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译文及阅读训练:魏书·淳于诞传.doc

合集下载

儿宽千乘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

儿宽千乘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

儿宽千乘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兒宽,千乘人也。

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

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

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

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

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

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

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

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

异日,汤见上。

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

上日:“吾固闻之久矣。

”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

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

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

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

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

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

上由此愈奇宽。

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

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

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

上然之,乃自制仪。

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

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

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B.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C.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D.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魏书·尉元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魏书·尉元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尉元,字苟仁。

年十九,以善射称。

神中,为虎贲中郎将,小心恭肃,以匪懈见知。

世.祖.嘉其宽雅有风貌,稍迁驾部给事中。

从幸海隅,赐爵.富城男,加宁远将军。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内附,请师救援。

显祖以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赴之。

申纂诈降,元知非诚款,外示容纳,而密备焉。

元遂长驱而进,贼将周凯望声遁走。

彧[注]遣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安都,屯于下磕。

永乃分遣羽林监王穆之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原。

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

乃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身率精锐,扬兵于外,分兵击吕梁,绝其粮运。

永势挫力屈,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遂捐城夜遁。

伯恭、安都秉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

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粱之东。

是时徐州妖人假姓司马,自称晋王,扇惑百姓。

元遣将追斩之。

延兴元年。

假元淮阳王。

元表:“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辞称念祖善于绥抚,清身洁己,请乞念祖为睢陵令。

若得其人,必能招集离叛,成立一县。

”显祖诏曰:“民情如此,可听如请。

”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类也。

太和初,出为镇西大将军,甚得夷民之心。

三年进爵淮阳王,以旧老见礼,听乘步挽,杖于朝。

其年,频表以老乞身..。

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

又诏曰:“公以八十之年,宜处三老之重。

”高祖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

十七年七月,元疾笃,高祖亲幸省疾。

八月,元薨。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八》) 注:彧:即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B.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C.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D.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祖,庙号。

文言文《《魏书崔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魏书崔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

曾祖谅,晋中书令。

祖遇,仕后赵,为特进。

父瑜,黄门郎。

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

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

后燕慕容垂火翟钊,以为秘书监。

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

及慕容麟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

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

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

寻除御史中丞。

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

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

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

”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

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

”太祖怒日:“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

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

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

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

逞、衮乃云“贵主”。

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遂赐死。

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

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

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

”太祖深悔之。

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

(节选自《魏书•崔逞传》)[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B. 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C. 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D. 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

魏书文言文翻译

魏书文言文翻译

魏武王曹操,字孟德,谯郡谯县人也。

汉末群雄并起,曹操崛起于乱世,以智略兼并诸侯,遂有天下。

其雄才大略,令人敬仰。

尝有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盖言天下荒乱,民不聊生之状也。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于此。

是时,天下大乱,百姓涂炭,曹操遂有兴复汉室之志。

是年,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之战,遂统一北方。

诗云:“官渡之战,袁绍败绩,曹操威震华夏。

”此战之后,曹操势力益盛,雄图大展。

黄初元年,曹操崩,太子曹丕继位,是为魏文帝。

文帝继位后,广开言路,招纳贤才,国家政治日益清明。

文帝尝作《典论·论文》,云:“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此乃文人之典范,为后世文坛所推崇。

太和二年,魏文帝崩,太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

明帝聪慧过人,好学不倦,继位后,推行法治,整顿朝纲,国家政治渐入佳境。

诗云:“太和二年,明帝即位,天下大治。

”此时期,魏国政治、经济、文化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景初三年,魏明帝崩,太子曹芳继位,是为魏齐王。

齐王年幼,朝政由司马懿把持。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

其人智谋过人,善于权变,遂有“司马氏专权”之嫌。

齐王在位期间,魏国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

嘉平六年,司马懿死,其子司马师继位。

司马师把持朝政,排挤异己,使得魏国政治更加黑暗。

景初三年,魏齐王崩,太子曹髦继位,是为魏高贵乡公。

高贵乡公年幼,朝政仍由司马师把持。

高贵乡公继位后,试图削弱司马氏势力,然未能成功,反被司马师所害。

甘露五年,司马师死,其弟司马昭继位。

司马昭把持朝政,排挤异己,使得魏国政治更加腐败。

景初三年,魏高贵乡公崩,太子曹奂继位,是为魏元帝。

元帝在位期间,司马氏势力愈发嚣张,魏国名存实亡。

咸熙二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

司马炎继位后,废魏自立,是为晋武帝。

晋武帝即位后,推行改革,使得晋国政治、经济、文化逐渐繁荣。

至此,魏国灭亡,天下归晋。

《魏书》所载,乃魏国兴衰之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训。

张博传文言文翻译

张博传文言文翻译

博年十五,受业于名师陈玄,玄奇其才,曰:“此子非同凡响,他日必成大器。

”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无书不读,无问不答。

及长,博学多识,才情横溢,吴郡人士莫不敬仰。

魏黄初二年,曹操征吴,博以文才被举荐,随军东征。

博在军中,常以诗书自娱,曹操闻而异之,曰:“吾军中有此奇才,宜加录用。

”遂擢为参军。

博随军东征,屡建奇功,深得曹操赏识。

魏黄初五年,曹操薨,曹丕继位。

博因功被封为骑都尉,后迁光禄勋。

曹丕欲广开文治,博遂被拜为秘书监,专掌文翰。

博在秘书监任上,勤于政事,兢兢业业,不负所托。

时值三国鼎立,吴、蜀、魏三国争锋,战事连连。

博虽在朝,仍心系天下,常以诗书自慰,抒发壮志。

其诗赋文翰,流传于世,后人称为“吴中四杰”之一。

吴黄武元年,孙权即位,博因才德兼备,被拜为太子太傅。

博在太子太傅任上,教诲太子,悉心培养,使太子孙登成为一代明君。

博又屡次上书,劝谏孙权,使之明辨是非,使吴国政治稳定,国力日强。

吴黄龙三年,孙权命博出使蜀汉,与蜀汉建立外交关系。

博此行,历经艰险,终成使命。

蜀汉大臣诸葛亮闻博才德,亦赠诗以赞,曰:“博学多才,国之栋梁。

”晋太康元年,博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临终之际,遗书太子孙登,告诫要以德治国,使吴国长治久安。

博死后,吴国举国哀悼,追赠太常。

博一生,历经三国,官至太子太傅,学识渊博,才情横溢,为吴国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

其诗赋文翰,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博传原文如下:张博,字文通,吴郡吴人也。

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卒于晋武帝太康元年。

少聪颖,才思敏捷,早岁已负盛名于吴郡。

年十五,受业于陈玄,玄奇其才,曰:“此子非同凡响,他日必成大器。

”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无书不读,无问不答。

及长,博学多识,才情横溢,吴郡人士莫不敬仰。

魏黄初二年,曹操征吴,博以文才被举荐,随军东征。

博在军中,常以诗书自娱,曹操闻而异之,曰:“吾军中有此奇才,宜加录用。

”遂擢为参军。

博随军东征,屡建奇功,深得曹操赏识。

魏黄初五年,曹操薨,曹丕继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魏书于忠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魏书于忠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魏书于忠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弱冠..拜侍御中散。

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

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

世宗即位,寻除左右郎将。

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

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

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

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

”赐帛五百匹。

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父忧去职。

未几,起复本官。

迁司空长史。

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

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

”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

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

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

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

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

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B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C.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D.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A[解答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

三国志魏书节选的阅读理解题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节选的阅读理解题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节选的阅读理解题及译文王肃字子雍。

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

是帝欲不谛。

’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

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

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

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

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

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

公事征还,拜议郎。

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

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

”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

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

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

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

”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

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隋书—皇甫诞传》“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隋书—皇甫诞传》“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隋书—皇甫诞传》“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

祖和,魏胶州刺史。

父璠,周隋州刺史。

诞少刚毅,有器局。

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

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

数年,出为鲁州长史。

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

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明年,迁尚书右丞。

俄以母忧去职。

未期,起令视事。

寻转尚书左丞。

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

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

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支页之谋,发兵作乱。

诞数谏止,谅不纳。

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

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

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

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

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

”谅怒而囚之。

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

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

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

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

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

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

众寡不敌,奄致非命。

可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曰明。

”子无逸嗣。

(节选自《隋书·皇甫诞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

C.柱国,古代官名,楚国始设,为最高武官;唐以后,为勋官称号。

D.谥,指帝王死后,臣子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命题者从文本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们加以解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文言文译文及阅读训练:魏书·淳于诞传小学语文文言文译文及阅读训练:魏书·淳于诞传
淳于诞,字灵远。

其先太山博人,后世居于蜀汉,或家安国之桓陵县。

父兴宗,萧赜南安太守。

诞年十二,随父向扬州。

父于路为群盗所害。

诞虽童稚,而哀感奋发,倾资结客,旬朔之内,遂得复仇,由是州里叹异之。

赜益州刺史刘悛召为主簿。

萧衍除步兵校尉。

景明中,自汉中归国。

既达京师,陈代蜀之计,世宗嘉纳之。

延昌末,王师大举,除骁骑将军、假冠军将军,都督别部司马,领乡导统军。

诞不愿先受荣爵,乃固让实官,止参戎号。

及奉辞之日,诏遣主书赵桃2017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14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弓宣旨劳勉,若克成都,即以益州许之。

师次晋寿,蜀人大震。

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正光中,秦陇反叛,诏诞为西南道军司、假冠军将军、别将,从子午南出斜谷,趣建安,与行台魏子建共参经略。

时衍益州刺史萧渊猷遣将樊文炽、萧世澄等率众数万围小剑戍,益州刺史邴虬令子建拒之。

因转营,为文炽所掩,统军胡小虎、崔珍宝并见俘执。

子建遣诞助讨之。

诞勒兵驰赴,相对月余,未能摧殄。

文炽军行之谷,东峰名龙须山,置栅其上以防归路。

诞以贼众难可角力,乃密募壮士二百余人,令夜登山攻其栅。

及时火起,烟焰涨天。

贼以还途不守,连营震怖。

诞率诸军鸣鼓攻击,文炽大败,俘斩万计,擒世澄等十一人。

文炽为元帅,先走获免。

孝昌初,子建以诞行华阳郡,带白马戍。

二年,复以诞行巴州刺史。

三年,朝议以梁州安康郡阻带江山,要害之所,分置东梁州,仍以诞为镇远将军、梁州刺史。

永安二年四月卒,时年六十。

赠安西将军、益州刺史,谥曰庄。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衍除步兵校尉除:授予某项职务
B.师次晋寿,蜀人大震次:按次序攻击
C.诞以贼众难可角力角:比试、硬拼
D.诏诞为西南道军司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B.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C.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D.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诞自小勇毅,敢于决断。

家居蜀汉时,其父在路上被贼人杀害,时虽年幼,但果断地拿出全部资产结交侠士,没有多久就报了父仇。

B.淳于诞为人实诚,无功不受禄。

自汉归魏时,他上表进献攻打蜀国的计策,世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又给他各种封赏,但他只领了虚衔。

C.淳于诞有勇有谋,善于征战。

不管是攻打蜀国,还是平定秦陇叛乱,他都执掌兵权,既能凭军威震慑敌人,也能用巧妙的计策打败敌人。

D.淳于诞能武功,懂文治。

在蜀国时即当过文吏,又做过武夫;投诚魏国后,担任过各种军中职务,也担任过太守、刺史等地方职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转营,为文炽所掩,统军胡小虎、崔珍宝并见俘执。

及时火起,烟焰涨天。

贼以还途不守,连营震怖。

参考答案:
4.B
5.D
6.C
7.
⑴因转迁兵营,被文炽偷袭,统军胡小虎、崔珍宝一起被敌军俘获。

⑵大火准时烧起,烟焰熊熊,遮天蔽日。

贼军因为归路失守,诸营将士一片惊慌和恐惧。

【文言参考译文】
淳于诞,字灵远。

祖籍是泰山博县人,后世居住在蜀汉,家居安
固的桓陵县。

父亲兴宗,是萧赜的南安太守。

淳于诞十二岁那年,随父亲到扬州。

父亲在路上被群盗杀害。

淳于诞虽然是童幼之年,却能够悲哀奋发,立志报杀父之仇。

他拿出全部资财结交侠士,十天半月之内,就复仇成功,因此州郡里的人士很惊异和叹服。

萧赜的益州刺史刘悛召用他为主簿。

萧衍授予他步兵校尉职务。

景明年间,他从汉中投诚到魏国。

到京师之后,上表陈述伐蜀之计,世宗嘉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延昌末年,王师大举进军蜀地,任命他为骁骑将军、代理冠军将军,都督别部兵马,领向导统军。

淳于诞不愿意未功就先接受荣誉和爵位,于是坚决请求不当实职,只挂将军的衔号。

到大军启程辞京的那天,皇帝下诏派遣主书赵桃弓宣旨对他加以勉励和犒劳,并宣称如果攻克了成都,就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大军驻扎在晋寿,蜀人极度震恐。

碰上世宗皇帝驾崩,这次军事行动只好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还朝。

后来以投诚的条例,一开始就任羽林监。

萧衍派遣大将张齐进军包围益州,诏令淳于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开赴益州增援。

事情平定之后回朝。

正光年间,秦陇地区发生叛乱,诏令淳于诞为西南道军司、代理冠军将军、别将,率军从子午道南出斜谷向建安进发与行台魏子建共同负责此次征讨行动。

这时,萧衍的益州刺史萧渊猷派将领樊文炽、萧世澄等率兵数万包围小剑戍,益州刺史邴虬命令儿子邴达领兵迎战。

因转迁兵营,被文炽偷袭,统军胡小虎、崔珍宝一起被敌军俘获。

子建命令淳于诞协助讨伐。

淳于诞带着一批人马赶到前线,与敌军对峙一个多月,未能摧毁消灭他们。

文炽的军队行进在山谷,谷东边是
龙须山,他们在山上设置营栅以防敌退路。

淳于诞见贼军兵力强大,难以与之硬拼,就秘密招募壮士二百余人,令他们乘夜登山袭击敌营。

大火准时烧起,烟焰熊熊,遮天蔽日。

贼军见归路失守,诸营之士一片惊慌和恐惧。

淳于诞率众将士击鼓进军,大军勇猛向前奔杀,文炽大败,被俘被斩达万人,并生擒世澄等十一人。

文炽是元帅,先行逃走,因而没有被活捉。

孝昌初年,子建作用淳于涎为华阳郡代理太守,兼领白马戍防务。

孝昌二年,又任淳于诞为巴州刺史。

孝昌三年,进行认为梁州的安康郡,临山带江,是军事要害之地,应分置东梁州,任命淳于诞为镇远将军、梁州刺史。

永安二年四月去世,终年六十岁。

追赠安西将军、益州刺史,谥号为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