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练习
20《孔孟论学》练习(含答案)

20《孔孟论学》练习(含答案)20、《孔孟论学》练习一、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孔子,名,字,是时期家、家、家。
家学说创始人,被尊为。
2、本文作者孟子,名,字,是时期家、家、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
3、《论语》属散文,是的书,共20篇;《孟子》是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二、注音:逾矩()()罔()殆()譬.如()篑()一暴.十寒()鸿鹄()()缴()杵()三、注释: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逾矩()罔()殆()何以()谓()敏()是以()好.学()篑()止()覆()进()如…何()弈()数()善()使()惟()以为()援()缴()弗若()非然.也()尽()至仁()杵()四、通假字:吾十有.五()一日暴.之()无或.()五、一词多义:譬如为.山()今夫弈之为.数()为.是其智弗若与()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人虽.听之()虽.与之俱学()吾退寒之者至.矣()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六、词类活用:平.地()不耻.下问()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七、成语:专心致志: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八、虚词:之:谓之.文也()王之.不智也()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弈之.为数()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智弗若与()以:何以.()是以.()而:三十而.立()学而.不思()敏而.好学()吾退而.寒之者至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何:何.以()吾如有萌焉何.哉()于:志于.学()吾于.《武成》()无敌于.天下()九、译句: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6、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7、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8、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9、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2

《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一. 句子翻译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二.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D.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E.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2. 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4.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 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7.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孟论学》练习

《孔孟论学》练习一一、词语解释(15分)1、五十而知.天命知2、今夫弈之为.数为3、进.,吾往也进二、句子解释(12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3分)A、不学则殆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12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四十岁称,五十岁称,六十岁,七十岁称;耄耋(mao die)则是指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8分)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2分)1、2、3、4、七、、常识填空(20分)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孟子;《论语》:《孟子》:《孔孟论学》练习二一、基础识记1、默写:⑴学而不思则,。
⑵,,是以谓之文也。
⑶子曰“,,止,吾止也!,,进,吾往也!“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4、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家,大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理解运用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孔孟论学习》含练习

《孔孟论学习》含练习《孔孟论学习》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生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dà不悱不发fěi举一隅yú奕之为数yì辟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词语积累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
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
亦省称“花雕”。
雀跃:像雀跳跃一样。
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诅咒zǔzhò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干没ɡānmò:①投机图利。
②指侥幸之利。
③冒险侥幸。
④贪求;贪得。
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
形容眼泪流下来。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
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shàxuè: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
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
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4.语句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篇:【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QQ个人图书馆 孔孟论学一、基础识记 1.默写:⑴学而不思则罔。
⑵不不,不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4.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家,大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
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QQ个人图书馆 QQ个人图书馆 二、理解运用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奕()诲()鸿鹄()缴().....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通“”,意思:⑵有为者辟若掘井“”通“”,意思: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通“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意思: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通“”,意思: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孔孟论学练习卷

《孔孟论学》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解释加点字(每空2分,共38分)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五十而知.天命()3、止.,吾止也()4、譬如平.地()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6、进.,吾往也()7、吾退而.寒之者至矣()8、取.二三策而已矣()()9、不专心致.志()10、通国之善.弈者也()11、使.弈秋诲二人弈()12、虽与之俱.学()13、尽.信《书》()14、其.一人专.心致志()()15、为是其.智弗若与()16、以.至仁伐至不仁()二、一词多义:(每空1分,共12分)1、命:夫子何命.焉为()2、取:伐竹取.道()五十而知天命.()寡人反取.病焉()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必虑人逼取.()3、为:譬如为.山()4、从:七十而从.心所欲()今夫弈之为.数()从.先人还家()橘生淮南则为.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三、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每题3分,共12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下列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
“秋”是他的名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
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
C、“吾退而寒之者至”应译为“我一后退,害怕寒冷的人就会随之而来。
D、“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
四、常识填空(每空2分,共10分)五、内容理解(每空2分,共28分)1、课文选编的《论语》共四则,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第四则,孔子以“”和“”为喻,论述了学习的态度:。
2、课文选编的《孟子》共两则,第一则,孟子以“学弈”为例,通过的对比,阐明的道理。
第二则,孟子举了《尚书》的例子,来论述。
3、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四个成语。
孔孟论学练习答案

、常识、解释加点词语讨伐 三、句子翻译1.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4.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6.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7.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8.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答案:1.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出危险。
3.又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去一筐土,但是 我继续倒下去,那是我自己倒下去的! 4.即使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 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
5.譬如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术;如果不一心一意,那就学不好。
6.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7.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而心里却以为有一只天鹅将要《孔孟论学》练习课文选自《》和《》0孔子名,字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学说创始人,被尊为。
孟子,名 ____ ,字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答案:论语 孟子丘仲尼春秋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 至圣 轲 子舆 战国 儒 亚圣1.四十而不惑 3.学而不思则罔 5.譬如为山9. 一日暴之 11.弈之为数答案:1.不受迷惑 同“惑”,奇怪不惑: 2. 不逾矩 ・ ・ 逾矩: 罔: 4. 思而不学则殆 •殆:为山: 6. 未成一篑 篑: 覆:8. •无或乎王之智 或: 暴: 10. 寒之者至矣 至: 弈: 12. 弈之为数 数: 援:14.伐至不仁伐:2.超过规矩、法度3.迷惑4.危险5.堆积土山 ).通“曝”,晒10.极11.围棋12.技巧,技术2.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6. 土筐7.倾倒8. 13.拿(起)14.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飞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它。
8.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 殷纣这极不仁的人,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而让木棒也漂流起来呢。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第7课孔孟论学习⊙收获平台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④一日暴.之。
⑤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
①之:A、学而时习之。
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
D、奕秋之为听。
②而:A、温故而知新。
_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
_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
_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①,不亦说乎?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孰不顺成?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___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它是记录的一部书。
2、“子曰”的“子”是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是为其智弗若与?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孟论学习》练习
1、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
3、一到九则选自,它是一部记录的著作。
孔子,名,字,是时期的家,家,家,是学派的创始人,人称。
十到十三则选自,主要记载了情况。
孟子,名,字,是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学派又一代表人物,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______________”之道。
人称。
我们曾学过孟子的作品。
5、用二人学弈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6、从“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这一事例,孟子得出的结论是“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7、说说以下话语中蕴含的道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9、“四书五经”中“五经”指的是、、、、、,南宋时将、、和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弈()诲()鸿鹄()缴()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通“”,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通“”,意思: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通“”,意思:
6掘井九轫而不及泉“”通“”,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
②奚:何处,哪里。
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
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
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