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表对本地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说明.

合集下载

国网计量中心 用电信息采集设备

国网计量中心 用电信息采集设备
4
准要求。 (2)如送检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本公告第三条 任一要求的情形, 检测机构将停止检测, 并判定该类型采集终 端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4.检测工作结束后, 检测机构将通知委托方领取样品和检 测报告。 五、送检样品方案、数量及依据标准 1.送检样品方案及数量要求(见表 2) 。
表 2 送检样品方案及数量要求
表1
序号 1 2 3 4 采集设备类型 集 中 器 II 型 ( 无 线 公 网 GPRS/CDMA) 集中器II型(以太网) 集中器II型(光纤) 专变采集终端III型(无线公网 GPRS/CDMA)
用电信息采集设备送检计划表
型号 DJGL33/DJCL33 DJEL33 DJOL33 FKGA23/FKCA23 2013.7.22、7.29、 8.5、8.12、8.19 仅限未 有该类 型采集 设备合 格报告 的企业 送检 送样时间 2013.6.17、6.24 、7.1、7.8、7.15 备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专变采集终端 I 型(无线专网 230M) 专变采集终端 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 专变采集终端 II 型(无线专网 230M) 专变采集终端 I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 专变采集终端 II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 集中器 I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 集中器 II 型(以太网) 集中器 II 型(光纤) �集中器 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窄带载波) □采集器 I 型(窄带载波) □采集器 II 型(窄带载波) �集中器 I 型 (无线公网 GPRS/CDMA-微功率无线) □采集器 I 型(微功率无线) □采集器 II 型(微功率无线) �集中器 I 型(无线公网 GPRS/CDMA-宽带载波) □采集器 I 型(宽带载波) □采集器 II 型(宽带载波) 型号 FKWA43 FKGA43/FKCA43 FKWB43 FKGB43/FKCB43 FKGA23/FKCA23 DJGL33/DJCL33 DJEL33 DJOL33 DJGZ23/DJCZ23 DCZL33 DCZL13 DJGJ23/DJCJ23 DCJL33 DCJL13 DJGZ23/DJCZ23 DCZL33 DCZL13 ) 样品数量(只 样品数量(只) 5 5 5 5 5 5 5 5 集中器×5 采集器 I 型×5 采集器 II 型×5 集中器×5 采集器 I 型×5 采集器 II 型×5 集中器×5 采集器 I 型×5 采集器 II 型×5

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及应用

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及应用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息采集系统由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组成。主站层面:主站的作用是用来管理全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以及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并管理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通信信道层面:通信信道是主站、终端与电能表三者信息交互的网络通道,分为主站与终端之间的远程通信、终端与电表之间的本地通信二类。采集终端层面:采集终端是对电能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传输、执行或转发命令的设备,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等类型。采集对象层面:采集对象是信息采集来源及监控对象,包括电能表和相关计量设备、客户配电开关、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其他现场智能设备等类型,目前最主要的采集对象就是智能电能表。
2采集系统业务应用现状
采集系统通过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监控及交互,实现了自动化抄表、用电监测、电费催缴、线损分析、有序用电及配用电分析等多种应用。
2.1自动化抄表
自动化抄表是利用采集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功能,将电能表实时、冻结示值自动采集并传递给营销系统进行电量计算及电费发行,减少了人工现场抄表和数据处理工作量,避免了漏抄、错抄、估抄、代抄等各类人为因素引起的抄表差错,满足了阶梯电价执行的技术需要,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3电费催缴
电费催缴是利用采集系统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执行功能,结合营销系统、费控系统测算及策略数据,由采集系统对用户负荷控制开关、智能电能表下发催费告警或跳闸、合闸指令,提高了电费催缴效率,降低了电费回收压力,防范电费回收风险。费控功能的应用成功实现湖北公司营销基层员工职责“抄、收”分离,促进了“抄、采”一体。
2.4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是利用采集系统全面覆盖、采集的用电数据,实时监测关口、用户用电情况,按照电压等级、分区域、分线、分台区、分时间段开展统计分析,使得中、低压线损实时计算成为可能,便于快速准确定位高损、负损线路和台区,排查计量故障及窃电行为,科学理清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实现了线损管理精细化。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案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案3

第1章通信信道及接口通信网络链接主站、采集传输终端、电能表,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

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光纤通信、230MHz 无线通信、公网无线通信、载波通信等。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系统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可分为专网通信及公网 通信。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系统中主 要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

1.1 通信信道建设原则通信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系统需求为出发点, 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实时性、通信安全、分布范围、系统可维护、工程建设简易、造价经济以及面向企业发展等 因素,根据各网省公司的现实情况选择组件通信网络平台,为低压集抄系统提供 稳定可靠的数据交互通道。

王主主主*主主主主1) 易于安装指通信网络中相关的设备在初次安装、故障或周期轮换时,安装和参数配置的难易程度。

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即插即拔特性和网络系统自适应能力上。

2) 易于维护指当系统应用需求发生变更时,计量仪表和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

如因价格体系或结算周期发生变更时,造成的费率结构和冻结时间在线或离线调整。

3) 系统兼容性指对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和传输终端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以及能够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 标准化的接口通信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接口应采用标准接插件或者是事实上的标准接插件。

5) 一体化通信通信网络系统是采集主站、采集终端、计量表计之间通信的载体,由于管理需求和用户性质的不同,三者之间能够采用的通信信道媒介差别很大,为保持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的专一性,建立一体化的通信机制,保证采集主站可以通过标准的统一的方式透明地和采集终端和计量表计通信。

6) 经济性通信网络系统在满足系统需求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选用的网络系统应该具有相对好的经济性。

为适应各种通信方式的需要在主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建立一个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以网桥的形式存在,综合处理转换采集服务器和远程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集中器软件功能检测规范

集中器软件功能检测规范

集中器软件功能检测规范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2014 年 4月 14日目录1前言 (3)1.1依据标准 (3)1.2编写说明 (3)1.3检测工具 (3)2检测项目及要求 (3)2.1准备工作 (3)2.2外形结构及液晶显示 (4)2.3通信接口 (4)2.4涵普台体测试软件功能 (5)2.5交采误差 (6)2.6终端液晶显示与AFN04/0A协议一致性 (6)2.7载波抄表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说明 (7)2.7.1.参数设置(AFN04H) (7)2.7.1.1.AFN04-F10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 (7)2.7.1.2.AFN04-F30:停抄/投抄功能检测 (8)2.7.1.3.AFN04-F33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 (8)2.7.1.4.AFN04-F35台区集中抄表重点户设置 (9)2.7.1.5.AFN04-F38、F39抄表数据项配置 (9)2.7.2.控制命令(AFN05H) (10)2.7.2.1.AFN05-F49,50,51暂停,恢复,重启抄表 (10)2.7.2.2.AFN05-F53删除指定端口的电表 (10)2.7.2.3.AFN05-F149电能表通信参数自动维护功能开启与关闭 (10)2.7.3.主站透传功能测试(AFN10H) (11)2.7.3.1.透明转发AFN10H-F1 (11)2.7.3.2.转发主站直接对电表的抄读数据命令AFN10H-F9 (11)2.7.4.存储功能 (11)2.8远程通信功能测试 (11)2.9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 (12)2.9.1.本地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 (12)2.9.2.远程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 (13)2.9.2.1.测试要求 (13)2.9.2.2.测试方法 (13)1前言1.1依据标准1)Q_GDW 1374.2-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2)Q_GDW 1375.2-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试验规范第2部分:集中器型式规范》;3)Q_GDW 1376.1-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规范第1部分:主站通信协议》;4)Q_GDW 1376.2-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规范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5)Q_GDW 1376.3-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规范第3部分: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6)国家电网计量中心,2010年4月,《采集终端功能检测规范V2.0》;7)国家电网计量中心,2013年9月18日,《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表对本地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说明》;8)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对远程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说明》。

375.1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375.1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w)底座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钉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x)应采用嵌入式挂钩;
y)底座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4 U。
终端上盖
zz)上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aa)上盖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钉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bb)上盖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1 U;
m)调试维护接口可采用调制红外、RS-232、USB接口之一,调制红外接口通信速率1200bps,RS-232接口通信速率9600bps,校验方式均为偶校验,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
8
8
n)线路板应用耐氧化、耐腐蚀的双面敷铜环氧树脂板,应具有终端生产厂家的标识;
o)线路板表面应清洗干净,不应有明显的污渍和焊迹,应进行绝缘、防腐处理;
p)终端内所有元器件均应防锈蚀、防氧化,紧固点牢靠;
q)电子元器件(除电源器件外)可使用贴片元件;
r)线路板焊接可采用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
s)终端内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隙和安全距离;
t)电源变压器、CT等较重的器件应安装牢固。
8
终端底座
u)可采用嵌入式或延伸型底座;
v)底座应使用绝缘、阻燃、抗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5——Q/GDW 375.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2部分:集中器型式规范》;
6——Q/GDW 375.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3部分:采集器型式规范》。
Q/GDW 375—2012实施后代替Q/GDW 375—2009。
本部分是Q/GDW 375—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的第1部分。
1~9-1~9路控制出/双位置状态入/脉冲入/电能表接口(厂站采集终端)

Q/GDW《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及编制说明

Q/GDW《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及编制说明

ICS 29.240备案号:CEC 1312009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376.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二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on system communicationprotocolPart 2: concentrator lo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interface 2009-××-××发布2009-××-××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符号和缩略语 (2)4 帧结构 (2)4.1 参考模型 (2)4.2 字节格式 (2)4.3 帧格式 (3)4.4 链路传输 (4)4.5 物理接口 (5)5 集中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 (5)5.1 用户数据区格式 (5)5.2 信息域R (5)5.3 地址域A (7)5.4 应用数据域 (7)5.5 应用数据报文结构 (9)编制说明 (32)可编辑前言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规范统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主站、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功能配置、型式结构、性能指标、通信协议、安全认证、检验方法、建设及运行管理等。

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组织对国内外采集系统建设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充分结合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制造工艺等技术的发展,全面梳理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

本部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部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科研、电力部门和生产单位的有经验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Q/GDW 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 / GDW212—2008 ICS 29.02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379.2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data acquire terminal of special transformer2009-12-07发布2009-12-0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 / GDW379.2 — 2009目次前言................................................................................................................................................................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实验室检验 (2)编制说明 (15)IQ / GDW 379.2 — 2009II前言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规范统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主站、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功能配置、型式结构、性能指标、通信协议、安全认证、检验方法、建设及运行管理等。

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组织对国内外采集系统建设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充分结合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制造工艺等技术的发展,全面梳理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

本部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部分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的实验室检验规范。

·关于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解释说明V1.0

·关于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解释说明V1.0

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通信单元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解释说明1.终端对本地通信单元互换性1.1 集中器Ι型1.1.1 识别流程考核终端是否主动下发“本地通信模块运行模式信息”命令(AFN=03H-F10)。

不考核终端是否主动“设置主节点地址”(AFN=05H-F1)。

1.1.2 档案同步流程终端RS-232接口应满足波特率9600b/s,偶校验,数据位8,停止位1的要求。

修改终端的“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AFN=04H-F10)等参数后,将静等90s,终端应在90s内开始档案同步。

若此时终端正在进行档案同步,终端应重新开始档案同步。

“参数区初始化”(AFN=01H-F2)和“删除从节点”(AFN=11H-F2)指令二者之中使用一种即可。

1.1.3 点抄流程终端收到透明转发抄表命令(AFN=10H-F1)后应在90s 内执行该命令。

情况。

1.1.4 从节点主动注册流程终端收到控制命令(AFN=05H-F149)后,应在5min内发出“激活从节点主动注册”命令(AFN=11H-F5)。

静等10min后,终端应主动发出查询路由运行状态命令(AFN=10H-F4)。

1.1.5 集中器主动方式周期抄表流程设置终端的“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命令(AFN=04H-F33),允许周期抄表,抄表间隔时间为1小时,设置允许抄表时段。

通过“对时命令”(AFN=05H-F31),让终端跨小时后进入允许抄表时段,开始周期抄表流程。

周期抄表流程考核与延时无关的情况,不考核与延时相关的情况。

周期抄表流程中,终端抄读任意数据项均可判为合格,不考核某个指定数据项的抄读。

1.1.6 路由模块主动方式周期抄表流程设置终端的“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命令(AFN=04H-F33),允许周期抄表,抄表间隔时间为1小时,设置允许抄表时段。

通过“对时命令”(AFN=05H-F31),让终端跨小时后进入允许抄表时段,开始周期抄表流程。

关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若通信延时相关标志是 00H,则虚拟模块直接按照 (AFN=13H-F1)回应答指令;
②若通信延时相关标志是 01H,则回应“请求依通信延 时修正通信数据”命令(AFN=14H-F3 上行),等待终端主动 发出依据延时修正后的通信数 据(AFN=14H-F3 下行),等待 超时时间 6 秒,收到指令后判断是否已依据延时修正了通信 数据,若是,则虚拟模块按照(AFN=13H-F1)回应应答指令;
Q/GDW 1376.2—2013 附录 A.4 Q/GDW 1376.2—2013 附录 A.5 Q/GDW 1376.2—2013 附录 A.6.1
路由模块主动方式周期抄表流程 Q/GDW 1376.2—2013 附录 A.6.2
广播流程
Q/GDW 1376.2—2013 附录 A.7
复位模块电平持续时间
4)若收到步骤 2)等待的正确回码,则判定符合要求, 否则等待至 90 秒超时后,判定不符合要求;
5)测试结束。
-4-
2.1.4 从节点主动注册流程 1 ) 发 送 控 制 命 令 ( Q/GDW 1376.1-2013 中 的 AFN=05H-F149),本测试中仅使用此命令使终端进入到从节 点主动注册流程; 2)虚拟模块等待接收,等待超时时间 5 分钟,判断终 端是否主动发出“激活从节点主动注册”命令(AFN=11H-F5), 收到后回应确认帧,等待过程中若收到路由控制(AFN=12H) 的中的指令,回确认帧; 3)延迟 10 秒后,虚拟模块主动发送“上报从节点信息” (AFN=06H-F1 上行); 4)虚拟模块开始等待接收,等待超时时间 6 秒,判断 终端是否主动发出确认帧; 5)虚拟模块不在主动发送任何指令,等待 10 分钟,判 断空闲 10 分钟后,终端是否主动发出查询路由运行状态命 令(AFN=10H-F4),若未发出,则判定不符合要求,若发出, 则判定符合要求,且回应相应的应答帧(应答帧里,“运行 状态字”中的“工作标识”项为“停止工作”、“路由完成标 志”项为“路由完成学习”); 6)测试结束。 2.1.5 集中器主动方式周期抄表流程 1)当 2.1.1 章节步骤 2)中应答的是“模块仅支持集中 器主导的周期抄表模式”时,进入本测试; 2 ) 发 送 “ 终 端 抄 表 运 行 参 数 设 置 ” 命 令 ( Q/GDW 1376.1-2013 中的 AFN=04H-F33,“抄表间隔时间”项设置为
测试说明:测试集中器Ι型、采集器Ι型、电能表是否
满足对本地通信单元的互换性要求,测试项目见表 1。
样品类型
集中器Ι 型
采集器Ι 型
电能表
表 1 测试项目表
测试项目 识别流程 档案同步流程
依据标准 Q/GDW 1372—2013 附录 A.3
点抄流程 从节点主动注册流程 集中器主动方式周期抄表流程
Q/GDW 1374.2—2013 条款 4.14
复位模块电平持续时间 直接交互命令响应时间
抄表测试
Q/GDW 1374.2—2013 条款 4.14 Q/GDW 1374.2—2013 条款 4.14 DL/T 645—2007 条款 7.1 和附录 A
2 测试方法
2.1 集中器Ι型
2.1.1 识别流程
4)等待接收,判断终端是否主动发送“参数区初始化” (AFN=01H-F2)或“删除从节点”(AFN=11H-F2)指令,收到 后虚拟模块回应对应的应答帧;
5)循环等待接收,判断终端是否主动发送“添加从节 点信息”(AFN=11H-F1)指令来将集中器中的表档案同步到模 块中,虚拟模块会记录下集中器同步的所有表档案,且判断 表档案中是否有步骤 1)中配置进去的表地址;
-2-
②“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命令(Q/GDW 1376.1-2013 中 的 AFN=04H-F10),向终端配置一条表信息 M(大类号值为 X,小类号值为 Y);
③“1 类数据配置设置”命令(Q/GDW 1376.1-2013 中 的 AFN=04H-F38),设置大类号 X 小类号 Y 只支持某个信息类 元;
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表对本地通信 单元互换性测试方法的说明
本文档参照了 Q/GDW 1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
统通信协议 第 2 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进
一步明确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表对本地通信单元互换性
的测试方法,指导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
1.测试要求
样品类型:集中器Ι型、采集器Ι型、电能表。
1)终端上电;
-1-
2)等待检测终端 RST 引脚是否复位,RST 引脚检测出复 位操作后,先不发送“通信单元上报信息”(AFN=03H-F10 上 行),以检测终端在等待 1min 后,是否有主动下发“本地通 信模块运行模式信息” 命令(AFN=03H-F10)进行查询:
①终端若进行主动查询,虚拟模块回复对应指令(整 个流程测试会测 2 遍,第 1 遍指令中“周期抄表模式”项为 01,表示模块仅支持集中器主导的周期抄表模式,第 2 遍指 令中“周期抄表模式”项为 10,表示模块仅支持路由主导的 周期抄表模式);
-3-
6)等待终端主动“读取从节点信息”(AFN=10H-F2), 收到读取指令后,将步骤 4)中所记录下来的表档案回复给 终端;
7)测试结束。 2.1.3 点抄流程 1)发送透明转发抄表命令,终端本身会在多种情况下 进入到点抄流程,本测试中仅使用透明转发抄表命令(Q/GDW 1376.1-2013 中的 AFN=10H-F1)使终端进入到点抄流程; 2)等待是否有正确的透明转发回码(Q/GDW 1376.1-2013 中的 AFN=10H-F1),等待超时时间 90 秒,若 90 秒后没收到 正确回码,判定不符合要求; 3)虚拟模块开始等待接收,判断终端是否主动发出“监 控从节点”命令(AFN=13H-F1),等待过程中若收到路由控 制(AFN=12H)的中的指令,会对应的回以确认帧:
②终端若没有进行主动查询,判定不符合要求; 3)等待终端主动“查询主节点地址”(AFN=03H-F4), 等待超时时间 6 秒,收到查询指令后,虚拟模块回复一个随 机的主节点地址; 4)等待终端“设置主节点地址”(AFN=05H-F1),等待 超时时间 6 秒,收到设置指令后,虚拟模块记录下设置的主 节点地址,并回复确认帧。 5)测试结束。 2.1.2 档案同步流程 1)识别流程结束后,通过终端 RS-232 接口(按照 Q/GDW 1375.2-2013 第 7.2 条款的要求,波特率 9600b/s,偶校验, 数据位 8,停止位 1),按顺序向终端发出 4 条指令并等待接 收其对应回码: ①“删除指定通信端口下的全部电能表”命令(Q/GDW 1376.1-2013 中 的 AFN=05H-F53);
④“2 类数据配置设置”命令(Q/GDW 1376.1-2013 中 的 AFN=04H-F39),设置大类号 X 小类号 Y 只支持某个信息类 元;
2)等待终端主动“查询从节点数量”(AFN=10H-F1), 等待超时时间 2 分钟,收到查询指令后,虚拟模块回复一个 随机的从节点数量;
3)等待终端主动“读取从节点信息”(AFN=10H-F2), 等待超时时间 6 秒,收到读取指令后,虚拟模块根据之前回 复的从节点数量,回复一组随机的表地址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