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来中央1号文件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近年来的一号文件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7、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就农村水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挥经 营性 服务组 织的生力 军作用。 同时, 采取 政 府订 购、 定
( ( 意见 要求 建 立重 要农 产 品供 给 保 障机 制 , 努力夯 向委 托、 奖 励补助 、 招投标 等方 式, 引导 经营性 服务 组织参 实现代农 业物质基 础, 强调必 须毫不放 松粮食生 产, 加快构 与公益性 服务, 大 力开展 病虫害统 防统 治、 动物疫病 防控 、 建现代 农业 产业体系 , 着力强化 农业 物质 技 术支撑 。 在“ 稳 农田灌排、 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 以此培育农业 定发 展农 业 生产 ” 中提 出要 继 续开展粮 食 稳定增产 行动 , 着力加强8 0 0 个产 粮大县基础 设施 建设 , 推进东 北 四省 区节 经营 性服务 组织 。 意见 要求 , 改进 农村公共服务 机制, 积极 推进 城 乡
加强 山 范围,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加大雨水集蓄利用、 堰塘整 村水 电供 电区 电网改 造 和农村 水 电增 效扩 容改 造 ; 治等 工程 建 设 力度 , 提高 防汛 抗 旱 减灾 能力 ; 加大 财政 对 洪 、 地 质 灾害 防 治 , 加 大 避 灾移 民搬 迁投 入 。 明确 提 出推 小 型 水 库建 设 和除 险加 固支持力度 ; 及 时足 额计 提并 管好 进农 村生态 文明建 设 , 加大 重大 生态 修复 工程 实 施力度 , 用好从 土地 出让 收益 中提 取的 农 田水 利建 设 资金 ; 加快 落 推进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巩 固退耕还林
组织化程度, 明确提 出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 对处置能力。 Nhomakorabea4
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 基层林业公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谭照华
【期刊名称】《中考历史》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社会热点】2013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
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谭照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聚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新困局 [J], 王宇;于文静;刘羊旸;林晖
2.中央一号文件为何连续12年聚焦三农?对话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宋洪远:2015年中国农业要变“强富美” [J], 王红茹
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十年聚焦三农 [J],
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J], 无;
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协同创新助“三农”保供增收惠民生 [J], 蒋向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七个要点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七个要点今天主要谈一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大家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连着发布10年了,都是来布置、部署全党、全国的农业农村工作,足见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第十个。
80年代也连续有五个,那是以前的。
我今天讲这么几个情况,一个是讲点关于一号文件的内容,一个是讲讲企业怎么进入农业的问题,都有哪些政策。
因为我的工作也好、调研也好,主要是做宏观政策这块的,我尽量结合整个经济运行的实际,把这个文件做一个说明。
一、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和农业农村面临的挑战第一,谈谈背景。
刚才讲了,已经连续10个一号文件了。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战略思路,就是说农村的发展和城乡的发展要统筹考虑。
因为90年代末,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这个现象还是很明显的。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一些问题,到现在这些问题还有,但是我们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来提出政策的。
1.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我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我想概括这么几条:(1)两个“创造历史新高”一是两个“创造历史新高”。
一个是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
这个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粮食连续九年增产。
2003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粮食8600亿斤。
到了去年,也就是2012年,是11700多亿斤,5.8亿吨。
所以是连续九年的增长或者说连续九年的丰收,给我们整个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创历史新高。
因为这个在历史上没有。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说法,说有时候受灾,是不是年年都这么增长?有这么多吗?我想大家可以相信,这个总体上我们做到了,因为投入多,我后面还要讲,这个投入也很大。
再有一个,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快速增长。
这个后面还有图来讲。
刚才说到粮食,我们看粮食增长的情况。
这个是最近的情况。
这是粮食的情况。
这个是2012年我们三项主粮的情况。
虽然我们九年连续增产,但是最近两年是我们三项主要粮食:小麦、稻谷、玉米,三项粮食加在一起超过1万亿斤,这也是一个创了历史纪录的。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
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
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
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七大亮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亮点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
亮点二: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文件表述: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
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
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亮点三: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七大亮点解读文件表述: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副主任唐仁健就刚刚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就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农地流转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粮食增产有潜力进口总量不会大变动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包括大豆在内,进口粮食突破7000万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陈锡文说,去年进口的谷物和谷物粉接近1400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
大豆进口近几年都在5000万吨以上。
去年进口较多、引起关注的主要是谷物和谷物粉,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价格较低。
陈锡文说,去年进口大米200多万吨,增加较多,但进口大米和国产大米相比不到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适当进口一些国内短缺产品,利于稳定国内价格,对于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应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
”陈锡文说,城镇化会占用一部分耕地,但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在更少的面积上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粮食。
唐仁健说,总体来讲三大谷物供求基本平衡,能够实现基本自给。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粮食进口处于“品种串换、余缺调剂”状态,在总量上不会有很大变动。
食品安全须全程监管让各个主体负起责任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在目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机制下,如何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监管,是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陈锡文表示,现阶段中国农业大部分还是家庭分散经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现实很难改变。
陈锡文说,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投入品方面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并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让各个主体负起责任来。
同时,要对农民进行科学普及的教育。
用药不合理问题,个别农户可能出于纯粹的利益目的,但更多农民还是缺乏科学常识。
“前些日子媒体报道很多的‘速生鸡’事件,其实是两件事:一是45天出栏的鸡能吃吗?二是饲养过程中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物 权 保 护 。 用 5年 时 间基 本 完 成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确 权 登 记 颁 证 工 作 ,妥 善 解 决 农 户 承 包 地 块 面 积 不 准、 四 至不 清 等 问题 。
据 了解 , 自2 0 0 8年 开 始 , 农业部 就在全 国挑选 了 8个 县 开 始 农 村 土 确 权 试 点 工 作 , 2 0 1 1至 2 o 1 2年 试 点 农业 部农 村 经 济体 制与 经 营 管理 司 司长 孙 中华 透 露, “ 今年 试 点 范 围 还将 继续 扩 大 至 1 5 0个 县 ,为 全 面 解 决 农 户 承 包 地块 细 碎 化 有 办 法
中央 一号 文件 提 出 : “ 结 合农 田基 本 建 设 ,鼓 励 农 民 采取 互 利 互 换 方 式 , 解 决 承 包 地 块 细碎 化 问题 。 ” 农业部 农村经济体 制与经营 管理司负责人表示 ,
农 业 规模 经 营 的 重 要途 径 :明 确 开 展 承包 地 互 换 的基 本 原 则和 操 作 办 法 , 指 导 有 条 件 的 地 方 在 农 民 自愿 、 互 惠 互 利 的 基 础 上 稳 步 开 展 互 换 :鼓 励 各地 设 立 专项 扶 持资金 , 对 组 织 开 展 承 包 地 互换 成 效 明 显 的 县 、 乡、 村 进行 “ 以奖代补 ” ; 通 过 与 高 标 准 农 田建 设 、 土地 整 理 、
须可以精确监控 、 标 准化生产、 对 劳 力付 出也 可 以标 准 化计量 , 大 田生 产 还 是 要 靠 家 庭 。 体 土 地 的 确 权 登 记 颁 证 工 作 ,颁 证 之 后 是 否 意味 着农
村 宅 基 地 就 可 以 买卖 、 抵押?
中央 一 号 文 件 提 出 : “ 健 全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登 记制度 , 强 化 对 农村 耕 地 、 林 地 等 各 类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民 的住 房 和 土地 去 抵 押 , 为什么? 因为 法 律 不 允 许 。让 在 具 备 条件 的 地 方 ,应 当把 开 展 承 包 地 互换 作 为发 展
农 民 以房 屋 和 土 地 去抵 押 去 贷 款 ,本 身 是 泛 市 场 化 下 非 常片 面 的 一 种 做 法 。 农业贷款 , 不 是 仅 靠 商 业 金 融 可 以解 决 的。 至 少 4年 前 , 银监会就发过通知 , 不 需 要 抵 押物的信用贷款 , 最 高 贷 款 额 可 以达 到 3 0万 元 。 问 : 中央 农 村 工作 会 议 强 调 对 于 土 地 流 转 要 尊 重
经营 , 一 主 面 扶 持 以农 民为 主体 的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通 过 来 不经 济 的 问题 , 而 不是 换 一 个经 营 主 体 。 专 业 大 户 承 包 的 土 地 要 达 到 一 定 规 模 ,至 少 有 几 建 设社 会 化 服 务体 系 , 解 决 一 家一 户 解决 不 了 、 解 决 起 十 亩 地 , 而 且种 地 要 有一 定 的专 业 水 平 。今 年 , 专 业 大
农 民主 体 地 位 , 不强 制 、 不限制 , 这 是 出 于什 么考 虑 ? 陈 锡 文 : 我 们历 来 坚 持 土 地 流 转 要 按 依 法 自愿 有
中低 产 田 改 造 、 农 田水 利 建 设 等 涉 农 项 目挂 钩 , 引 导 农 民 自愿 开 展承 包 地 互 换 , 完 善 田间 配 套 设 施 , 提 高耕 地 偿 的原 则 。但 现 在一 些 地 方 确 实 出 现 了 强 制 流 转 的 问 质 量 , 推 动 土 地 规模 化经 营 。 新 型 经 营 主体 。 专 业大 户 有 标 准 题, 出现 了损 害 农 民 土 地 权 益 、 粮 地非粮化 等现象 , 改 变 了农 户 的经 营 主 体 地位 。 从长远来看 , 这 不 仅 会 影 响 在“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 稳 步 提 高 农 民 组 织 化 粮 食 生 产 的 稳定 发展 ,也 会 影 响 农 村 基 本 经 营 制 度 的 程 度 ” 方面 , 中央 一 号 文 件 指 出 , 要 培 育 和 壮 大 新 型 农 稳定 , 给 农 村 的 经 济社 会 结构 带 来 难 以 预 料 的 影 响 。 业生产经营组织, 充 分激 发 农 村 生 产 要 素 潜 能 。 着 力 构 专业化、 组织化 、 社 会 化 相 结 合 的新 型 农 业 适 度扩 大农 业经营规 模 , 可 以提高经营效 益, 但经 建 集 约 化 、 营 规模 也 并 不 是 越 大 越 好 。 我 们 一 方 面 主 张 适 度 规 模 经 营 体 系 。
问 :一 号 文 件 提 出加 快 完 成 农 村 宅基 地 等 农村集 范 围扩 大 到 全 国 5 O个 县 。
陈锡文 : 确 权登 记 颁 证 是 为 了清 晰 产 权 , 保 护 农 民 铺开 农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确 权 登 记 颁 证 工作 铺 路 。 ”
的 财 产 权 益 。农 村 宅 基 地 在本 集 体 经 济 组织 内部 是可 以流 转 的 , 但你要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 , 那是 不可以的。 至 于 说 到农 村 土 地 不 能抵 押 问 题 ,我 不 赞 成 拿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