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PPT课件2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15课《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课件(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15课《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课件(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2.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 一艘‘‘凤凰号’’的船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他 们最远可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课堂练习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 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C)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2.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 一艘‘‘凤凰号’’的船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他 们最远可达(A)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衰落 :原因:对外贡品的回赐,以及对贡 使负载商货的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 负担。明朝中叶以后,这项制制度逐渐衰落 下去。
思考
评价明朝的外国贡使制度。
思考
评价明朝的外国贡使制度。
实质: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 积极作用:以外国贡使制度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 来,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 消极影响:外国贡使在巨额经济支出的前提下建立的, 不仅没有实现正常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 政负担。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传教 士。1601年,他到北京,向 万历皇帝进贡《坤舆万国全 图》及自鸣钟等,得到召见, 并获准在北京居住传教。利 玛窦在传教中,尽量把儒家 学说和天主教的教义结合起 来,以争取当地官员和士大 夫的支持。在与明朝士大夫 接触过程中,他介绍了当时 西方的一些天文、地理、数 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汤若望是明清之 际著名传教士。他是 德国人,受耶酥会的 派遣到中国传教。清 初,他负责管理钦天 监,制定《大清时宪 历》。

第15课《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课件(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15课《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课件(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2、外国贡使:明朝与外国的贸易主要来自 海上 。 非朝贡国家,照例不许 到 中国贸易。 洪武 时向暹(xian)罗等59国 发放贡舶“勘合”凭证。 3、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1)明朝 万历 年间,有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 明末 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意大利 传教士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 传教士之一。 (2)崇祯时,在 徐光启 的主持下,聘任德国传 教士汤若望等重新制定历法。 清初,他出任钦天监,制定《 大清时宪历 》。 至康熙时才重新颁布。
合作探究:根据下列表中的内容,对郑 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进行 比较...
项目 人物
郑和
航线
时 间
人数
次 数
规 模
刘家港—非洲 1405— 东海岸、红海 1433年 沿岸
27000人
7次
52艘
哥伦布Leabharlann 西班牙——巴 1492— 拿马群岛 1504年
12000人 3次
17艘
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大,远航次 数多,所到范围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汤若望是明清之 际著名传教士。他是 德国人,受耶酥会的 派遣到中国传教。清 初,他负责管理钦天 监,制定《大清时宪 历》。
钦天监,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 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 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传教 士。1601年,他到北京,向 万历皇帝进贡《坤舆万国全 图》及自鸣钟等,得到召见, 并获准在北京居住传教。利 玛窦在传教中,尽量把儒家 学说和天主教的教义结合起 来,以争取当地官员和士大 夫的支持。在与明朝士大夫 接触过程中,他介绍了当时 西方的一些天文、地理、数 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教学课件ppt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教学课件ppt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大号宝船长 151.8米。宽 61.6米
旗舰100吨, 120吨、100吨 长24.5米,宽6 、50吨 米,其他两舰 50吨,40吨。
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外国贡使制 度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规定如下:
一、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
二、对海外诸国朝贡有严格限制。 三、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品。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图片素材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图片素材
1999年12月20日,我国重新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 祖国母亲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南 京 郑 和 墓
随航人数 27800人 88人
面对诸多困 难,郑和最 终成功七下 西洋的原因 有几点?
郑和(1371——1435年)
明代抗倭图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 次数 海船规模 船数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七次
最大:长44丈,宽18丈 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 3艘
航船大小 长151.8米 长24.5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三、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当堂练习,巩固强化
1.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是 ( B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顺治帝 D、康熙帝 2.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 ) A.1405年 B.1433 C.1616 D.1636年 3.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 C ) A.10多个 B.20多个 C.30 多个 D. 50多个 4.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 B.先后七次下西洋,经过20多年 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 D.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5.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 的有 ( C )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海外联系 ③开发南洋 ④开辟海外市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6、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 材料二 我国当代明史学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 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的大规模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 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 族……” 问题⑴ 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明朝前期,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_______ 朱棣 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在20多年里, 先后_______ 下西洋。 七次 刘家港 出发, 2、1405 ______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______ 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 沿岸,比欧洲航海 最远到达 家哥伦布的远航早87年。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明朝 与 亚非 国家的经济文 化交流。 外国贡使制度,其 4、明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实行_________ 结果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5、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其中,著名的有 意大利的_______ 利玛窦和德国的_______ 汤若望等。他们在____ 传教 的同时,也将____________ 西方科学 传入中国。

3.15.1《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3.15.1《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利玛窦
Matteo Ricci‎ 1552.10.6~1610.5.11 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
1582年(明万历十年)到达 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 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 又号清泰、西江。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 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 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 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 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 原本》(与徐光启合译)、《乾 坤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 编绘多种世界地图,推动了中国 地理学的发展。 还将《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等译为西文,为中 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明朝有无杰出探险家、外交家?
猜一猜他是谁?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者,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宫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 监。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概念
明代把文莱以西, 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 称为“西洋”。
利玛窦墓(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
利玛窦死后,明神宗朱翊[yì]钧破例批准将阜[fù]城门外二里沟的一块地 赐作利玛窦的墓地。利玛窦的陵墓具有典型的西式风格,坐北朝南,四周有 砖砌的花墙。墓前立一石碑,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
徐光启
1562.4.24~1633.11.10 明末科学家 农学家 政治家
课堂小结
1.明成祖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4.郑和是世界上杰出的航海家
1.特点 外国贡使制度 2.衰落的原因
1. 东来的时间及目的
西方传教士 东来 2.沟通中西文化的传教士代表 3.传教士东来的作用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PPT课件2 华东师大版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PPT课件2 华东师大版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的海航比较
航海家
目的地 时间 次数 人数
郑和
下西洋
1405—1433年
哥伦布
到达美洲
1492—1504年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 到达印度
1497—1498年
7次 2.7万人左右
大号宝船62艘 (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 151.8米。宽 61.6米
4次 1500人
17艘
1次 160人
27000人 200余艘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给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 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
汤若望是明清之 际著名传教士。他是 德国人,受耶酥会的 派遣到中国传教。清 初,他负责管理钦天 监,制定《大清时宪 历》。
钦天监,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 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 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 衰落原因: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 明王朝的财政负担。②明中期以后的逐渐衰 落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实行。 评价:外国贡使制度的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 大国至上的切实反映。能以外国贡使制度的 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对外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仁远 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 也是有益的,但这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 提之下的,不仅没有达到正常的贸易交往, 而且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负担。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PPT课件 (9)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PPT课件 (9)
明末来北京传教的天主教士 利玛窦与官至礼部尚书的徐光启 交往密切。图左边为利玛窦,他 身着明代“上士”服装;右边为 徐光启,身着官服,二人手执折 扇,正在天主教堂内交谈。利玛 窦和徐光启还合译了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
《坤舆万国全图》
即世界地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编绘的。该原图已佚,此图为明万历三 十六年(1608)由宫中太监摹绘。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洋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此图, 并使中国位于图的中央,顺应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它是我国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图。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 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 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 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 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 原本》(与徐光启合译)、《乾 坤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 编绘多种世界地图,推动了中国 地理学的发展。
还将《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等译为西文,为中 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
• 东来的时间 明朝万历年间 开始 明末清初 较多 • 东来的目的 传播天主教 • 传教士的杰出代表 利玛窦(意大利人),汤若望(德意志人) • 传教士的作用 沟通中西文化
利玛窦
Matteo Ricci‎ 1552.10.6~1610.5.11 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
1582年(明万历十年)到达 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 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 又号清泰、西江。
利玛窦墓(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
利玛窦死后,明神宗朱翊[yì]钧破例批准将阜[fù]城门外二里沟的一块地 赐作利玛窦的墓地。利玛窦的陵墓具有典型的西式风格,坐北朝南,四周有 砖砌的花墙。墓前立一石碑,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
利玛窦与徐光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 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
旗舰100吨, 120吨、100吨 长24.5米,宽6 、50吨 米,其他两舰 50吨,40吨。
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外国贡使制 度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规定如下:
一、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
二、对海外诸国朝贡有严格限制。 三、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品。
外国贡使制度的衰落与评价
明朝万历年:开始有耶酥会教士来到中国 耶酥会: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宗教组织
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传教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传教 士。1601年,他到北京,向 万历皇帝进贡《坤舆万国全 图》及自鸣钟等,得到召见, 并获准在北京居住传教。利 玛窦在传教中,尽量把儒家 学说和天主教的教义结合起 来,以争取当地官员和士大 夫的支持。在与明朝士大夫 接触过程中,他介绍了当时 西方的一些天文、地理、数 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给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
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的海航比较
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
——明清时期


出:郑 和 下 西 洋


进:外 国 贡 使

末 清
进:外 国 传 教 士

郑和下西洋
人物 航线 时间 次数 人数 规模 作用
郑和下西洋
人物 航线 时间 次数 人数 规模
作用
郑和 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1405年——1433年 7次
27000人 200余艘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衰落原因: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 明王朝的财政负担。②明中期以后的逐渐衰 落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实行。
评价:外国贡使制度的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 大国至上的切实反映。能以外国贡使制度的 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对外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仁远 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 也是有益的,但这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 提之下的,不仅没有达到正常的贸易交往, 而且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负担。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目的地
时间 次数 人数
下西洋
1405—1433年
7次 2.7万人左右
到达美洲
1492—1504年
4次 1500人
绕过好望角 到达印度
1497—1498年
1次 160人
船数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62艘 (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般认为3 艘)
大号宝船长 151.8米。宽 61.6米
汤若望是明清之 际著名传教士。他是 德国人,受耶酥会的 派遣到中国传教。清 初,他负责管理钦天 监,制定《大清时宪 历》。
钦天监,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 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 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