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惠州市第四中学马文清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4.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5.通过诗经、楚辞、汉赋讲解中出现的情感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感问题。
二、新课讲授新课导入对联赏析: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问: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的经典----《诗经》1、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三百多篇诗歌。
2、内容:风(“国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3、特点:(通过佳作欣赏总结其特点)文学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4、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师引导: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中有很多涉及情感的表达,如《蒹葭》、《关雎》、《击鼓》等作品,这些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那我们现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图片引导)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表达情感比较直接,又处于青春期,有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当有这方面的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闷着不讲,也不要冲动急着表白,我们首先要冷静思考再与同学或是长辈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借助多人的意见,我们能更理智的解决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教案(4页)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惠州市第四中学马文清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4.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5.通过诗经、楚辞、汉赋讲解中出现的情感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感问题。
二、新课讲授新课导入对联赏析: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问: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的经典----《诗经》1、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三百多篇诗歌。
2、内容:风(“国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3、特点:(通过佳作欣赏总结其特点)文学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4、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师引导: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中有很多涉及情感的表达,如《蒹葭》、《关雎》、《击鼓》等作品,这些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那我们现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图片引导)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表达情感比较直接,又处于青春期,有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当有这方面的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闷着不讲,也不要冲动急着表白,我们首先要冷静思考再与同学或是长辈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借助多人的意见,我们能更理智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是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谈恋爱会影响学习,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转移这一方面的情感到亲情方面,对父母表达你们的爱与关心,把你们对于情感方面的疑惑跟他们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又可以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9)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教学目标:知道并掌握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中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名家名作。
通过阅读分析探究文学资料,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
通过对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定向自主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小组互助、团结竞争,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二、目标分析论证准确性分析:本课内容围绕“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及时代特色”进行,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与升华。
因此,本节课课型设计为问题探究课。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名家名作)”这一基础知识采用自读课文,自行归纳总结,自主绘制并填写表格的方法来深度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其次通过多媒体对各种文学形式名作的展示,学生自主定向探究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增强独立思考的信心。
再次通过对两组材料的合作探究,学会在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将知识转化为练习和测评的形式进行当堂巩固。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提高多维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学习目标。
可行性分析:通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探究等能力,而且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参与意识较强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课的课型是可行的。
通过学情调查发现,由于中考对此部分考查所占分值较小,导致部分学生对此部分只是关注度不高,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但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望知识的热情非常高涨,所以本课首先采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自主填表等环节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涉县二中杨玉川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二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课内容是文化的不同分支,各有各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常识,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能力目标: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色难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优势:1、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和经济史,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文学史比较容易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和理解。
2、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可开展学科互动,促进文史融会贯通,良性发展。
3、表格法、比较法的运用已经较为熟悉。
缺陷:1、学生已有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2、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另一面是浮燥。
三、教法分析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其定位为以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并重。
在体现我校“二三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近距离大量接触,使其从心灵深处感受,了解古典文学之美,并且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的剖析古典文学的思想根源和灵感之源。
四、学法预设课前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整理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常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人民版必修三教案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人民版必修三教案一、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或使用汉字的地区自古至现在的文学创作。
古代中国文学分为古代文学(先秦、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和清)和近代文学(近代国术、五四新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
它包括了《诗经》、《楚辞》、《竹书纪年》、《史记》、《汉书》、《三国演义》、《红楼梦》、《读书志》等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时代特色1. 先秦文学的时代特色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从西周灭亡到秦朝统一,历时近800年。
这段时间涌现了很多文化大师和学者,这些思想家和文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钻研和解析自然与人文问题。
先秦文学以“五经”为主要材料,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学问。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诗经》《易经》《《老子》》等,这些经典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 唐诗宋词的时代特色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和文赋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
唐代诗歌充满了奋发向上、人才济济、富有创意和宽广的视野,这使得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
唐诗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性和思想广度,二是艺术性和艺术品质。
宋代词的主旋律是爱情,这是因为宋代是中华文化史中一段相对和平、繁华的时期,因此宋词独具生动的辞藻和动人的情感,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3. 元曲的时代特色元曲代表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最高水平。
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艺史一段輝煌的时期。
元曲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艺术性、表现形式、戏曲剧目、演出形态、人物形象以及题材等方面。
在艺术性上,元曲深受文人的喜爱,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以及在琵琶、竹笛、古筝等各种传统乐器上的演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
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1.内容(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精华(3)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诗经》主要表现方法:赋、比、兴2.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3.地位(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感受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提高阅读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特别是学会通过文学作品吸取历史时代特色信息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并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时代特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古人思想、情操的同时,感悟到与文学作品相关时代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难点:学会通过文学作品吸取历史时代特色信息。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导课:PPT展示: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清代文学家赵翼有一句诗进行了非常恰当的总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师:(提问)1:你知道此句诗中的‚风‛和‚骚‛各指代的是什么?2:中国古典文学才人代出,你知道除了诗经和楚辞之外,各代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就?生:(一起回答)国风、离骚;还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PPT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相关内容概况)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文学功底还是很棒的,我们按照昨天发给的学案,迅速把书中的相关知识点落实一下。
【此过程在6-8分钟之内完成】【讲授】讲授师:同学们,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呢,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相关知识学习。
后面的时间,我们进行三个探究活动,通过我们所熟悉的古典文学去探寻相应那个时代的历史知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特征。
(PPT展示)【要避免历史课变成语文文学常识课,最关键的地方是:明确历史教师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及反思(温江中学李念华)【内容分析】:本目课题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第三目。
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本目内容涉及古典文学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佳作,但作为历史课,我觉得更应该落脚在时代特色,即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因此本目教学侧重通过佳作赏析、材料阅读、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特色及其出现原因的思考。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力争拓宽其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出现的社会原因,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总结概括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归纳、问答法、学案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通过学案提示和教材浏览,)你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新课讲授(一)小组活动: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要求学生依据学案基础主干知识的梳理,以时代的不同,完成文学常识的梳理。
(二)教师活动: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内容对古典文学形式的突出特点进行归纳。
1.诗的经典——《诗经》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它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适当引用《硕鼠》和《关雎》的诗句加以说明:“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楚辞的魅力:⑴介绍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中学过,因此通过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⑵归纳楚辞的特点。
“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一种诗歌新体裁。
引导学生归纳落实楚辞的特点: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丽、风格绚丽是浪漫主义的,是浪漫主义的;二,句式较为灵活,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⑶知识拓展:“风骚”的由来3.汉赋的风采:(1)通过学案使学生初步了解赋这一文学形式。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
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
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简要列举西汉、东汉时期赋的成就。
西汉代表性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可适当介绍《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为辞,用对话的形式,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作品情节跌宕,铺陈起伏,视野广阔,气魄宏大。
东汉成就:张衡的《二京赋》。
(2)介绍两个时期赋的不同特点。
西汉特点: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依据教材设问:赋的创作在汉武帝时代走向全盛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紧密关联。
考虑到学情的差异性,也可由教师提示)4.李杜诗篇万口传:(1)先使学生了解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约略介绍唐代诗歌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视具体学情,可由学生介绍不同风格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或者借由课件,依据教材着重介绍盛唐和中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李白、杜甫及其作品特色。
①请学生朗诵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教师视情况补充: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通过课件呈现大家初中已学过的《石壕吏》,旨在说明: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2)设问,着重引导学生讨论: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5.宋代词苑:(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宋词的基本概况。
(前面小组活动已完成)(2)通过典型习题,从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入手,比较两派不同的风格特点。
①婉约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
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说明婉约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
结合材料,归纳并点明其风格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⑶通过精选材料,讨论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三点: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作为两个子目的转承,需交待词的创作到宋末都趋向僵化,走向衰落,其地位被另一种从民间兴起的音乐文学形式散曲取代了。
6.元曲和市民社会:(1)了解广义元曲的含意,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引导学生结合了解散曲和元杂剧含义及特点。
①散曲,是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
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套曲或大令)。
特点: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②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2)元杂剧成就,以关汉卿与《窦娥冤》为典型。
(3)引导学生分析元杂剧日益兴盛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一是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二是(主要的)为满足广大市民阶层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
7.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1)对此部分内容学生们比较熟悉,因此不需要过多着力。
通过课件的相关材料,突出两方面:一是明清小说的基本状况。
二是小说在明清时期兴盛的原因。
(2)关于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三)总结提升:设问1:中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趋势:从高雅、贵族化走向通俗、平民化设问2: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在文学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文学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板书设计】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2.不同时期古典文学形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3.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趋势【反思与感悟】在最初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到着力点应该放在“文学的时代特色”。
然而,材料选取上太过于偏重文学作品的节录,知识归纳方面过多侧重在文学常识,加之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要完成如此繁杂的内容,疲于推进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结果上成了一节"很不到位"的语文课和没有“历史味道”的基础文学常识勾画课。
活动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因此学生的参与性总体还不错,基本兼顾到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激励。
但设问缺乏深度和提升,因此在场面较活跃的表象下,并没有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课后,在听取组内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后,我认识到:这个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介绍文学史概况的时候,没有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二是在教材运用上太拘泥,太面面俱到,不敢进行大胆取舍。
解决策略:大幅修改,真正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力争上一堂以古典文学为主题的历史课。
【课后反思与感悟】教学设计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立主题,主题要有鲜明特色。
材料必须精选,数量不必多,但必须运用的方式必须得当,才能促成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