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小麦容重测定方法

小麦容重测定方法小麦容重是指在一定的体积上所含小麦的质量,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测定小麦容重的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判断小麦质量和食用价值,对于粮食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小麦容重测定方法。
1.容积法测定法:容积法是测定小麦容重的常用方法之一。
测定步骤如下:(1)准备设备和试样:需要一个小麦容重试验器、天平和一定数量的小麦样品。
(2)称重:首先提取一定量的小麦样品,一般选取样品的量在1升左右,称重并记录质量。
(3)测量体积:将称好的样品放入小麦容重试验器中,注入适量的水,浸泡样品,待样品均匀吸水后停止添加,记录标尺上的体积。
(4)计算小麦容重:容重计算公式为容重= 样品质量/ 样品体积。
2.流动法测定法:流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小麦容重测定方法。
步骤如下:(1)准备设备和试样:需要一个小麦容重试验器、天平和一定数量的小麦样品。
(2)称重:同样需要提取一定量的小麦样品,称重并记录质量。
(3)测量时间:打开小麦容重试验器的下部开关,记录从开始流动到结束流动的时间。
(4)计算小麦容重:容重计算公式为容重= 样品质量/ 流动时间。
3.体积排除法测定法:体积排除法是一种间接测定小麦容重的方法。
步骤如下:(1)准备设备和试样:需要一个体积计、天平和一定数量的小麦样品。
(2)称重:同样需要提取一定量的小麦样品,称重并记录质量。
(3)体积测量:将小麦样品放入体积计中,测量排除小麦后的体积。
(4)计算小麦容重:容重计算公式为容重= 样品质量/ (总体积-被排除的体积)。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测定小麦容重的方法。
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判断。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保证测量精度和可重复性,以得到准确的小麦容重数据。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样品的选择和处理,以及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小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小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经济收益。
为了保障小麦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必须加强对小麦质量的监测工作。
因此,制定小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小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内容。
1. 小麦品质监测,包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品质、面粉品质等指标的监测。
2. 小麦农药残留监测,对小麦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保障小麦的食用安全。
3. 小麦真菌毒素监测,对小麦中真菌毒素的含量进行监测,防止小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监测设备,使用先进的小麦质量监测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监测流程。
1. 采样,根据监测要求,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数量,进行小麦样品的采集。
2. 样品处理,对采集的小麦样品进行处理,保证监测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监测分析,使用监测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
4. 结果评定,根据监测结果,对小麦品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进行评定。
五、监测保障。
1. 人员培训,对从事小麦质量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和专业水平。
2. 质量控制,建立小麦质量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督导检查,建立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对监测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六、监测结果运用。
1.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 监测结果报告,编制监测结果报告,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结果通报,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保障公众知情权。
七、总结。
小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小麦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监测机构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监测方案,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小麦质量和食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测.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一、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流程:二、质量检验执行标准:《小麦》GB 1351 —2008。
(一)混合、分样按GB/T 5491—1985执行。
(二)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注意事项:1. 环境应符合GB/T10220和GB/T22505的规定,实验室应符合GB/T13868的规定。
2. 试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应在散射光线条件下操作。
3. 检验者色觉、嗅觉应正常,检验前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化妆品等。
人员搭配应合理,对于色泽、气味不正常的样品,至少应经5人以上检验确认。
(三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执行。
注意事项:1. 水分检验按GB/T5497—1985中规定的105℃恒质法执行,也可以用130℃定温定时法检验,但当检验结果超过本次查库规定的判定标准时,应用105℃恒质法确认。
2. 样品粉碎应使用测水用水分磨,每份样品粉碎前应将磨膛清理干净。
样品粉碎过程中磨膛温度明显高于室温时,应停止粉碎,待温度降至室温继续操作。
粉碎细度应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称量时应用角匙将样品充分混合。
3. 称量前应将天平调平,称量时应将样品放置于天平托盘中心,天平门应关闭,称量过程中应避免震动,天平、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蓝色。
4. 选用的烘箱温度均匀性应满足要求。
烘盒应围绕烘箱中心位置摆放,一般每次不超过8~10个烘盒并放置在上一层为宜,防止异物掉入烘盒。
送取烘盒后应立即关闭烘箱门,放入烘盒后5分钟内将烘箱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 称样量应尽量一致,烘盒规格应一致。
(四)杂质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1. 杂质除小麦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 圆孔筛的物质。
筛下物(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无机杂质(3有机杂质: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小麦取样标准

小麦取样标准
小麦取样标准是指在进行小麦质量检测时,采样的方式、位置、数量等方面需要遵守的规定。
常见的小麦取样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采样位置:应在小麦货物中的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一般来说,应在货物的各个层次和角度进行采样。
2. 采样方式:常见的采样方式有手动采样和自动采样两种。
手动采样需要使用专用的采样工具将小麦样品从货物中取出,确保取样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自动采样则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采样,能够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和效率。
3. 采样容器:采样时需要用干净的容器来装载样品,以避免样品污染。
常用的采样容器有塑料袋、玻璃瓶等。
4. 采样数量:采样的数量应根据货物的总量而定。
一般来说,在小麦质量检测中,每个小麦品种至少应采样3个样品,每个样品的重量应在500克以上。
5. 样品保存:采样完毕后,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变质或污染。
常见的保存方式有密封保存和冷冻保存。
总的来说,小麦取样标准目的是为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对小麦质量的评估和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第三节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一、籽粒硬度的测定(研磨时间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小麦及其他谷物籽粒的硬度。
(2)方法提要本方法利用小麦籽粒的研磨特性来测定其硬度。
因为硬麦研磨后得到粗的颗粒粉易于从磨体间隙中流出,而软麦研磨后得到细的颗粒粉不易从磨体间隙中流出,故研磨一定数量不同硬度的小麦所用时间不同,硬麦时间短,软麦时间长。
此方法称为研磨时间法(ground time),简称GT法,以秒数表示小麦的硬度。
数值越小,籽粒越硬。
(3)仪器设备使用国产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或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der)公司制造的微型硬度计(micro-hardness Tester)。
ZI_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的结构和技术参数:‘①结构仪器包括主机和天平两个组成部分。
主机由锥形磨体,磨隙调节环,传动机构,电器控制,时间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②技术参数厂_一380V:圆锥50Hz磨隙可调o.0~1.50mm。
电源380V±10%,50Hz,具有水冷却系统可保证磨体工作温度稳定(要另配恒温水浴或使用自来水龙头供水)。
天平:称量范围0-20g,精度±0.Olg。
时间测量:液晶数系显示000.0~999. 9s,精度±0.1s.③安装。
将仪器从包装箱中取出,将底座⑩与主机用6个M8螺钉连接起来,将电源导线与天平信号导线分别接入相应的插孔,天平放在主机下部。
将仪器安装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但不得靠近振动大的振源,以防影响仪器精度。
使用前检查仪器是(4)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样品种子,去杂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30g。
样品种子要干燥,含水量相对一致。
(5)测定步骤①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12)置于“l”的位置,此时电源开关上指示灯亮,液晶显示器⑤显示数字,天平上的取少灯(13)亮。
②将天平的一个托盘对准仪器磨体的下斜口,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位置。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测.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流程:二、质量检验执行标准:《小麦》GB 1351 —2008。
(一)混合、分样 按GB/T 5491 —1985执行。
(二)色泽、气味检验 按GB/T 5492—2008执行。
注意事项:1.环境应符合GB/T10220和GB/T22505的规定,实验室应符合 GB/T13868的 规定。
2. 试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应在散射光线条件下操 作。
送检样骷储Yf nnJ3f 检验色洋"气味大样杂1木分ihi筋吸水虽色洋II13.检验者色觉、嗅觉应正常,检验前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化妆品等。
人员搭配应合理,对于色泽、气味不正常的样品,至少应经5人以上检验确认。
(三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执行。
注意事项:1.水分检验按GB/T5497—1985中规定的105C恒质法执行,也可以用130C定温定时法检验,但当检验结果超过本次查库规定的判定标准时,应用105°C恒质法确认。
2.样品粉碎应使用测水用水分磨,每份样品粉碎前应将磨膛清理干净。
样品粉碎过程中磨膛温度明显高于室温时,应停止粉碎,待温度降至室温继续操作。
粉碎细度应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称量时应用角匙将样品充分混合。
3.称量前应将天平调平,称量时应将样品放置于天平托盘中心,天平门应关闭,称量过程中应避免震动,天平、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蓝色。
4.选用的烘箱温度均匀性应满足要求。
烘盒应围绕烘箱中心位置摆放,一般每次不超过8〜10个烘盒并放置在上一层为宜,防止异物掉入烘盒。
送取烘盒后应立即关闭烘箱门,放入烘盒后5分钟内将烘箱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称样量应尽量一致,烘盒规格应一致。
(四)杂质检验按 GB/T 5492—2008执行。
1.杂质除小麦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筛下物(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小麦和面粉检验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小麦和面粉的检验一、小麦概述(一)小麦的分类小麦的类型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分类:1、按播种季节分: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冬天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称为冬小麦;春天播种当年收获的小麦叫春小麦,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沟较深,皮层较厚,出粉率较低。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按皮色分: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白皮麦呈现黄白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麦呈深红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3、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占粮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含角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硬质小麦。
角质不足粮粒横断面1/2的籽粒,称粉质粒,含粉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粉面筋含量多,延伸性和弹性好,适于做馒头、面包等发酵食品,相反软质粒小麦磨出的面粉只适于生产饼干、糕点等食品。
北方冬麦以白硬为主,南方冬麦以红硬为主(二)小麦的籽粒结构及营养物质分布1、小麦的籽粒结构小麦籽粒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小麦籽粒各组成部分质量比例2、与面粉加工相关的结构部位①小麦腹沟:腹沟是小麦籽粒的一大特点。
这条腹沟使小麦的清理和去皮变得困难,增加了制粉的难度。
②糊粉层:小麦的外皮共分六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外果皮、内果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外面五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消化。
最里一层是糊粉层,约占麦皮重量的40-50%,比其他皮层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粗纤维含量较少。
因此在生产低质量面粉时,应尽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
但由于糊粉层中尚有部分不易消化的纤维素,五聚糖和很高的灰分,因此在生产优质面粉时,不宜将它磨入粉中。
③胚乳:胚乳是磨制面粉的基本部分在正常麦粒中,胚乳约占全粒重量的80%左右。
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约占胚乳的78%,还有少量蛋白质。
胚乳含纤维极少,灰分低,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是麦粒中生产面粉的主要部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规范小麦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小麦质量标准,以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小麦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小麦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籽粒应该饱满、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霉变、变质、发芽等现象。
同时,小麦的外观还应该符合一定的大小和形状要求,以确保小麦的通货性和商业价值。
其次,小麦的品质指标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面筋品质、面粉品质和馒头品质等方面。
面筋品质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面筋的强度、伸展性和粘度等指标。
面粉品质是评价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指标,主要包括面粉的筋度、吸水性和发酵性等指标。
馒头品质是评价小麦面粉加工成品的指标,主要包括馒头的外观、口感和风味等指标。
另外,小麦的营养成分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评定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关系到面粉的加工品质和面食的营养价值,因此,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最后,小麦的安全指标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麦的安全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方面。
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小麦的安全性。
同时,小麦的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小麦的食用安全。
综上所述,小麦质量标准是评定小麦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包括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安全指标等方面。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才能保证其品质和安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小麦生产者和加工者应该严格按照小麦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管理和控制,提高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一、籽粒硬度的测定(研磨时间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小麦及其他谷物籽粒的硬度。
(2)方法提要本方法利用小麦籽粒的研磨特性来测定其硬度。
因为硬麦研磨后得到粗的颗粒粉易于从磨体间隙中流出,而软麦研磨后得到细的颗粒粉不易从磨体间隙中流出,故研磨一定数量不同硬度的小麦所用时间不同,硬麦时间短,软麦时间长。
此方法称为研磨时间法(ground time),简称GT法,以秒数表示小麦的硬度。
数值越小,籽粒越硬。
(3)仪器设备使用国产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或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der)公司制造的微型硬度计(micro-hardness Tester)。
ZI_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的结构和技术参数:‘①结构仪器包括主机和天平两个组成部分。
主机由锥形磨体,磨隙调节环,传动机构,电器控制,时间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②技术参数厂_一380V:圆锥50Hz磨隙可调o.0~1.50mm。
电源380V±10%,50Hz,具有水冷却系统可保证磨体工作温度稳定(要另配恒温水浴或使用自来水龙头供水)。
天平:称量范围0-20g,精度±0.Olg。
时间测量:液晶数系显示000.0~999. 9s,精度±0.1s.③安装。
将仪器从包装箱中取出,将底座⑩与主机用6个M8螺钉连接起来,将电源导线与天平信号导线分别接入相应的插孔,天平放在主机下部。
将仪器安装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但不得靠近振动大的振源,以防影响仪器精度。
使用前检查仪器是(4)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样品种子,去杂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30g。
样品种子要干燥,含水量相对一致。
(5)测定步骤①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12)置于“l”的位置,此时电源开关上指示灯亮,液晶显示器⑤显示数字,天平上的取少灯(13)亮。
②将天平的一个托盘对准仪器磨体的下斜口,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位置。
在另一天平托盘上放4g砝码。
③将磨隙调节环的螺丝③放松,把刻度调节到6.O的位置,拧紧固定螺丝。
④将仪器后面的冷却水管分别与恒温水浴的出水口和入水口连接,或与自来水龙头连接,向仪器通入恒温水20min。
⑤在正式测定样品前,为了预热和清理仪器,取非供试小麦20g,投入进料口④中,按下磨起动钮⑧,研磨完后,按下磨停止钮⑨,使仪器处于待测工作状态。
⑥按下液晶显示器清零钮(14)使显示器显示ooo.O。
⑦用精度为0. lg的天平(用户自备)称量6g供试样品,放入仪器进料口④中。
按下起动钮⑥,磨体开始转动,计时器也开始工作。
当粉碎物由磨体下口流人天平托(PSD)。
此法比较准确,应用最多。
研磨功耗法使用硬度一结构仪测定研磨小麦时所需要的力和功,需与粉质/阻力测定仪( farinogranh/resistograph)配合使用。
此法更为精确,但用样量大,每次测定需要50g,且费工时。
研磨时间法即本书引用的方法,其准确性较差,但有快速,微量的优点,适于大批样品,特别适于育种工作者使用。
d.近红外法,它可以快速测定谷物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等。
在1680nm处的反射光密度与研磨时间法的GT值或研磨细度法的PSI值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来测定小麦的硬度,已有应用的报道。
③用研磨时间法测定小麦硬度,其结果会受到样品含水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的影响。
小麦含水量在8.5%~14.5%范围内,测定值随小麦水分的增加而上升。
其中,水分在8.5%~10.0%时,测定值变化不大,在此以上则上升幅度加大。
这种现象在软麦中更为明显。
测定时水浴温度在13~50℃范围内,其中在13~30℃间的测定值基本不变;30℃以上,测定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加,50℃时测定值上升十分明显。
此外,测定值也随空气湿度增高而增大。
因此测定时应将所有供试样品的水分、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在相对一致的水平上。
④本法基本上按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使用说明书上叙述的方法编写,同时参考有关文献对若干处作了解释和说明。
二、沉淀值的测定(泽伦尼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小麦面粉的沉淀值。
(2)方法提要面粉中面筋组,分在乳酸溶液中的膨胀,影响面粉悬浮液在乳酸介质中的沉淀速度。
较高的面筋含量和较好的面筋质量,都会导致较慢的沉淀和较高的沉淀值。
在一个标准时间间隔中,在一种乳酸溶液中悬浮面粉的沉淀体积,即称为沉淀值或称沉降值。
它是小麦面粉烘烤品质的一种间接测量指数。
(3)仪器设备①定量加液器:25ml和50ml,最好是自动的,其倒空时间应分别为lOs和15s;②具塞的刻度量筒:lOOml,最好由内径匀致的玻璃管制成,O和lOOml刻度之间的距离为180~18 5mm;③秒表或计时器;④电动混合架:其外部尺寸约为58×32×5( cm),支点位于两端的中心,振动60度(水平位置上下各30度),速度为每分钟约40次。
该架支撑8个量筒。
当混合架工作时,这些量筒可以被迅速而安全地定位多;⑤小型实验磨粉机: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cler)公司生产的Sedimat小型磨粉机是专门为沉淀实验设计的。
或使用其他类似的磨粉机。
面粉要通过100目的筛面;⑥天平:感量0.Olg和0.OOOlg;⑦实验用烘箱。
(4)试剂①异丙醇(HG 3-1167-78):分析纯,99%~100%(体积分数);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试剂和水合水用,矿物质含量不得超过2mg/L;③水合水(溴酚蓝溶液):将溴酚蓝( HG 3-1224-79)加入蒸馏水,使其浓度为4mg/L;④乳酸贮备液:将250ml 85%(体积分数)乳酸(H03-522-78,分析纯)用蒸馏水稀释至1L。
将稀释液回流6h,防止水分减少(见注意事项2);⑤沉淀试剂:将180ml乳酸储备液与200ml异丙醇充分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L,放置48h。
用0.Olmol/L NaOH(GB 629--81,分析纯)或KOH (GB 230680,分析纯)标定并调节到(0. 50±0.01) mol/L乳酸。
在15/15℃时其相对密度应为0. 985±o.001。
储存时注意密封保护,防止蒸发。
(5)样品制备按国际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ICC) 101号取样,或选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清洁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50g。
将种子磨粉,充分混合均匀,面粉量不得少于lOg。
将面粉装入磨口瓶储于阴凉处备用。
(6)测定步骤①称取3. 20g供试面粉,放人lOOml具塞刻度量筒中。
加50ml溴酚蓝溶液。
将面粉和试剂充分混匀。
混合方法是:水平持量筒,左右振动18cm,Ss内每个方向上振动12次。
在这个操作期间,面粉应完全悬浮。
可选用下述机械混合或手工混合之一进行。
a.机械混合:必须使用具备仪器设备第4项规定的电动混合架。
将量筒置于混合架上,混合5min。
从架子上取下量筒,加入25ml沉淀试剂,再置于混合架上,混合Smin。
取下量筒,直立放置,使其准确静止Smin。
b.手工混合:在第一个2min末(详见注意事项④中的表2-3),照下述方法摇混30s。
将量筒完全颠倒后再放正,像在轴承上旋转一样。
平稳地反复做这个动作,在30s内准确地做18次,然后放置1. 5min。
加入25ml沉淀试剂,立即用上述方法将量筒颠倒4次,使之混合,放置1分钟45秒。
再按上述摇混30s,放置1.5mm,再混合15s,立即将量简直立放置,令其准确静止5min。
②静止时间准确到达5min时,读沉淀物体积,以ml表示(估计到0.Iml),这就是供试样品的沉淀值。
③在进行上述实验的同时,还要测定面粉样品的水分含量。
根据各样品的水分含量,校正到含水14%的沉淀值(m1)一未校正沉淀值×(100-14)/[100-样品水分(%)]。
(7)注意事项①沉淀值与面粉的生产方法有很大关系,一般牙辊粉碎效果较好,用咖啡磨粉碎效果不良;②浓乳酸含有缔合分子,在稀释时不溶于水。
为得到一致的结果,乳酸储备液使用前须回流6h以上,而后在室温下贮存,使其达到平衡;③操作步骤中混合的时间不必过严,变化在10~15s之内不影响结果。
但最后静止的时间必须严格。
④如果采用适合的定量加液器,试验可以方便地8个一组进行。
如果使用手工操作的吸量管,应选用流速快的。
每只都须在约5s内排空。
手工操作以4只量筒安排一组为宜。
可按下列时间表进行操作。
每项操作都要按指定时间开始。
如果以8个量筒为一组进行实验,制定的时间表就以15s为间隔。
在30s混合时必须两个样品同时进行,一对中的一个要偏离时间表15s。
使用机器混合则须另外制定时间表。
结果表述小麦面粉沉淀值用沉淀物的体积毫升数表示。
每个供试样品测定2次,结果用算术平均数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两次平行测定值之差应不超过2ml。
试剂温度在20—30℃之间对结果无多大影响。
(8)说明①本方法基本上是按国际谷物化学协会(ICC)标准116号编写的,加进了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 AACC)方法56-61A中规定的手工操作方法。
对若干问题做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②本方法最初由泽伦尼(1.Zeleny)于1947年提出,因此又称泽伦尼实验。
最初的做法是将4g含水分14%的面粉放入lOOml具塞量筒中,加蒸馏水50ml,振荡30s,静止5min,加入25ml 34%(体积分数)的乳酸溶液,然后轻轻地将具塞量筒倒转10次,准确静止5rnin,记录沉淀物的体积(沉淀值)。
此法发表后已有很多改进。
例如,Wise等(1965)在乳酸中补加了异丙醇。
现在的方法已标准化,AACC、IC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均制订了泽伦尼沉淀试验的标准方法,做法基本都是一致的。
此外还有改进的AACC方法56 62和小麦微量沉淀试验标准方法(AACC方法56-63)。
近年来国际上还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乳酸混合液测定沉淀值的方法。
SDS可使某些不溶于稀酸的面筋蛋白质成为可溶,从而增加了水合能力。
但迄今此法尚未标准化。
用标准化方法得到的沉淀值变化范围由低蛋白含量的弱面筋类型面粉到很高蛋白含量的强面筋类型面粉在8~78之间。
研究证明,沉淀值是小麦面粉食品加工品质的一种很好的标志。
它与面粉食品加工(烘烤、蒸煮)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该法简便、微量。
沉淀值的遗传力较高,在育种早代选择有效。
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应用。
俄罗斯等欧洲一些国家认为将沉淀值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相结合是评价小麦品质的最佳“协调方案”,用以取代面筋含量的测定比较合理,因为面筋含量测定费事而不完善。
我们也发现干、湿面筋含量的测定准确性较差,且与面团强度无显著相关。
湿面筋含量高的,反而面团流变学性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