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如何区分
三极管三种工作状态详解

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直流通路、交流通路;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一般将IB≤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 在图中为IB=0的一条曲线的以下部分。
此时IC也近似为零。
由于各极电流都基本上等于零, 因而此时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
其实IB=0时, IC并不等于零, 而是等于穿透电流ICEO。
一般硅三极管的穿透电流小于1μA, 在特性曲线上无法表示出来。
锗三极管的穿透电流约几十至几百微安。
当发射结反向偏置时, 发射区不再向基区注入电子, 则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所以, 在截止区, 三极管的两个结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对NPN三极管, UBE<0, UBC<0。
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这时三极管处放大状态。
此时发射结正向运用, 集电结反向运用。
在曲线上是比较平坦的部分, 表示当IB一定时, IC 的值基本上不随UCE而变化。
在这个区域内,当基极电流发生微小的变化量ΔIB时, 相应的集电极电流将产生较大的变化量ΔIC, 此时二者的关系为ΔIC=βΔIB该式体现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对于NPN三极管, 工作在放大区时UBE≥0.7V, 而UBC<0。
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
3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3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引言三极管(transistor)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放大状态、截止状态和饱和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1. 放大状态放大状态是三极管最常见的工作状态之一。
在放大状态下,三极管被用作信号放大器,将输入的弱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
放大状态下的三极管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
1.1 NPN型三极管的放大状态NPN型三极管中,发射区掺杂为N型半导体,基区掺杂为P型半导体,集电区掺杂为N型半导体。
在放大状态下,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如下:1.电流流向: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基极电流(IB)会引起发射极电流(IE)的变化,进而控制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
这种电流放大的作用使得输入信号能够被放大。
2.放大倍数:NPN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由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比值(IC/IB)决定。
一般来说,NPN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较高,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倍。
3.特点:放大状态下的NPN型三极管具有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大电流放大倍数等特点。
1.2 PNP型三极管的放大状态PNP型三极管中,发射区掺杂为P型半导体,基区掺杂为N型半导体,集电区掺杂为P型半导体。
PNP型三极管的放大状态与NPN型三极管类似,但电流的流向相反。
1.电流流向: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基极电流(IB)会引起发射极电流(IE)的变化,进而控制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
这种电流放大的作用使得输入信号能够被放大。
2.放大倍数:PNP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由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比值(IC/IB)决定。
一般来说,PNP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较高,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倍。
3.特点:放大状态下的PNP型三极管具有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大电流放大倍数等特点。
2. 截止状态截止状态是三极管的一种工作状态,也称为关断状态。
npn三极管的截止 放大 饱和状态

npn三极管的截止放大饱和状态NPN三极管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电子器件,它可以用于电子放大器和开关等多种应用中。
在使用NP三极管时,我们需要了解NP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状态的特点和相关内容。
一、截止状态截止状态是指当NP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输出电流几乎为零的状态。
此时三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负端,正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此时电源电压不起作用,而导通电路的电源电压不断增大,则三极管也不会改变状况。
在截止状态下,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很大,形成高电阻区。
负极和基极之间的电阻非常低,形成低电阻区。
这种情况下,三极管工作于一个完全隔离的状态。
二、放大状态放大状态是指当缓冲电阻存在时,靠向基极的扇形尺寸的区域变成低电阻区,靠向集电区域的尺寸变成高电阻区,而导致基极电流的放大的状态。
在放大状态下,三极管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有明显的比例关系,且放大倍数很高,可以达到数百倍的放大倍数。
这是由于输入电压相对较小,可以将输出电流扩大数百倍。
此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很低,形成低电阻区。
但负极和集电区域之间的电阻非常高,形成高电阻区。
三、饱和状态饱和状态是指当三极管的基极电压达到一定电压后,输出电流不再随电压变化并趋于稳定的状态。
此时,三极管处于透明状态,容易通过。
在饱和状态下,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很低,并且基极电压足够高,可以使三极管进入放大状态。
但负极和集电区域之间的电阻很低,形成低电阻区。
而且,当电阻很低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被限制,因此这种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总结:三极管的截止、放大和饱和状态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三个状态。
了解这些状态及其操作,可以帮助我们在使用三极管时更好地控制它的输出和增益。
当我们了解了NP三极管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从而发挥出它的功效。
如何正确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

如何正确理解三极管的放⼤区、饱和区、截⽌区转发:三极管的⼯作原理对三极管放⼤作⽤的理解,切记⼀点:能量不会⽆缘⽆故的产⽣,所以,三极管⼀定不会产⽣能量。
但三极管厉害的地⽅在于:它可以通过⼩电流去控制⼤电流。
放⼤的原理就在于:通过⼩的交流输⼊,控制⼤的静态直流。
假设三极管是个⼤坝,这个⼤坝奇怪的地⽅是,有两个阀门,⼀个⼤阀门,⼀个⼩阀门。
⼩阀门可以⽤⼈⼒打开,⼤阀门很重,⼈⼒是打不开的,只能通过⼩阀门的⽔⼒打开。
所以,平常的⼯作流程便是,每当放⽔的时候,⼈们就打开⼩阀门,很⼩的⽔流涓涓流出,这涓涓细流冲击⼤阀门的开关,⼤阀门随之打开,汹涌的江⽔滔滔流下。
如果不停地改变⼩阀门开启的⼤⼩,那么⼤阀门也相应地不停改变,假若能严格地按⽐例改变,那么,完美的控制就完成了。
在这⾥,Ube 就是⼩⽔流,Uce 就是⼤⽔流,⼈就是输⼊信号。
当然,如果把⽔流⽐为电流的话,会更确切,因为三极管毕竟是⼀个电流控制元件。
如果某⼀天,天⽓很旱,江⽔没有了,也就是⼩的⽔流那边是空的。
管理员没有打开⼩阀门,尽因此没有⽔流的存在,简单的讲就是三极管未导通,Ube<打开电压,⼀般是⼩于0.5或者0.7V ,此时Ib=0,Ic=Iceo ≈0.这就是三极管中的截⽌区。
饱和区是⼀样的,因为此时江⽔达到了很⼤很⼤的程度,管理员开的阀门⼤⼩已经没⽤了。
如果不开阀门江⽔就⾃⼰冲开了,这就是⼆极管的击穿。
在模拟电路中,⼀般阀门是半开的,通过控制其开启⼤⼩来决定输出⽔流的⼤⼩。
没有信号的时候,⽔流也会流,所以,不⼯作的时候,也会有功耗。
⽽在数字电路中,阀门则处于开或是关两个状态。
当不⼯作的时候,阀门是完全关闭的,没有功耗。
截⽌状态三极管作为开关使⽤时,仍是处于下列两种状态下⼯作。
1.截⽌(cut off)状态:如图5所⽰,当三极管之基极不加偏压或加上反向偏压使BE 极截⽌时(BE 极之特性和⼆极管相同,须加上⼤于0.7V 之正向偏压时才态导通),基极电流IB=0,因为IC=βIB,所以IC=IE=0,此时CE 极之间相当于断路,负载⽆电流。
三极管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详解

三极管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详解
三极管在硬件设计中太过普遍了,不过要很好的理解三级管的特性,却没有那么简洁,下图的曲线中截止区和放大区理解较为简单,而饱和区不能看图理解,否则会很模糊。
(1)截止区:简洁的讲就是三极管未导通,Ube打开电压,一般是小于0.5或者0.7V,此时Ib=0,Ic=Iceo≈0.
(2)放大区:放射结正偏(Ube0),集电结反偏(Ubc0),此时Ic=βIb,成线性放大关系。
(3)饱和区:放射结正片,集电结正偏(UceUbe),βIbIc,Uce≈0.3V。
饱和区的理解较犯难,简洁的讲有两种状况下会消失饱和区,一是集电极供电电压低,另外一种状况是随着基极电流Ib的不断增大,集电极电流不行能始终线性倍数增大,当基极电流增大到肯定数值后,集电极的电流就不变了,此时会消失一个临界值,会导致集电结反偏,进而消失饱和区。
可见,进入饱和区的一个重要点就是要Ib足够大。
在这里不要对比下图曲线,这个曲线会让你更模糊,记住概念就好。
对于集电极电压,需要根据公式Uce=VCC-βIb 来计算,随着Ib的增大,Uce会减小,这样就会消失UbeUce即集电结正偏的状况。
在嵌入式中常用三极管的截止区和饱和区协作实现“开关”的原理,当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时,“开关”打开,Uce≈VCC,当三极管处于饱和区时,“开关”关闭,Uce≈0V.驱动三极管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之间进行切换,需要CPU输出脉冲信号,只有凹凸电平,而不是模拟信号。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条件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条件: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三极管的三种状态也叫三个工作区域即: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1)、截止区:当三极管b 极无电流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c到e之间阻值无穷大,c到e之间无电流通过。
NPN型三极管要截止的电压条件是发射结电压Ube小于0.7V 即Ub-Ue<0.7VPNP型三极管要截止的电压条件是发射结电压Ueb小于0.7V 即Ue-Ub<0.7V (2)、放大区:三极管的b极有电流,Ic和Ie都随Ib改变而变化,即c极电流Ic 和e极电流Ie的大小受b极电流Ib控制。
Ib越大,Rce越小,Ice越大;反之Ib 越小,Rce越大,Ice越小。
在基极加上一个小信号电流,引起集电极大的信号电流输出。
NPN三极管要满足放大的电压条件是发射极加正向电压,集电极加反向电压:Ube=0.7V即Ub-Ue=0.7VPNP三极管要满足放大的电压条件是发射极加正向电压,集电极加反向电压: Ueb=0.7V即Ue-Ub=0.7V(3)、饱和区:当三极管的集电结电流IC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大Ib,Ic也不会增大,超出了放大区,进入了饱和区。
饱和时,集电极和发射之间的内阻最小,集电极和发射之间的电流最大。
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相当于短路,常与截止配合于开关电路。
NPN型三极管要满足饱和的电压条件是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电压: Ube>0.7V即Ub-Ue>0.7VPNP型三极管要满足饱和的电压条件是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电压: Ueb>0.7V即Ue-Ub>0.7V从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可知:其工作区域分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放大区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之间,如果静态工作点不合适,偏向截止或饱和区,放大的信号会进入偏向的区域,其信号会产生失真。
NPN:Uce=Uc-Ue>0;PNP:Uce<0。
三极管放大 截止 饱和

三极管放大截止饱和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开关和稳压等电子特性的半导体元件,是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器件之一。
在电路中三极管有三个极: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三极管放大、截止和饱和是三极管最基础的三种工作状态,本文将分步骤阐述三极管的放大,截止,饱和三种状态。
1. 三极管工作原理在三极管中,当进入基极的电流足够大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就会发生浓度不同的电子扩散,从而形成发射电流。
而这时,就会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产生大约等于发射电流几倍的集电电流,从而实现放大作用。
2. 三极管放大状态三极管的放大状态是指,当在基极加上充分的电压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此时,其射极发出的电子流被集电极吸收,形成一个电流放大器。
在放大状态中,三极管的电流增益量很大,正常工作时前面的电路只要提供足够的基极电压,就可以实现电流的放大效果。
3. 三极管截止状态三极管的截止状态,是指当三极管的基极施加的电压非常小,不能使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增大时,三极管就会处于截止状态。
此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非常小,即处于关闭状态。
4. 三极管饱和状态三极管的饱和状态,是指当三极管的基极施加的电压非常大,使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已经不能再增大时,三极管就会处于饱和状态。
此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值也已经尽量大,即处于开启状态。
5. 总结在三极管的三种状态中,放大状态是最常见的状态,其作用在电路中主要是电流的放大效果。
而截止状态和饱和状态则在开关电路和数字电路中使用比较频繁。
需要注意的是,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其基极电压和电路中的其他参数,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状态和参数,以保证电路正常运行和工作可靠。
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的判断

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的判断1. 概述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是半导体器件中常用的三个区域,用于控制电流流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个区域的判断方法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2. 放大区放大区是半导体器件中的一种工作区域,通常用于放大电流信号。
在放大区,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特性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高的幅度。
放大区的判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2.1 简单共集电极电路简单共集电极电路是一种常用的判断放大区的方法。
当输入电流为正值且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电流也是正值,且放大的倍数较大。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电流的关系来判断是否处于放大区。
2.2 输出电阻判断法在放大区,输出电阻较小,可以通过测量输出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处于放大区。
在放大区,输出电阻一般为几十欧姆至几百欧姆的数量级,而在其他区域,输出电阻较大。
3. 截止区截止区是半导体器件中的一种工作区域,通常用于将电流截断,实现开关作用。
在截止区,输入电流较小,输出电流极低。
截止区的判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3.1 输入电流判断法当输入电流为负值且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电流应该极低或者可以忽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输出电流来判断是否处于截止区。
3.2 输入输出特性判断法在截止区,输入输出特性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特性。
当输入电压小于某个截止电压时,输出电流极低或可以忽略。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判断是否处于截止区。
4. 饱和区饱和区是半导体器件中的一种工作区域,通常用于将电流完全导通,实现开关作用。
在饱和区,输入电流较大,输出电流接近饱和电流。
饱和区的判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4.1 饱和电流判断法当输入电流较大时,输出电流应该接近饱和电流。
可以通过测量输出电流来判断是否处于饱和区。
4.2 输入输出特性判断法在饱和区,输入输出特性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特性。
当输入电压大于某个饱和电压时,输出电流几乎不再变化,保持接近饱和电流的数值。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判断是否处于饱和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的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如何区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发射极正偏集电极正偏工作在饱和区;发射极反偏集电极反偏工作在截止区;发射极反偏集电极正偏工作在反向放大状态.
按老师的方法是:先假设是在饱和区,在计算C?E两端的电压,以0.3伏作为饱和区放大区的判断标准(小于则为饱和模式,大于则为放大模式);当c?e 间电压为无穷大时即为截止区!!
另一个说明:三极管的三种状态
三极管的三种状态也叫三个工作区域,即: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1)、截止区: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当发射结电压Ube小于0.6—0.7V 的导通电压,发射结没有导通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没有放大作用。
(2)、放大区:三极管的发射极加正向电压,集电极加反向电压导通后,Ib 控制Ic,Ic与Ib近似于线性关系,在基极加上一个小信号电流,引起集电极大的信号电流输出。
(3)、饱和区:当三极管的集电结电流IC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大Ib,Ic也不会增大,超出了放大区,进入了饱和区。
饱和时,Ic最大,集电极和发射之间的内阻最小,电压Uce只有0.1V~0.3V,Uce<Ube,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电压。
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相当于短路,常?与截止配合于开关电路。
主要是根据两个pn结的偏置条件来决定: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放大状态;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也正偏——饱和状态;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也反偏——截止状态。
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输入电压或者相应的输入电流来控制,例如:在放大状态时,随着输入电流的增大,当输出电流在负载电阻上的压降等于电源电压时,则电源电压就完全降落在负载电阻上,于是集电结就变成为0偏压,并进而变为正偏压——即由放大状态转变为饱和状态。
当输入电压反偏时,则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成为了反偏,没有电流通过,即为截止状态。
正偏与反偏的区别:对于npn晶体管,当发射极接电源正极、基极接负极时,则发射结是正偏,反之为反偏;当集电极接电源负极、基极(或发射极)接正极时,则集电结反偏,反之为正偏。
总之,当p型半导体一边接正极、n型半导体一边接负极时,则为正偏,反之为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