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重难点知识速记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文化生活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活动。
它是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
以下是对文化生活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1.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各种具体表现,如衣食住行等。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思想、认识、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表现。
2.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个体层面上,文化能够提供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塑造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行为准则。
在社会层面上,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
3.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传承是指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保持文化的延续和稳定。
文化的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更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4.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特点。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经验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5.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包括文化艺术、媒体传播、旅游休闲等领域。
创意经济是指以创意产业为引擎,以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和创意人才为核心的经济形态。
6.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文化生活涉及到艺术创作、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食、时尚、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既是人们展示文化创造力和享受文化乐趣的空间,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7.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将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素质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等。
8.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和传承文化,并从中获得精
神享受和满足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文化生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包括价值观、信仰、
习俗、语言、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文化具有多样性、创造性、传承性和变革性等
特征。
2. 文化生活的意义:文化生活是人们满足精神需求、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增进社会凝
聚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 文化生活的内容:文化生活包括语言交流、食文化、节日庆典、艺术欣赏、体育竞技、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
4. 文化生活的方式:文化生活可以通过参与和体验,例如参加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阅读书籍、创作作品等;也可以通过观看和欣赏,例如观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同时,现代科技也为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浏览文化信息、
参与线上文化活动等。
5. 文化生活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生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也包括对文
化进行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家庭教育、传统节日庆祝、民俗活动等;文化创新包括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发展,以及对其他文化进
行借鉴和融合。
6. 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状况,往往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社会
价值观念的变化。
总体而言,文化生活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传承文化的方式,它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传承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docx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1、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13、大众传媒取代了传统传1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要求(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生活》重难点知识速记

《文化生活》重难点知识速记1、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生引向歧途。
2、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有不同的能动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根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重点知识

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文化生活重点学问: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力气)文化对社会开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安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开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那么会阻碍社会的开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必须的文化由必须的经济、政治所确定,又反作用于必须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安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开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那么会阻碍社会的开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开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推动经济建立,开展教育事业、造就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养越来越重要。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须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缔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记。
(2)我国应如何应对文化竞争发扬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加综合国力。
我国必需把文化建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缔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立供应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的影响(1)从影响的性质来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对人的开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先进的、安康的文化会促进人的开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那么会阻碍人的开展。
(2)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看: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从文化对人影响的内容看: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的特点(5)从优秀文化的作用看: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能增加精神力气、能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

《文化生活》复习知识整合第一部分1、了解一些概念文化P6、世界文化、民族文化P31、传统文化P39、外来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P70、中华区域文化P31、P68、大众文化P87、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89、先进文化P97、落后文化P90、腐朽文化P91、糟粕文化P90、封建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P892、有关“特点”(1)文化的特点P6:①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一种素养。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影响人的特点P15-16: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3)传统文化的特点P42: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4)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P62-70: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有包容性特点。
(5)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特点P87、88: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多种选择,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需求。
(6)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特点P89:先进的、健康的,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人民喜闻乐见。
(7)当前文化生活现状的主要特点P9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喜”、文化市场的发性和传媒商业化----引发“忧”;各种各样文化吸纳又排斥、融合又斗争、渗透又抵御,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3、有关“文化感召力(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民族情感)”的知识(1)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P11(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P42(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二课)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 二、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文化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个人的全面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文学、艺术、电影、音乐和旅游等方面,整理一些关于文化生活的知识点。
一、文学文学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高度细腻、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形式存在,通过描述人物形象、展示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生哲理等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和生活。
1. 小说:小说是一种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它通常通过设置背景、人物形象、冲突与发展等要素,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世界,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著名的小说家有鲁迅、钱钟书、金庸等。
2. 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漫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散文常常结合记实和抒情,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样。
著名的散文家有林语堂、老舍、余秋雨等。
3. 诗歌:诗歌是一种运用修辞手法、韵律和格律等手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紧凑的语言和抒发深情的笔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二、艺术艺术是以审美为目的,通过形式、材料和艺术技巧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创造力的一种创作形式。
不同形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1. 绘画:绘画是一种通过笔触、色彩和构图等手段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和思想的形式。
绘画作品可以展示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物和社会的观察和表达。
著名的画家有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
2. 雕塑:雕塑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通过形体和空间塑造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
雕塑作品可以以石、木、金属等材料为基础,通过刻、凿、雕等方式塑造出立体的形象。
著名的雕塑家有米开朗基罗、罗丹、贝聿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重难点知识速记1、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生引向歧途。
2、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有不同的能动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根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透视文化的多样性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存在差异。
④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⑤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⑤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⑥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质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6、全面正确理解传统文化①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内容: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③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④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⑤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8、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9、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10、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包容性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④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2、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③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13、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的“主心骨”。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⑥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4、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文化生活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③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拓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们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然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15、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①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传播,不断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大众传媒为低俗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16、面对文化生活的“万花筒”,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①在个人方面: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②在国家方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17、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①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确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④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⑤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0、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要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源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了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自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强调人民大众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