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基承载力

合集下载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126第6章 地基承载力§6.1 概述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以kPa 计,我们通常把地基土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为极限荷载或极限承载力。

如果基底压力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地基就会失稳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必须确保地基有足够的稳定性,该稳定性可用安全系数K来表示,即p p K u (地基极限承载力u p 与基底压力p 之比)。

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土的强度和地基稳定性角度介绍确定地基承载力常见的几种理论方法。

6.1.1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可以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来研究地基土的承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基础受荷的模拟试验。

在要测定的地基土上放置一块模拟基础的荷载板,见图3-8所示,受加载条件的限制,这板的尺寸较实际基础小,一般约为0.25~1.0m 2,置于基底的设计标高上。

然后在这板上逐级施加荷载,同时测定在各级荷载下荷载板的沉降量,并观察周围土位移情况,直到地基土破坏失稳为止。

通过试验可得到荷载板各级压力p 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s 之间的关系,绘得p -s曲线如图6-1所示,对该p -s 曲线的特性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地基变形的过程。

通常地基变形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a ) (b ) (c ) 图6-1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a )p -s 曲线;(b )线弹性变形阶段;(c )弹塑性变形阶段1. 压密阶段(或称线弹性变形阶段)相当于p -s 曲线上的oa 段。

在这一阶段,p -s 曲线接近于直线,土中各点的剪应力均小于土的抗剪强度。

在这一阶段,荷载板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土的压密变形引起的,见图6-1a、和图6-1b。

把p-s曲线上相应于a点的荷载称为比例界限p。

cr2.剪切阶段(或称弹塑性变形阶段)相当于p-s曲线上的ab段。

在这一阶段p-s曲线已不再保持线性关系,沉降的增长率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

在这个阶段,地基土中局部范围内(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发生剪切破坏,这些区域也称塑性区。

第六章 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

第六章 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

LOGO
地下室
(a)
(b)
桥台
矿石、煤 砂或碎石
(c)
(d)
挡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建筑物,它是为了防止 边坡的坍塌失稳,保护边坡的稳定,人工完成的构筑物。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一节
概述
LOGO
挡土墙的类型
结构作用的不同
重力式
悬臂式
扶壁式
加筋土式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一节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一节
概述
LOGO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 力。为保证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出现整体剪切破 坏而散失其稳定性,在地基计算中必须验算地基的 承载力。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二节 作用在挡土墙上土压力
LOGO
根据挡土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的应力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三节 朗金土压力理论 基本原理
LOGO
朗金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 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弹性平衡状态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轨道工程系
第三节 朗金土压力理论
LOGO
当整个土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 ,各点都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设土的重 度为γ ,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此时应力状态用莫尔圆表示为所示圆Ⅰ,该 点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故莫尔圆没有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粘性土朗金主动土压力分布:
1.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强度存在负侧压力区(计算中不考虑) 2.合力大小为分布图形的面积(不计负侧压力部分)
3.合力作用点在三角形形心,即作用在离墙底(h-z0)/3处

地基承载力概述.pptx

地基承载力概述.pptx
第6章地基承载力
6.1 概 述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 的能力,以kPa计。一般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来表 述。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 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 的压力值
地基承载力可分为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允许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允许承受荷载的能力 极限承载力是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整体稳
地基的临界荷载
式(6-6)与式(6-7)中,第一项中的γ为基底面 以下地基土的重度;第二项中的γ为基础埋 置深度范围内土的重度;如系均质土地基 则重度相同。另外,如地基中存在地下水 时,则位于水位以下的地基土取浮重度γ′值 计算。
6.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
极限荷载即地基达到完全剪切破坏时的最小压力。 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可作为地基的承载力设计 值。
地基的破坏形式
(2)剪切阶段 p-s 曲线上的ab段,此段曲线为非线性关系,沉降 的增长率△S/△p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地基土中 局部范围内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发 生剪切破坏,这些区域也称塑性区。随着荷载的 继续增加,土中塑性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大,直到 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由载荷板两侧挤出而破 坏。因此,剪切阶段也是地基中塑性区的发生与 发展阶段。相应于p-s 曲线上b点的荷载称为极限 荷载pu。
定时的基底最小压力。
地基土沉降变形
概述
建筑物基础沉降和沉降差
变形要求
概述
荷载过大超过地基承载力
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稳定要求
概述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载荷试验法、理 论计算法、规范查表法、经验估算法等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保证地基土不发生剪切 破坏而失去稳定,同时也为使建筑物不致 因基础产生过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而影 响其正常使用,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底面 的压力,使其不得超过地基的承载力设计 值

六章节地基承载力

六章节地基承载力
Nr、Nq、Nc均为承载力系数,均与有关,太沙基给出关
系曲线,能够根据有关曲线得到 上式合用于条形基础整体剪切破坏情况,对于局部剪切
破坏,将c和tan均降低1/3 局部剪切破坏时地基极限承载力
pu 1/ 2bN ' 0dNq' 2 / 3cNc'
Nr 、Nq 、Nc为局部剪切破坏时承载力系数,也能够根 据有关曲线得到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
主要内容
• §6.1地基承载力概述 • §6.2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拟定地基承
载力
• §6.3按极限荷载拟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 §6.4按原位测试成果拟定地基承载力 • §6.5按《地基规范》拟定地基承载力
§6.1 地基承载力概述
• 一、地基承载力概念
建筑物荷载经过基础作用于地基,对地基提出两 个方面旳要求
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b b.弹塑性变形阶段
ab段,荷载增长,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
线,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现塑
性变形区
s
c c.破坏阶段
bc段,塑性区扩大,发展成连续滑动面,
塑性变 形区
荷载增长,沉降急剧变化 pcr<p<pu
p<pcr
连续滑动面 p≥pu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 段)时,地基所承受旳基地压力称为临塑荷载pcr
p
d
(0
sin
0 )+(d
z)
M点到达极限平衡状态,大、 小主应力满足极限平衡条件
z
(
p
d
)
sin 0 sin
0
c -d
tg
塑性区边界方程
z
(
p
d
)

第六讲 地基承载力

第六讲 地基承载力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10 180 140 15 250 180 30 340 250 50 500 340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
5. 地基承载力确定
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 N fak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05 145 190 235 280 325 370 430 515 600 680 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 N10 fak 15 105 20 145 25 190 30 230
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由荷载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
2.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破坏形式
⑴ 地基的主要破坏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冲切破坏
整体剪切破坏 : p-s曲线上出现明显的转折点 ,土中形成 连续滑 动面,并延伸到地面,土从基础两侧挤出并隆起 。整体剪切破坏 常发生在 浅埋基础下的密砂或硬粘土等坚实地基中。当发生这 种类型的破坏时,建筑物突然倾倒。
⑴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பைடு நூலகம்
① 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
fa pu / K
② 按《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确定 b f a M b b M d m d M c c k e 30 以临界荷载理论公式 p1 / 4 中的系数为基础确定的,考虑到内摩 擦角大时理论值偏小的实际情况,因此对 M b 一部分系数作了调 整。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
5. 地基承载力确定
抗剪强度指标c、φ的平均值cm、φm

i
i 1
n
n
标准差σc、σφ


i 1

(推荐)第六章天然地基承载力PPT资料

(推荐)第六章天然地基承载力PPT资料

=20°,c=20kPa,求(1)该地基承载力
p试1/验4 时,(2,)若先地行下钻水孔位,上再升把至上地端表接下有1.钻杆的标准贯0入 器1 放.5 至 孔底1 ,然 2 9 后0 用.5 质量 为1 63. 1 1.0 7 k/N m 3
k 的贯入阻力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值。
一、塑性区的发展范围
一 根、据塑弹性 性区 理的 论发 ,展 地范 基围 中任意点由条形均布压力所引起的a附k加段大、,小主荷应载力 增加,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地
p-s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
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现塑性变形区
3 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近似解
z(p H )ssiin n c tg- H
塑性区边界方程
塑性区最大深度 zmax
z(p H ) s siin n c tg- H
ddz pHcsoins 10
zm axp H ctg - 2+ - c tg - H
二、临塑荷载pcr和界限荷载
当zmax=0,地基所能承 受的基底附加压力为临塑荷
例题
某条基,底宽b=1.5m,埋深d=2m,地基土的重度 =19kN/m3,饱
和土的重度 sat=21kN/m3,抗剪强度指标为 =20°,c=20kPa,求(1)该
建由筑Pa物 计的算基式底可地压知基力,,P承a应仅该与载在c、力地H基、p所1允、/4许,的有(2最关)大,若承而载地与能基下力础之宽水内度位〔无极关上限,为承升什载么至力?)地表下1.5m,承载力有何变化?
地基濒临破坏〔即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时,地 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极限荷载pk
三、地基的破坏形式
1. 整体剪切破坏
条件: 密实砂土或硬粘土 或基础埋置较浅且

土力学-第六章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土力学-第六章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土楔在三力作用下,静力平衡
E 1 2 h Ka 2
滑裂面是任意给定的,不同滑裂面得 到一系列土压力E,E是q的函数,E 的最大值Emax,即为墙背的主动土压 力Ea,所对应的滑动面即是最危险滑 动面
1 2 Ea h 2 cos 2 ( ) sin( )sin( ) 2 cos cos( ) 1 cos( ) cos( )
36.6kPa
paB下 1h1K a 2 2c2 K a 2= .2kPa - 4 paC ( 1h1 2 h2 ) K a 2 2c2 K a 2 36.6kPa
= 主动土压力合力 Ea 10.4 2 / 2 (4.2 36.6) 3 / 2 71.6kN / m
hKp +2c√Kp
1.粘性土被动土压力强度不存在负侧压力区 2.合力大小为分布图形的面积,即梯形分布图形面积 3.合力作用点在梯形形心
hp
四、例题分析 【例】有一挡土墙,高6米,墙背直立、光滑,墙后填土
面水平。填土为粘性土,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如下 图所示 ,求主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并绘出主动土压力 分布图
pa zKa 2c K a
pa zK a
h
hKa
1.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强度与z成正比,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 2.合力大小为分布图形的面积,即三角形面积 3.合力作用点在三角形形心,即作用在离墙底h/3处
h/3
Ea
(1/ 2)h2 Ka
当c>0, 粘性土
pa zKa 2c K a
z0 ≤0说明不存在负侧压力区,
2.成层填土情况(以无粘性土为例)
h1
h2 h3
A B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2、浅基础地基破坏模式 c冲剪破坏 冲剪破坏一般发生于基础刚度很大,地基土十分软弱的情况。在 荷载作用下,由于基础下软弱土的压缩变形使基础连续下沉,如 荷载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基础可能向下“切入”土中,基础 侧面附近的土体因垂直剪切而破坏。冲剪破坏时,地基中没有出 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基础四周的地面不隆起,压力与沉降关系 曲线与局部剪切破坏的情况类似,曲线不出现明显的转折现象, 如图8—2曲线c。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4、地基极限承载力 (1)普朗德尔一赖斯诺极限承载力理论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4、地基极限承载力 (1)普朗德尔一赖斯诺极限承载力理论 普朗德尔得出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为: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4、地基极限承载力 (2)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
滑动土体分三区: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4、地基极限承载力 (2)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5、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和 沉降差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以 fa表示。 fa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要有—定的强度安全储备。 (2)地基变形不应大于相应的允许值。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5、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5、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 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力,它相当于地基极限 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K,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 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第六部分:地基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u
荷载沉降曲线
S


1.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1)稳定要求:
2)变形要求:
2 地基中剪切破坏的型式有
整体破坏
曲线开始近直线,随后沉降陡增,两侧土体隆起。
局部剪切
松软地基,埋深较大;剪切破坏区仅仅被限制在地基内部的某 一区域,未形成延伸至底面的连续滑动面。
冲剪破坏
地基破坏形式与土的压缩性有关:坚硬或紧密土:整体剪切破 坏;松软土: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
o
临塑荷载
pcr
a b
pu
P 极限荷载
S
pcr 临塑荷载 pcr~ pu pu
塑性区发展 和临界荷载
地 基 土 开 始 出 现 剪 切 破 坏
pcr
pu
连续滑动面 和极限荷载
连 续 滑 动 面
s
1902年由密歇尔(Michell)给出的弹性力学解答:
z max p γ 0d γ π c (ctg ) 0d γπ 2 γtg γ
例:某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长度为3m,宽度为2.4m, 承受中心荷载。基础埋深2.2m。地基土分为三层 第一层:人工填土γ1=18.6kN/m3, 第二层:粘土 γ2=19.8kN/m3, φ2=220,c2=26kPa。 第三层:粉质粘土 γ3=16.2kN/m3, d=2.2m φ3=150,c3=15kPa。 求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 解:求临界荷载 p 1 γbM 1 γ 0dMd cM c 根据持力层粘土φ计算
3、地基承载力类型
pcr 临塑荷载
地基土弹性变形结束,塑性变形将要开始时地基所承受的荷载 pu 极限荷载 地基土塑性变形延展成连通的滑动面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p1/4、 p1/3 临界荷载 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视地基土能够承受 多大的压力,该压力即为容许承载力(临界荷载)。
pcr γdMq cM c
πctg γπz max π p γ 0d 1 c π π π ctg ctg ctg 2 2 2
当 z max 0 pcr γ 0dMd cM c
Md 1 π π ctg 2
2cos2 450 2
N γ , Nq , Nc 可根据内摩擦角查表6.5.1或图6.5.2
b
2 cNc
N
滑动土体自重产生的抗力 滑裂面上的粘聚力产生的抗力 侧荷载d产生的抗力
qNq
2.条形基础(地基土质较差,发生非整体剪切破坏) 1 2 p u bN qN q cN c 2 3
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现场载荷试验
千 斤 顶 荷载板
•地基破坏的判定 Pcr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 (1)明显侧向挤出或发生裂纹 (2)荷载增量很小,沉降急剧增加, pcr (3)某级荷载增量下,24小时内沉 降不能稳定
E0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2 p cr b E0 (1 ) s b为承压板的直径或边长;ω为 沉降系数,方形承压板ω=0.886, 圆形承压板ω=0.785;ν为土体的 泊松比,粘土取0.42,粉土取0.35, 砂土取0.3,碎石土取0.27
Md 3.4 M c 6.0
4 4
4 4
P
地面 填土 1m
粘土
5.8m
M 1 = 0.6
4
粉质粘土
6.2m
p 1 γbM 1 γ 0dMd cM c = 19.8 0.6 2.4 +19.26×3.4×2.2 + 26×6 = 329kpa
例. 所谓临界荷载,就是指 (A) 地基持力层将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B) 持力层中出现连续滑动面时的荷载 (C) 持力层中出现某一允许大小塑性区时的荷载 例. 粘性土(c0,0)地基上,有两个宽度不同埋置深 度相同的条形基础,则 (A) 宽度大的临塑荷载大 (B) 宽度小的临塑荷载大 (C) 两个基础的临塑荷载一样大
1 P1 γbMr γdMq cM c 3 3
1 P1 γbMr γdMq cM c 4 4
Mq 1

π ctg π 2
π ctg Mc π ctg 2 π M r' π ctg 2
pu 686 f= 343kpa k 2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的地基承载力
fa fak b (b 3) d o (d 0.5)
式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ηb、ηd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6.6.12取值; b为基础底面宽度,当基础宽度小于3m按3m取值, 大于6m按6m取值; 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 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确定 查表6.6.1~6.6.11
6.3 普朗特极限承载力
B p D B F 实际地面
假定: (1)地基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重量介质,即认为基底下土 的容重等于零,而只具有 c、 的材料。 (2)基础底面光滑,即基础底面与土之间无摩擦力存在。
C
E
(3)当地基处于极限(或塑性)平衡状态时,将出现连续的 滑动面,其滑动区域即将由朗肯主动区Ⅰ,径向剪切区Ⅱ和朗 肯被动区Ⅲ所组成
(45o 2) 角; 其中滑动区Ⅰ的边界ad(或a1d)为直线并与水平面成
滑动区Ⅱ的边界de(或de1)为对数螺旋曲线,滑动区Ⅲ的边界 0 ef(或e1f1)为直线并与水平面成 (45 2) 角。
(4)当基础有埋置深度D时,将基础底面以上的两侧土体用 当量均布超载q等于 q γD 来代替。
第六章地基承载力
地基土沉降变形
建筑物基础沉降和沉降差
变形要求
荷载过大超过 地基承载力
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稳定要求
建筑物因地基问题引起破坏有两种原因:
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 或者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开裂以致毁坏或失去使用价值
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所能承受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理论公式计算; 根据土的性质指标查规范;
(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由现场荷载试验或静力触探等原位试验确定
按塑性区开展深度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pcr 临塑荷载 pu 极限荷载 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 视地基土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该压力 即为容许承载力(临界荷载p1/4、 p1/3)。
2.局部剪切
3.冲剪破坏
松软地基,埋深较大;荷载 几乎垂直下切,两侧无土体隆起。
3.冲剪破坏
某谷仓的地基整体破坏
水泥仓地基 整体破坏
办公楼 外墙
黄粘土 蓝粘土
地基土可能的滑动方向
石头和粘土
岩石
在软粘土上的 密砂地基的冲 剪破坏
地基破坏形式与土的压缩性有关: 坚硬或紧密土:整体剪切破坏; 松软土: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
P cNc u
修正后得:
1 Pu qN q cN c bN 2
Nq e
πtan
N 2 Nq 1 tan
Pu 极限荷载
q γd
r d
C 粘聚力
0 tan 45 2
2
Nc Nq 1cot
Nq、 Nc、 Nr 查表6.3.1
地面 填土 1m
粘土
5.8m
pcr γ 0dMd cM c
根据持力层粘土φ计算
γ0 =
Md 3.4 M c 6.0
1.2
粉质粘土
γ 1 × 1+γ 2 × 1.2 18.6 1+19.8 = 2.2 2.2
= 19.26kN / m 3
6.2m
pcr γ 0dMd cM c = 19.26×3.4×2.2 + 26×6 = 300kpa
Mc
π ctg π ctg 2
查表6.2.1
一般认为,对中心受压基础,塑性区最大深度控制在基础宽度 的1/4;对偏心受压基础,宜控制在基础宽度的1/3; π 1 p 1 γbM 1 γ 0dMd cM c M z max b π 3 3 3 3(ctg ) 2 1 π M1 z max b p 1 γbM 1 γ 0dMd cM c π 4 4 4 4 4(ctg )
1 3
注意:第一项对应基底以下土容重;第二项对应基底以上土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的容重一律采用浮容重。
2
例:某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长度为3m,宽度为2.4m, 承受中心荷载。基础埋深2.2m。地基土分为三层 第一层:人工填土γ1=18.6kN/m3, 第二层:粘土 γ2=19.8kN/m3, φ2=220,c2=26kPa。 第三层:粉质粘土 γ3=16.2kN/m3, d=2.2m φ3=150,c3=15kPa。 求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 解:求临塑荷载 P
3.圆形基础:
pu 0.3 RN 1.2cNc 0dNq
4.方形基础: pu 0.4bN 1.2cN c 0 dNq 式中:R为圆形基础的半径; b为方形基础的宽边
矩形基础,根据b/L(0~1)内插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的确定办法: ① 要求较高: f = Pcr
而使地基产生剪切破坏
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1)稳定要求:
2)变形要求: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在不破坏、不产生过大沉降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荷载的大小。
地基中剪切破坏的型式有
1.整体破坏
临塑荷载 o
pcr
a
pu P
极限荷载 b
S
pcr 临塑荷载
pu 极限荷载
2.局部剪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