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大纲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第八章)

第八章相关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二)掌握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三)掌握专利法律制度(四)掌握商标法律制度(五)掌握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方式(六)熟悉国家:出资企业(七)熟悉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监督,政府采购的质疑与投诉(八)熟悉財政监督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九)了解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概述,违反《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法律责任,违反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第一节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一、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1.出资人和所有权人企业国有资产是由国家出资形成的财产权益,因而,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2.出资人职责代表机构(1)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权人的代表。
(2)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3)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3.企业国有资产监督(1)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
(2)各级政府的监督。
(3)社会监督。
(二)国家出资企业1.国家出资企业的概念《企业国有资产法》所称的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2.国家出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1)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3)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并依法管理、监督。
3.国家出资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1.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制度2.重大事项管理的权力归属国家出资企业事关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的管理,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上述重大事项进行了一般规定,并对改制、关联方交易、评估、资产转让进行专门规定。
3.企业改制管理制度(1)国家出资企业改制的形式。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二)掌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三)掌握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四)熟悉劳动合同的内容(五)熟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六)熟悉劳动争议的解决(七)熟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八)了解劳动合同的特征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九)了解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十)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和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银行卡账户和交易、银行卡计息和收费(二)掌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结算方式(三)掌握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四)掌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五)熟悉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六)熟悉银行卡的分类和票据追索(七)熟悉预付卡相关规定(八)熟悉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九)了解办理支付结算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十)了解国内信用证(十一)了解票据防伪知识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熟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人(四)熟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五)熟悉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减免税规定(六)了解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期限(七)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八)了解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征收制度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二)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三)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四)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五)掌握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六)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七)熟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八)熟悉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和特别纳税调整(九)了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第六章其他税收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纳税人(二)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征税对象(征收范围)和税率(税目)(三)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计税依据(四)掌握本章相关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熟悉本章相关税种的税收优惠(六)了解本章相关税种的征收管理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税务登记管理(二)掌握税款征收(三)掌握税务行政复议范围和管辖(四)掌握征纳双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五)熟悉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六)熟悉账簿、凭证管理和发票管理(七)了解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八)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
2013-中级经济法大纲

第7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系2012年教材第6章,并对诸多规定进行了重新解读,新增“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10分左右
第8章
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本章第1、3节乃2011年教材第11章“பைடு நூலகம்付结算法律制度”重出江湖,顺便新增“国内信用证”
(2)本章第2节系2012年教材第12章“票据法律制度”,但进行了重新编写和全新解读
(1)新增“外商投资纠纷案件的审理及法律适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2)对外汇管理法律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8分左右
8分左右
第
4
编
经济法相关制度
第9章
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在2012年教材第7章的基础上新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3分左右
第10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系2012年教材第14章,但删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3分左右
第11章
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由2012年教材第3章和第11章合并而来,精简了部分内容,但:
编
编名
章
章名
修订沿革
预估分值
(2013年考试)
第
1
编
法律基本原理
第1章
导论
自2012年教材第1章第1节独立而来
1分左右
第
2
编
民法相关制度
第2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自2012年教材第1章第2~4节独立而来
2分左右
第3章
物权法律制度
系2012年教材第8章,并进行了重新编写
10分左右
第4章
合同法律制度
合并2012年教材第9、10章而来,并进行了精简,新增“买卖合同解释”的小部分规定
201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第三部分

中级经济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本部分近年考情: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012 11 11 6 12 23本部分教材结构: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本部分内容: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1题1分 1题2分3分2008年3题3分 1题2分5分2009年2题2分 1题2分4分2010年1题1分1分2011年2题2分 1题2分4分2012年3题3分 1题2分5分【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货币需求【本节考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2、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其关于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观点【本节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含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1--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传统货币数量说;凯恩斯货币需求;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水平决定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原因;通货膨胀的治理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答案】BCDE经济师最全历年真题、精准押题:模考吧/jingjishi/ 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内容传统货币数量说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1.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一、商品流通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商品流通功能、流通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否掌握商品流通渠道选择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设计渠道层级结构、选择渠道成员、有效利用渠道权力、分析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制定产业发展策略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商品流通概述商品流通及其作用:商品流通概念、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作用;商品流通运行要素:商流、物流、信息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商品流通运行载体: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二)商品流通渠道商品流通渠道概述: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商品流通渠道成员选择、商品流通渠道选择;商品流通渠道结构:商品流通渠道的层级结构、商品流通渠道系统;商品流通渠道行为:渠道依赖、渠道权力、渠道冲突。
(三)流通产业流通产业界定:产业与产业分类、流通产业的概念;流通产业组织: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
二、商品流通业态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商品流通业态的基本概念、不同业态的特征、连锁经营的内涵和类型,是否掌握零售商圈分析的方法和连锁业态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方法,是否具有区分业态类型、掌握业态选择模式、进行有效业态选择以及翩定和实施连锁经营决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流通业态的内涵与类型流通业态的内涵:流通业态的概念、影响流通业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流通业态的类型与特征:流通业态的类型、流通业态的特征;流通业态选择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商圈、店铺规模、营业时间、从业人员、服务方式、客户关系、加工能力、商品品种、商品陈列。
(二)批发业态批发的职能与经营方式:批发的职能、批发的经营方式;批发商的功能与分类。
(三)零售业态零售商的功能与分类:零售商的功能、零售商的分类;零售业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业种店与业态店的概念及差异;几种常见的零售业态: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折扣店、步行商业街、无店铺销售;零售商圈的确定:零售商圈的概念、零售商圈分析、商圈的确定;店铺选址:选址的重要性分析、选址的原则、选址的步骤。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大纲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具有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市场需求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三)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考试目的测试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无差异曲线经济人假设的含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曲线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规模报酬。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财政九、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物品的基本含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基本的财政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征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十、财政支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财政支出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经济师频道(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点,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十一、财政收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分类方法的内容,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和标准;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债务收入的特点,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和衡量政府债务规模的指标,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作出判断,并能够根据数据资料计算债务规模的指标。
考试内容(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分类,包括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经济部门、取得收入依据、取得收入稳定程度、财政收入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管理权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的主要内容。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三)政府债务收入.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和特征,,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中级)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机制;掌握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的结构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
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熟悉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熟悉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战略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增长方式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一)经济增长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种经济增长的模型的含义和内容。
熟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含义和内容。
(二)经济周期熟悉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阶段的划分;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相应的政策;了解我国经济波动的实际状况。
(三)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掌握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内容;掌握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掌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六、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失灵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考试,提高考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
考试内容(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资源的最优配置掌握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征;熟悉市场机制运行的机理;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具有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市场需求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三)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考试目的测试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无差异曲线经济人假设的含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曲线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规模报酬。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四、市场结构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具有区分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企业的收益曲线,企业的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价格歧视的含义、基本条件和原则。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的决定模式。
五、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市场失灵理论解释公共产品和资源配置的关系并理解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市场失灵的含义资源配置和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市场失灵的含义。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与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含义和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公共物品的含义、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科斯定理的含义和运用。
六、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民收人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理解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知识,是否具有分析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及其主要核算方法。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储蓄的含义和储蓄函数,投资的含义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和公式,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和构成,总供求模型的含义。
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否具有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区别,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和计算公式。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八、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是否具有运用这些概念分析解释影响价格的因素的能力以及区分失业类型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价格指数,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二)就业和失业就业、失业的含义和计算,失业的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的特点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奥肯定律及其计算公式,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
九、国际贸易和国际资市流动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理论及政策,是否具有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影响贸易的因素的能力和理解政府实行相应调控干预措施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影响一国国际贸易的因素,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与干预方式,倾销和反倾销。
(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动因,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十、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的原因与表现形式,是否具有从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的能力,是否理解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否具有结合国情对特定公共物品提供与生产的制度安排合理与否作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十一、财政支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不同类型及其分类方法,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则和主要方法,是否具有立足于国际视野对财政支出规模。
与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否具有从不同角度对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读的能力,是否具有对有关财政支出实践活动作出分析、评价与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工业化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历史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十二、财政收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及相应特征,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各个要素及税负转嫁的原理,国债的种类、结构与政策功能;是否具有分析解释税收和国债作为财政收入工具所发挥作用的能力,是否具有从理论上对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财政收人及其分类,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二)税收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税制要素,税收分类,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三)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方式,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四)国债国债的基本含义,国债种类与结构,国债的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与限度,李嘉图等价定理,国债的制度。
十三、政府预算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和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及其分类,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我国政府预算体系,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政府预算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
(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立法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审计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
十四、财政管理休制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类型和作用,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确定的内容,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的种类及其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财政管理体制的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十五、财政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类型,财政政策的乘数与时滞;是否理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成效,及其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财政政策的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财政政策的乘数,财政政策的时滞。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十六、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均衡原理,包括西方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通货膨胀;是否具有分析有关货币及宏观经济问题和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