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水火共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蒸煮法

水润透或
药物
于蒸制容器内 隔水加热
拌辅料润透
至所需程度
放凉,取出,干燥。
晾至六七成干,切片干燥。
四、注意事项
⑴ 需拌辅料蒸的药物,应拌匀润透后再蒸。 ⑵ 一般先用武火加热,待“圆汽”后改用文火。
非密闭的酒蒸,火力不宜太强,以免酒气挥 发。 ⑶ 蒸制过程中,应随时添加适量开水补充蒸发 掉的水分。
何首乌
? 1.中药材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 蒿等。
? 2.中成药 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 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 气丸、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
(二)中毒机理
? 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 ),一 般中毒量为0.2mg ,致死量为2~4mg。主 要是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 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 生异常兴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 而死亡。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
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 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 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 样。气微,味淡。
附子
?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 0.3cm。
一、乌头类药物
(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 药
,
筛
去
砂
? ⑵ 淡附片
盐附子
清水浸漂 每天换水2-3次
锅内 加甘草黑豆
共煮
无麻舌感
取出,去辅料,切片,干燥。
? 辅料用量:甘草5%、黑豆10%。
淡附片
【饮片性状 】 为不规则薄片。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 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炮制作用 】 生品有毒,制后毒性降低,便于内服 。
水火共制技术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 (1)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 离蒽醌开始增加,20小时后开始减少,致使致泻作用减弱。
■ (2)磷脂及糖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使补益作用 更加突出。
■ (3)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炮制时间对游 离蒽醌和二苯乙烯芏都有明显影响,时间过长均会引起二 者的损失。相比之下,以32小时 炮制品为好。
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 清代还有吴茱萸制法、米泔水 浸等方法。现行主要有蒸、煮、炒炭等炮制方法。
第15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 炮制方法] ■ 1.黄芩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泥屑,大小分档。
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 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将净黄芩经沸水煮 10分钟,闷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力等方面作用。
第32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人参
■ [ 处方用名] 人参、生晒参、红参。 ■ [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有“园生”、“山■药:黑豆=1 Nhomakorabea0:10
■ 黑豆汁制法:
■ 取黑豆10kg , 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 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第10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 炮制作用]
■ 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
能。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
■ 蒸制—— 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 久疟体虚,高血脂症。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中药制法制则

中药制法制则一、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等不同的需求,对采集来的原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
1. 修制:主要是对药材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加工,如洗净、干燥、切制等。
2. 水制:利用水或其它液体对药材进行处理的方法,如漂洗、浸泡、闷润等。
3. 火制:通过加热的方法对药材进行处理,如炒、炙、煅等。
4. 水火共制:既包含水制又包含火制的方法,如蒸、煮、烊等。
二、炮制程度炮制程度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材的处理程度,不同的药材和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炮制程度。
炮制程度主要通过时间和温度来控制。
1. 时间:炮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药材的成分和药效,需要根据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种类来确定。
2. 温度:炮制过程中的温度会影响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效,需要根据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种类来确定。
三、炮制标准炮制标准是指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每种具体的炮制方法所设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和参数。
炮制标准需要遵循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和相关的行业标准。
四、药材贮存药材贮存是指对已经炮制好的药材进行保存和管理。
为了保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贮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贮存容器:应选择密封性好、不易变形的容器,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
3. 定期检查:应定期检查贮存的药材是否有虫蛀、霉变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五、炮制环境炮制环境是指炮制过程中所处的工作环境,为了保障炮制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洁卫生: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药材。
2. 安全操作: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中药炮制的内容

中药炮制的内容
五大类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
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学:中药炮制的方法——水火共制

常见的⽔⽕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
煮 是⽤清⽔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法。
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蒸 是利⽤⽔蒸⽓或隔⽔加热药物的⽅法。
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
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的⽽定。
潬 是将药物快速放⼊沸⽔中短暂潦过,⽴即取出的⽅法。
常⽤于种⼦类药物的去⽪和考试,⼤站收集⾁质多汁药物的⼲燥处理。
如潬杏仁、桃仁以去⽪;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贮存。
淬 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冷⽔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法。
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
如醋淬⾃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等。
中药炮制的知识

中药炮制的知识
五大类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
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炮制的制法

中药炮制的制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
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时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气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学:中药炮制的方法——水火共制

常见的⽔⽕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
煮 是⽤清⽔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法。
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蒸 是利⽤⽔蒸⽓或隔⽔加热药物的⽅法。
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
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的⽽定。
潬 是将药物快速放⼊沸⽔中短暂潦过,⽴即取出的⽅法。
常⽤于种⼦类药物的去⽪和考试,⼤站收集⾁质多汁药物的⼲燥处理。
如潬杏仁、桃仁以去⽪;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贮存。
淬 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冷⽔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法。
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
如醋淬⾃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煮、燀是一类“水火制”的方法。即 需用液体,包括:清水、酒、醋、药汁; 也有包括固体的,如豆腐。
第一节 蒸制技术
一、含义 蒸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
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二、分类 1.加辅料与否(1)清蒸:不加辅料;(2)辅料蒸:
2. 抗炎: 生品强于炙品;酒炙能增强免疫作用。
地黄
[处方用名]、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 熟地炭。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或新鲜根。
[历史沿革] 现行,有清蒸、酒蒸、煅炭、炒炭等 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鲜地黄 ——取鲜药材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 时切厚片或绞汁。
(2)补益作用增强
制首乌还原糖含量和卵磷脂含量都增加, 同时黑豆汁其协同作用。
生品
制品
还原糖含量: 1.96
4.02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1)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 少,游离蒽醌开始增加,20小时后开始减少,致使 致泻作用减弱。
(2)磷脂及糖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使补 益作用更加突出。
(3)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炮制 时间对游离蒽醌和二苯乙烯芏都有明显影响,时间 过长均会引起二者的损失。相比之下,以32小时 炮 制品为好。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泻下作用减弱,当蒸至50小时以后即看不到泻 下作用。
(2)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 乌无此作用。生、制首乌均有降血脂作用。
4.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开水,以免蒸 汽中断,特别注意不要将水煮干,影响药物质量,需日 夜连续蒸制者应有专人值班,以保安全。
5.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 料,应拌入药物后再进行干燥。
何首乌
【来源】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根熟(《理伤》)等炮制方法。
蒸制—— 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 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症。消除 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1)改变药性,消除滑肠通便。 (2)增强药效。
【炮制研究】
(1)泻下作用减弱
结合型蒽醌转化成游离型蒽醌
【炮制方法】
1.何首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透 -切厚片或块
2.制首乌
生药+黑豆汁―蒸―至液汁吸尽,药物呈棕褐 色
药:黑豆=100:10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 ,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 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炮制作用]
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 通便的功能。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高血脂症。
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 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 伤害脾阳,导致腹痛。如治肺热咳嗽的黄芩泻肺汤
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 血。如治邪热伤络,血不循经之吐血,衄血的聚金丸。
[炮制研究]
1.酶解: 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葡萄糖醛酸 和两种甙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 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而变绿。
3.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如桑螵蛸生品经蒸后杀 死虫卵,便于贮存。黄芩蒸后杀酶保苷。
4.便于软化切片 如木瓜、天麻等药或质地坚 硬,或含糖类较多,若用水浸润则水分不易渗 入,久泡则损失有效成分。采用蒸后切片的 方法软化效果好,效率较高,饮片外表美观, 容易干燥。
(二)蒸制的操作方法
将药大小分开,质坚者先用水浸润1-2h。 用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 后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度 取出。
2.酒黄芩 ——先加黄酒拌,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 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芩:黄酒=100:10
3.黄芩炭——用武火炒至药物外面焦褐色,里面深 黄色,存性,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摊晾干。
[炮制作用]
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入气分,湿 热黄疽,乳痈发背。如治热邪入侵气分,壮热烦躁的 黄连解毒汤;治湿热阻于肝胆,全身黄疽的必效散。
蒸时,短者12小时, 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 反复蒸。
(三)注意事项 1.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应待辅料被吸尽后再燕。 2.蒸时先用武火,待“圆汽”后改为文火,保持锅内
有足够的蒸汽即可。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 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发,达不到酒蒸的目的。
3.要注意火候,若时太短则达不到蒸制目的;若蒸 过久,则影响药效,有的药物可能“上水”,难于干燥。
加辅料。 2.与蒸气的接触(1)直接蒸法:直接利用流通蒸汽
蒸;(2)间接蒸法:药物在密闭条件下隔水蒸。
三、蒸制的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如地黄生品性寒, 清热凉血,蒸制后使药性转温,功能由清变补。
2.减少副作用 如大黄生用气味重浊,走而不守,泻 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能 减轻腹痛等副作用。黄精生品刺激咽喉,蒸后则 无。
(3)抗菌:生、制品均有,生品最强。而黑豆制品 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和地黄汁制首乌对白喉杆 菌的抑制力优于生品和其他制品。 毒性实验表明制首乌的毒性小于生首乌,蒸20小 时以后的制品几乎无毒性。
黄芩
[处方用名]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gi的干燥根。去粗皮。
[历史沿革] 酒炒、酒焦、姜汁作饼(、煅炭等炮制 方法。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 清代还有吴茱萸 制法、米泔水浸等方法。现行主要有蒸、煮、炒炭 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芩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泥屑,大小 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 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 将净黄芩经沸水煮10分钟,闷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 一致时,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