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2024年中小学生必知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0题)

2024年中小学生必知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0题)1.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字经》中表达这一含义的句子是(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2.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4.《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孟子的(仁义)思想。
5.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一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o7.韩愈在《进学解》中论及了教学艺术,其中包括教和学等内容。
8.朱熹的主要著作《朱子语类》是一部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9.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1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1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2.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
13.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我国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14.两个〃四教〃是什么?--诗、书、礼、乐;文、行、忠、信。
15.〃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
16.〃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哪一个地方旁边(学校)。
17.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18.(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五经博士〃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19.隋朝(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
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实科)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
第四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学)试卷

第四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学)试卷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以1月1日作为元旦,这种习惯,与( C )有关。
A.李大钊B.蔡锷C.孙中山D.宋庆龄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 )A.象形字B.表意字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B.孟子4.风筝最初是用来(A)的。
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昨天5.以下食物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C )A.饺子——张仲景B.年糕——伍子胥C.豆腐——西施6.烧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烹饪方式。
下列名称并非指烧烤的是(D )A.炮B. 炙C.燔D.古董羹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D)A.中秋节B.端午节C.寒食节D.重阳节8.《三字经》记录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请问,孔融几岁能让梨(B)三岁B.四岁C.五岁D.六岁9.每年七八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
其中大会的比赛项目“男儿三艺”中不包括 ( D)A.赛马B.射箭C.摔跤D.游泳1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B)称为“一候”。
A.三天B.五天C.七天D.九天11.每年农历(C)的火把节是彝(yí)族、白族、拉祜(hù)族、纳西族、哈尼族、傈(lì)僳(sù)族等民族共同的节日。
A.四月B.五月C.六月D.十一月12.我国的革命圣地承载着先辈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圣地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的是(D )。
A.南昌B.瑞金C.西柏坡D.井冈山13.夏日炎炎,人们胃口不佳,加上饮食较清淡,夏天过去后,多数人的体重都要减少一点儿。
等秋风起,胃口大开,在立秋这天,各家都要吃肉,俗称( B) A.“过冬”B.“贴秋膘 C.“打秋风”D.“咬秋”14.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七夕佳节。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竞赛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下面哪个节日是中国人最盛大地庆祝的节日?- A. 春节- B. 元宵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2.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通常在哪个季节举行?-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 下面哪个节日是代表中国男性的节日?- A. 妇女节- B. 儿童节- C. 全民健身日- D. 七夕节4. 以下哪个节日是属于中国的农历节日?- A. 元旦节- B. 五一劳动节- C. 教师节- D. 元宵节5. 农历新年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叫做什么?-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中秋节6. 中国的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几月几日举行?- A. 一月一日- B. 五月五日- C. 八月十五日- D. 十二月三十日7.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人去祭祖先的节日?-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元旦节8. 下面哪个节日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A. 劳动节- B. 国庆节- C. 元宵节- D. 小年9. 传统的中国儿童节是在每年的哪个月?- A. 一月- B. 五月- C. 六月- D. 十月10. 曲阜是中国哪个节日的重要庆祝地?-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元旦节- D. 中秋节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中国的古代诗人杜甫生活在哪个朝代?- ____________2. 清明节时中国人会扫墓,用来纪念和缅怀谁?- ____________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日期是根据哪个历法确定的?- ____________4. 中国的端午节有一个有名的传统食物,叫做________。
5. 中秋节时,中国人会吃一种圆形的食物,叫做________。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3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春节俗。
2. 请说明一下中国人在端午节期间常进行的活动。
小学礼仪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礼仪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公共场合,以下哪种行为是不礼貌的?A. 保持安静B. 随地吐痰C. 排队等候D. 向他人问好答案:B2. 遇到老师时,应该采取的正确行为是?A. 装作没看见B. 点头微笑C. 直接走开D. 喊老师的名字答案:B3. 在图书馆里,我们应该:A. 大声说话B. 保持安静C. 随意走动D. 随意摆放书籍答案:B4. 用餐时,正确的坐姿是:A. 双脚放在桌子上B. 身体挺直,双脚平放C. 随意倚靠D. 双手放在桌上5. 当你不小心撞到别人时,你应该:A. 立刻道歉B. 继续走开C. 责怪对方D. 无视对方答案:A6. 与同学交谈时,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A. 认真倾听B. 打断对方C. 保持眼神交流D. 尊重对方意见答案:B7. 在公交车上,你应该:A. 抢座位B. 让座给需要的人C. 随意站立D. 吃东西答案:B8. 捡到他人物品时,正确的做法是:A. 据为己有B. 交给失物招领处C. 随意丢弃D. 询问周围人答案:B9. 在课堂上,以下哪种行为是被鼓励的?B. 积极发言C. 睡觉D. 随意走动答案:B10. 遇到陌生人问路时,你应该:A. 拒绝回答B. 耐心指引C. 随意指路D. 嘲笑对方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电影院里,可以随意接打电话。
(错误)2. 与他人交谈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正确)3. 在学校里,可以随意乱扔垃圾。
(错误)4. 遇到长辈时,应该主动问好。
(正确)5. 在图书馆里,可以大声朗读。
(错误)6. 在公交车上,可以随意抢占座位。
(错误)7. 捡到他人物品后,应该立即归还。
(正确)8. 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不玩手机。
(正确)9. 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应该冷静处理。
(正确)10. 在公共场合,可以随意插队。
(错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答案: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也是展现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面。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第一篇: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学校:姓名:得分:一、选择题(40分)1.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端午节的起源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孔子B郭沫若C屈原D张三丰3.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 铜鼎4.中华民族的摇篮是: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5.“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6.“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7.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8.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9.一甲子是多少年?A、十年B、三十年C、五十年D、六十年1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11.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A泰山B华山C衡山D嵩山E恒山12.《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吴B贾C王D史E薜13.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E《山海经》1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A 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E王维15.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A西施B王昭君C貂禅D杨贵妃16.古稀之年是多少岁?A、六十岁B、七十岁C、八十岁D、五十岁17.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18.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A、西林寺B、东林寺C、庐山D、龙虎山19.“小李杜”指_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20.《史记》是中国第一部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国别史D.编年体通史二、填空题(40分)1.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2.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结义。
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问题1:1.古代共有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与等五种礼制。
A.贺礼B.吉礼c.行礼问题2:共食不饱的意思是。
A.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B.同别人一起进食,容易吃不饱。
c.共食这种食品不容易吃饱。
问题3:用“稽首”这个礼节。
A.拜君之时B.平辈之间c.拜见父母问题4:送客的宴席称为。
A.洗尘B.饯行c.接风问题5: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其正确做法是。
A.左手在上,右手在下B.右手在上,左手在下c.双掌并拢问题6: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面不属于“六艺”。
A.礼B.乐c.武问题7: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被称为。
A.宾礼B.嘉礼c.军礼问题8:“膝下”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A.膝盖以下B.古代国家名称c.写信时对父母的尊称问题9: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一般要守孝,守孝在古礼中需要年。
A.1年B.2年c.3年问题10:在古代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被称为。
A.饯行B.趋礼c.行礼问题11: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A.《周礼》B.《仪礼》c.《礼记》问题12: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A.《周礼》B.《仪礼》c.《礼记》问题13: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汉族礼制汇编,共十七篇。
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A.《周礼》B.《仪礼》c.《礼记》问题14: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言行规范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做法,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A.礼节B.礼貌c.礼仪问题15:在古代宴会开始,通常由最先举筷,并且尝菜肴的口,然后其他人才能举筷吃菜。
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适用于3-6年级)

盱眙县兴隆小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26题,每题2分)1、升国旗时应()A. 肃立、脱帽 B.肃立、脱帽、行注目礼C.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佩带红领巾时,应()A.把红领巾系在衣领下面B.将红领巾直接接触脖子C.穿无领衫可以带红领巾3、教师节是()A.9月10日 B. 9月9日 C. 5月12日4、当你离开朋友家时,请主人不要送的时候应说()A.留步 B.失陪 C. 拜访5、当放学回到家,看到爷爷、奶奶、叔叔、姑姑都来了怎样打招呼?()A、反正叫不过来,点点头算了B、按年龄辈分的顺序叫人C、和谁最好先叫谁6、父母的朋友来访时,你应该怎么做?()A、不打扰大人说话,在房间里面打电脑B、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C、迅速躲入房间7、需要请别人帮忙时,要用什么礼貌用语?()A、喂,过来一下B、请您、麻烦您C、喂,搭个手8、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时,要保持安静、要面向国旗、少先队员还要()A、小声谈话B、行少先队礼C、问老师好9、学生乱翻老师的东西是什么行为?()A、是小节问题B、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不礼貌C、是允许的10、学生进老师办公室()A.敲门就可进入B.随意翻找东西C. 敲门允许方可进入11、别人给你服务,做事和帮忙,无论给你的帮助多么微不足道,都要说()A.谢谢 B.请 C.对不起12、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靠()边行走,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
A.右 B. 左 C. 中间13、接电话时第一句话应说()A.喂,你找谁? B. 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 C. 谁呀?干嘛?14、给老师或长辈递物品时一般应该用()递上。
A、随手B、单手C、双手15、致歉语有对不起、请原谅、()A 拜托了 B. 多谢了C. 打扰了16、报告或演出结束,下列做法不对的是()A、要鼓掌致谢B、精彩之处适度鼓掌C、大声喧哗17、在商场、超市中挑选到购物篮中的商品,经考虑又不需要了,应将商品()。
小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卷

小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生用)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3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8题共40分)
1.仪表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A衣着得体B爱惜粮食
C耐心倾听D诚信待人
2.餐饮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A衣着得体B尊重礼俗
C讲究卫生D诚信待人
3.言谈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A发型自然B耐心倾听
C爱护环境D主动让座
4.待人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
A仪态大方B爱惜粮食
C严肃庄重D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
A礼让三先B耐心倾听
C善待景观D用语文明
6.观赏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A扶老助弱B礼貌喝彩
C严肃庄重D诚信待人
7.游览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
A衣着得体B爱惜粮食
C尊敬师长D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的目标之一是()
A按规行礼B宽容礼让
C专心欣赏D仪态大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6题共60分)
1.仪表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2.餐饮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3.言谈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4.待人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5.游览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6.仪式之礼的具体规范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问题1:1. 古代共有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与()等五种礼制。
(分数:4) A . 贺礼 B . 吉礼 C . 行礼问题2:共食不饱的意思是()。
(分数:4) A . 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B . 同别人一起进食,容易吃不饱。
C . 共食这种食品不容易吃饱。
问题3:()用“稽首”这个礼节。
(分数:4) A . 拜君之时 B . 平辈之间 C . 拜见父母问题4:送客的宴席称为()。
(分数:4) A . 洗尘 B . 饯行 C . 接风问题5: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其正确做法是()。
(分数:4) A .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B .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C . 双掌并拢问题6: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面()不属于“六艺”。
(分数:4) A . 礼 B . 乐 C . 武问题7: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被称为()。
(分数:4) A . 宾礼 B . 嘉礼 C . 军礼问题8:“膝下”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分数:4) A . 膝盖以下 B . 古代国家名称 C . 写信时对父母的尊称问题9: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一般要守孝,守孝在古礼中需要()年。
(分数:4) A . 1年 B . 2年 C . 3年问题10:在古代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被称为()。
(分数:4) A . 饯行 B . 趋礼 C . 行礼问题11:()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分数:4) A . 《周礼》 B . 《仪礼》 C . 《礼记》问题12:()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分数:4) A . 《周礼》 B . 《仪礼》 C . 《礼记》问题13:()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汉族礼制汇编,共十七篇。
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分数:4) A . 《周礼》 B . 《仪礼》 C . 《礼记》问题14:()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言行规范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做法,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分数:4) A . 礼节 B . 礼貌 C . 礼仪问题15:
在古代宴会开始,通常由()最先举筷,并且尝菜肴的第一口,然后其他人才能举筷吃菜。
(分数:4) A . 老人 B . 小孩 C . 孕妇问题16:礼仪修养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是()说的。
(分数:4) A . 孔子 B . 荀子 C . 孟子问题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出自()。
(分数:4) A . 《荀子》 B . 《孟子》 C . 《庄子》问题18:古人“顿首”之礼是用于()的拜礼。
(分数:4) A . 见到长辈时 B . 平辈之间 C . 遇到小辈时问题19:男子()岁举行“加冠之礼”。
(分数:4) A . 15 B . 18 C . 20 问题20: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陪酒的晚辈一般坐在()。
(分数:4) A . 北席 B . 东席 C . 南席问题21:饮食礼仪中强调“当食不叹”的原因是()。
(分数:4) A . 注意卫生 B . 破坏宴会氛围 C . 影响食欲问题22:“礼仪”一词最早出现在()。
(分数:4) A . 《诗经》 B . 《礼记》 C . 《易经》问题23:与尊长见面,陪同的年轻人应该站着,这被称为()。
(分数:4) A . 依附 B . 虚坐 C . 侍立问题24:在饮食礼仪中,“游筷”指的是()。
(分数:4) A . 举着筷子在菜碗之间游移 B . 能在水中浮起来的筷子 C . 筷子的一种类型问题25:古人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写上(),以表敬意。
(分数:4) A . 尊敬的 B . 盼复 C . 顿首问题26:“周公六礼”是指古代()经过的六道手续。
(分数:4) A . 祭祀 B . 婚姻 C . 出征问题27:寿诞礼,一般在人()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分数:4) A . 40 B . 50 C . 60 问题28: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
(分数:4) A . 作揖 B . 稽首 C . 揖让问题29:去别人家拜访时,下面哪种行为是失礼行为?() (分数:4) A . 提前预约时间,说明拜访的事由 B . 准时到达,或者略为提前几分钟 C . 晚到一会儿,给主人充分准备时间问题30:传统行走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分数:4) A . 出行安全 B . 行走礼仪 C . 交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