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备考2016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压轴题汇编之专题07 实践与应用(通用版)含解析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4个)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2ab+b 2–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b1的值。
4. 解方程: 211()65()11x x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 、B 及点C (1,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7 实践操作数学课件

类型
(lèixíng)1
类型
(lèixíng)2
类型3
类型4
类型5
类型6
【名师点拨】 在正方形网格内画图是安徽中考极其稳定的一道考题,其中涉及轴对称、中心对称、
平移、旋转、全等、相似、位似等图形变换,而在正方形网格内进行,其目的则是控制其难度.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类型
类型
(lèixíng)1
5
6
7
8
9
10
11
12
6.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使顶点B,D分别(fēnbié)落在边BC,CD上的点B',D'处,折痕分别为
AE,AF.设∠C=α,则∠B'AD'= (
)
D
A.α-90° B.180°-α
D.360°-3α
【解析】由题意得∠B=∠AB'E,∠D=∠AD'F,
∵∠C+∠D=180°,∴∠C+∠AD'F=180°,
C项,测得∠1=∠2,∵∠1与∠2既不是内错角也不是同位角,
∴不一定能判定两直线平行;
= ,
D 项,在△AOC 和△BOD 中, ∠ = ∠,
= ,
∴△AOC≌△BOD,∴∠CAO=∠DBO,∴a∥b( 内错角相等(xiāngděng),两直线平行 ).
12/11/2021
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cm.
12/11/2021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类型
(lèixíng)1
类型
(lèixíng)2
类型3
类型4
类型5
类型6
【解析】解 Rt△ABC,得 AB=10 3,∠ABC=60°,∴△ADB≌△EDB,由折叠的性质得∠
2016中考数学专题预测解析:06+实践操作问题

专题49 实践操作问题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涌现出了一类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好题——实践操作题,这类试题能较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新理念,为考生创设了动手实验、操作探究的空间,有效地考查了实践、创新能力,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体思维及发散创新的平台,是中考命题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中考中,实践操作问题主要包括剪纸、折叠、展开、拼图、作图(不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称重、测量、空间想像等,这类试题题目灵活、新颖。
解答操作性试题,关键是审清题意,学会运用图形的平移变换、翻折变换和旋转变换、位似变换,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类比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操作习题解题训练,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创新能力,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学问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动态几何多形式变化问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应用适当的定理和方法进行探究。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点E是AC的中点.(1)实践与操作: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DAC的平分线AM.②连接BE并延长交AM于点F.(2)猜想与证明:试猜想A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AF=BC 证明过程见解析【解析】解:(1)如下图所示;(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证明∠ACB=∠FAC,进而可得AF∥BC;然后再证明△AEF≌△CEB,即可得到AF=BC.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点E在AC上,且AE=12 CE。
(1)实践与操作: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①作∠DAC的平分线AM。
中招考试初中数学创新实践与操作专题复习资料

C.7
D.8
2.( 10 宁德)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腰三角形 . 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 . 2+ 10
B . 2+ 2 10
C . 12
D. 18
3. (10 安徽 )在二行三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 (相对面上分别标有 1 点和 6
一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阴影部分) ,假设长方形的长为 y ,宽为 x ,且 y x. (1)请你求出图( 1)中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出图( 2)中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根据以上讨论完成下表,观察 x 与 y 的关系,回
答:如果给你任意 8 个相同的长方形,你能否拼出类似图( 1)和图( 2)的图形?说出你的
理由 .
图( 2)中小正方形边长
1
2
3
4
…
x
6
…
y
10
…
8.如图,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中 x< y)剪成①②③④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 . 能.拼.成.一.个. 矩形(非正方形) .
( 1)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 2)求 x 的值. y
中招考试初中数学 创新实践与操作 专题复习资料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0 温州) 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 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 ,
(
)
A.5
B.6
C. 671
D . 672
二、填空题:
5.( 09 内江 ) 如图,小陈从 O点出发,前进 5 米后向右转 20O,再前进 5 米后又向右转 20O,……,
(完整word版)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及解析),推荐文档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001】如图13,二次函数y x px q( p 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 -1),5A ABC的面积为4(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 )过y轴上的一点M (0, m)作y轴的垂线,若该垂线与A ABC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 ( 4, 0)、C (8 , 0)、D (8 , 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1) 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 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丄AB交AC于点E,①过点E作EF丄AD 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厶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003】抛物线y ax2 bx c(a 0)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为A、B (点B在点A的右侧),△ ABM的三个内角/ M、/ A> Z B所对的边分别为m、a、b。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a)x2 2bx (m a)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判断△ AB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顶点M的坐标为(一2,—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形。
(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D两点,以CD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该圆的圆心坐标。
k【004】一次函数y ax b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点xA, B •过点A分别作AC x轴,AE y轴,垂足分别为C,E ;过点B分别作BF x轴,BD y轴,垂足分别为F, D, AC与BD交于点K,连接CD •k(1 )若点A , B 在反比例函数y 仝的图象的同一分支上,如图1,试证明:x① S 四边形AEDKS 四边形CFBK ;② AN BM •k-的图象的不同分支上,如图 2,则AN 与BM 还相等吗?试证 x明你的结论.(2) 连接BM ,如图2,动点P 从点第A2出题图沿折线ABC 方向第2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 C 匀速运 动,设△ PMB 的面积为S(S 工0),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3) 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 MPB 与/ BCO 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 OP 与直线AC 所 夹锐角的正切值.【006】如图,抛物线y ax 2 b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经过点(2, 3a),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是M . (1 )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经过C,M 两点作直线与x 轴交于点N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 ,使以点P , A, C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设直线y x 3与y 轴的交点是D ,在线段BD 上任取一点E (不与B , D 重合),经过 A, B, E 三点的圆交直线BC 于点F ,试判断△ 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S MK C F【005】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 AC 交y 轴于点(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y+ Ny,点A 的坐标为(一3, 4), O仝标原点,四边形ABCqE 校y 轴于点x ~ D K(4) 当E 是直线y x 3上任意一点时,(3)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如图9,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I{(第26题A(3,3).x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OA 向下平移m),求m 的值和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I【007】(2 )把A O (1 )求 M(3)第(2)问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求过A、B、D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在第(3)问的条件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CD的面积S与四边形OABD过点B作圆0的切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P,判断点P是否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 NC分(3)yA(4,0, B(1,0, C(0, 2)三点.(1 )A(2三角形与F .-动点,过【009】如图,P作PM 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P点,使得以A, P, M为顶点的△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得△ 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010】如图,抛物线y ax2 bx 4a经过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B •(2)已知点D(m, m 1)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的坐标;⑴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⑵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 P ,使PA+PD 最小,求出点P 的坐标;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0,使厶QAB 与厶AB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 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012】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2 bx c 经过A(1,0) , B(0,2)两点,顶点为D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将厶O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07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专题七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考题研究】几何动点运动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运动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的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动态问题,以运动中的几何图形为载体所构建成的综合题,它能把几何、三角、函数、方程等知识集于一身,题型新颖、灵活性强、有区分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动态几何问题,常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解题攻略】几何动点运动问题通常包括动点问题、动线问题、面动问题,在考查图形变换(含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同时常用到的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以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主要运用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解题类型及其思路】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解题类型:几何动点运动问题常见有两种常见类型:(1)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2)根据运动图形的位置分类,把动态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典例指引】类型一【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典例指引1】在△ABC中,∠ACB=45°,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D,以AD为一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1)如果AB=AC,如图1,且点D在线段BC上运动,判断∠BAD∠CAF(填“=”或“≠”),并证明:CF⊥BD(2)如果AB≠AC,且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设正方形ADEF的边DE所在直线与直线CF相交于点P,若AC=42,CD=2,求线段CP的长.【举一反三】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点C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BD交于点P(1)观察猜想:①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②∠AP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外时,(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应用:如图3,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E,其中∠ACD=∠BCE=90°,CA=CD,CB=CE,连接AE=BD交于点P,则线段AE与BD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类型二【确定动点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项点B的坐标是(6,4).(1)直接写出A点坐标(______,______),C点坐标(______,______);P m,且四边形OADP的面积是(2)如图,D为OC中点.连接BD,AD,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1∆面积的2倍,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ABC(3)如图,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钞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C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2t>,在M,个单位的連度沿线段AO运动,当N到达O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是t秒()0N运动过程中.当5MN=时,直接写出时间t的值.【举一反三】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AC ,AB =3,BC =5,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连结PO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BQ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当点O 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直接写出t 的值.类型三 【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或图形之间的关系】【典例指引3】已知矩形ABCD 中,10cm AB =,20cm BC =,现有两只蚂蚁P 和Q 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沿AB BC CD DA =--方向前进,蚂蚁P 每秒走1cm ,蚂蚁Q 每秒走2cm .问:(1)蚂蚁出发后△PBQ 第一次是等腰三角形需要爬行几秒?(2)P 、Q 两只蚂蚁最快爬行几秒后,直线PQ 与边AB 平行?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O<AB)且AO、A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四【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图形的最值问题】【典例指引4】如图,抛物线y=ax2﹣34x+c与x轴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相交于点C,连接AC,BC,以线段BC为直径作⊙M,过点C作直线CE∥AB,与抛物线和⊙M分别交于点D,E,点P 在BC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DE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3)当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最大值.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点P由B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点P作PM⊥BC交AB于点M,过点Q作QN⊥BC,垂足为点N,连接MQ,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点M是边AB中点?(2)设四边形PNQM的面积为y(cm2),求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四边形PNQM:S△ABC=4:9?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新题训练】1.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BC上一动点(点P与点B、C不重合),过点P作PM∥AC交AB于M,PN∥AB交AC于N,连接BN、CM.(1)求证:PM+PN=BC;(2)在点P的位置变化过程中,BN=CM是否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②,作ND∥BC交AB于D,则图②成轴对称图形,类似地,请你在图③中添加一条或几条线段,使图③成轴对称图形(画出一种情形即可).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8,AD=12,点M是边AB的中点,连结DM,DM与AC交于点G,点E,F分别是CD与DG上的点,连结EF,(1)求证:CG=2AG.(2)若DE=6,当以E,F,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DG相似时,求EF的长.(3)若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F从点G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一个点到达,另一个随即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的最小值.3.知识链接:将两个含30°角的全等三角尺放在一起,让两个30°角合在一起成60°,经过拼凑、观察、思考,探究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m,点D从点C出发沿CA向A运动,点E从B出发沿AB的延长线BF 向右运动,已知点D、E都以每秒0.5cm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DE与BC相交于点P,设运动时间为x秒.(1)请直接写出AD长.(用x的代数式表示)(2)当△ADE为直角三角形时,运动时间为几秒?(3)求证:在运动过程中,点P始终为线段DE的中点.4.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2(0)y ax a =≠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相交于(1,1)A --,(2,4)-B 两点,点P 是抛物线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个动点.(1)请求出a ,k ,b 的值;(2)当点P 在直线AB 上方时,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点C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PC 的长度为L ,求出L 关于m 的解析式;(3)在(2)的基础上,设PAB ∆面积为S ,求出S 关于m 的解析式,并求出当m 取何值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AB =6cm ,BC =8cm .点P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过点Q 作QM ∥AB 交AC 于点M ,连接PM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4).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CPM =90°;(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S 四边形MQCP =ABCD 1532S 矩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点P 在∠CAD 的角平分线上.6.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边AB、AC(含线段AB、AC的端点)上的动点,且∠EDF=120°,小明和小慧对这个图形展开如下研究:问题初探:(1)如图1,小明发现:当∠DEB=90°时,BE+CF=nAB,则n的值为;问题再探:(2)如图2,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小慧发现两个有趣的结论:①DE始终等于DF;②BE与CF的和始终不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结论加以证明.成果运用:(3)若边长AB=8,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记四边形DEAF的周长为L,L=DE+EA+AF+FD,则周长L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E点的位置?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16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8.如图,O为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M是射线CA上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C、O、A都不重合),过点A、C分别向直线BM作垂线段,垂足分别为E、F,连接OE,OF.(1)①依据题意补全图形;②猜想OE与O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2)小东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点M在射线CA上运动时,(1)中的猜想始终成立.小东把这个发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1)中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由已知条件和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构造与△OAE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得到相等的线段,再依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可证明猜想;想法2:由已知条件和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能找到两组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例如其中的一组△OAB和△EAB,再依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菱形四边相等,可以构造一对以OE和OF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即可证明猜想.……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东证明(1)中的猜想(一种方法即可).(3)当∠ADC=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F,AE,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9.(1)(问题情境)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为BC 边上中点,60ADE ∠=︒,DE 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E 所在的直线于点E ,试探究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小明发现:过D 作//DF AC ,交AB 于F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推理论证问题得到解决.请直接写出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类比探究)如图②,当D 是线段BC 上(除,B C 外)任意一点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拓展应用)当D 是线段BC 上延长线上,且满足CD BC =(其他条件不变)时,请判断A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y =﹣23x +4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y =ax 2+103x +c 经过B 、C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点E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BEC 面积最大时,请求出点E 的坐标; (3)在(2)的结论下,过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M ,连接AM ,点Q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Q 、A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边CD 上一动点,作直线BP ,过A 、C 、D 三点分别作直线BP 的垂线段,垂足分别是E 、F 、G .(1)如图(a )所示,当CP =3时,求线段EG 的长;(2)如图(b )所示,当∠PBC =30°时,四边形ABCF 的面积;(3)如图(c )所示,点P 在CD 上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ECG 的面积S 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请求出∠PBC 为多少度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CB ∠=︒,10cm AB =,8cm BC =,OD 垂直平分A C .点P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同时,点Q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P 作PE AB ⊥,交BC 于点E ,过点O 作//QF AC ,分别交AD ,OD 于点F ,G .连接OP ,EG .设运动时间为()t s ()05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 (2)设四边形PEGO 的面积为()2mS c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连接OE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OE 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已知:如图1,矩形OABC 的两个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是(8,2),点P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以AP 为一边朝点B 方向作正方形P ADE ,连接OP 并延长与DE 交于点M ,设CP =a (a >0).(1)请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点P ,E 的坐标.(2)连接OE ,并把OE 绕点E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EF .如图2,若点F 恰好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求a 与EMDM的值. (3)①如图1,当点M 为DE 的中点时,求a 的值.②在①的前提下,并且当a >4时,OP 的延长线上存在点Q ,使得EQ +22PQ 有最小值,请直接写出EQ +22PQ 的最小值.14.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AB 上的点,AP BE ⊥,P 为垂足. (1)如图①, AF =BF ,AE =23,点T 是射线PF 上的一个动点,则当△ABT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T 的长;(2)如图②,若AE AF =,连接CP ,求证:CP FP ⊥.15.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ABCO 、ADEF 如图摆放,正方形ABCO 的边OA 、OC 在坐标轴上,ED 交线段OC 于点G ,ED 的延长线交线段BC 于点P ,连AG ,已知OA 长为3. (1)求证:AOG ADG ∆≅∆;(2)若12∠=∠,AG =2,求点G 的坐标;(3)在(2)条件下,在直线PE 上找点M ,使以M 、A 、G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M 的坐标.16.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梦想四边形”。
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与压轴题专题07 全等三角形旋转、一线三等角模型(重点突围)(原卷版)

专题07 全等三角形旋转、一线三等角模型【中考考向导航】目录【直击中考】 (1)【考向一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 (1)【考向二 全等三角形一线三等角模型】 (6)【直击中考】【考向一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 例题:(2022·山东菏泽·菏泽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如图①,在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D AE =.则CE BD =.现将ADE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0180αα︒<<︒.如图②,连接CE ,BD .(1)如图②,请直接写出CE 与BD 的数量关系.(2)将ADE 旋转至如图③所示位置时,请判断CE 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3)在旋转的过程中,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α=______.(直接写出答案即可)【变式训练】 一、选择题1.(2022·重庆璧山·统考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将边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至点BC ',若90CC D '∠=︒,2CC '=,则线段BC '的长度为( )A .2B .52C .6D .52.(2022·四川南充·模拟预测)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的中点,将EPF ∠绕顶点P 旋转,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下列四个结论:①AE CF =;②P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EF AP =;④12ABC AEPF S S =四边形△.在EPF ∠旋转过程中,上述四个结论始终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2022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平分ADC ∠交BC 于点E ,点F 是CD 边上一点(不与点D 重合).点P 为DE 上一动点,PE PD <,将DPF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后,角的两边交射线DA 于H ,G 两点,有下列结论:①DH DE =;②DP DG =;③2DG DF DP +=;④DP DE DH DC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二、填空题4.(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为等腰三角形,5OA AB ==,点B到x 轴的距离为4,若将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OA 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5.(2022·江苏无锡·模拟预测)笑笑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DOE 的直角顶点O 在边BC 的中点处,其中90,45A DOE B ∠=∠=︒∠=︒,60D ∠=︒,DOE 绕点O 自由旋转,且OD ,OE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当4AN =,2NC =时,MN 的长为______.6.(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2AB ,点P 为边AD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P ',连接PP ' ,CP '.当点P ' 落在边BC 上时,∠PP 'C 的度数为________; 当线段CP ' 的长度最小时,∠PP 'C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7.(2022·山东日照·校考二模)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P 为线段C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PB ,将线段PB 绕点P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得到线段PD ,连接DB ,DC .(1)如图1,当60α=︒时,①求证:PA DC =;②求DCP ∠的度数;(2)如图2,当120α=︒时,请直接写出PA 和DC 的数量关系.(3)当120α=︒时,若6AB =,31BP =,请直接写出点D 到CP 的距离为8.(2022·河北保定·校考一模)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90°,AB =AC =102cm ,D 为AB边上一点,tan ∠ACD =15,点P 由C 点出发,以2cm /s 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连接PD ,将P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Q ,连接PQ .(1)填空:BC = ,BD = ;(2)点P 运动几秒,DQ 最短;(3)如图2,当Q 点运动到直线AB 下方时,连接BQ ,若S △BDQ =8,求tan ∠BDQ ;(4)在点P 运动过程中,若∠BPQ =15°,请直接写出BP 的长.9.(2022秋·九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其中BD >2CE ),直线BG 与DE 交于点H .(1)如图1,当点G 在CD 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G 与D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正方形CEFG 绕点C 旋转一周.①如图2,当点E 在直线CD 右侧时,求证:2BH DH CH -=;②当∠DEC =45°时,若AB =3,CE =1,请直接写出线段DH 的长.10.(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与DEF 中,90ACB EDF ∠=∠=︒,,BC AC ED FD ==,点D 在AB 上.(1)如图1,若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连接AE ,探究线段AF 、AE 、A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D 与点A 重合,且32AC =,4DE =,将DEF 绕点D 旋转,连接BF ,点G 为BF 的中点,连接CG ,在旋转的过程中,求32CG BG +的最小值; (3)如图3,若点D 为AB 的中点,连接BF 、CE 交于点M ,CE 交AB 于点N ,且::7:9:10BC DE ME =,请直接写出ND CN 的值.11.(2022·内蒙古通辽·模拟预测)综合实践问题情境在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O 是斜边AB 的中点.数学老师让同学们将ABC 绕中点O 做图形的旋转实验,探究旋转过程中线段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1)“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将ABC 以点O 为中心按逆时针旋转,当点A 的对应点A '与C 重合时,BC 与它的对应边B C ''交于点D .他们发现:OD B C '⊥.请你帮助他们写出证明过程.数学思考(2)在图2的基础上,“实践小组”的同学们继续将ABC 以点O 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当AB 的对应边A B AB ''⊥时,设A B ''与BC 交于点F ,B C ''与AB 交于点E .他们认为ED FD AC +=.他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再探发现(3)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后,“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图3中连接OD ,他们认为DF ,DE 与OD 也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这个数量关系______.(不要求证明)【考向二 全等三角形一线三等角模型】例题:(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感知: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一个模型:如图1,点A 在直线DE 上,且90BDA BAC AEC ∠=∠=∠=︒,像这种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顶点含有三个相等的角的模型我们把它称为“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1)如图2,Rt ABC △中,90,ACB 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求证:BEC CDA ≌.(2)如图3,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90,,CAD AC AD ∠=︒=,23DBA DAB AB ∠=∠=,求点C 到AB 边的距离.(3)如图4,在ABCD 中,E 为边BC 上的一点,F 为边AB 上的一点.若,10,6DEF B AB BE ∠=∠==,求EF DE 的值.【变式训练】一、选择题1.(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 中,AB =AC =9,点E 在边AC 上,AE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若∠ADE =∠B ,CD =3BD ,则CE 等于( )A .3B .2C .94D .92 二、解答题2.(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1,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1)若 2.5cm 1.7cm AD DE ==,,求BE 的长.(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CE 所在直线变换到ABC 的外部(如图2),请你猜想AD DE BE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C BC =,D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有BEC ADC BCA α∠=∠=∠=,其中α为任意钝角,那么(2)中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2022秋·云南昭通·八年级校考期末)在ABC 中,90o 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CD CEB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4.(2022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且9DE cm BDA AEC BAC =∠=∠=∠,.(1)如图①,若AB AC ⊥,则BD 与AE 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CE 与AD 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 ,CE 与DE 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若只保持7BDA AEC BD EF cm ∠=∠==,,点A 在线段DE 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D 向点E 运动,同时,点C 在线段EF 上以cm /s x 的速度由点E 向点F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s t ().是否存在x ,使得ABD △与EAC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问题解决】(1)已知∠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l 上,且有∠BDA =∠AEC =∠BAC .如图①,当∠BAC =90°时,线段DE ,BD ,CE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类比探究】(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当0°<∠BAC <180°时,线段DE ,BD ,CE 的数量关系是否变化,若不变,请证明:若变化,写出它们的关系式;【拓展应用】(3)如图③,AC =BC ,∠ACB =90°,点C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1,2),请求出点A 的坐标.。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广东专用)专题07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教师版)

专题07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通用的解题思路:1.三角形面积的解题步骤:类型一:三角形有其中一边与坐标轴平行(垂直)的,以这边为底边,以该边所对的顶点的坐标的绝对值为高•底边平行于V轴,则以所对顶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为高,反之则以纵坐标的绝对值为高.类型二:三角形没有其中一边与坐标轴平行(垂直)的,可以用公式水平宽X铅垂高求解.2.利用图象法解不等式解集的解题步骤:①求交点:联立方程求出方程组的解;②分区间: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两个交点以及y轴左右两侧分层4个区间;③比大小:图象谁在上方谁就大;④:写出对应区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两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利用将军饮马模型:做对称,连定点,求交点.1.(2024广东东莞•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3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反比例函数日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瓦点B的横坐标为1,连接。
8,过点B作BClx轴于点C.⑴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⑵设点。
是x轴上一点,使得S^BCD=~S^AOB,求点Q的坐标.【答案】(1)必=2x+3,J=-x⑵点。
的坐标为(-1,0)或(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利用点的坐标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把点代入一次函数了=心+3中,解得m=2,进而可得点B的坐标为(1,5),再利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2)根据坐标求得S△朝=可知S%co=:S△皿=5,再根据S^cd=?CD・BC,得CD=2,即可求解.【详解】(1)解:把点{―代入一次函数:Y=m+3中,,一3___——m+3=0,解得m=2,园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x+3.把点B的横坐标工二1代入y=2x+3中,得"5,国点B的坐标为(1,5),国点B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园把点8(1,5)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S5,园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园jo],8(1,5),BClx轴,0OA=-,BC=5,C(l,0),S5aaob=-AO-BC=-x-x5=—,△如2224[?]Q=—V-^x—=5U*BCD3°AA(9B34,0S ABCn=-CD BC=-CD=5,园CD=2,M(l,0),回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2016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压轴题汇编专题07 实践与应用一、选择题。
(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把以AB的中点O为顶点的平角∠AOB 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平铺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2.如图,将边长为1的等边△PQR沿着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ABCDE外部的边连续滚动(点Q、点R分别与点A、点B重合),当△PQR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时(顶点位置与原来相同),点P所经过的路线长为()A B C.8πD.16π3.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A,B,C,D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A→B→C→D→C→B→A→B→C→ 的方式),从A开始数连续正整数1,2,3,4 当数到2011时,其对应的字母是()A. AB. BC. CD.D4.图1是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菱形的组合图形,菱形边长为等边三角形边长的一半,以此为基本单位,可以拼成一个形状相同但尺寸更大的图形(如图2),依此规律继续拼下去(如图3),…,则第n个图形的周长是()A、2nB、4nC、2n+1D、2n+25.如图,已知: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EFGH,其中E、F、G分别在AB、BC、FD上.若BF=3,则BE长为()A.1 B.2.5 C.2.25 D.1.56.在一次4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甲说:丙第一,我第三;乙说:我第一,丁第四;丙说:丁第二,我第三.结果是每人的两句话中都只说对了一句,则可判断第一名是()A.甲B.乙C.丙D.丁7.甲、乙、丙3人从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书,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天相互交换读完的书.经过数次交换后,他们都读完了这3本书.若乙读的第三本书是丙读的第二本书,则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A.第一本书B.第二本书C.第三本书D.不能确定8.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青蛙从5这点开始跳,则经过2012次后它停在哪个数对应的点上 ( )A .1B .2C .3D .59.如图甲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DC ,90B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梯形的边由B →C →D →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把y 看作x 的函数,函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A .10B .16C .18D .3210.如图,点G 、D 、C 在直线a 上,点E 、F 、A 、B 在直线b 上,若a b Rt GEF ∥,△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b 向右匀速运动,直到EG 与BC 重合.运动过程中GEF △与矩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
(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电脑系统中有个“扫雷”游戏,要求游戏者标出所有的雷,游戏规则:一个方块下面最多埋一个雷,如果无雷,掀开方块下面就标有数字,提醒游戏者此数字周围的方块(最多八个)中雷的个数(实际游戏中,0通常省略不标,此WORD 中为方便大家识别与印刷,我还是把图乙中的0都标出来吧,以示与未掀开者的区别),如图甲中的“3”表示它的周围八个方块中仅有3个埋有雷.图乙第一行从左数起的七个方块中(方块上标有字母),能够确定一定是雷的有____________.(请填入方块上的字母)12.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纸板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纸板后,将其裁成四个相同的等腰梯形(图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乙).那么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成立的公式是____________.13.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20m 后向左转300,再沿直线前进20m ,又向左转300……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一共走了____________米。
14.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甲乙坐标”是(3,2)的点共有____________个.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1,0)A ,2(3,0)A ,3(6,0)A ,4(10,0)A ,……,以12A A 为对角线作第一个正方形1121AC A B ,以23A A 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2232A C A B ,以34A A 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3343A C A B ,……,顶点1B ,2B ,3B ,……都在第一象限,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进行下去,点n 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1,2,3,4,5.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正五边形的边顺时针行走,顶点编号的数字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 如: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1的顶点;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10次“移位”后,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本题有8个小题,共66分)17.某中学为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答卷,学校绘制了“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条形图”.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率分布表”;(2)在“频数分布条形图”中,将代号为“4”的部分补充完整;(3)你最喜欢以上哪一种教学方式或另外的教学方式,请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字数在20字以内)18.乘法公式的探究及应用:探究问题:如图1是一张长方形纸条,将其剪成长短两条后刚好能拼成图2,如图所示。
(1)则图1长方形纸条的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写成多项式乘法的形式)。
图1(2)拼成的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写成两数平方差的形式)。
图2(3)比较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可以得到乘法公式____________。
结论运用:(4)应用所得的公式计算:)2)(2(y x y x -+=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519.某校七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 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乙:如图②,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B作BD⊥AB,再由点D观测,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DC=∠BDA,这时只要测出BC的长即为A,B的距离。
(1)以上三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可行的有_______________;(2)请你选择一可行的方案,说说它可行的理由。
20.某制笔企业欲将200件产品运往A,B,C三地销售,要求运往C地的件数是运往A地件数的2倍,各地的运费如图所示.设安排x件产品运往A地.(1)根据信息填表:(2)若运往B地的件数不多于运往C地的件数,总运费不超过4000元,则有哪几种运输方案?21.一些较大数值问题可以通过用字母代替数成整式问题来解决,请先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再解答后面的问题.例: 若x=123456789×123456786, y=123456788×123456787, 试比较x 、y 的大小. 解: 设123456788=a ,那么x=()()2212———a a a a =+, y=()a a a a ——21= ∵()()02222<a a a a y x ——————== ∴x <y看完后,你学到了这种方法吗?再亲自试一试吧,你准行!(1)若x=234567×234568,y=234566×234569,比较比较x 、y 的大小(2)计算: 47.0235.1—235.1—3235.0235.12⨯⨯⨯22.如图1,矩形MNPQ 中,点E 、F 、G 、H 分别在NP 、PQ 、QM 、MN 上,若4321∠=∠=∠=∠,则称四边形EFGH 为矩形MNPQ 的反射四边形.在图2、图3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4=AB ,8=BC .(1)在图2、图3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图2中的四边形EFGH 是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画出的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请你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3上画出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2)图2、图3中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直接写出这个定值;若不是定值,请直接写出图2、图3中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各是多少;(3)图2、图3中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直接写出这个定值;若不是定值,请直接写出图2、图3中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的面积各是多少.23.一手机经销商计划购进某品牌的A型、B型、C型三款手机共60部,每款手机至少要购进8部,且恰好用完购机款61000元.设购进A型手机x部,B型手机y部.三款手机的进价和预售价如下表:(1)用含x,y的式子表示购进C型手机的部数;(2)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假设所购进手机全部售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手机经销商在购销这批手机过程中需另外支出各种费用共1500元.①求出预估利润P(元)与x(部)的函数关系式;(注:预估利润P=预售总额-购机款-各种费用)②求出预估利润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购进三款手机各多少部.24.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下图1中的正方形网格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单位长度).(1) △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平方单位);(2)在图2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出格点△A′B′C′和△A″B″C″,使△A′B′C′∽△ABC,△A″B″C″∽△ABC,且AB、A′B′、A″B″中任意..两条线段的长度都不相等;(3)在所有与△ABC相似的格点三角形中,是否存在面积为3(平方单位)的格点三角形?如果存在,请在图3中作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详解1.D【解析】对于此类问题,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解:由第二个图形可知:∠AOB被平分成了三个角,每个角为60°,它将成为展开得到图形的中心角,那么所剪出的平面图形是360°÷60°=6边形.故选D.2.B【解析】由题意,可知P点所经历过得路线是以正五边形中心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的圆π,求得点P所经的周长,因为△PQR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所以C=2r3.A【解析】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注意本题六个字母为一组.通过对字母观察可知:前六个字母为一组,后边就是这组字母反复出现.当数到2011时因为2011除以6余数为1,则其对应的字母是A.故选A.4.C【解析】分析:从图1到图3,周长分别为4,8,16,由此即可得到通式,利用通式即可解.解:下面是各图的周长:图1中周长为4;图2周长为8;图3周长为16;所以第n个图形周长为2n+1.故选C.5.C.【解析】先根据∠BFE+∠CFD=∠CFD+∠CDF=90°,得到:∠BFE=∠CDF再由∠B=∠C=90°,得出△BEF∽△CFD,,根据题意知:BF=3,CF=BC-BF=12-3=9,CD=12.所故选C.【解析】假设甲说的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即丙第一,则乙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四,则丙说的后半句应是正确的,出现矛盾,所以必须是甲说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甲第三,所以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二,所以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乙第一.故选B.7.B【解析】根据“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天相互交换读完的书,乙读的第三本书是丙读的第二本书”即可作出判断.由题意得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第二本书,故选B.8.D【解析】分别得到从5开始起跳后落在哪个点上,得到相应的规律,看2012次跳后应循环在哪个数上即可.第1次跳后落在2上;第2次跳后落在1上;第3次跳后落在3上;第4次跳后落在5上;…4次跳后一个循环,依次在2,1,3,5这4个数上循环,∴2012÷4=503,∴应落在5上,故选D.9.B【解析】由图乙知:当x=4和x=9时,△ABP的面积相等,即可求得CD、AD的长,作DE⊥AB,在直角△AED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E的长,从而得到AB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由图乙知:当x=4和x=9时,△ABP的面积相等,∴BC=4,BC+CD=9,即CD=5,∴在直角梯形ABCD中AD=5,如图,作DE⊥AB,∵∠B=90°∴DE=BC=4在直角△AED∴AB=AE+EB=3+5=8 B.【解析】根据题意可得:①F、A重合之前没有重叠面积,②F、A重叠之后,设EF变重叠部分的长度为x,则重叠部分面积为∴是二次函数图象,③△EFG完全进入且F与B重合之前,重叠部分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不变,④F与B重合之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符合二次函数图象,直至最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0.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图形符合.故选B.11.B、D、F、G【解析】根据题意,初步推断出C对应的方格必定不是雷,A、B对应的方格中有一个雷,中间D、E对应方格中有一个雷且最右边的“4”周围4个方格中有3个雷.由此再观察C下方“2”、B下方的“2”、D下方的“2”和F下方的“4”,即可推断出A、C、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且B、D、F、G对应的方格是雷.由此得到本题答案.解:图乙中最左边的“1”和最右边的“1”,可得如下推断由第三行最左边的“1”,可得它的上方必定是雷.结合B下方的“2”,可得最左边的A、B对应的方格中有一个雷;同理可得最右边的“4”周围4个方格中有3个雷,中间D、E对应方格中有一个雷;由于B下方的“2”和第二行最右边的“2”,它们周围的雷已经够数,所以C对应的方格肯定不是雷,如下图所示:进行下一步推理:因为C对应的方格不是雷,所以C下方“2”的左上、右上的方格,即B、D都是雷;而B下方的“2”的周围的雷也已经够数,所以A对应的方格也不是雷.因为D下方的“2”,它的周围的雷已经够数,可得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根据F下方的“4”周围应该有4个雷,结合E不是雷,可得F、G对应的方格都是雷.综上所述,A、C、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且B、D、F、G对应的方格是雷.12.()()b a b a b a -+=-22【解析】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纸板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纸板后,剩余图形的面积= 22a b -;然后将其裁成四个相同的等腰梯形(图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乙),则阴影部分的面积=()()a b a b +-,又因为这两种方法求出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b a b a b a -+=-2213.240【解析】∵小亮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度, ∴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30°=12,∴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他一共走了120米.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根据题意判断出小亮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 14.4【解析】过L 1做点M 的对称点M ′,在经过M ′做M ′到L 2的垂直线段为3的垂线,同理可做L 2对称点到L 1的垂直线段长度为3,连接MO 且延长MO 可找到符合题意的一点,所以共有4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