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手法运用和发展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之关系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之关系【摘要】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了解油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近现代中国油画初期受到写实主义风格的影响,逐渐发展出独特风格。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在中国油画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了艺术创作和思想表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中国油画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中国油画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
当代中国油画在传承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现实主义绘画样式与中国油画发展密不可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现实主义在中国油画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油画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关键词:现实主义,绘画样式,近现代中国油画,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承与创新,发展趋势1. 引言1.1 了解“现实主义”绘画样式的重要性现实主义绘画样式是绘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了解绘画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主义绘画追求真实、客观地表现现实世界,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因此通过学习现实主义绘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了解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创作理念。
现实主义绘画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观念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了解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通过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灵感启示。
了解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对于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1.2 探讨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的背景近现代中国油画发展的背景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统与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西方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融合,给了中国油画艺术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灵感。
简述演员的表演方式和类别

简述演员的表演方式和类别摘要:一、演员表演方式的分类1.现实主义表演2.表现主义表演3.方法派表演4.象征主义表演5.喜剧表演二、各类表演方式的特点及应用1.现实主义表演:注重真实、生活化的表现,还原人物性格和情感。
2.表现主义表演:强调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夸张手法展现人物特征。
3.方法派表演:通过演员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技巧,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4.象征主义表演: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现人物的精神内涵。
5.喜剧表演:以幽默、滑稽的手法,突出人物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三、我国演员表演现状及发展1.现实主义表演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2.表现主义表演在我国的探索与实践3.方法派表演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4.我国喜剧表演的繁荣与创新5.我国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势正文:演员的表演方式和类别多种多样,每种表演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场景。
以下将对这些表演方式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演员和表演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演员表演方式的分类1.现实主义表演现实主义表演注重真实、生活化的表现,力求还原人物性格和情感。
这类表演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影《霸王别姬》、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
现实主义表演要求演员深入生活、观察细节,锻炼表演技巧,从而使角色更具说服力。
2.表现主义表演表现主义表演强调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展现人物特征。
这类表演在舞台剧和电影中均有体现,如话剧《狂人日记》、电影《画皮》等。
表现主义表演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可以充分展示演技。
3.方法派表演方法派表演通过演员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技巧,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该表演方式起源于俄国,斯特拉夫斯基为其代表人物。
方法派表演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善于观察生活、分析人物。
如我国著名演员巩俐、章子怡等均擅长运用方法派表演。
4.象征主义表演象征主义表演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现人物的精神内涵。
这类表演常见于现代戏剧和电影,如话剧《雷雨》、电影《阿凡达》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
1、追求细节真实,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的写实性以及重视细节描绘之中它往往依照现实逻辑真实地描绘生活。
2、追求典型化,透过生活的表象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3、追求思想和情感倾向的隐蔽性,艺术是以情动人的任何艺术家在事实上都难以做到纯粹的客观。
但是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隐蔽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把它们融入艺术形象中通过对生活的直接描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与之相适应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运用朴素客观的艺术语言冷静细腻地刻画事物。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其影响和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文学、电影、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从艺术、文学、电影和建筑四个领域来探讨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在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潜意识和梦境中的奇幻和离奇情境。
他们尝试打破传统艺术观念,挑战人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幻想、梦境和超现实的内容,往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影响延伸至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领域。
在绘画领域,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往往充满了非现实的元素,画面中出现了种种怪诞的场景和形象。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马格利特等的作品就是典型代表。
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场景和描绘,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异体验。
在雕塑领域,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往往具有怪诞、离奇的造型,让人们感到难以置信。
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迪克西的作品《坤》,就是一件具有强烈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它形态怪异,富有想象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摄影领域,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摄影家们通过后期制作,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了充满梦幻和超现实感的影像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超越了现实的限制,给人以新奇的视觉体验。
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和克劳德·柯贝西尔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超现实的内容和想象力。
在文学领域,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文学试图通过文字来表达梦境和潜意识中的奇异和离奇情境,挑战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和观念,探索文学创作的新可能性。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幻想、梦境和超现实的内容,语言上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
超现实主义作家们追求语言的自由和奇异性,他们试图打破文学语言的束缚,寻找一种超越常规的文学表达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01 简介
03 发展背景 05 艺术手法
目录
02 起源 04 基本特征 06 十九世纪
07 二十世纪
09 新主义 011 成果
目录
08 社会主义 010 作品赏析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 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 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 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 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 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 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 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 不损害现实主义。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杰出的社会心理小说。他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 息间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托尔斯泰更把这种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推向了高峰,以其深刻揭示各种人 物的“心灵辩证法”,“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而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新天地。陀思妥耶夫 斯基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刻画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深刻剖析了被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扭 曲了的病态心理和双重性格。他宣称“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正确性叙述人的内心状 态”。这种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构成了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之一。现实主义的另 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狄更斯、萨克雷、莫泊桑、果戈理、谢德林、契诃 夫等都是讽刺艺术的大师。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1. 引言1.1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挑战传统艺术观念和现实世界的表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强调梦境、幻觉和无意识的探索,试图表达人类内在的深层情感和欲望。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常常将不可思议的场景和形象描绘在作品中,通过离奇的符号和象征来传达超越现实的情感和意义。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具有超乎理性和常识的表现形式,引导观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之中。
超现实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重新解读,通过超越现实的手法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不可言说之事。
在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之初,代表性作品如安德烈·布勒东的《大头人物的野餐》和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通过荒诞和超验的表现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与幻想、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思考与探索。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也延伸到文学、电影、音乐、建筑、时尚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1.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记忆的永存》(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这幅作品描绘了软融的钟表,体现了时间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2. 雅克-安德烈·布列松(Jacques-André Boiffard)的《眼镜和银匙》(The Spectacles and the Silver Spoon),这幅作品结合了不同元素,呈现出超现实主义对日常物品重新赋予意义的特点。
3. 玛格里特(René Magritte)的《这不是一支烟》(The Treachery of Images),这幅作品挑战了观者对现实和表象的认知,引发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4.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沙发海布吕》(The Robing of the Bride),这幅作品运用了拼贴和梦境般的图像,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和幻想的探索。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它以客观写
实的技巧描绘人们的生活,表达对现实的看法。
古代的现实主义文学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风格独特而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许多
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春秋时期,诸子列家兴起,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齐桓公、孔颖达等学者在当时就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自然、社会、家庭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其中,孔颖达的《颖达游记》、芈
羽的《史记目录》、酆都的《桃李满天下》等都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
的典型代表作品。
随后,春秋战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也进入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以《资治通鉴》、《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文学在记叙上运用了更为准
确准确、精致多样的技巧,表达了历史场景的细节和人物的心理,具
有非常超前的思想意义。
除此之外,楚辞和诗歌也是古代现实主义文
学的瑰宝,以《楚辞》和传世的三百首唐诗为最突出的例证。
自唐代以来,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
经典佳作。
以贾谊、陆游、王安石的词话、散文和小说为代表,对当
时的人们、事物和社会深入观察,把生动的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谭真、张养浩等宋代作家的诗文也大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
认识,开创了写实文学的先河。
总之,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以其精湛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反
映出古代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知,并通过传统文学的形式,向后
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实主义最新PPT课件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策略
个性化特征
通过外貌、语言、行为等方式,刻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典型性代表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主角,体现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和命 运。
形象对比
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形象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 受力。
素材整理
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 筛选、整合,形成有条理 的素材库。
提炼主题,构建情节框架
确定主题
从生活中发现具有普遍意 义或独特价值的问题或现 象,作为作品的主题。
构建情节
根据主题需要,设计合理 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 使作品内容紧凑、有序。
设定背景
结合生活实际,为作品设 定符合主题要求的时代背 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
引导社会舆论
现实主义作品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引发广泛的 社会讨论和共鸣。
对人性本质和道德观念探讨
1 2 3
揭示人性多面性
现实主义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 人。
引发道德思考
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涉及道德问题,引发人们对道 德观念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水 平。
氛围营造
现实主义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手法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节安排与结构布局策略
情节安排
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安排往往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来展现人物 性格和命运变化。
结构布局
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布局上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力求使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呼 应、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和发展摘要: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
纵观奥尼尔的悲剧作品,尽管采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现实主义为其精髓和根本。
本文重在阐述现实主义手法在奥尼尔早期、中期以及后期作品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尤金·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精髓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
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45部剧作,除了《啊,荒野!》,其余均为悲剧。
阅读奥尼尔的戏剧作品会发现“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贯穿其整个创作过程。
在早期作品中,奥尼尔就有意识地使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期作品中,奥尼尔较多地吸收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大大丰富了现实主义;在后期作品中,奥尼尔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其现实主义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因此,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和发展是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精髓。
一早期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提起奥尼尔的早期创作,不得不提20世纪初美国剧坛的状况。
当时,美国戏剧界流行的是肤浅庸俗的歌舞剧和情节剧,剧作家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戏剧理论,就可以拼出一部戏剧。
因此,舞台上充斥着以悬念、突变、巧合等为主要手法的情节剧的演出,严重阻碍了美国戏剧的发展。
奥尼尔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抵制情节剧。
因而他的早期作品散发着一种质朴严肃的内在美。
当时美国剧坛流行以布置华丽的客厅或风景为舞台背景,而奥尼尔摒弃了这一传统,他常用船舱、海滩、丛林、农舍、酒吧等实际生活场景为布景,使得舞台设置十分真实。
另外,在情节设置方面,奥尼尔热衷于描述普通人物(如水手、酒鬼、妓女、码头工人、流浪汉等)的简单生活,来代替充满巧合的复杂情节。
在舞台语言表现方面,奥尼尔将笔下的那些说着日常生活化的语言的人物搬上舞台,代替了一般剧作中做作的语言。
奥尼尔早年的海上生活为他的剧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14年,奥尼尔发表了《东航加迪夫》,这是他第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写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死亡的漠然。
扬克在海轮上干活时身负重伤,他痛苦地躺在地上,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
处在半昏迷状态的扬克回顾起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异常悲伤,在最后孤独地死去的那一刻,他才明白生活的意义。
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和死亡的庄严。
奥尼尔早期剧作中受到称赞的另一部独幕剧是发表于1918年的《加勒比海之月》。
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戏,描述了这样一幅客观的场景:在加勒比海的棕榈树和惨淡的月光下,黑人唱着思乡的歌曲,歌声在水上飘荡。
听到悲戚的歌声,在甲板上寻欢作乐的船员们回忆起心酸的过去。
由于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他们屈服于人类贪婪无度的本能,抛妻弃子,放弃了对理想和生活的追求,自己深受其害。
海上的孤寂是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的。
奥尼尔早期的作品还有《渴》、《雾》、《画十字的地方》等。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奥尼尔此时的题材比较狭窄,大多选自他亲身经历的航海生活,艺术手法也相对单调稚嫩,剧作受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但基调是现实主义的,沿袭了美国著名导演、剧作家贝拉斯科的“照相”式的现实主义传统,基本是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剧情。
二中期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和丰富深受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冲击和启迪,奥尼尔中期的悲剧创作(1920-1939)较多地吸收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从而突破了仅仅反映事物表象的、传统的现实主义,赋予了现实主义更为丰富的内涵。
奥尼尔从多种不同的视角对人生真谛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主要有《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大神布朗》、《琼斯皇》、《毛猿》、《奇异的插曲》、《悲悼》三部曲等。
奥尼尔的中期剧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 象征主义技巧的运用:具体包含意象、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
奥尼尔是一位擅长象征手法的剧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以浓雾、大海、陆地作为象征物的意象。
在《东航加迪夫》、《安娜·克里斯蒂》、《毛猿》等航海题材的剧作中,奥尼尔常常将神秘、具有诱惑力的浓雾和大海作为捉摸不定的命运以及生活中邪恶的象征,陆地则代表残酷的现实和对人的压抑与束缚。
这些意象有力地烘托了主题,表现了奥尼尔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彷徨。
另外,奥尼尔在不少剧作中反复出现了涵义丰富的月亮意象,这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诗一般的意境。
例如,《加勒比海之月》里纯洁无暇的月亮起着荡涤灵魂的作用。
《啊,荒野!》里皎洁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年轻人纯真的爱情。
此外,奥尼尔擅于隐喻。
在剧作《网》中,妓女露丝和帮助她的小偷蒂姆本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不管他们如何想改过自新,都无法逃脱恶势力布下的天罗地网。
结局中,蒂姆被恶棍史蒂夫枪杀,露丝则以杀人嫌疑犯的身份被抓。
除了《网》,《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的房间、《毛猿》中的铁笼子、《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房间,这些喻体都表现了一个主题:社会犹如一张大网,将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紧紧包裹,他们只能成为恶势力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2 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表现主义不直接反映客观现实,而是通过扭曲现实把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化呈现在舞台上,这种方法是对现实主义戏剧模式第一次较大的突破。
《琼斯皇》、《毛猿》就是奥尼尔运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在《琼斯皇》中,第一场(在琼斯皇帝的宫殿内)和第八场戏(黎明,在大森林的边缘)为现实主义场景。
其余六场戏主要发生在大森林内,通过表现主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琼斯在逃亡的过程中,由于惊恐而导致的自我分裂。
奥尼尔擅长使用合唱队、战鼓,尤其是对面具的运用独具匠心。
面具来自于古代原始氏族部落的生活,曾在西方的戏剧中广泛存在。
后来,面具的运用逐渐减少,到了现实主义戏剧阶段被根本地摒弃于戏剧舞台之外。
戏剧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后,包括面具在内的多种戏剧方法又得到了发掘与创新。
奥尼尔在《大神布朗》中面具的使用揭示了主人公分裂的双重性格,展示了毁灭中的艺术家所经历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痛苦的精神状态。
奥尼尔对面具的重新发掘利用,归根到底是一种将生活化的戏剧重新戏剧化的努力。
3 意识流的运用:独白和旁白是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层的两种方法。
例如,在《追求生活的妻子》一剧中就运用了独白和旁白手法,生动地展示了两个主要人物——长者彼得(丈夫)和年轻人杰克(妻子的情人)在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分之后,面面相觑时的复杂而又截然不同的心态。
《早餐之前》写夫妇之间关系发生摩擦导致的悲剧,但实际上,只有妻子一个人在舞台上对观众说话,整个独幕剧几乎全变成了她一个人的“独白”。
奥尼尔的突破在于采用了“意识流独白”。
他努力打破戏剧与小说的界限,成功地将小说手法运用到戏剧中来。
《天边外》就被誉为具有小说情节式的戏剧。
运用此方法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奇异的插曲》。
奥尼尔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把各自心中不可告人的想法赤裸裸地表露在观众面前,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中期的剧作中可以看出,奥尼尔不拒绝现代派的表现艺术,却又没有丢弃自己剧作现实主义的本质,他用放大或者变形的方法来揭示现代人的灵魂真相,并震撼人们的心灵。
三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和发展评论界普遍认为奥尼尔在晚期的主要作品(1939-1943年)中,回归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
笔者认为,“回归”一词使用并不妥当。
因为奥尼尔的创作一直在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到了后期,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奥尼尔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增长,他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由于他的剧作《无穷的岁月》(1933)的演出失败,他开始反思,放弃了信仰探索的主题,回到现实社会。
他认识到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
通过剖析家庭,奥尼尔试图寻找造成人生悲剧的根源,这使得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后期的剧作中,奥尼尔受到现代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弗洛依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这使得奥尼尔后期剧作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挖掘人性内在的弱点,揭示人的灵魂的现实主义。
如《送冰的人来了》讲的是一帮社会的弃儿栖身在“希望”酒馆里,醉生梦死,借酒浇愁,等待着死亡来吞噬他们。
剧作中充满了无聊的争吵、翻来覆去无意义的闲聊、自吹自擂和相互间的理解赞同。
剧本的语言毫无华丽的文采,而是充斥着无意义的喃喃自语、相互调侃和自责,带给读者和观众压抑沉闷的氛围。
奥尼尔强调人需要有梦幻才能生存,即人人都有“白日梦”,憧憬美好的未来,但社会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当他们被主人公希基赶出“希望”酒店去面对外界社会现实时,个个败兴而归,只好再缩回到避难所里继续做“白日梦”,这种幻觉的破灭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是美国梦破灭的象征。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月照不幸人》是两部自传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悲剧。
前一剧本通过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心酸的剖析,使人们感到了千家万户中也存在着相似的境况:不可告人的家丑、内心无法诉说的苦衷、相互嫉妒、指责。
通常父亲独断专行、母亲虽抱怨但又忍气吞声、兄弟姊妹间的矛盾不断。
奥尼尔在剧中采用了白描手法,里面没有紧张的冲突或是激烈的动作,只有平淡乏味的生活,但剧本所揭露的惊人事实是每个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
奥尼尔写家史时,思想上是非常痛苦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怀着深切的怜悯、谅解和宽恕的心情,用血搀和着泪”写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这个剧本反映了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悲剧,具有普遍意义。
而《月照不幸人》实际上是《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续集,该剧作与《送冰的人来了》剧中的人物一样生活在无望中,但是帝龙经过挣扎,向爱慕他的伪装成妓女的乔茜忏悔,从而获得宽恕和心灵的平静。
在奥尼尔最后创作的这部剧作中,他清楚地给现代人指出了直面荒谬人生的良方——人与人的精神沟通和相互理解。
总的来说,奥尼尔一生的创作不仅题材和主题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
奥尼尔曾说过:“我一直企图使自己成为一个把这些方法融合起来的熔炉,因为在每一种方法中,我都看到了我所需要的某些长处,如果我身上有足够火力的话,我就要把它们熔化成我自己的技巧。
”尽管奥尼尔尝试并运用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但纵观他的全部悲剧作品,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为其精髓和根本。
奥尼尔所实践的现实主义,代替了支配美国剧坛的戏剧传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戏剧赶上欧洲戏剧的进程。
作为一位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奥尼尔的悲剧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展示美国20世纪上半叶那个年代的深刻意义,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反映普通人物矛盾的人性和痛苦迷茫的灵魂,寻找悲剧的根源。
因而,奥尼尔的悲剧具有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1] 郭继德:《现代美国戏剧的缔造者尤金·奥尼尔》,《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