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_第五章_地貌58精品PPT课件

自然地理学_第五章_地貌58精品PPT课件

黄土高坡6
海 南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第五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Aaa


岸礁 礁


堡礁 类

环礁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
种类较多。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 也有低矮 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 “胎生”现象。发育成片 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澳洲十二门徒景区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1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
海蚀拱桥1
台湾石门洞
海蚀拱桥2
海蚀拱桥3
海蚀拱桥4
大连 “ 恐龙探海 ”
海滩1
西班牙
海滩2
澳洲
海滩3
韩国釜山
海滩4
夏威夷檀香山

西




海滩5

海滩6
广西北海银滩
海滩7三亚)
沙 嘴 前 端
★2000年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约8.5亿吨, 天然气产量约4000亿m3;
★中国相应为石油1000万吨。
2、矿产资源 ★锰结核矿、钛铁砂矿、锆石砂矿;
七、海岸防护
结束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1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2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海岸溶蚀1
海岸溶蚀2
溶 蚀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岸带
海蚀平台 高潮面
三、洋底地貌
浊积扇
洋底
旧金山附近海底地貌
1、大洋中脊
纵贯世界各大洋的 海底山系,其长达 80000km,高出深 海平原2~3km,距 海平面2~3km,宽 约1000km,其中央 裂谷宽几十公里; 由枕状、 深海性拉 斑玄武岩构成。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4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4

(二)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 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天生桥1
贵州遵义
天生桥2
石钟乳1
英德通天岩
石钟乳2
石笋1
石笋2
石笋3
美国加州魔鬼湖
石笋
与石 钟乳1
石笋与石钟乳2
石 柱 1
石柱2
石柱3
石幔1
石幔2
鹅管
石 珊 瑚
卷曲石
石水果
纯净的钙质
边石堤
黄龙的边石堤
石缸
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
1929.12.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喀斯特丘陵罗平
云南罗平
广东连山
阳朔的月亮山
阳朔
桂林骆驼山
桂林象鼻山
贵州威宁的草海,46.6 km2
草海
广东肇庆的七星岩
广东肇庆
肇庆市
地表“石灰华” /华钙/泉华
云南白水台
黄龙五彩池 1
黄龙五彩池 2
九寨沟华钙
九寨沟华钙树
西藏泉华
土耳其棉花堡 1
土耳其棉花堡 2
土耳其棉花堡 3
黄石公园泉华
江西石钟山
海中喀斯特
越南下龙湾—— “ 海上桂林 ”
下龙湾
泰国普吉岛1
泰国普吉岛2
喀斯特泉
停多喷少
济南的泉
济南百脉泉
喀斯特泉(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
喀斯特热泉(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喀斯特泉眼
侧洞
地下河1
地下河2
地下河3
七星岩地下河
七星岩双源洞
地下河英西1
约69万年前(直立人)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6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6

迎风坡
背风坡
落 沙 坡
滑沙
落沙坡
新月形沙丘链1
新月形沙丘链2
复合型新月形沙丘链
敦煌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景区
月牙泉
沙垄1
沙垄2
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月形 沙垄
非洲纳米比亚
灌丛沙堆1
灌丛沙堆2
沙篙
灌丛沙堆3
红柳
灌丛沙堆4
沙棘
沙棘
胡杨0
塔里木河
胡杨1
胡杨2
胡杨3
胡杨4
活千年不死, 死千年不倒, 倒千年不朽。
3 美国犹他州的土林
云南元谋的土林1
云南元谋的土林2
西西藏 ·藏阿里的·土阿林 里的土林1
西西藏 ·藏阿里的·土阿林 里的土林2
沙湖1
宁夏银川的沙湖
沙湖2
宁夏银川的沙湖
丹巴吉林沙漠
内蒙西部的丹巴吉林沙漠
风蚀洼地
风蚀洼地埃及
埃及
新月形沙丘1
新月形沙丘2
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向
落沙坡
山麓剥蚀面(山足面)
岛 状 山
戈壁(砾质荒漠)
祁连山前
敦煌
敦煌
风棱石
沙漠
泥漠
盐漠,罗布泊
风洞实验2
风洞实验3
风洞实验4
风洞实验5
风沙流1
风向
风向
风沙流2
风向
风沙流3
风沙流4
石窝和风蚀壁龛1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2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3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4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 窝 和 风 蚀 壁 龛5
甘肃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一节)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 地貌
• 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塑 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 地貌动力-营力。分内动力(地球内能) 和外动力(太阳辐射能)。
序言
动力作用与地貌发育系统
• 内力作用泛指 源于地球内部 的热能化学能、 重力能及地球 旋转运动所产 生的作用。
菲律宾皮 纳图博火 山,1991
• 内力作用使地球表层物质全部处在构造运动状态 之中,仅仅是地球表层不同的岩石块体,在运动 方向、运动速度、持续时间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存 在重大差别。按空间规模可分出几个等级层次, 按运动速度可以分为快速的与缓慢的等,按运动 方向可以分为上升、下沉(升、降)、平移、旋 扭等。
与岩浆活动 有关的美国 黄石公园间 隙泉钙华墩
序言 动力作用与地貌发育系统
• 外力作用概指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等为能 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在固体地球表面所产生的作用。
• 地貌发育中的外力作用 使地貌形体组成物质发 生位移运动。外力作用 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风 的作用、冰雪的作用、 水的作用……甚至进一 步分为河流水的作用、 海洋水的作用……再细 分为波浪的作用、潮汐 的作用等。
• 构造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 位称为地质构造。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 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种。 • 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分三种尺度: • 宏观尺度-对全球地貌格局起控制作用 • 中观尺度-不同构造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 小观尺度-小范围内形成地表高度差异
• 外动力作用下的固体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可以 分为溶解于流体的运动、分散的颗粒运动、集块 运动以及整体的位移运动等。组成地貌形体的物 质的位移运动导致已有地貌形体从形态到物质组 构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地貌形体, 构成新的外动力地貌发育系统、地貌类型体系和 不同地貌类型体系的时空组合。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5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5

冰 斗 地 形 图
冰斗的形态
冰斗(天山,8月)
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
★冰斗与刃脊
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 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 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 称为刃脊。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 夹峙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
A角峰;B刃脊;C冰斗湖;

角峰

冰斗



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
—— 2019年9月
中科院大本营
—— 2019年夏
★鼓丘
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 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 鼓丘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 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多 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在山岳冰川作用 区少见,而在大陆冰川区则往往成群 地分布于终碛堤内不远的地方。
一、荒漠
★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 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 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 风积地貌)。
结束
世界荒漠的分布
冰 面 湖
冰 面 裂 隙 (蒲建辰摄)
冰 蘑 菇
冰 塔


冰 障
冰面阻塞湖
冰 洞
冰 墙
冰 下 河



冰川考察 南极
惊险的冰川考察 南极
冰川内部冰洞考察 南极
• 二 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定义:在中低纬高山高原和高纬、极地区,气温低而 降水量少的地方,地温常处于零温或负温,水分渗入 土中后,上部发生周期性冻融,下部则长期处在冻结 状态,这就是多年冻土。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 生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称为冰缘地貌或冻土地貌。

《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风化壳、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河流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侵蚀基准面、三角洲、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峰丛、峰林、冰碛、角峰、槽谷、冰碛丘陵、终碛堤、冰缘地貌、风蚀残丘、雅丹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断块山、正地形、负地形、河床、河漫滩、分水岭、荒漠、荒漠化、断层海岸、台地、海蚀崖、海蚀台、水下沙堤、黄土、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谷地貌、溯源侵蚀、平衡剖面、河漫滩、牛扼湖、离堆山、河流劫夺、喀斯特地貌二、填空1、完整风化壳自下而上分为()、()、()、()、()五层2、崩落形成两种地貌即()和()。

3、滑坡形成的地貌有滑坡裂缝、()、()和洼地。

4、以河谷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将河谷分为()、()和逆向河等。

5、岩溶地貌发育在()岩石中,形成条件中所需的二氧化碳必须具有()。

6、构造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第二级为();第三级()。

7、在地质构造上,汾渭盆地为()盆地,西安骊山为()构造,秦岭为()山地,造成秦岭在构造地貌上具有()的特点。

8、在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具有同一个基座但峰顶分离的山峰称(),它继续发展形成(),最后发育成()。

9、在溶洞中,自洞顶向下增长的是(),向上增长的是(),二者若相接则称()。

10、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11、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和大陆基。

12、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3、搬运方式有四种:()、()、()和真溶液搬运14、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可形成(),最终使得山脊形状锋锐,称为()。

15、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在河谷中阶地有三种:()、()、和()。

16、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17、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和()。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五章 重点总结资料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五章 重点总结资料

第五章地貌1、地貌动力有内动力和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和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2)气候因素。

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3)岩性。

坚硬和胶结良好的岩石常形成山岭和峭壁;松软岩石形成低丘、缓岗;软硬相间分布的岩石,水平方向上常导致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陡缓更替的阶状山坡。

4)生物。

植物的根劈作用、动物挖掘洞穴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岩石发生生物化学风化。

5)人类活动。

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

4、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山地阳坡和阴坡温度不相同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大3)对生物界产生影响,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产生影响5)对土地类型分化产生影响5、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6、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化作用。

气候炎热潮湿及水溶性呈酸性等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

水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吸收水分后转变为含水矿物,体积膨胀,硬度降低,抵抗能力削弱并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

例CaSO4+2H2O→CaSO4·2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海底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有高山、深谷、 也有广阔的平原和盆地。海底的靠近大陆、并作为 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区域称为大陆边缘。 在构造上,大陆边缘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 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在真正大大洋盆地中,除深海平原外,还有大洋中 脊、大洋隆起等地貌类型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是波浪、潮汐、沿岸流与 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波浪作用最重要。
1.海蚀地貌
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 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 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在海岸 带形成各种海蚀地貌。
主要海蚀地貌类型有: 海蚀穴
海蚀崖
① 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变细,厚度逐渐减薄 ② 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当地的下
伏基岩成分不一致
③ 黄土披覆在高度不一的各种地貌之上 ④ 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物和植物化石,并埋藏着古
土壤层,表示非水成产物
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重力作用、潜蚀和风蚀均为黄土地 貌的外动力,而流水作用显然居首位
黄土地貌主要包括黄土沟谷地貌和黄土沟间地 地貌两种类型
近海沉积
机械沉积:主要是河流、海浪和风搬运来的陆源物 质,沉积物以中粒、细粒及泥质居多,很少有粗大 砾石。 生物沉积:近海区繁殖着大量浮游生物,如硅藻、 腹足类、头足类和鱼类,还有珊瑚、石灰藻、软体 动物等底栖生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繁殖速度 也快。死亡后部分遗体混入机械沉积,部分聚集形 成单独的生物沉积。固结后即为石灰质砂岩、泥灰 岩或石灰岩
海蚀台: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 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下来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 海浪又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这种 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
海蚀洞: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 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叫海蚀穴。它们分布 在海崖的坡脚部,宽度大于深度的为海蚀穴。深度比 宽度大的叫海蚀洞。
海滩:是断续由水下岸坡沉积物组成的 每当暴风浪作用时,沉积物可以在海滩外缘 形成一条条垄岗状堤,称为滨岸堤或沿岸堤
水下堤和离岸堤是物质横向移动形成的另一类海积 地貌。 水下堤:当波浪愈接近岸边时,由于海底变浅,摩擦 加强,在相当于两个波高的深处局部破碎,形成破浪。 此时,由于损失部分能量,因而沉积一部分物质,造 成堤状堆积地貌,称为水下堤。
雅丹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 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称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
风蚀洞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指各种沙丘。依据沙丘形态与风向 的关系,沙丘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丘、
纵向沙丘与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横向沙丘
横向沙丘: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 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及复合 新月形沙丘链三类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广泛分布 于大陆周围,平均坡度只有0.1°,其深度在低纬 区一般不超过200m,在两级可达600m。宽度差别可 以很大。大陆架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浅海区。主要是 由第四纪冰川性海面变动与地壳运动相互作用造成
大陆坡:大陆坡位于大陆架与深海底之间,它是大 陆和海洋在构造上的边界。
石窝:是一种直径20cm至1-2m,深10-15cm上下至1m 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洞或凹坑,通常出现于迎风崖壁 上,密集时犹如蜂窝,由风沙旋磨岩石裂隙而成。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 岩,形成孤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成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和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 1m,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 风蚀盆地的规模比较大。
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蚀残丘:风力侵蚀年轻而相对坚固的沉积物,可 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但走向多与盛 行风向平行的谷地即风蚀谷,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 或孤立丘岗即是风蚀残丘。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敦煌月牙泉
戈壁或砾漠(柴达木)
砾漠(砾石沙漠)
沙漠化(青海共和盆地)
3.黄土地貌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 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主要是灰黄色,质地均一的土状堆,分布于大 陆中纬度地带。在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北纬 34°~45°的地带,在黄河中下游组成有名的黄土
2.海积地貌
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如波浪侵袭陆地造成的海蚀 产物、河流冲积物、海生生物的贝壳、残骸等,在 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并进一步被研磨和分 选,便形成海滨沉积物。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 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会堆积下来,形成 各种海积地貌。
水下岸坡均衡剖面的塑造
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
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是通过风沙流即挟带沙粒气 流的运动实现的。绝大部分沙粒是在离地面30cm高 度内,尤其是10cm以内分别以悬移、跃移和表层蠕 动形式被搬运的。
风力搬运沙粒的数量即风沙流强度与起沙风速 的三次方成正比
风沙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 降于地貌,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风积物质主要 有风成沙和风成黄土两类
化学沉积:河流带来的溶解物质是近海化学沉积最 主要的物质来源。每年由河流带进海洋的溶解物质 约25×108-55×108t.而海水中的溶解物质更高达 5×1016t,当其过饱和时,这些物质便逐渐结晶, 沉淀在海底。
远海沉积
深海区面积虽广,但沉积物不多。和近海区相比 较,机械沉积的物质来源大大减少,陆源物质很难 到达深海,只有风吹来的少量微尘,洋流携带的细 小物质,以及火山灰。生物、化学沉积也较少。
二、海岸的分类
海岸是临接海水的陆地部分。进一步说,海岸 是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 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 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 礁海岸。
雄伟壮丽的基岩海岸
碎玉堆砌的砾石海岸
金砂银砂铺起的砂质海岸
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
层林尽染的红树林海岸
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一、海岸地貌
海岸带的划分
海岸带是海岸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 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用到 达处为上界。 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潮时出 露。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海岸带的划分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海蚀台
海蚀穴: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处, 波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 称为海蚀穴。
海蚀崖: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
海岸后退时形成的陡壁,称为海蚀崖
海蚀拱桥: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 通,称为海蚀拱桥
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使拱桥顶板崩塌,其外 侧形成脱离海岸的海蚀柱。海蚀柱也可以由海崖后退 过程中离岸小岛,再经海蚀作用而形成。
2.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是风对地表侵蚀、堆积的结果。因此地 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 基本条件 风沙地貌主要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
新疆交河古城
风蚀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和风蚀盆地 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风棱石:戈壁砾石迎风面经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 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 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依据棱的数 目,风棱石可分别称为单棱石、三棱石、多棱石等。
风蚀作用 搬运作用 风积作用
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方面
吹蚀: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 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 磨蚀:起沙风即挟带沙粒的风,不仅对对面进行吹 蚀,更主要的是进行磨蚀,这种磨蚀使砾石表面形 成风棱,甚至可深入岩石孔隙发生旋磨,形成风蚀 龛、风蚀穴一类特殊地貌现象。
黄土的特征
粒级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沙较少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 并含易溶盐及粘土矿物 黄土结构松散,发育孔隙和垂直节理,湿陷性 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黄土多分布在干旱沙漠区的外围
黄土的生成时代和成因
黄土的成因,有残积说、水成说和风成说等多种 学说,但以风成说为主。以我国西北黄土为例, 证据 :
离岸坝:水下堤不断升高,露出水面,即成为离岸坝。


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
波浪进入港湾式海岸浅水区后发生折射,导致自 岬角流向海湾的沉积物纵向移动。
凹形海岸:形成沙滩 图形海岸:形成沙嘴 沙嘴:一端连接陆地,另一端伸入海中的狭长堤坝 状堆积地形
陆连岛:岛屿向海的一面受到冲蚀,同时在岛屿后 方形成一个或两个沙嘴,最后彼此相连称为连岛沙 坝,岛屿变为半岛。这样的岛屿称为陆连岛。
大洋隆起:大洋隆起为复杂的形态,有的为方块状 山,有的为线状山脉。它们把深海平原分割成一个 个盆地,其间的相对高度常可达2000m 以上,甚至 4000m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大洋盆地中最重要的地貌形 态。
海底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主要包括近海沉积与远海沉积 近海沉积是指大陆架上的沉积。主要包括近海区 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沙 垄
多风向沙丘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 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பைடு நூலகம்向沙丘等
沙丘的移动
沙丘的移动主要是通过沙丘表面沙粒自迎风坡吹扬 到背风坡堆积来实现的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输沙量成正比而与沙丘的高度成 反比
沙丘移动还受植被、沙丘的水分和下伏地面等因素 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
塔尔沙漠
新月形沙丘主要是在单风向作用下由沙堆演变而成 的,状如新月,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 形,坡度10°-20°,背风坡陡而微凸,坡度约28°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