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台风的建议

合集下载

台风预防与应对措施建议

台风预防与应对措施建议

台风预防与应对措施建议在防台风工作中,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台风。

以下是一些有关台风预防和应对的建议。

1.加强工业与建筑物防灾能力建设抗台风的工业与建筑物是预防灾害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坚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以抵御台风强风的袭击。

此外,还应在建筑物周围建立护栏和风折断设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安全空间。

2.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是降低台风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应建设容量更大的下水道和水泵站,以防止城市内涝。

此外,还应定期维护检查排水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防护海岸带和沿海地区是台风冲击最为严重的区域。

在这些地区,应建立海堤和护岸工程,以减少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击。

还应加强海洋气象监测,及时预警并疏散人员。

4.完善台风预警系统台风预警系统是及时通知人们台风消息的关键。

完善的台风预警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确保准确的预测和预警。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发布的能力,向社会大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台风预警信息。

5.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对于减少台风灾害的影响非常关键。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台风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在台风来临之前,应提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告知大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台风往往会跨越国界,对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灾害。

因此,国际合作和交流非常重要。

各国应加强台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共同应对台风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结:台风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加强工业与建筑物防灾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防护、完善台风预警系统、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台风灾害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台风预防和应对体系,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防台风要求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台风要求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台风要求措施及应急预案台风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台风可能带来的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台风要求措施及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防台风要求措施1、加强台风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台风的路径、强度、影响范围和预计到达时间。

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的台风监测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电力通信设备、排水系统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重点检查房屋的结构安全性、广告牌和悬挂物的稳固性、电力线路的绝缘情况、排水管道的畅通程度等。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采取加固、拆除、维修等措施加以整改,确保在台风来临前消除安全隐患。

3、做好人员转移和安置准备对于居住在危险区域(如低洼地带、沿海地区、易滑坡山体附近等)的人员,要提前制定转移方案,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在台风来临前,按照预定方案组织人员有序转移,并妥善安置好转移人员的生活,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医疗保障等物资和服务。

4、加强物资储备储备充足的防台风物资,如沙袋、木材、铁丝、雨具、照明设备、应急电源、食品、饮用水、药品等。

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并将物资存放在易于取用的地点,建立物资管理和调配制度,确保物资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台风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例如,举办防台风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警示标语等,让群众了解台风的危害、应对方法和紧急避险措施,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6、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在台风期间,实行 24 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值班,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和受灾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相关信息。

同时,要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及时接收和传达上级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和组织好应急救援工作。

台风防范方案

台风防范方案

台风防范方案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其中,台风是我们最熟悉且影响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南方沿海和海岛地区常年处于台风季节,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台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了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防范台风的预警、应急措施、物资储备、群众避险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一套完备可行的台风防范方案。

1.预警台风来袭前,及时预警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因此,做好预警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气象预警系统,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以下是预警措施的建议:(1)强化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对台风路径、强度、速度和预计落地点等气象信息的预报和监测工作,使信息更为准确、及时。

(2)提供便捷的预警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台风预警发布机制,快速通知各地政府和公众,传播渠道包括各种媒体、短信、社交平台等。

(3)开展预警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大众了解台风的危害性和防护知识,提高应对能力。

2.应急措施台风来袭时,尤其要做好应急工作。

如做好安全疏散、设立指挥中心、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处理灾害情况等。

以下是应急措施的建议:(1)建立指挥中心:成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相关救援、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疏散等工作,确保台风期间的救援协调。

(2)加强沟通协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在各方资源的协调配合下,形成一支快速反应、高效、有序的救援队伍,确保各项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施。

(3)强化信息发布:台风期间,及时发放信息,让民众及时了解风暴情况,避免人们陷入恐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物资储备台风来临前,准备充足的物资和器材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物资储备措施的建议:(1)加强储备力度:政府要提早储备各类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救援装备、医疗设备等需要的物资,确保物资充足且及时到位。

(2)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能够迅速组织响应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救援队伍可以快速进入受灾现场,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

如何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

如何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

如何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洪水、暴雨等在全球范围内频发。

这些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

本文将围绕如何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展开讨论,从预防、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预防准备1.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警是预防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警准确率。

同时,公众也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2.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历史灾害记录,科学规划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的改善、河道堤坝的加固等,以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3. 推行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导致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林草覆盖,以减缓台风等极端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二、应急救援1. 加强应急预案制定: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台风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建立紧急救援力量:台风等极端天气发生时,紧急救援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建立健全救援力量,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包括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方面。

3. 加强社区自救互救组织:社区是灾害发生时最基层的应急组织,建立和加强社区的自救互救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能力和相互援助意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三、恢复重建1. 快速评估灾情:台风等极端天气过后,及时组织灾情评估工作,了解灾情,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 高效优先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首先要优先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如供水、电力等,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提高抗灾能力:通过总结灾后教训,加强对抗灾能力的提升。

防御台风的工程措施

防御台风的工程措施

防御台风的工程措施1、要随时注意收听收看气象消息,做好防范工作。

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

3、台风可能造成停水停电等现象,要及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储备工作。

4、在家中时要关好门窗,将放置在阳台的花盆、雨篷等进行检查和加固,防止被风刮落,造成砸伤砸死事故。

5、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其畅通。

6、及时加固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防止屋塌伤人。

7、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1、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对台风的报道,及时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密切关注台风动向。

2、台风来时风力较大,因此各位同仁应减少外出。

3、不要在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如路灯等)、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地方躲风避雨。

4、台风来临时,千万不要在河、湖、海的路堤或桥上行走,不要在强风影响区域开车。

如果必须外出行走,要穿上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服,行走时弯腰把身体缩成一团,以减少受风面积。

尽可能避开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地区。

台风中不要打赤脚或穿凉鞋,雨靴最好,防雨又绝缘,预防触电。

汽车经过积水路段要小心,看到水比较多时,最好不要强行通过,谨防发动机进水。

5、骑自行车、助动车或摩托车在风中受到的冲力,比步行更大,车头易失控。

所以台风直接影响期间,最好勿骑车。

7、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灾害易发地区和已发生高强度大暴雨地区,要提高警惕,及时撤离。

9、如遇雷雨大风,应及时将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关闭,并拔出插头;如果不慎家中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福建沿海一个小山村,二十几户一百来口人,热带风暴袭击四个多小时,没有伤一个人。

狂风暴雨过后的第二天,却有二十余人上吐下泄,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

经过县卫生部门检查,是由于吃了发霉食品和饮用了被污染的水造成的,所以,热带风暴过后还要注意卫生防疾。

防台风存在问题及建议

防台风存在问题及建议

防台风存在问题及建议
防台风存在的问题包括:
1. 缺乏全面的预警系统:当前的台风预警系统主要依赖于气象观测设备,但由于设备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可能存在盲区,导致预警不准确或延迟。

2. 防御措施不完备:某些地区的防台风设施建设不足,例如缺乏足够的防风墙、排涝系统等,造成台风来袭时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更大。

3. 应急响应不灵活:有时候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较快,但部分地区的应急响应机制没有及时调整,导致灾害防范的效果减弱。

4. 公众意识不够强:一些人对台风的危害性和应对措施的认识不足,缺乏防灾意识和紧急避难的自觉性,导致灾害发生时应对不当。

对于上述问题,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的建设和更新,确保全面、准确的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受灾地区。

2. 加大对防台风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修建稳固的防风墙、加强排涝系统的建设等,提高城市的防御能力和抗灾能力。

3.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及时调整预案和应对策略,保证对台风变化的快速反应。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台风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台风相关知识,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台风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台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御台风灾害的合理建议

防御台风灾害的合理建议

防御台风灾害的合理建议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而台风灾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每年都有数十次台风袭击我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防御台风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政府是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责任方,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抗风能力,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援和帮助,及时提供物资和医疗救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个人层面个人也是防御台风灾害的重要责任方,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

首先,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台风的动态,做好防范准备。

其次,要加强家庭防护,检查房屋的安全性,加固门窗,清理阳台和屋顶上的杂物,确保不会被风吹走。

此外,还要备足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社会层面社会是防御台风灾害的重要力量,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积极参与防灾救灾工作。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增强社会的抗风能力。

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救援和帮助受灾群众,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防御台风灾害需要政府、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监测预警和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社会应该加强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积极参与防灾救灾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御台风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避免台风影响

如何避免台风影响

如何避免台风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台风肆虐的情况也愈发频繁。

每年来袭的台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不仅是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更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然而,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台风的影响,保障我们的安全和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

一. 加强避风工程的建设避风工程是指人们为防止台风带来的狂风巨浪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在建筑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抗风能力的建筑材料,建设一些抗打击性强、结构牢固的房子。

此外,也可以采取一些防风、固定物品的措施,防止在台风来临时,物品被风吹走或者被猛浪冲击。

二. 增强自救意识在台风来临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自救准备。

这包括:准备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以及药物等,并保持良好的通讯设备;确保家中的电路和电器线路的安全,防止短路引发火灾;清理环境,防止杂物飞散等情况发生。

当台风来临后,大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确保自身的安全,并及时向防灾救护组织报告情况,以便更好地获得救援帮助。

三. 注意预警信息在台风来临前后,我们应该关注相关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在网络上、电视以及其他媒体上可以获取到许多有关台风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到台风的行进路线以及强度等情况。

大家要懂得如何阅读预警信息,分析数据,判断可能的危险性,避免在台风来临时无所适从。

四. 积极参加社区组织活动在台风来临之前,社区组织可能会举行一些应急演练或其他清理工作。

大家可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为自己和社区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此外,社区组织有时也会借助网络、短信等媒体发布有关台风的消息,大家应该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相关的信息,共同为避免台风的影响做出努力。

总之,避免台风影响需要我们的全力以赴和积极参与,从个人到社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

当我们积极参与,付出努力的时候,台风对我们的影响才会减小,优秀的避风工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充裕的时间,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2000年5月14日台风卫星云图图-2台风云图模式(引自Barrett.1970)关于“治理台风”的建议贾乃华*对待“台风”,目前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人与台风“共处”,这是基于台风的利与害的矛盾而产生的心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意识里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第二种是经过多年努力用人工办法削弱台风的试验失败后,表现得“不知所措”。

第三种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台风,全面分析过去历史上人们的试验,提出“治理台风”的新思路,本文就这第三种态度全面进行论述。

一、客观评价台风台风是一种大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大气运动。

它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是有组织结构的涡旋状云系,也是一种天气系统。

首先通过卫星云图认识台风。

如图-1所示,这是2000年5月14日的台风卫星云图,它显示台风云层由台湾省东南向东北移动的过程。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空的猛烈风暴或旋风,气象学上称为“热带气旋”。

实质上它属于一种热带低气压,如同水里的漩涡一样不停的旋转,其中心伴随地面与高空的气旋形成台风中心,称为风眼。

通过台风云图模式如图-2所示,从台风水平分布图看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1)其中心是一暗黑的无云眼区。

(2)围绕眼区是连续密蔽云区。

(3)围绕密蔽云区是台风的外围螺旋云带。

从图图-3增强红外台风云图(1987年7月13日20时台风)图-4 台风形成的概念模式(引自《卫星气象学》2003年)中可看到,在台风靠赤道一侧有一断裂的对流云尾。

从台风垂直分布图中看到,台风底部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图-3为增强红外台风云图,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台风的结构:眼区、稠密云区和螺旋云带。

台风的螺旋云带的直径在400-600km ,本体的高大密蔽云区的直径在200km ,台风眼直径在10-60km 。

从垂直方向观察,分为三层:流入层距海平面为3km ,中间层为3-8km ,台风顶约为8km ,也叫流出层。

这显示了台风的超大空间尺度。

台风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汲取暖湿空气的能量,又将这些能量浓缩、聚集,使台风蕴涵大量的能量,认为有5.2×1019焦耳/天;有的从带来的大风计算,在风速40m/sec 时的能量为1.5×1012瓦特,可见台风蕴涵能量巨大。

尽管如此,从台风的形成过程看,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从热带气旋发展的概念模式图-4中可以看出它形成的全过程。

T 指数表示生成过程的长短,其强度是随着时间而增大的。

为此我们“治理台风”的“切入点”应该是台风形成的早期或再提前些,而不是台风形成后的第5-6天,即在台风的萌牙状态是治理的最佳时期,达到减弱它和转移它的目的。

1、台风不可无这是根据人类长期的亲身经历,概括出的结论。

(1)台风孕育了古代的华夏文化,印度文化以及玛雅文化上述地区正是台风最多的三个海域,在哪里由于台风送来了生命甘泉—淡水,使那里的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活、居住的地方,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文化的发展。

(2)台风调节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在热带海域生成的台风,它汲取了暖湿空气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浓缩、聚集在风眼和螺旋云带中。

即通过它的大规模的大气运动,促使南北纬度之间的大气能量交换。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地球上热量的平衡,也调节广大地区的气温。

(3)台风带来丰沛的雨水,促进农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用水。

如《全国气候影响评价2003》中指出的:“2003年台风带来的降雨对缓解华南、江南部分地区的秋旱十分有利”。

对“科罗旺”台风的评价是:“给华南旱区带来了难逢的及时雨,对促进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极大地缓解了困扰数月的严重旱情,同时不少大小水库吃饱喝足,为冬季瓜菜和来年早稻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水电企业也因此而受益”。

2、台风造成的灾害严重(1)杀害生灵的刽子手根据统计,从1947年到1980年间各种自然灾害,以死亡人数计算,台风、飓风与热带气旋造成全球死亡为499000人,地震死亡为450000人,各种洪水死亡为194000人,以及其他等。

由此可见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之多在十大自然灾害中高居首位。

1910年8月31日在台湾北部登陆的台风,死亡451人,伤482人,全毁房屋15505所,半毁房屋13851所,淹没农田35583町。

1992年8月2日在汕头登陆的台风,造成死伤6万余人,损失财产7千万元之多。

近4年,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因单纯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46亿元,平均每年因台风造成死亡为570人。

1780年10月,一场飓风荡平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大约2万人丧生。

1905年上海遭台风巨灾,据《江苏省通志稿·灾害志》载:这次罕见的风暴潮灾中丧生人数——崇明:1.7万余人;川沙:5500人;宝山:2500人;南汇:1000人;总数为2.6万人。

1970年11月12日,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湾,30万人死于非命,造成了20世纪最悲惨的灾难。

2005年8月23日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新奥尔良市6000—12000人死亡。

(2)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破坏者全球每年热带风暴发生80—100次,它们对人民生产及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每年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70亿美元。

1920年7月30日浙江海门镇,台风狂风暴雨,海潮暴胀数丈,房屋漂去十之七八,死千余人,码头冲垮,六千余花地遭淹没,损失七、八千亩良田。

1959年9月26日,“薇拉”台风袭击日本,使名古屋市几乎成为废墟。

1988年台风在浙江象山登陆,杭州市内进水,房屋倒塌,电力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多元。

今年第13号台“泰利”袭击北国大陆六省市,124人死亡,损失逾154亿元。

据专家估计,“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是“9.11”事件的7倍,它让曾经被称作“无忧城”的新奥尔良市几乎在瞬间消失。

二、对待台风应持的态度我们既不能停留在采取“加强台风预报、提前防备、任其肆虐以及事后救灾”的“共处”态度;也不能采取用原子弹炸毁台风和炮轰台风,那种盲目激进的“狂飚计划”的态度;而应采取“兴利避害”的“治理台风”的态度。

即:(1)充分发挥台风调节大气温度与供给雨水的优势。

(2)尽量设法使台风不危害,做到在台风的早期掌握其生成的规律。

(3)在掌握台风生成和运动规律基础上,按人们的需要引导台风的走向与控制它的强弱,达到为人类所需。

这是对待台风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治理台风的目标。

三、历史上治理台风的失策台风是一个庞大的空气漩涡,类似“独眼大巨龙”,看上去又像一个活动在海洋面上的巨大蘑菇。

它的直径高达1000km,从热带向高纬度移动过程中,产生宽的降雨带约数10—数100km,长约数1000km,雨带所经之处都会降大雨,达1000mm以上,刮大风超过60m/sec。

有专家估计台风的能量要比一颗原子弹大多少倍,它产生的破坏力是可以想像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台风,前人有许多尝试:——二战后有人提出用原子弹去炸毁台风。

——1947年美国提出的“卷云计划”,用人工影响台风,共进行两次,都失败了。

——1960年美国又提出“狂飚计划”,企图大量撒播碘化银,改变台风中心的能量分布,来减慢风速,两次试验都不理想。

——1969年8月对“黛比”飓风的试验,使风速由50m/sec减到40m/sec。

——后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实施“狂飚计划”时,因为没有台风,使墨西哥遭到严重的干旱,而中止此计划。

——1975年,美国打算在西太平洋实行“狂飚计划”,遭到中、日、韩等国反对而终止。

前人在治理台风方面的失策表现在:1、选择时机错误——台风已形成为庞大“巨龙”,此时对其采取措施,显然失策。

2、选择与如此庞大的“巨龙”和拥有巨大能量的已“成熟”的台风进行对抗,这是战术上的失策。

3、盲目的“削弱”与减慢“风速”,而不是在掌握其运动的规律之后,引导其方向与控制其势力,这是战略上的失策。

四、治理台风的切入点是台风发生的早期在台风生成的早期有利于我们研究与调控,这是因为:(1)台风的尺度小;(2)台风的能量小;(3)在人类能力所及的情况下便于观测、研究、调控。

如图4所示。

其目的在于治理台风,即:1、可以预见台风的早期有关参数将主要影响台风的生成后的走向与尺度。

由于长期以来对台风生成的规律研究的缺失,使我们在这方面非常缺乏知识与了解。

2、研究热带扰动生成后的消失规律,以便控制台风的生存。

3、研究为什么只有10%的热带扰动才能形成飓风,参阅以下统计:热带大西洋扰动形成飓风的数目通过研究掌握台风的生成规律4、台风生成后,其它诸多因素: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动力和热力、非对称结构、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地形等对台风的影响都是治理台风所必需的知识。

五、建议把“治理台风”列入国家议程。

对于“治理台风”,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太超前了”。

也有人说:“美国对飓风问题还没解决,我们能做什么呢”?还有人说:“这个问题的难度太大了,留在以后再说吧”!我们中国人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去闯前人没有攻陷的难关。

事在人为,美国人没解决的难题,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勇敢地面对它,攻破这个世界的难题呢?为此,建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吹响“治理台风”的战斗号角,把“治理台风”列入国家议程,切实全面规划、周密布署、分工协作和联合多学科攻关,就一定能战胜台风。

具体建议如下:1、全国成立“治理台风”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领导治理台风的各项工作,其目标是:(1)掌握台风的生成、发展和运行的规律;(2)研究、实验影响台风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手段;(3)利用台风为我所需,即遇到干旱时,促成台风的生成,引导它到达该地区,以缓解旱情,也可以把台风引导到华北、东北或西北地区;(4)避免台风的灾害,即在大陆风调雨顺时,对即将生成的台风使其消失,或生成后引导它远离大陆,走向太平洋。

2、将“治理台风”列入国家科研重点攻关项目。

3、调整现有一些台风的研究课题,转向“治理台风”的方面来。

4、建立“治理台风”的专业突击队或专业研究所,把台风的科研、试验与现场消灭台风紧密结合起来。

使其拥有:卫星遥感观测、仿真、模拟、低温介质、无人飞行器与运载船支、无线遥控及海外基地等一系列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与全套现代化的设备装置。

5、争取国际合作,与周边国家合作研究与实施治理台风的具体计划。

目前正值台风肆虐之际,讨论与研究“治理台风”的问题,更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希望有关政府、组织、专家和关心的人士面对这个难题,投入进来,参与组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模拟实验与现场实施。

相信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在不长时间里把台风治理好,让我国沿海人民过上太平的日子。

*原航天研究生部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