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人生的痛苦与解脱之道

合集下载

《红楼梦》09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09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1】《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

《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峙也久矣。

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恶也。

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而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欤?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

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露处而欲宫室,此皆所以维持一人之生活者也。

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进而图永远之生活,时则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

进而育子女矣,则有保抱扶持饮食教诲之责,婚嫁之务。

百年之间,早作而夕思,穷老而不知所终。

问有出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

百年之后,观吾人之成绩,其有逾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

又人人知侵害自己及种姓之生活者之非一端也,于是相集而成一群,相约束而立一国,择其贤且智者以为之君,为之立法律以治之,建学校以教之,为之警察以防内奸,为之陆海军以御外患,使人人各遂其生活之欲而不相侵害。

凡此皆欲生之心之所为也。

夫人之于生活也,欲之如此其切也,用力如此其勤也,设计如此其周且至也,固亦有其真可欲者存欤?吾人之忧患劳苦,固亦有所以偿之者欤?则吾人不得不就生活之本质熟思而审考之也。

(王国维将老子的“患”解为“忧患”,将庄子的“劳”用作“劳苦”,举为与“生命”相生相依、无法离弃的东西,认为“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

”王国维概述了人类文化之起源与普遍进程,进而引出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思考。

)【2】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

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

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

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籍,终不可得也。

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否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

柯云路:令人尴尬的意外伤害

柯云路:令人尴尬的意外伤害

柯云路:令人尴尬的意外伤害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年第12期只希望今后出生的婴儿们不再因喝奶粉而患肾脏结石。

新一轮抽检乳制品均安全,我们完全有力量建立安全的检测机制。

作为一名作家,我有不少年轻朋友,我时时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社会最新潮的脉动,而他们也常常在遇到生活或事业的难点时向我求助。

毒奶粉事件不久,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年轻人打来电话说,她有一个两岁的男孩,因为常常要去外地采访,孩子生下几个月后就送到爷爷奶奶那里抚养。

孩子被照顾得很好,现在资讯发达,不仅能打电话,且可以时不时的视频一下,不少同事都很羡慕她。

引起这位年轻母亲恐慌的是,她儿子一直吃着三鹿奶粉,而她的工作性质又使她能比常人获得更多的相关资讯。

那几天,她一有空就疯狂地上网,找资料查病因,越查越害怕。

我劝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有了结果才能放心。

听了我的劝告,她第二天就请假回了家。

两天后告诉我,经检查,她的儿子双肾皆有结石,所幸并不严重,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我知道这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打击有多严重,年轻的母亲很焦虑,怕影响儿子的将来。

我安慰她要相信医学,现在有很多好的治疗方法,孩子一定会康复。

没过几天,一位在网站工作的年轻人很沮丧地告诉我,由于工作忙,常常加班,不沾烟酒的他便以奶糖提神。

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前,他刚刚“消耗”完4斤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一直是他的最爱,但据检测,大白兔奶糖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竟大大超过三鹿奶粉数倍。

于是他很郁闷,担心有毒物质已沉积在体内。

我安慰他,你再爱吃奶糖,一天也顶多吃十几粒,相对于一个成年人的饮食量,这点毒素起不了多大作用,说不定早已随着体液排出了体外,用不着担心。

应当说,这样的安慰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但这样的安慰又是我现阶段惟一能做的。

几天前,我接到一位乡下远亲打来的电话,她是我的晚辈,早早开始了为人妻母的生活。

她连续生了3个孩子,只为要一个男孩。

也算天遂人愿吧,尽管被罚款,小儿子的到来还是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欣喜。

让一切处于苦难的人得以解脱的真相-庄圆法师《因果的真相》读书笔记

让一切处于苦难的人得以解脱的真相-庄圆法师《因果的真相》读书笔记

让一切处于苦难的人得以解脱的真相庄圆法师《因果的真相》学习笔记人人都想趋吉避凶,可决定命运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于你的内心状态,心中的善恶就是祸福的起源。

人要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

这世界是心得一面镜子,对待他人邪曲得心会吸引他人对待我邪曲得果。

以慈悲、淳朴、宁静的心待人,会吸引他人或这个世界对待我宁静、慈悲的果。

你的心是祥和的、宁静的、慈悲的、柔软的,你的世界或你的因缘就会与慈悲、祥和、宁静的事情会合,你也会常常碰到祥和的人来善待你,你会碰到很宁静的事物来让你享受到更深入的宁静。

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冲突、斗争、怨恨、不满、想要毁灭,你的内心累计了这么强大的负性情绪和负性能量在里边的时候,可以说,灾祸就会发生。

这就是因果镜原理。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纵使在同一个场景下,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命运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凡人害怕祸害损失,有智慧的人害怕不善的心念。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处的境遇、所处的世界负责,没有人需要为你负责,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去除内心的邪曲,也就是贪、嗔、痴。

贪是计较,嗔是愤怒生气,痴是不甘心和后悔,这些情绪是祸害的种子。

你身体的各种病变也是你内心不善的心念所产生的,然后投影到你的肉体。

即使没有破坏性的行为,邪曲的不善的心念也会招惹灾祸。

所以要慎独。

如何让祸害找不到你,有没有这样的方法?有!就是放大你的心量,将你的心量显露到跟宇宙的虚空一样的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甜美的果实。

一个人的起心动念都与业力相联结,一定要警惕自己不善的心念。

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你思维模式的镜子。

当你的心情保持喜乐纯真的状态时,你的世界显露出的样子,就是喜乐的事情源源不绝地发生。

纯真的人、纯真的现象会常常出现在你的周围,这是一个宇宙的真相。

让你内心的批判消失,让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事物、情境环境心境彻底消失。

真正的真诚就是表里如一,请大家扪心自问,你对待你的朋友跟对待你的家人一样吗?你在外面轻声细语,那请问你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呢?如果不能表里如一,则是自我造成的。

善导大师劝世偈

善导大师劝世偈

善导大师劝世偈导论在人类社会中,众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内心中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善导大师以他的智慧和慈悲之心,创作了一系列劝世偈,旨在为众生指引迷津,唤醒内心的智慧,帮助人们摆脱纷扰与迷失,走上一条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人生之路。

心灵的自由自由的定义自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的东西,它是一种解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能够按照自己真实的本性和愿望去生活的状态。

自由并非只是从物质上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更是一种内心的解放和觉悟。

善导大师的思考善导大师在《劝世偈》中深入探讨了内心的自由问题。

他指出,内心的自由并不意味着物欲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认知、体悟和修行,逐渐摆脱束缚、解放内心,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

内心的解脱1.认知局限性: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框架所束缚,无法真正认知到自己的局限性。

善导大师教导我们要不断去反思、开放思维,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找到更深层次的智慧。

2.修行的指引:修行是一种内心的探索和逐渐解放的过程。

善导大师呼吁人们要以修行为指引,通过内观、禅定和慈悲的实践,逐渐摆脱内心的执著和贪嗔痴,终达到内心的解脱和觉悟。

爱与慈悲的力量爱的本质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它能够让人们彼此关怀、支持和理解。

善导大师认为,爱是人类与众生共享的情感,它能够唤起我们内在的善良和慈悲之心。

慈悲的实践1.观照众生:通过观照众生的痛苦和迷茫,慈悲的力量能够温柔地引导我们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善导大师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用慈悲和善意来对待每一个众生。

2.修习慈悲:慈悲是一种修行,需要通过内观和禅修来培养。

善导大师教导人们要将慈悲融入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理解和关爱他人的心态。

心灵的富足富足的定义心灵的富足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幸福和满足的追求。

它与物质的富有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一种心态和境界。

感恩与满足1.感恩的重要性:善导大师提醒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态,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和每一个人。

每一种疾病背后都有因果

每一种疾病背后都有因果

每一种疾病背后都有因果
柯云路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一个人生病,第一是病给自己的,第二是病给他人也即家人、亲朋好友
及周边社会环境的。

病给自己:“第一个好处”是释放过度的愤怒、气忿、嫉妒、仇恨、痛苦、悲伤、郁闷、冤屈、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等消极、不良情绪的。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柯云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每一种美背后都有艰辛
2.让每一种花都有绽放的理由
3.每一种花都有它独有的芳香——论开展琵琶班兴趣教学感受
4.每一种花都有它独有的芳香——论开展琵琶
班兴趣教学感受5.奥特龟料配方师路凯:让每一种龟都有自己的专用料,实现养龟全程用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悉达多》:人生的苦难与解脱之路

《悉达多》:人生的苦难与解脱之路

悉达多:人生的苦难与解脱之路简介《悉达多》是一部由印度导演乌迪·帕斯卡尔执导的电影,于1999年上映。

该电影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早年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他从豪门子弟悉达多成长为佛陀的人生历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悉达多在探求真理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并分析他最终实现内心解脱和智慧的方法。

内容悉达多的出生和成长悉达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享有富裕和优渥的条件。

然而,他对世界苦难问题的关注使他离开了舒适的生活,并开始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面对世界折磨在他的探索过程中,悉达多先后接触到社会中不同群体所面临的各种苦难,如贫困、疾病、老死等。

这些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人类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痛苦,并心生渴望解决这些苦难问题的决心。

苦修之路为了寻求真理和解脱,悉达多离开了家庭和王国,并成为一名出家人。

他在修行过程中接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磨练,包括禁欲、冥想等。

通过这些苦修,他逐渐发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并将其视为真正的解脱之路。

觉悟与解脱经过多年的苦行、思考和觉察,悉达多最终实现了觉悟和解脱。

他领悟到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存在现象,而人类苦难则与欲望无尽扩大息息相关。

通过理性思辨和内省,他提出了四圣谛和八正道的教义,在佛法中建立起一条通向解脱之路。

对人类生活的启示《悉达多》这部电影以佛陀从俗世身份到菩提者的转变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人生中纷繁复杂的苦难及其背后深刻意义。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经历了痛苦、面对和觉察痛苦,才能真正超越它们并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结论《悉达多》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生苦难与解脱之路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展现主人公悉达多从舒适生活到修行之路,向观众传递出对于痛苦和解脱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电影中展示的悉达多的经历和顿悟,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平静和智慧。

重读柯云路回望来时路

重读柯云路回望来时路

新书信息《10秒沟通》作者:【日】荒木真理子定价:42.0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日本电视台沟通达人15年实战经验锤炼而成,七大突破口、50个实用技巧,轻松驾驭“一对一、一对多”两大沟通难题,是一本应对不同场景的沟通词典。

《20世纪的美国》作者:资中筠定价:56.00元商务印书馆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资中筠学术代表作,深入了解美国历史及现状必读书。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作者:【美】罗恩·彻诺定价:198.00元文汇出版社美国“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责编 于靖园 yujingyuan@文|马维重读柯云路 回望来时路柯云路改革四部曲作者:柯云路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定价:《新星》《龙年档案》118元/本; 《夜与昼》《衰与荣》138元/本每一个作家都是他自己身处时代的记录者和思考者,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坛创作,柯云路是一位无论从哪个角度取舍都绕不开的作家。

2018年是中国开创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社会改革大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集新版的“柯云路改革四部曲”——《新星》、《夜与昼》、《衰与荣》和《龙年档案》就具有了不同凡响的深层含义。

柯云路,本名鲍国路,上海籍作家。

柯云路这个笔名,相信三十岁以上的国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文坛,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大型文学刊物《当代》刊登并出版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新星》,这部作品当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极大轰动,因为其独特的文学体裁和写作内容,被海外出版界评价为“当代官场现形记”,在内地被评价为“难得一见的政治小说”。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乘胜追击,出版《新星》续集《夜与昼》,1987年再由该社推出长篇小说《衰与荣》,这两部作品被称为新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

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柯云路的长篇小说《龙年档案》,他也因为这部小说被权威文学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称作“最会变脸的作家”。

解秘幸福婚恋潜规则

解秘幸福婚恋潜规则

柯云路:解秘幸福婚恋潜规则作者:6220074332008/06/03 阅读原文 | 发给好友发到群 | 收藏 | 推荐(一)选择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头饥饿的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找到两堆草。

可是,毛驴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竟在长时间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

很多时候不都是这样吗?我们能得到的很多,可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最终失去了所有。

我们不能像这头可悲的驴一样。

(二)付出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功过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

但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走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乙见此情景,也没有别的选择,就表示情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

阎王听其所愿,当下判定二人来世前途:“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乙就成为富翁,广舍钱财,享乐一生。

”(三)宽恕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是国际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

他曾被捕,在监狱里度过长达27年之久的日子。

出狱后,他在竞选中获胜,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

在他的就职典礼上,美国特使团成员、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问他,如何在激流险壑、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保持一颗博大、宽容的心?曼德拉意味深长地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他还说,感恩和宽容常常源自痛苦和磨难。

曼德拉博大宽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希拉里。

她后来宽恕了她的出轨的丈夫——美国总统克林顿,以坚强的毅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像往常一样继续工作、生活。

(四)感恩史蒂芬·霍金,ALS——运动神经元症患者,《时间简史》的作者。

ALS夺去了霍金绝大部分的行动能力,他20多年来被固定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和写字,仅靠三根手指敲击键盘与外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云路:人生的痛苦与解脱之道《显现的灵光》——柯云路谈禅与现代人生(5)世俗与宗教人类社会一直有两个方面,如同一枚硬币有它的正反面一样。

一个方面,就是世俗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人类全部的生产、生活、享受。

另一方面,就是宗教,它表现为对世俗的超脱与逃避。

前者是人类的追求。

后者是人类的安慰。

世俗与宗教,这两种文明一直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痛苦与解脱真正的“超脱”是有着宇宙学的意义的。

社会不过是宇宙的一部分。

所谓真正的“超脱”是社会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又是超社会的、反社会的。

人类社会是宇宙的一部分。

宇宙在演化,在“燃烧”;人类社会也在演化,在燃烧。

那横流的物欲,那利益的竞争,力量的较量,生存的角逐,弱肉强食的残杀,都是人类社会的生命。

都是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

都是人类由童年走向青年,再壮年,再老年,再衰亡的生命过程的表现。

历史的进程也好,文明的发展也好,生气勃勃也好,斗争也好,光辉灿烂也好,肮脏龌龊也好,都是人类社会本身的演化。

然而,人类社会自有一种超社会、反社会的力量。

那是被各种痛苦制造出来的。

或者更确切说,痛苦就是人类社会内存的“超社会”、“反社会”的因素。

各种各样的痛苦使人企图逃离社会,超脱社会。

这几乎是人类每个成员都多少会有的精神现象。

痛苦来了,人们就企图遁世。

痛苦没了,人们可能又忘了超脱,又投身于利欲熏心的生活,去生存,去斗争,去发达,去伟大,去光荣,去享乐,去幸福。

然而,不知何时,又会有痛苦,就又会有超脱的精神现象。

无数的人在战胜无数的痛苦,谱写他个人的史诗,也在汇合成整个人类的史诗。

诸种痛苦终究会在某一个点上,某个时空上,某个人物身上汇合成强大的“超脱”力量,终于,便在那时空点上,在那个人身上,抛弃了社会生活对他的全部束缚、牵挂,一切利欲、情感都不能维系他与人伦社会的联系。

他超脱尘俗了,他从社会那“不可抗拒”的制约中挣脱出来了,解放出来了,他的思维超脱人类的一切价值判断、道德伦理判断、苦乐判断,甚至超脱了一切是非判断,乃至超脱了一切逻辑判断,包括人类有关自然科学的全部逻辑判断。

那时,他就进入另一种思维,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智慧了。

对痛苦,对痛苦聚集、孕育出来的“超尘拔俗”的解脱,甚至该有宇宙学意义的概括。

说这是人类社会这部分“宇宙”发展过程中的负熵,是一种说法。

说这是“负社会”,“负人生”,也是一种解释。

这个宇宙中,一切皆有正负。

正宇宙,负宇宙;正时间,负时间;正空间,负空间;正社会,负社会;都是同理。

对人类的痛苦没有深刻体验的人,是难以理解真正的超脱的。

一个人能够彻悟,能够解脱,首先就在于他对人世间的痛苦有着深刻、敏感、集中的体验。

他才能下如此大决心,毫不反悔、毫无动摇地去修行,去证无上觉悟。

他有那样大的诚心、恒心,那样完全彻底,那样集中的、巨大的意念力,才能突破种种障碍、隔离,超然进入另一种层次,另一个境界。

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超脱的智慧。

有谁能有如此彻底的超脱尘俗的意念力呢?一个利欲炽热的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志得意满的人,一个在世俗竞争中雄心勃勃的人,一个对人生充满切近追逐的人,一个对人类痛苦没有深刻体验的人,一个没有沉思冥想习惯的人,是很难彻悟的。

也许,人们会问:社会要在竞争中发展,人生就充满了斗争、进取,如果人们都躲到森林里去超脱,有什么用?我们回答:这是通常的社会价值判断。

然而,这里所说的“超脱”,本身就是超社会的。

在那种境界中,原本就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

在那种境界中获得的一切其实都很难用人类社会现有的逻辑来说明。

无论是自然科学的逻辑,还是社会科学的逻辑,都没有用。

很明白,社会与“超社会”是两种境界,当然有不同的思维。

即使在世俗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他们的价值尺度、思维方式也迥然不同。

更高级的迷信人类本能有着迷信的思维倾向,因此,它本能地盲目迷恋和相信神话。

人类从其童年开始,就是在两种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向中生活的。

一种,就是实践的、求实的,或者说科学的,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还有一种就是神话的、迷信的。

一个人从小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想像中、自己编造的幻境中生活的。

我们常常更愿意相信自己臆想出来的东西。

每个人都是制造迷信的能手,只是生存的实际需要使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刻冷静地承认客观的东西。

对于各种未知现象,如飞碟,外星人,我们稍加考察就会发现,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其中包括科学家,相信之,宣传之,热衷之,主要并不是事实的力量──真正可以确认的现象几乎等于零──主要是人们愿意相信这些神奇的东西。

这根植于人们迷信的思维本能。

人们是愿意给自己也给别人制造新奇的,人们特别愿意用新奇的想像来解释不能解释的现象,每个人都愿意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

这一思维倾向再加上具体的功利主义,如一个科学家,一个哲学家,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成为大发明家,渴望轰动世界,于是,就可能抓住一点依据推演下去,做出越来越大的文章。

这是科学的迷信,也是更高级的迷信。

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人,也可能陷入自己编得越来越完美、庞大、迷人的科学迷信中而不可自拔。

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一点,就该破除科学迷信。

神话:人类巨大的“梦”任何人的潜意识中都有“我即神”的幻想和自大。

人人这样,人人不自觉,所以人类才能造出那么多神来。

人类造神只是每个人造神的集合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大狂,都渴望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你处在弱小受欺的地位时,潜意识便往往通过某种精神变态,让你做一个“梦”,在梦中实现你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

不仅每个人有着造神的本能,人类整体也在造神。

这种人类的潜意识也会进入并支配每个人的潜意识。

各种各样的宗教,其恒久力量的基础之一,是它满足了人类心理的某种需要。

神话,也可以看成整个人类的一个巨大的“梦”。

即使是梦,也不是无中生有的。

它总有其根源,有时它还天才地感知遥远的过去,预测着遥远的未来。

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人是宇宙的缩影。

人是宇宙的精灵。

宇宙是一个“人”,一个人是整个宇宙。

一切神话体系,其中的一切角色,就某种意义讲,都是人的“幻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就是一个“人”。

只有一个“人”。

进化与退化对所谓的进化概念,我们现在该有所保留。

人类的进化莫非都值得赞美吗?现代发展的文明中包含了发展的不文明,也就是野蛮。

人类既比过去聪明,也比过去愚昧。

自然环境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有一天也可能毁了自己。

“物壮则老”,也可能,人类发展进化的过程,也就是走向衰亡的过程。

人类很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发展了物质手段,同时又受制于它。

这是进步呢,还是退步?如果一定要用“进步──退步”的陈旧对立范畴来判断,那当然是进步。

螺旋式的前进嘛,在更高水平上重返过去嘛。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不喜欢使用这种范畴。

我们不该是旧有的时间概念的奴隶,不该是旧有的时间概念基础上的一切旧范畴的奴隶。

什么是人类通常讲的“进步”?本质上是用时间,一维的、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做衡量标准。

只要在这时间维上处于后来的,就是进步的。

或者说,一切新发生的事物就是最先进的。

当然,人们在实际上不单是这样判断,不完全按时间顺序,还加上其他,如价值判断、功能判断等,但本质上、总体上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判断。

这种时间概念及其相应的历史判断是非常狭隘的。

时间可能也是多维的,多方向的,起码是可逆的,双向的;最起码在局部是可逆的,双向的。

我们该想,人类在艺术中为什么总是追溯自己的童年,整个人类的童年和一个人的童年?只是留恋过去?艺术表现人类童年,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现有的种种心理学的解释外,还有没有更本质的原因?我们该以为,从最高的哲学抽象讲,从宇宙学的意义讲,人类对过去的追溯恰恰是宇宙中存在着逆向时间运动的反映。

逆向时间的运动?对,整个宇宙中存在着顺时间与逆时间这样相对的双向运动。

艺术对童年的追溯,是这种宇宙中逆时间运动奥妙的产物。

老子讲“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就是复归于宇宙混沌本体。

观世音讲“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既灭现前,忽然超越;世间世出,十方圆明。

”就是要进入毫无感觉的、毫无自我意识的、一切无分别的、无可言语的状态,那是生命还没诞生、宇宙尚未诞生的状态。

要知道,人是有清醒思维的大脑的,有明确分工的视、听、嗅、味、触感官的,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的,所谓“复归”,就是要使清醒的大脑恍惚,要使分工明确的感官混沌,要使自我意识淡化以至消失,逐渐变成低等的、没有神经的生命,逐渐与宇宙融为一体,不分生命与无生命。

倒回宇宙之初去。

“未来”的“意义”知道“未来”概念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吗?人类对未来──长远的未来或短暂的未来,如明天,如下一个小时,等等──是极为重视的,到处受它的影响与支配。

对未来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期待,理想,恐惧,紧张,不安,忧虑,想尽办法地预测,想尽办法地争取,避免,这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未来的事情现在就有影响?为什么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会成为现在巨大的存在?有人说这是人类心理特有的现象,是这样吗?已经过去的事,即自然或社会的历史,在当前有影响,人们都能很好地从哲学上、宇宙学上、物理学上解释:过去物质运动的一切综合在现在之中了。

那么,未来对人类有这样大的影响,其宇宙学、物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必须这样提出问题。

未来,不仅是对人类现在有意义的范畴。

未来,对人类的现在有如此大的影响,有如此大的意义,是有着宇宙学的、物理学的根本意义的。

不仅人类强烈感受到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整个物质世界都“感觉”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事物始终是对现在起着影响的,有着某种能量、某种制约的。

更本质地说,宇宙的发展,因果关系,相互决定、制约,不仅是顺时间的,也是逆时间的。

宇宙是结构,是符号,这种结构在时间上是有双向意义的。

神秘的东方文化人的胚胎发育史,缩影着从鱼到人的进化史。

研究人类社会的思维史、文化史、语言史,我们发现,它们也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文化发展史有极大的相似。

可以说,一个人的萌芽、发育、发展,凝缩着整个人类的萌芽、发育和发展。

比如,一个人在儿童期,更多的是形象思维,逐步形成抽象思维。

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会发现他们在其童年期──即远古时期,思维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发展过程,与整个人类思维史有着本质的相似。

东方神秘主义的文化中,那天才的、直觉的思维与哲学,就好像我们一眼看到了一只大象。

而以西方为基地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就好像许多架显微镜在研究大象的许多微小的局部。

它们也极力根据每一微小局部的精确研究来构想大象,但毕竟是很牵强的。

也许这种显微研究再经过一千年,两千年,终于能联成一体,汇成对大象整体的研究了,在更丰富精深的意义上把握整只大象了,可惜那就有些太晚啦。

而且,我们相信,即使到了那时,人类还将发现:东方神秘主义文化中直觉的智慧,仍然是聪慧的富有启迪的,仍然有着不可超越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