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杜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管子》一书中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础。
两者之间的分歧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现实的本质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由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加以解释。
唯物主义者相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人的意识和认识是独立的。
相比之下,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本原,一切物质都是意识的表现或产物。
二、关于认识的能力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客观实在的反映,人的意识能够通过感觉、思维等方式客观地认识物质世界。
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认识的能力是主观的,人的认识受限于自身的意识状态,无法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只能通过意识来感知和理解。
三、关于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
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社会的发展受限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社会的进步是由于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发展。
四、关于历史的发展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于阶级矛盾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推动的,认为历史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产生的。
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人类意识观念和文化的变迁而推动的,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的变迁而产生的。
在我看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点主要在于对现实、认识和社会的不同理解。
我认为,唯物主义更加符合客观事实,能够更好地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而唯心主义则更倾向于主观意识的作用,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点在于对世界本质、认识能力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认识。
这种哲学思想的分歧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意义,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深远影响。
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指导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观点,它们都对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类认识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哲学,这两种观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也是思想碰撞的结果。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意识或精 神所创造。
C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们的意识是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的思维、感觉、知 觉等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由主观 意识所决定。
现代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出现在20世纪初,代表人物包括列宁、斯大林等。他们强调无产阶级革命 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
02 唯心主义简介
唯心主义的定义
01
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 意识、精神和观念是最基本、最 重要的事物,而物质只是它们的 附属品。
02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精神和观念 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认为它们是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一切事物都是由意识所 创造或所构成的。世界是主观的,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的 正确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唯心主义则强调认识的先验性和直觉性,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经验,而 是通过直觉或理性思考来获得。认识是指导实践的工具,通过认识来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共同推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唯心主义的启示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认 为意识可以超越物质世界,为人类思 考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
未来发展的展望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辩论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与世界本质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辩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与作用,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唯心主义则主张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基础。
这两种哲学观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辩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思想基础与实践意义。
首先,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在于物质的存在与作用。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物质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
唯物主义者追求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与理解,通过科学方法与实证研究来揭示物质的规律与本质。
他们相信通过对物质的探索,可以找到解决人类问题的根本途径。
唯心主义则主张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基础。
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主观的存在,它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意识通过思考、感知等方式来认识世界,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主导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唯心主义者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与提高,认为只有通过精神的力量才能改造世界。
他们相信人类的意识活动是决定人类行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实践意义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存在着差异。
唯物主义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他们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
唯物主义者注重实证研究与科学方法的运用,追求真实与客观的认知。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探索,才能找到解决人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唯心主义者则注重人的主观意识与精神层面的发展。
他们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通过思考、感知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唯心主义者主张通过精神的力量来改变世界,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人的主观意识的提高,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辩论并非是非黑即白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往往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哲学观点可以相互交融与影响。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论可以促进人们思维的开放与深化,推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发展历程
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同样,唯心主义也从主观唯心主义到 客观唯心主义再到绝对唯心主义,不断演变和深化。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往往是朴素的、形 而上学的,而唯心主义则通常是片面的、抽象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使得唯物主义成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2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王阳 明,他们主张“心即理”、“心 外无物”,认为人的内心是世界 的根源。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如理念、绝对精 神等。
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中的世 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唯心主义指导意义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和唯我论的误区,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和他人的存在 。
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
06
唯心主义
树立科学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 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 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代表人物及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 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
03 唯心主义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主观唯心主义
01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人的主观精神,即人的意识、感 觉、经验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2015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法律概念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规范的总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2
学派间的辩论和分歧
不同学派的哲学家围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分歧。
3
应用领域的争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也反映在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理论上的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应用
伦理与道德观念
社会政治理论
• 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条件对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 唯心主义关注个体内心的道德选择与判断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哲学的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哲学 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和历史发展是由经济 条件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并致力 于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统一的规律, 追求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 唯物主义关注社会结构、阶级、和政治 力量对社会的作用
• 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精神和意识对社会的 变革的重要性
结论
平衡和和谐
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立存在,但可以互相补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以启迪我们对世界和自我更 深刻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于伦理 和社会政治理论的探索提供了 多重视角。
唯心主义
1 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认为意识和精神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哲学观点。
2 精神和意识的先验性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和意识是人类先验具备的,超越物质的存在。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唯心主义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个流派,关注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哲学史上的争议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对立和争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ppt课件4

观 唯 心 主 义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 只要闭上眼睛, 只要闭上眼睛 有什么悬崖。 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 贝克莱
客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世界是“理念” ——柏拉图 柏拉图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 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 ——黑格 和 人类社会 黑格 尔 “理在事先” ——朱 理在事先” 朱 熹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朱嘉说:“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 、朱嘉说: 总天地万物” 太极” 而生阳” 静而生阴” 动极而静” 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 极而动” 这种运动观属于: 极而动”。这种运动观属于:
天下无独燃之火 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 王充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 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 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 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 赫拉克利特( 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古希腊) 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故先王以土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以成万物。 ——史伯 ——史伯
7、下列说法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下列说法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C、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 D、存在即被感知 、
8、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 、孔子认为: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认为: 万物皆备于我” 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 在于: 在于: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 义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 主义的观点 前者是封建迷信,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8”就是发 手相、星座决定人的命运 ……
天 处地 “虽 不 容 我 , 心 安 即 是 归
” 天 意 昭 炯 , 我 自 独 行 。
1、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来说是本 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 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表明(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 作用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 别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 物主义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的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 理 念 世 界
绝 对 精 神
理 在 事 先
朱 熹
主观唯心主义——以人的主观精神(目 的、意志、感觉、经 验、心灵等)为世界 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人之外的 “客观” 精神(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① “理在事先”,“存天理、灭人欲”、“理即太 极”、“理生气”—二程、朱熹 客观唯心主义 ②“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 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 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 者。”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 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
③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唯心主义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唯心主义
⑤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 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唯心主义 ⑥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
唯物主义
①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 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②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 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简要辨析上述观点是合理性和局限性。
第一种唯物主义形态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形态 世界是物 质的,把 物质归结 古代朴素 为几种具 唯物主义 体物质形 态
合理性
否认神创 论,坚持 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 向。本质 上是正确 的
局限性
主观猜 测,缺 乏科学 依据; 把复杂 问题简 单化了。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 元素构成 。 ——狄德罗(法)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培根(英)
主观唯心主义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客观唯心主义
④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 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客观唯心主义
⑤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客观唯心主义
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⑦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哲学两大 基本派别
基
决定
本 观 点 (含 义)
, , 是派生的。
唯物主义
先有
后有 是本原的,
唯心主义
决定 , 先有 后有 , 是本原的, 依赖于
。
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唯物主义 ②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王守仁 唯心主义
—王守仁 ⑧“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柏拉图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主观唯心主义 ⑩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 象”。 主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关于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 根本对立 附属于 关于世界的状态 辩证法 根本对立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 是不变的。 ——伽森狄(法)
人 是 机 器 霍 布 斯
人 关节 心脏 神经 钟 齿轮 发条 游丝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
唯物主 基本观点 进步性 局限性 义形态 原子是 用自然 世界的 机械性 科学成 近代形 本原, 就丰富 形而上学性 而上学 原子的 和发展 唯物主 属性就是 了唯物 不彻底性 义 物质的属 主义 性
唯心主义
形上学
• 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 辩证法VS形而上学
几个区分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VS哲学的两个对子 • “气者,理之依也”VS“理者,气之依也”
• “天地合而万物生”VS“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VS“理生万物,理主动 静”
唯 物 主 义 唯 心 主 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有人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 主义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从根本 观点上看,由于唯物主义如实地反映了世界的本原,是 正确的。
②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上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因而不能说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 体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比如它丰富和发展了辩证 法思想,对人类的认识发展有着某些积极作用。
(1)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主观唯心主义——以人的主观精神(目 的、意志、感觉、经 验、心灵等)为世界 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人之外的 “客观” 精神(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③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分析 都应采取辩证的态度。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 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 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 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 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 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
第三种唯物主义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