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回归”让心“活”起来
“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

“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近年来,“四个回归”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为引领大学生回归自我、回归社会、回归学术、回归生活,特别是在大学生志趣培养方面,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四个回归”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回归自我“回归自我”是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大学生志趣培养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鼓励他们在兴趣爱好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讨论会,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激发、相互启发,共同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志趣。
二、回归社会“回归社会”是指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在大学生志趣培养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志趣。
高校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竞赛和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回归学术“回归学术”是指引导大学生重视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大学生志趣培养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指引导大学生重视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培养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作者:李红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以及社会对于新型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目标。
而四个“回归”作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基本逻辑的通俗表达,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做好四个“回归”工作,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四个“回归”;高等教育;意义;分析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31 - 01四个“回归”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以及基本逻辑的一种通俗表达,于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武汉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
所谓的四个“回归”指的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1]。
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回歸常识”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意义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常识指的就是读书。
但是就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而言,学生的读书竟然成为了高等教学发展过程中特别大的一个问题。
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读书大多是以功利性读书为主,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并未对学生的读书做出特别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得高校教育常识性问题越发突出,给我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产生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而“回归常识”观念的提出,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回归常识”有利于提升高校课堂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回归常识”,对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读书重新成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其次,“回归常识”在提升当代大学生品质方面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读书,大学生优良品质会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培养,不仅如此,整个高校的人文环境也发生较大的改观,对于实现高校教育深化改革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个回归心得体会

四个回归心得体会一是回归常识。
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是回归本分。
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是回归初心。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回归梦想。
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陈宝生部长的讲话解答了当前本科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下一步本科教育的具体走向,对于本科高校的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意义显而易见。
黑龙江工商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下的民办本科高等院校在教书育人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承载着与公办序列高校同样的使命和义务;同时,因为民办教育相对于公办院校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即从资金到教学到管理,完全是民营,比独立学院更独立,所以在后续发展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对于宝生部长提出的四个回归和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和公办院校是完全没有区别的,甚至要求我们还要做的更出色。
xxxxxx不止一次提到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新东方英语培训师董仲蠡在做《教育的意义》演讲的时候将此四句话定义为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可见教育对于学生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有多么大的作用。
我不禁想,在举世皆浮躁的今天能够提出四个“回归”是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将教育真正落实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终极要求于国于民又是何等的必要和重要,我对宝生部长肃然起敬。
这次“高校管理干部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网络培训于我而讲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使我通过系列的学习对当前国内大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国际化和全球化、“双一流”建设、法治化进程、改革发展新挑战、创新思维以及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应知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则更能得心应手。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推进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新时代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推进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新时代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领导讲话近年来,国家和省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也相继出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40条”等重要文件,高等教育发展形式日新月异,各高校都在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以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指引,迎难而上、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深化教学改革。
(一)强化“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以理念转变带动行为的转变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各高校的发展主要是规模扩张,发展是粗放的,外向的,是追求学校利益最大化的,很难实现“以生为本”。
在强调内涵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以生为本”在内涵发展中的实质性意义。
国家和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都多次提出,一切改革要坚持“以生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的教学改革也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着眼推进改革,提升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话语权、监督权,改革要依靠学生,要为了学生。
我们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接地气,惠师生。
(二)以增强应用性为重点,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规模发展至今,专业结构调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将以应用性建设为重点,以打造专业集群为抓手,通过以下途径开展专业结构调整。
一是要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对于报考率低、就业前景差,转专业情况突出的专业,经过论证,我们将建议学校,有的进行改造,有的进行减少招生,有的要暂停招生,有的甚至要停办。
二是要整合专业资源,打造一批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品牌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专业集群,抱团发展,把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三要以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估和调整的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新专业,对需求量大、学生满意度高的专业要优先支持,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新时代“四个回归”视角下本科课程教学分析

新时代“四个回归”视角下本科课程教学分析作者:苏旭峰蒋志辉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18期摘; 要:新时代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
在经济学教学中把四个回归理念引入课堂,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行生动探索和实践,把课程思政工程建设在经济学每一堂课中。
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的使用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四个回归;课程教学;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048-04Abstrac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in the new era.We should promot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turn to common sense", "return to the original","return to the heart" and "return to the dream". I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the four regression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and viv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re conducted on "who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and for whom to cultivat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is included in every class of economics.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scenario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ternet teaching in economics teaching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Keywords: four regression; curriculum teaching; economics教育部部長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内涵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内涵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内涵一、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内涵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
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是回归本分。
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是回归初心。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回归梦想。
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教师把精力放在本科教育上经济与管理学院有专任教师80余名,学生3000余名,生师比较高。
学院还承担了面向全校的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概论等公共课程,授课任务较重,每年人均超工作量均排在全校前列。
在授课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学院要求教师们不能降低授课质量,采取了建立教学团队、青年导师制、领导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座谈制度等多种制度和途径,及时跟踪教师授课质量,确保为本科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
落实四个回归要求培育优良教风学风的举措

落实四个回归要求培育优良教风学风的举措落实四个回归要求培育优良教风学风的举措一、引言回归要求是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重要目标,旨在确保“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落实四个回归要求也意味着在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在高校中,要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讨论如何落实这一目标。
二、深度探讨1. 引导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在高校中,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首先要引导师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积极向上、责任心强和为人师表的典范形象。
学生也要被教育引导,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为了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良的教风学风需要建立公正、科学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考试成绩,容易导致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倾向。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学生参与度、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三、广度探讨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为了落实四个回归要求,我们需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师资配备、教育设施和教学科研经费等方面。
只有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2.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需要教师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水平。
我们应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提供培训机会、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等。
也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3. 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是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的关键。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我们应该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包括成立学生会、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创新创业活动等。
2024年学习“四心”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四心”心得体会四心是指专心、专注、专一和专劲四种心境,它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四心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和提升了这四个方面的心态。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专心。
专心是指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中,我发现专心对于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只有在专心的状态下,才能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而且,专心学习还能提高记忆力,使我能够更好地记住学习的内容。
所以,在学习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专心,不要被其他事物所干扰,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其次是专注。
专注是指对待学习要有极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学习中,我发现专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只有专注于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而且,专注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我能够更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为了提高专注力,我使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任务,减少干扰因素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增强了专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再次是专一。
专一是指对学习目标的坚定执着和不懈追求。
在学习中,我发现专一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只有专一地追求学习目标,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
而且,专一还能够使我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学习的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坚持着向学习目标迈进。
通过专一的努力,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最后是专劲。
专劲是指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毅力和持续的努力。
在学习中,我发现专劲是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具备专劲,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好成绩。
然而,专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和坚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每天都进行学习,不管是多忙,都不会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四回归”让心“活”起来
作者:朱文静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8年第04期
新一轮“课堂革命”的内核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培育道德修养和学科素养的双重使命,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时,理应关注学生成长、关照生命质量,让课堂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一、回归常识,让教学紧贴生活
镜头一:陈先生过春节全家到体育馆打羽毛球健身;镜头二:李先生全家春节赴海南旅游。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何过春节?学生最有发言权。
老师让学生谈谈过春节家庭消费的具体事项。
同学们的“神经”一下子兴奋了,纷纷打开话匣子,更多的“镜头”进入了课堂。
镜头三:陪家人赶集、逛商场置办年货,买零食、衣服等;镜头四:备足米面肉蛋菜,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镜头五:观看电视“春晚”或看贺岁大片等;镜头六:带上礼物回老家看望亲人;镜头七:趁寒假参加特长(补习)班;镜头八:逛书店淘几本好书……过春节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教材上的陈先生、李先生,一下子变成了张同学、王同学的体验分享,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旁观、旁听者,课堂顿时变成了各种观点的“聚集地”和意见的“交流场”,熟悉的过春节话题,让学生对有关消费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归纳还原生活,提高收获感。
情景展示贵在深入分析,通过与生活接轨,与教材合拍,促使学生“触摸”身边的经济学常识,通过层层诱导,归纳生成,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回归本分,让课堂变得鲜活
关注情感,激发生活热情。
面对“三不管”(老师不敢管,父母舍不得管,外人不方便管)的新一代中学生,他们自尊心强、自制力弱,教学若“目中无人”,缺乏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美,也难免遭受“冷遇”。
基于此,课堂上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教育实效。
对话心灵,培养健全人格。
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是新时期学生的群体特点,从消费偏好上亦能体现。
老师要从个性、共性、人性以及经济理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呼吁学生好“面子”,更要讲“里子”。
三、回归初心,让思维得到激活
思想政治学科的灵魂在思想,培养学生会思考、有思想,理应成为教学的“初心”。
智能时代,信息剧增,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洞穴”中,犹如“井底之蛙”,最难解决的问题通常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
要突破这种禁锢,就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开始,努力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倡导独立思考,训练逻辑思维。
预习和课堂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唯书本、不唯权威,只唯真理,崇尚学术精神,教会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才是现代课堂的精髓。
比如对从众消费心理和求异心理的评价,就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应该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具体分析。
坚持问题导向,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要教会学生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
教材引用《蜜蜂的寓言》故事中的观点,要求学生对两个观点进行分析。
这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恰恰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机会。
鼓励各抒己见,培养创新精神。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重要法则,笔者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三个方面设问,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不少同学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还有同学摆事实、列数据,多角度谈了对绿色消费的理解,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活跃课堂。
四、回归梦想,让生命走向“乐活”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的终极使命,让学生的心“活”起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立足当前教学,不仅要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更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做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做有理想信念、有知识修养、有人文关怀、有社会担当的人。
抱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青春宝贵,岂容浪费。
作为高中生,肩负着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应树立宏图大志,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练本领,强能力,才能不负个人青春理想,不负家人和国家的期望。
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最核心的消费观就是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以个人的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和成功回馈家庭和社会。
发扬勤俭节约,崇尚艰苦奋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少高中生,花钱大手大脚,消费追求品牌,学习平庸乏力,生活浑浑噩噩,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抛之脑后。
为此,在课堂上老师抛出“艰苦奋斗精神是否过时”的话题,组织小组间辩论,引导同学们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争做时代有为青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再难,做则必成。
相信思想政治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之时,必将是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全面发展之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