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执教 依法办事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作文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哎呀呀,宪法这玩意儿,咱可得好好唠唠!说实在的,以前我可能对宪法没啥特别深的感觉,就觉得那是离咱挺远的东西。
可后来我发现,嘿,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咱就说在学校里吧,法治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可能有人会说,学校不就是学习的地儿嘛,和法治有啥关系。
但我觉得,大错特错啦!就好比说,要是没有规矩,那校园还不得乱套了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两个同学闹矛盾,差点就打起来了,这时候老师就出来主持公道啦,按照学校的规定处理,这其实不就是法治的一种体现嘛。
也许有人会说,这也太小儿科了吧,但我想说,别小看这些小事呀,积少成多嘛!宪法精神就像是校园里的定海神针一样,有它在,咱心里就踏实。
建设法治校园,那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
咱不能随心所欲,得有个框框管着咱,这才是正道呀!不过说真的,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法治是不是也有点太严格啦?但又一转念,要是没了法治,那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啊!所以呢,还是得好好遵守。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咱得实实在在去做。
我觉得咱都得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嘿,大家一起加油吧!咱的校园肯定能变得更美好,更法治!你们说是不是呀?示例范文第二篇:《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嘿,同学们!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这宪法精神和法治校园的事儿。
宪法啊,那可真是超级重要的!就像咱学校的校规一样,是个大规矩。
我觉得吧,宪法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保护着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咱学校也一直在搞法治建设呢,这真的很有必要呀!也许有人觉得这没啥用,但是想想看,要是没了这些规矩,那校园还不得乱套啦!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同学在吵架,吵得那叫一个凶啊,差点就打起来了。
这时候老师来了,三言两语就把他们给解决了。
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规则和老师的教导,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建设法治校园,可不只是喊喊口号就行的哟!得大家一起努力呀。
教师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弘扬法治精神这一重要话题。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应该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一、教师弘扬法治精神的意义1. 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传授知识、塑造品格的重要使命。
弘扬法治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2. 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教师弘扬法治精神,有助于维护教育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实现人生价值。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教师是社会的“精神工程师”,弘扬法治精神,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师如何弘扬法治精神1. 依法执教,恪守职业道德。
教师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
2.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教育改革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3. 普及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教师要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主题班会、法治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预防违法犯罪。
4. 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义务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法治服务,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法治氛围。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树立法治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教师法治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教师法治。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应当成为法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在此,我将以“弘扬法治精神,做新时代教师”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师法治的思考。
一、法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使者。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
因为,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
1. 法治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规范。
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权利、义务、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教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保障。
2. 法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作为法治的践行者,应当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 法治有助于优化教师职业环境。
在法治的阳光下,教师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职业风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师如何践行法治精神1. 提高法治意识。
教师应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强化法治教育。
教师要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要关心学生权益,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
4.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法治理念,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法治素养1. 依法执教。
教师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师德高尚。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业务精湛。
依法执教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

依法执教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
依法执教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执教可以确保教育活动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权力滥用,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执教可以规范教育活动,减少教育纠纷和冲突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保障国家安全:依法执教可以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和监督,防范和打击教育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国家安全。
4.推进法治建设:依法执教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促进全社会的法治建设。
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法执教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之,依法执教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治校标语口号参考

依法治校标语口号参考1、依法治校,德润人心2、法治护航,校园绽放3、依法执教,培育英才;依法治校,铸就辉煌4、法治校园,和谐之源5、弘扬法治精神,共建文明校园6、依法治校,秩序井然7、法治立校,教育有方8、以法为基,育人为本,依法治校,发展为先9、守法遵规,校园更美;依法治校,未来更好10、依法管理,学校兴盛;依法治校,师生安宁11、法治保障校园,和谐成就未来12、法治引领方向,校园充满阳光13、依法治校促规范,科学管理展宏图14、法在心中,校在安宁15、法治之光照校园,文明之风吹心田16、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培育人才17、加强法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18、弘扬法治,塑造校园新风尚19、法治驻校园,正义满心间20、依法治校,保障师生权益;依规办学,提升教育质量21、法治规范行为,校园绽放光彩22、以法为准绳,铸就校园和谐23、依法治校,推动教育发展;依法育人,成就祖国未来24、尊法守法,校园有序;依法治理,教育有成25、法治进校园,文明永相伴26、依法治理校园,共同创造美好27、法治保障成长,校园成就梦想28、依法规范秩序,校园充满活力29、依法治校行正道,春风化雨育桃李30、法律守护校园,知识点亮未来31、法治校园,梦想起航的港湾32、守法用法,校园生活更美好;依法治校,教育事业更繁荣33、依法治校,法育未来34、法治引领校园,和谐铸就辉煌35、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保障师生权益36、弘扬法治精神,共建文明校园37、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促进发展38、法治护航,校园芬芳39、守法用法,共创依法治校新环境40、依法管理,打造平安和谐校园41、推行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教育42、依法治校,培育优秀人才43、法律进学校,秩序更美好44、坚持依法治校,提升教育品质45、依法治校,德法同行46、法治保障校园,知识照亮未来47、以法为基,育人为本,依法治校48、遵循法治,塑造美好校园49、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为学生成长护航50、法治校园,阳光育人51、加强依法治校,推动教育创新52、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校园53、用法治力量,守护校园净土54、依法治理校园,培养守法公民55、落实依法治校,开创教育新篇56、依法治校促公平,和谐校园共繁荣57、法治之光,照亮校园每一个角落58、推进依法治校,营造优良校风59、守法从我做起,依法治校大家行60、依法治校,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61、依法规范办学,构建法治校园62、依法治校,德润人心63、法治护航,校园飘香64、依法办学,培育英才65、守法遵规,校园和美66、法治之光,照亮校园67、以法为纲,校兴我荣68、法治立校,文明育人69、弘扬法治,铸就辉煌校园70、依法治理,打造平安校园71、法律为基,筑梦校园72、法治先行,校运昌盛73、依法治校,和谐有道74、守法为荣,校园繁荣75、依法执教,桃李芬芳76、法治校园,梦想起航77、尊法守规,校园祥瑞78、法育桃李,校满春晖79、依法护校,教育有方80、法治引领,校园前行81、法在校园,德伴身边82、依法理校,秩序井然83、守法立身,校园焕新84、法治固校,风清气正85、以法为本,校美业兴86、依法强校,师生安康87、法润校园,爱满人间88、遵法爱校,共创美好89、法治保障,校园绽放90、依法兴校,未来闪耀91、法佑校园,书声琅琅。
2023学校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七篇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建设,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传播了法律知识,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了校园的和谐。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我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具体举措,也是提高自身依法执教水平的需要。
我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制定下发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
把学习宪法法律作为当前学校领导干部和职工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我校这次学习宣传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
(一)教师带头学习宪法学校教师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利用研修平台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法治培训,并进行宪法专题辅导培训。
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二)大力宣传宪法在学校向教职工宣传学习宪法的同时,还组织老师向进行学生宣传宪法。
利用晨读时间,选择宪法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
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
上一节宪法教育课,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以专题教育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宣传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通过宪法日和法律宣传日活动,我校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准则,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及时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坚决杜绝和预防“四乱”和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现象发生,切实把“法治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的有关精神,做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宪法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细致的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现就这阶段工作归纳总结如下:1.召开会议,成立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最新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新闻稿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六篇)

最新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新闻稿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六篇)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新闻稿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篇一踏好青春的每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到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一、班主任谈话导入给出一组青少年犯罪的数据,触动学生们的心灵。
解释“违法”“犯罪”两组概念,并列举违法犯罪的事例。
二、班主任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班主任围绕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举出案例并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让学生讨论并列举身边不良行为,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什么是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列举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问答。
三、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宣誓班主任提出殷切希望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新闻稿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篇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一班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一)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
弘扬法治 依法执教

弘扬法治依法执教
8月25日下午,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在报告厅举行《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执教》为主题的培训学习,郑志千校长针对当前我们的校园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与社会影响,从依法执教的背景,法与教的关系,教和民法、刑法的关系等方面,通过翔实的案例、浅显的语言、深入的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教职员工依法执教意识,为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进一步建设法治校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尹国强校长由始至终和全体教师一起认真学习,并在会议最后号召全体教师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积极思考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带动同事、学生做好该做的事,做一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职业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执教依法办事关键词:依法治国教师道德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意义非凡。
弘扬法治精神,是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我们党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弘扬法治精神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是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的又一重要命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是两个水乳交融、互相衔接的科学命题。
前者旨在强调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基本原则,诸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后者旨在强调树立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价值观,通过弘扬法治的价值观和法治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等各个方面上,全面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价值追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面貌。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用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精神引导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对于学校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办学者的重要任务,而依法执教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对学校而言,家长、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如果学校教师不能依法执教,不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不能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那么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特别是对学生的处理和惩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轻则吵闹、投诉,重则对簿公堂,使得校园育人的环境受到损伤,造成极不和谐的因素,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
依法执教,在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中意义重大。
首先,依法执教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周礼》中说:“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孟子说:“教者必以正”;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这些古人的言论就充分证明教育这种职业,应当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依法执教正是这种道德的体现。
其次,依法执教是时代对教师这门职业的要求。
目前,国家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方针,时代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德,还要有法律的意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规范》第一条就是提的“依法执教”。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完善,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正走入法治的轨道,“依法治校”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
再次,依法执教是保障教师健康成长的关键。
有的教师观念陈旧,还总是跳不出“师道尊严”的传统思维,动辄训斥、辱骂学生,甚至罚站和打骂,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得近年来师生纠纷不断增加,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教师不能安心教学,有的教师因此而受到处分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断送了大好前程,也使得原本安静和谐的校园变得鸡犬不宁,吵闹不断。
第四,依法执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学校应着眼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在升学压力面前不断异化学校的功能,片面追求升学率,用高淘汰率来保证学校的升学,严重偏离了和谐社会的轨道,使得一些家长和学生终日为联系学校而奔波,有的学生甚至初中就转五六次学,学生无法健康成长。
有鉴于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学校的重要任务,依法执教也应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在依法执教的同时还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不能因为追求质量,就不停地给教师施压,使得广大教师只能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
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好完松和谐的氛围,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必需的物质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知法守法,让法制观念内化为每一位老师的品德。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片面追求成绩的错误质量观的引导下,教师之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竞争,争生源、争课时、争荣誉,争个不休,往往为一点工作中的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而发展成恶性事件,严重影响教学。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特别是对违纪学生处理与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以理服人,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
在处理违纪学生时首先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坚决禁止各种形式的体罚;强调正面教育,不要滥用惩罚;注意控制惩罚的强度;注意惩罚的策略;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坚持说理的原则,尽量私下批评,在处理中坚持公平的原则。
四是要正确处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现实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对家长的态度,把学生的问题完全归罪于家长的教育,一有问题就请家长,甚至批评、指责、辱骂家长,使得与家长关系紧张。
有些家长不敢到校和老师联系,有些家长听到开家长会就心烦意乱,这样的结果如何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这种紧张关系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使得家长告老师、告学校的事件屡见不鲜,和谐校园也就成了海市蜃楼。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尊重家长的观念,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家长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权益。
还要针对不同的家庭特点,有计划地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相关要求,这样在处理各种学生事件时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谅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既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的需要。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必须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师岗位上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放心的教育工作者。
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时时注重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遥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要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作出努力。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崭新的风貌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