于前三周凤仙花观察记录的交流。
交流前三周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学习各种观察方法,并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方法对第四周的凤仙花进行观察与记录,找出不同,获得发现。
学习人在生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水分和食物的,这是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
植物是利用叶子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
但是要想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通过收集和阅读分析资料对问题获得合理的解释,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的教学内容,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来获得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的。
【学情分析】学生观察了种子和根以后,获得了关于植物生长的局部认识,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整体认识。
由于学生体会到观察还可以看、听、摸、闻、量等,这种刚刚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方式,还是不牢固的,在本课中再次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观察种子的生长,以此巩固学生的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教科版《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优质版1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4课。
主要的知识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的第2点“生命的共同特征”中的内容。
这课虽有涉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但主要是侧重“绿叶能制造营养”这方面的知识,对“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一知识只是略略介绍。
虽说“绿叶能制造营养”对将来建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做了铺垫,但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认识“绿叶能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有意义,原因在于:⒈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知识中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个角度切入“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
⒉充分认识这部分内容,更能让学生理解植物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植物、爱护植物的主动性,初步建立植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的意识。
因此,作者对课标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要求做了拆分,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内容,并拟了一个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课题——《叶子为什么冒泡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⒈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听说过“光合作用”这个名词,个别学生也可能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但对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认识还比较模糊。
⒉能力方面:我校从二年级就开设科学课,经过一、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合作习惯。
另外,学生从一年级就有信息技术课,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⒊年龄特点: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分析“光合作用”是一个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本课教学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一个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图:四、教学策略分析任务驱动策略: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驱动性问题——“在阳光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会冒泡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精品课件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
氧气+( 养料 )
( √ )1. 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
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 ×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不是
由植物的根吸收的。
( √ )3. 刚出土的凤仙花幼苗的茎上长着
一对“叶子”。
(√ )4.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里
进行的。
( √ )5.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
根的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 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把植物固定 在土壤中,使植物不倒伏或被风刮倒。
叶的作用: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茎的作用:……
让我们继续观察研究——
1.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 阳光、空气、合适的温度 )。 2.绿色植物的( 叶 )能制造自己生长所 需要的养料。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 阳光 )提 供能量。 4.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凤仙花种子变成了幼苗——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一样吗
子叶 真叶
凤仙花幼苗叶子的观察—— 真叶 卵形,边缘有齿, 叶脉明显
子叶 椭圆形,边缘光滑,无叶脉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为了幼苗》教课设计4.种子变为了幼苗【教材剖析】种子出土此后,子叶枯败,茎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愈来愈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要点是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科书第一安排了沟通活动。
一是沟通前三周察看、记录到的凤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沟通生长了周围的凤仙花的样子。
进行本节课教课时,植物的样子已经零落,并且长出了很多真叶,并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教科书将学生的沟通和察看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植物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
可是要想经过察看、试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成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经过采集和阅读剖析资料对问题获取合理的解说,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植物的绿叶能够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散布有益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依据察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经过查阅资料的方法采集信息、找寻问题的答案。
感情态度价值观:领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梦想。
【学情剖析】:到此刻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抽芽已经有 4 周左右的时间,好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摆列的比较旺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对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假如条件不够同意,教师也能够要点培育一个小组,率领这个小组实时察看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课要点】: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散布和垂直散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表示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周围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课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栽种的凤仙花已经变为了幼苗,此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要点沟通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状况。
【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4种子变成了幼苗 课件2

子叶变黄(播种后第29天)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植物的 叶子有 平展的, 有十字 交叉生 长的 (互生)
想一想: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 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分是 绿色的
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 为它们的叶片里,有许多微小的 绿色颗粒,我们称它为叶绿素, 它是植物细胞叶绿体中 的一类重 要的绿色色素。
• 这是凤仙花的第一 对叶子——子叶。
• 子叶淡绿色,椭圆 形,表面光滑,无 明显叶脉。在凤仙 花种子萌发过程中 ,子叶是提供营养 。
长出第一对真叶(播种后第22天)
• 子叶张开约一周后 长出真叶,真叶是 凤仙花真正的叶子 ,椭圆形,淡绿色 ,边缘锯齿状,有 明显的叶脉(茎明 显变粗)
长出第2对真叶(播种后第24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课件
复习:植物根的作用
根的 作用
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
嫩绿,白 色的茎顶 着厚厚的 豆片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茎的颜色
红褐色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子”实际上是两片子叶
是 没 有 叶 脉 的
发芽(播种后第13天)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片里,有一种叫叶
绿体的物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
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
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叫“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阳光 叶绿体
养料+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子变成了幼苗
1.填空题。
(1)刚出土的凤仙花叶子的颜色是,呈形,没有明显的。
(2)凤仙花出土时长出的第一对叶子是由种子的发育来的;第二对和以
后的叶子是由发育来的,称为。
(3)凤仙花的叶子都是的,并且在植株上生长。
(4)凤仙花叶片交叉生长,伸向,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
2.判断题。
(1)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2)植物一生生长所需的养料全部是叶子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光照。
( )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5)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农民伯伯给予的。
( )
(6)根被称为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 3.选择题。
(1)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
A.根B.茎C.叶
(2)植物的叶片大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 )。
A.绿色比其他颜色更好看
B.叶子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C.绿色能避免鸟类的伤害
(3)1771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
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牛顿B.达尔文C.普利斯特利
(4)大多数植物能够自己制造养料,制造养料的过程中不需要的是( )。
A.阳光B.二氧化碳C.氧气
(5)金鱼缸里养些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释放氧气B.显得美观C.清洁水质
(6)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定时浇水,过一段时间,植物死亡了,
这是因为( )。
A.房子里空气不流通,植物不能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
B.房子里没有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水浇得太多了
4.简答题。
(1)为什么绿化好的地方空气清新?
(2)请用文字和符号表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过程。
5.【材料题·选择】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王莲的叶子的直径有2米多,浮在水面上像个大平底锅。
要是在叶子中央站一个35千克的孩子,它能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
王莲的叶子可以说是水生有花植物中最大的了。
世界上最大的叶子是生长在智利森林里的大叶蚁塔,它的一片叶子能把3个并排骑马的人,连人带马都遮住;长叶椰子的一片叶子有27米长,竖起来有7层楼那么高,是世界上最长的叶子;百岁兰生长在非洲的干旱地
区,它一生只长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直到植物死亡才会凋落,由于百岁兰的寿命有一百多岁,所以这两片叶子也可以活到一百多岁,是最长寿的叶子。
(1)世界上最大的叶子是( )。
A.王莲的叶子B.大叶蚁塔的叶子C.长叶椰子的叶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叶蚁塔是陆生植物
B.大叶蚁塔生活在智利的森林里
C.大叶蚁塔叶子的直径有27米长
(3)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我们猜测,这两片叶子很可能是( )发育而来的。
A.胚根B.胚芽C.子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叶的形态特征与环境没有关系
B.大叶蚁塔在非洲的干旱地区也能生存
C.叶子越大,植物水分散失得越快
6.【实验题·分析】图1中的小老鼠能在密封的钟罩中活下来,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图1
(1)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结果。
(2)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还制造了自己生长所需的。
请根据图2简单
说一说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图2
(3)从图2中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水分是植物的从土壤中吸收,再通过植物的来输送的。
参考答案
1.(1)浅绿色卵圆叶脉
(2)子叶叶芽真叶
(3)平展交叉
(4)四面八方阳光
2.(1)√(2)×(3)√(4)√(5)×(6)×
3.(1)C (2)B (3)C (4)C (5)A (6)B
4.(1)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所以绿化好的地方含氧量高,空气清新。
5.(1)B (2)C (3)C (4)C
6.(1)氧气
(2)养料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
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