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0d27ddec3a87c24028c45c.png)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P79)2加工阶段通常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P8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
(P83)3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概念。
(P85)工序尺寸的计算(P87)4时间定额的概念?组成?(P94)5各种批量的轴(P134-138)、轴套(P145-146的加工工艺过程)要求:(1)会看图,分析尺寸公差(精度等级)、形位公差(含义),毛坯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参考这P137)(2)各道工序的内容,设备、夹具。
(P146)第四章车削加工工艺基础1本书介绍过的车床型号(要求掌握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主参数是什么)?(P103)2三爪卡盘、四爪卡盘、活顶尖、死顶尖、中心架、跟刀架的特点和应用。
(P104-105)3车削加工工件常用的安装方法?(P108-110)4车削加工的特点(P110)车刀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外圆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尖是指什么?(P111)5刃磨高速钢车刀采用什么砂轮?硬质合金车刀采用什么砂轮?这两种砂轮各自的特性?(P115)第五章铣削加工工艺基础1铣床型号(要求掌握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主参数是什么)(P150,157)?2简单分度法和角度分度法的应用。
(P164例5-2,5-3)3铣刀的种类及其特点?(P168-171)4铣削加工的特点?(P175)5顺铣和逆铣、对称铣和不对称铣的特点和应用?(P183-184)6周铣和端铣各有何特点?(P186)《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退火(P29)淬火(P30)调质处理(P31)工序(P66)工步(P67)经济加工精度(P79)时间定额(P94)二填空题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2.热处理工艺由:、和三个阶段组成。
3.热处理根据目的和工序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大类。
预先热处理包括、和等,安排在之后,之前。
4.碳素结构钢牌号Q235A中,235代表屈服点数值,A代表质量等级。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

水平分力Ff与工作台进给方向相同,当 工作台进给丝杠与螺母间隙较大,工作 台易出现轴向窜动。导致刀齿折断,刀 轴弯曲,工件与夹具产生位移甚至机床 损坏。
顺铣时,若丝杠 螺母间有间隙, 则会使工作台窜 动,进给不均, 易打刀。
垂直分力Fv向上,工件需较 大的夹紧力。工件在该方向 易产生振动,对工件夹紧不 利。
• 夹紧力方向、作用点确定原则
第二章
1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刀具的几何参数
刀面
前刀面 后刀面 副后刀面
刀刃
主切削刃 副切削刃 刀尖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 基面 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垂直于主 运动方向的平面。
• 切削平面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与切削刃相 切,同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 正交平面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并与基面、 切削面同时垂直的平面。
bD
=
a sin
p
r
AD hDbD fap
返回 12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1. 刀具挤压工件,产生弹 性变形:切削层的金属 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推挤 后产生弹性变形;
2. 塑形变形:随着切应力, 切应变逐渐增大,达到 其屈服强度时,产生塑 性变形而滑移;
3. 挤裂:刀具继续切入, 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 继续增大,当切应力达 到其断裂强度时,金属 材料被挤断;
而减轻工件振动。
返回 9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层参数;切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间关系 • 切屑的形成过程 • 切屑的控制 • 积屑瘤的产生条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影响积屑瘤的主要因素及防止
措施 • 变形系数、剪切角、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 • 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力、切削功率、切削温度、切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刘倩雯一.绪论1.零件(毛坯)成形方法①材料成形工艺(Δm=0)贯通流程—质量不变工艺 :铸造,锻压,粉末冶金。
②材料去除工艺(Δm<0)发散流程—质量减少工艺: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种加工。
③材料累积工艺(Δm>0)收敛流程—质量增加工艺:连接与装配,电铸电镀加工,快速成形二.第一章1.机床的分类①按应用范围(通用性程度):通用机床—加工范围广(单件小批)专门化机床--工艺范围窄(某类,几类某道特定工序)专用机床—工艺范围最窄(某种某道特定工序,大批)②按工作精度: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③按自动化程度:手动,机动,半自动,自动机床4.按重量与尺寸: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10t~30t),重型机床(30t~100t),超重型机床(大于100t)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的数目:单轴,多轴,单刀,多刀按加工性质、刀具(12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其它机床。
2.机床型号为避免混淆,通用特性代号已用的字母及“I”、“O”都不能作为结构特性代号。
按其结构性能及使用范围每类:机床划分为10个组,每个组又划分为10个系分别用数字0~9表示。
机床主参数代表机床规格的大小,用折算值(主参数乘以折算系数)表示。
3.切削运动—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主运动—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功率最多的运动进给运动—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合成运动—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4.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p5.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削层公称宽度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6.刀具材料具备的性能:①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②足够的强度和韧性③足够的热硬性,④良好的工艺性,⑤经济性7.常用刀具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PCD)、立方氮化硼(CBN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适用班级:08机电一体化(中专班)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部分1常用碳素钢(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钢、碳素工具钢、铸造碳钢)(P24)、合金钢(特别是模具钢)铸铁的牌号(P25)?牌号中每个符号的意义?2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的性能、牌号及用途。
(P26-27)3塑料的特性、分类。
(P27)4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包括哪些阶段?(P29)5常用的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念、各自的应用?(P29-30)6热处理工序的位置安排?(P31)第二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部分1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P1)切削速度计算?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其次是?最后是?(P12)2什么是典型的外圆车刀三面、两刃、一刀尖?(P4)3车刀切削部分的五个基本角度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分别是在什么基准平面中测量的什么面与什么面的夹角(P5)?增大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但过大的前角会降低刀具的?4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种类?如何选择(例如YG、YT、YW)?(P8)5常见的切屑种类?当切削条件转换时,各种切屑类型如何转变?(P13-14)6如何选择切削用量(粗加工、精加工)?(P21-22)7切削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常用的几种切削液各自的特点?如何选用?(P23)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工序、工步、工位、走刀、生产纲领的概念?(P67-68)2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P69)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P74-75)要求会修改。
举例钻孔工艺。
4机械制造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哪些?如何选择?(举例:重要的轴类零件,轴套,机床床身等分别采用什么类型的毛坯,为什么)(P75)5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的原则?(P77-79)轴、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常采用什么面什么精基准,符合什么原则?(P78)6表面加工方案如何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P81)7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P79)8加工阶段通常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P8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大纲第二章1、切削运动:主要加工工艺方法(车、铣、钻、镗、刨、磨等)的主切削运动和进给运动判别。
2、切削用量三要素。
3、刀具角度: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刀具工作图及主要标注角度、常用刀具材料、特点及应用场合。
4、选择刀具角度的一般原则。
5、车刀、铣刀的一般结构形式有哪些?6、顺铣和逆铣及其特点。
8、金属切削机床:(1)给出常用机床型号,判别机床类型,确定机床的主参数。
(2)根据机床通用性程度分类有哪几类。
(3)工件表面成形,常用的形成发生线的4种方法。
(4)机床传动链的概念(执行件、运动源、传动装置、末端件、内联系传动链、外联系传动链)(5)车床的主要工艺范围。
(6)磨床的用途及其主要工艺范围。
(7)组合机床的特点。
(8)数控机床的构成及特点9、夹具的作用及分类、组成。
装夹的概念:定位、夹紧。
10、基准的概念(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的点线面)。
11、六点定位原理、支承点与定位元件、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欠定位与过定位、常见的定位元件及其所限制的自由度。
第三章1、三个变形区、剪切角、变形系数。
2、切削力的合力及分解、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切削功率的主要因素。
3、切削热的产生,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
4、刀具耐用度的概念,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刀具破损的概念。
5、切削用量的选定原则(先背吃刀量、再进给量、最后切削速度)。
6、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的影响。
第四章1、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概念。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误差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和控制。
2、主轴回转误差的类型(纯径向跳动、纯轴向跳动、纯倾角摆动)。
3、工艺系统刚性、工件的刚度、刀具磨损、热变形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提高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第五章1、工序、安装、工位、工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原则和步骤。
生产纲领。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doc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章概论1掌握工艺系统的概念。
掌握机床上工件表面的四种成形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相切法)。
P5 工艺系统: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系统称为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轨迹法: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的加工方法;成形法:利用成型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展成法:利用刀具和工件作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丁的方法;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
P8(1)切削速度它是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线速度;(2)进给量当主运动旋转一周时,刀具或丁件沿进给方向上的位移量:(3)被吃刀量车削时是工件上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在距离;3熟悉12类机床的名称与代号(如MM1432A的意义),机床的主参数和笫二主参数的意义是什么?P9 机床名称:车床、钻床、锂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铳床、刨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其他机床4掌握传动链的概念,如何区分一条传动链是外联系传动链述是内联系传动链?P13传动链:机床上为得到所需要的运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动件把执行件和动力源连接起来,称为传动联系。
组成传动连接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链;内、外联系传动链Z间的区别:传动链的两个末端元件的转角或位移量Z间如果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耍求,这样的传动链称为内传动链,反5常川刀具材料冇哪些?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刀具材料是哪两种?熟悉硬质合金的分类及选用。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换质合金刚、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
目前使用最最人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刚;硬质合金:1)磚钻类硬质合金(YG); 2)餌钛钻类硬质合金(YT); 3)万用类硬质合金;6掌握普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三而两刃一尖)。
P25前刀面:切削过程小切屑流出所经过的刀具表面;主后刀面:切削过程小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副后刀面:切削过程中少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纲要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第1章机械制造技术概论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中与产品生成直接有关的生产过程常被称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包括:毛坯和零件成形、机械加工、材料改性与处理、机械装配。
2、零件成形机理:材料成形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3、零件表面的成形运动主运动:指直接切除工件上的余量形成加工表面的运动。
主运动的速度即切削速度,用v(m/s)表示。
进给运动指为不断把余量投入切削的运动。
进给运动的速度用进给量(f—mm/r)或进给速度(vf —mm/min)表示。
主运动消耗的能量最多,切削加工中主运动只能有一个,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多个.(能说出一些典型切削加工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4、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几何形状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仿形法和展成法等四种。
轨迹法:依靠刀尖运动轨迹来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和工件的相对成形运动,因而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
普通车削、刨削和磨削等均为轨迹法。
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成形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刀具的形状精度和其他成形运动精度。
用成形刀具或砂轮进行车、铣、刨、磨或拉等加工的均为成形法。
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相切法。
如铣刀、砂轮等旋转刀具加工工件时,切削点轨迹运动的包络线形成工件的表面。
展成法:又称为范成法,它是依据零件曲面的成形原理、通过刀具和工件的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工的方法。
5、理解典型加工方法: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平面的加工方法、螺纹加工方法、齿轮加工方法6、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及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设备(或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加工是否连续,若改变其中任意一个就构成另一个工序。
[精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精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e786e2783e0912a3162a51.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适用班级:08机电一体化(中专班)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部分1常用碳素钢(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钢、碳素T具钢、铸造碳钢)(P24)、合金钢(特别是模具钢)铸铁的牌号(P25) ?牌号屮每个符号的意义?2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的性能、牌号及用途。
(P26—27)3册料的特性、分类。
(P27)4热处理的H的?热处理包括哪些阶段?(P29)5常用的热处理工艺的基木概念、各白的应用?(P29-30)6热处理工序的位置安排?(P31)第二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部分1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PI)切削速度计算?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其次是?最后是?(P12)2什么是典型的外圆车刀三面、两刃、一刀尖?(P4)3车刀切削部分的五个基木角度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分别是在什么基准平面屮测量的什么面与什么面的夹角(P5) ?增大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但过大的前角会降低刀具的?4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种类?如何选择(例如YG、YT、YW) ? (P8)5常见的切屑种类?当切削条件转换时,各种切屑类型如何转变?(P13J4)6如何选择切削用量(粗加工、精加工)?(P21-22)7切削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常用的几种切削液备自的特点?如何选用?(P23)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工序、工步、工位、走刀、生产纲领的概念?(P67—6X)2乞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P69)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P74—75)要求会修改。
举例钻孔工艺。
4机械制造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哪些?如何选择?(举例:重要的轴类零件,轴套,机床床身等分别采用什么类型的毛坯,为什么)(P75)5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的原则?(P77-79)轴、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常采用什么面什么精基准,符合什么原则?(P78)6表面加工方案如何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P81)7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P79)8加工阶段通常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耍任务?(P82)机械加T工序安排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章概论1掌握工艺系统的概念。
掌握机床上工件表面的四种成形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相切法)。
P5 工艺系统: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系统称为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轨迹法: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的加工方法;成形法:利用成型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展成法:利用刀具和工件作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工的方法;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
P8(1)切削速度它是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线速度;(2)进给量当主运动旋转一周时,刀具或工件沿进给方向上的位移量;(3)被吃刀量车削时是工件上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3 熟悉12类机床的名称与代号(如MM1432A的意义),机床的主参数和第二主参数的意义是什么?P9机床名称: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其他机床4 掌握传动链的概念,如何区分一条传动链是外联系传动链还是内联系传动链?P13传动链:机床上为得到所需要的运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动件把执行件和动力源连接起来,称为传动联系。
组成传动连接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链;内、外联系传动链之间的区别:传动链的两个末端元件的转角或位移量之间如果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要求,这样的传动链称为内传动链,反之;5 常用刀具材料有哪些?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刀具材料是哪两种?熟悉硬质合金的分类及选用。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刚、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
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刚;硬质合金:1)钨钴类硬质合金(YG);2)钨钛钴类硬质合金(YT);3)万用类硬质合金;6 掌握普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三面两刃一尖)。
P25前刀面: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出所经过的刀具表面;主后刀面:切削过程中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副后刀面:切削过程中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
它担负主要的切削工作;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
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作;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连接处的一小段切削刃;7 掌握车刀静止参考系中基面、切削平面的概念,掌握正交平面系中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平面(图1.21)。
P26基面:指过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垂直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切削平面:指过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正交平面:指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与切削平面的平面;前角:是指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楔角:前刀面与后刀面的夹角;主偏角:是指主切削平面与假定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副偏角:是指副切削平面与假定进给反方向之间的夹角;刀尖角:是指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平面间的夹角;8 掌握基准的概念、工艺基准的分类。
基准概念:基准就是在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工艺基准的分类:(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使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2)定为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一正确位置时所用的基准;(3)测量基准工件在测量时使用的基准;(4)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中的位置所用的基准;9 掌握工件定位的三种方式。
掌握“六点定则”,学会分析限制自由度与加工要求的关系。
P43工件定位的三种方式:(1)直接找正定位(2)划线找正定位(3)用夹具定位;六点定则:用空间合理布置的6个支撑点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1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挤压过程),理解刀—屑接触区的摩擦特点P57,掌握刀瘤的成因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前角与切削速度如何影响切削变形?P62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工件切削层在刀具前刀面的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变成切屑的复杂过程;第一变形区:是切屑形成的主要区域,在刀具前面推挤下,切削金属发生变形;第二变形区:切屑沿前面流动时,进一步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挤压,在刀具前刀面与切屑底层产生了剧烈摩擦,使切屑底层的金属晶粒纤维化;第三变形区:工件基体上留下的材料表层经过刀具钝圆切削刃和刀具后刀面的挤压、摩擦,使表层金属产生纤维化和非晶粒化,使其显微硬度提高;并且在刀具后面离开后,已加工表面表层和深层金属都要产生回弹,从而产生表面残留应力;刀瘤的成因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由于刀屑接触面很洁净,切削塑性材料时,在黏结摩擦和滞留的作用下,当前刀面上的温度和压力适宜时,切屑底层金属黏结在前刀面的刃口附近,形成硬度很高的一块;(1)增大前角,减少切削力(2)影响尺寸精度(3)增大表面粗糙度值(4)减少刀具磨损。
前角与切削速度如何影响切削变形:(1)前角——刀具的前角越大,切削刃就越锋利,对切削层金属的挤压也就越小,剪切角就越大,切屑变形也就越小;(2)切削速度——切削速度主要是通过刀瘤和切削温度使剪切角变化二影响切削变形的;2掌握切削力的来源及其通常分解方法。
如何理解粗加工时用大的进给量比大的背吃刀量有利,而确定切削用量时却是先定背吃刀量后定进给量?P68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方法:加工时,使切削层产生弹性、塑性变形的切削抗力作用在刀具上,前刀面与切屑间,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力也作用在刀具上,这些力称为切削力;切削合力分解为3个互相垂直的分力(1)切削力;(2)背向力;(3)进给力;3 掌握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温度的概念。
P71来源: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所消耗的能量98%以上都转换成热能,这是切削热的主要来源;切削温度:一般指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4 了解刀具磨损的原因、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
刀具是否磨钝在何处测量?掌握刀具耐用度的概念。
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即排序)?刀具磨损的原因:(1)磨料磨损(2)粘结磨损(3)扩散磨损(4)氧化磨损(5)相变磨损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急剧磨损阶段P77磨钝在何处测量:常用后刀面的磨损量来制定刀具的磨损标准;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影响程度: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被吃刀量最小;5掌握前角、后角的作用,了解他们的选择原则及参考值。
前角、后角的作用:(1)前角——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变形和摩擦,同时还影响刀具的强度;选择原则——在刀具强度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选用打的前角;强度、硬度低应选择大些,反之;韧性好的材料,可选大些,反之;(2)后角——减小后刀面与工件间的摩擦和后刀面的磨损,其大小对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增大后角,可减轻刀具后面与过渡表面之间的摩擦,使刀具磨损减小,寿命提高。
故后角不能取负值,增大后角还可使切削刃更加锋利,有利于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但是后角过大,刀具的楔角会太小,刃区强度降低,散热效果减小,刀具磨损加快,反而还会使刀具耐用度降低。
粗加工以确保刀具强度为主,可在4°~6°内选;精加工以确保加工表面质量为主,常取8°~12°;6掌握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P91 首先……,其次……,最后……)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1 熟悉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掌握概念:工序、安装、工步、工位、走刀。
生产过程: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变为产品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为工艺过程;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同时对数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安装: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安装;工步:工件被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其中任一因素改变后,构成新工步;工位:在每次装夹中,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走刀:切削工具在被加工表面上移动一次,切下一层金属的过程,称为走刀;2 熟悉生产纲领的概念、三种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的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生产类型:(1)单件小批生产(2)中批生产(3)大批大量生产;3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和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
工艺规程的概念:规定产品和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它是指导工人进行生产和企业生产部门、物质供应部门组织生产和物质供应的重要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的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P1084学会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对常见的工艺问题应能指出其错误——表3.3)。
学会选择毛坯(对要求明显的零件,如连杆、变速箱箱体等,应能正确选择毛坯种类)。
P1115掌握定位基准(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精五粗四”)。
精:(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原则(5)准确可靠原则粗:(1)有些零件上的个别表面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为了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该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当零件上具有较多需要加工的表面时,粗基准的选择,应有利于合理地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3)应尽量选择没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的平整表面作为粗基准(4)粗基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由于粗基准的误差很大,重复使用必然产生很大的加工误差6 掌握经济精度的概念。
所谓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7熟悉加工阶段划分的目的,掌握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
目的:(1)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合理安排加工设备和操作人员(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使冷热加工工序搭配的更加合理8 什么是工序尺寸标注的“入体原则”?P1259掌握加工余量的基本概念,熟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常用的是查表修正法)。
加工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加工过程中应切除的金属层厚度;(1)查表修正法(2)经验估计法(3)分析计算法10了解时间定额和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途径(什么时间是不能缩减的?)。
时间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规定的时间;缩减单件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1)缩减基本时间(2)缩减辅助时间(3)缩短布置工作地时间(4)缩短准备和终结时间11掌握工艺尺寸链的正确建立和解算(找准封闭环、判断增减环、按步骤计算)。
概率法解尺寸链用在什么场合?P135概率法应用场合:当封闭环公差较小,环数较多时,采用概率法可扩大组成环的公差,以便加工容易;12 理解使用CAPP的好处,了解CAPP系统的两种工作原理(派生法、创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