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兄弟最多的皇帝 18个兄弟杀掉了15个

合集下载

历史上最大的兄弟惨案,为当皇帝杀死15名亲兄弟!

历史上最大的兄弟惨案,为当皇帝杀死15名亲兄弟!

历史上最大的兄弟惨案,为当皇帝杀死15名亲兄弟!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政权,这些政权有的长,有的短,但是都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

长如周朝延续八百年,短如秦二世而亡,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哪个王朝能一直延续下去。

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权的更替已经是家常便饭。

在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政权更替更是迅速,仅仅几十年,就换了五个朝代,没错,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分裂,民不聊生,堪称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也不为过,就在这一时期,一个人,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杀害了自己15个兄弟。

这也是南汉皇帝刘晟。

龙生九子,只有一人成为天子,哪一人又是谁呢?公元917年,刘龑于广州称帝,刚开始国号叫大越,后来他认为自己是汉皇后裔,就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他称帝后,任用贤良,听取忠言,使国家富强,外敌不敢侵犯,被民众们称作明君。

后来他年事已高,变成了荒淫残暴之君,滥用酷刑,拔高赋税,大兴土木,残杀忠良,使朝廷上下敢怒不敢言。

他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刘龑在建立南汉之后,过上了皇帝的生活,陆续生了18个皇子,大皇子邕王刘耀枢和二皇子康王刘龟图英年早逝,九子万王刘洪操在于交州的交战中死亡。

而在这些剩下皇子当中,又以三皇子刘坋最聪明,也最受南汉高祖刘龑的喜爱。

公元942年,南汉高祖刘龑去世,刘坋即位为皇帝,民众及朝中大臣以为他会是一个明君,但是他却撕毁了伪装的面具,变成了一个如同他父亲一样的暴君,整日的窝在后宫,不理政事,民众也是苦不堪言,朝中大臣及民众渐渐的对他失望了。

老百姓也迫切希望有一个救世之主来解救他们,而这时候,晋王刘晟站了出来。

杀兄即位,流言四起,新皇帝如何做到名正言顺?光天二年,刘晟与弟弟越王刘洪昌等人率兵进入寝宫中杀死刘坋,可怜刘坋,皇帝位置还没坐热乎就被杀了。

刘晟杀了刘坋之后,自己当皇帝,改年号为应乾,以弟弟刘洪昌为兵马大元帅,管理军队,刘洪杲为兵马副元帅,刘思潮等人因拥立刘坋被封为大臣。

再谈唐太宗杀兄逼父退位

再谈唐太宗杀兄逼父退位

再谈唐太宗杀兄逼父退位高祖李渊,按说是个幸福的父亲,因为他有三个英勇无比的儿子,个个骁勇善战、智慧过人,曾经帮助他南征北战、夺取天下。

但就是这三个儿子让他头痛不已。

长子即太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作为父亲,他不偏袒任何一方。

但作为皇帝,他必须有所取舍。

最终他选择保护长子的地位,削弱李世民。

眼看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了,不甘为空头王爷的李世民会采取什么手段反击呢?空前绝后的玄武门事变,又会引发后人多少思考呢?公元六二六年六月四日上午,唐朝都城长安,皇城内被称为“海池”的湖泊中,一艘彩船缓缓漂着,船上坐着唐高祖李渊和几位大臣。

李渊看看已经升高的太阳,心里有些着急,他等的是自己的三个儿子。

此时,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正发生着一场血腥的谋杀。

李渊怎么也不会想到,互相残杀的正是他三个儿子,凶手就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正式传位给他的皇子李世民。

李世民杀兄弑弟,李渊为何不加追究,还传位给他?这其中又包含着怎样的夺权阴谋呢?三兄弟间的明争暗斗李渊有很多孩子,他起兵时,已经成年的就是这三个。

三人各有特点。

长子即太子李建成,因为争权失败,所以正史史料对他很不利。

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在唐代一些野史、笔记中,留下李建成的形象,说好话的还是有。

这个人比较沉着冷静,心胸也比较宽博,为人比较仁厚。

因为第三子早死,四子李元吉是勇猛战将,没有太多心计,性格刚烈勇猛。

二子李世民,抱负远大,识度过人,特别勇毅果敢,善于捕捉时机,一有时机就敢于全力出击。

从李渊准备起兵开始,三兄弟间的明争暗斗就拉开序幕了。

当时,隋末动乱,隋王朝跟叛军的主要战场是在河南、河北和江淮一带。

当时,李渊的身份是太原留守,庇护长安,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军事资源和物资资源都充分,距长安也特别近。

所以一开始,李世民就比较着急,不断催促父亲,天下大乱是动手的大好时机。

李渊按兵不动。

当他看到大势已去,就及时地发动,组成两路大军,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左右两路大军,直发长安,很快把长安拿下了。

被宦官杀死的皇帝

被宦官杀死的皇帝

被宦官杀死的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们的身影也不乏出现,他们是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的官员,是皇家专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官衔。

下面店铺整理了被宦官杀死的皇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被太监害死的八位皇帝被宦官杀死的皇帝一、秦始皇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13岁继承王位,39岁称皇帝,一生在位37年。

他在位期间先后灭掉楚、燕、韩、赵、魏、齐六国,首位完成华夏大统一的政治人物,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改革家。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帝乘坐韫凉车第五次巡游,由于一路劳顿,始皇帝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病倒了。

史书上说长时间保护秦始皇者,只有赵高及所派宦官一二人而已。

当秦始皇突然发病,而且病得很重的时候,恐怕连他自己都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于是就写下了遗诏,示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对赵高来说,这无异是晴天霹雳。

扶苏向来倚重蒙恬、蒙毅兄弟。

而赵高则与蒙氏兄弟有宿怨。

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赵高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

而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荣华富贵。

于是赵高采取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办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

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不孝,让他马上自杀。

然而没想到的是赵高篡改遗诏之后,秦始皇的病情竟然渐渐稳定住了……赵高心急如焚,万一秦始皇恢复过来,询问遗诏的事,将如何回答?事已至此,赵高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下毒手了。

他可以在献给秦始皇的羹汤中下毒,也可以直接动手将病后体虚的皇帝扼死,反正一切都在韫凉车中发生,没有人会知道。

就这样,叱咤风云的秦始皇生了一场小病,却勾起了赵高的杀机,终于被谋杀身亡,中国的历史也随之而改变。

被宦官杀死的皇帝二、秦二世胡亥秦二世胡亥,他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曾和赵高与李斯密谋假造秦始皇诏书,并且以秦始皇的名义让其兄长扶苏自杀,尔后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登上帝位,他一生在位3年,昏庸无道,可是最终也没有免掉被宦官赵高玩弄的命运,遭其逼迫自杀,卒年24岁。

盘点东汉九帝时期的重大事件

盘点东汉九帝时期的重大事件

盘点东汉九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展开全文汉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9年-23年)与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400年出头,还有季汉(又称蜀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西汉第一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东汉第一位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名秀,在位33年(25年 - 57年),汉景帝六世孙,南顿县令刘钦之子。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东汉第一位皇帝,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

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光武帝刘秀刘秀因为汉朝是火德的缘故迁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刘秀先后荡平赤眉、张步、隗嚣等割据势力,然割据一方的卢芳,刘秀屡次遣吴汉、杜茂往击,均不克。

建武十二年(36年),卢芳进攻云中郡,留守九原的部将随育胁迫卢芳降伏刘秀。

卢芳放弃军队,逃往匈奴。

同年十一月十九己卯日(36年12月25日),吴汉攻克成都,割据四川的公孙述成家政权灭亡,东汉统一中国。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

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驾崩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

汉明帝刘庄-明章之治汉明帝,名庄,在位18年(57年 - 75年),汉光武帝第四子。

39年受封东海公。

41年进封东海王。

汉明帝明章之治是指东汉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时代出现的治世。

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并大兴水利,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东汉历史上最为吏治清明,经济发展蓬勃,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

历史趣谈:忽必烈 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历史趣谈:忽必烈 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导语: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

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

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

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灭国,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后来,蒙哥正式宣布攻击南宋,1258年忽必烈率军南下。

在南宋打仗期间,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换来了南宋的割地求和,于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号为“中统”。

四年后,忽必烈又把年号改为“至元”,不久又改国号为“大元”,成为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

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后因台风失败撤军。

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马被杀,因此在1281年,元朝开始了第二次征讨,虽然这次是兵分两路可还是以失败告终。

两次东征期间,元军对南宋的攻打也没有中断,最后在1276年攻破临安城,南宋投降并灭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由于从小尊崇儒学,所以忽必烈在位时十分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因此虽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依然不错。

忽必烈杀了多少人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免不了死伤,有仁爱的将领宁愿花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

历史趣谈: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帝位导语: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多位皇帝。

在封建时代,这些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多位皇帝。

在封建时代,这些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

然而综观中国历史,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这230多名皇帝中昏君、暴君占据了多数的比例。

那些杰出的皇帝,尤其是有始有终的文治武功、德兼有功的好皇帝,简直是凤毛麟角。

相比较而言,中国有7名比较有政绩的皇帝或者是君王。

夏禹,他领导治水有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分封天下的国家;秦始皇,第一个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帝国;汉高祖刘邦,他与项羽决战,取得了胜利;唐太宗李世民,实行贞观之治,推动历史大进步;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政权,恢复汉人之治;清朝康熙玄烨,统一全国,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大致版图。

然而,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而疏于制止,即使这几位明君,也并不是完美无瑕。

有时候,他们也像猛虎一样,杀人如麻。

唐太宗杀兄逼父"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这是王夫之对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我们正史上的评价出入很大。

正史是这样记载的: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齐王。

建成、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宋太宗赵匡义杀兄夺位的历史真相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宋太宗赵匡义杀兄夺位的历史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宋太宗赵匡义杀兄夺位的历史真相导语:宋太宗赵匡义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

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

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宋太宗赵匡义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

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

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仓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国史,对帝王多为谀词,仍不能不露出蛛丝马迹。

如《太宗本纪》说:“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所说涪陵县公是其弟廷美,武功王是太祖子德芳、德昭,都被他逼贬而死,以除去他们对皇位的威胁。

宋后则是太祖皇后,在太祖崩后,因继位问题和他争吵,故在其死后不按后礼安葬。

改元在一般朝代中都是在老皇帝死后的第二年。

而宋太祖死于开宝9年,距岁末只有8天,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所以毛泽东在读到这段历史后批判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可谓一针见血。

下面就是宋太宗夺取君位的几个版本: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后,是立有太子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义。

关于宋太宗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的说法,有很多版本:有说他是弑兄夺位;还有说他调戏哥哥的宠妃,当场把卧病的太祖活活气死。

不过,不管掩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这种兄终弟及、而不是由事先册立的太子继位的继承方式,名义上总不是那么正当。

因此,太宗继位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安定内外,巩固帝位。

《铁围山丛谈》载有一事:宋太宗嗣位之初,某日微服出行,在市集上看到一个乞丐向店家乞讨不得,遂倚门大骂,店家不断赔罪道歉,乞丐犹自骂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光自己的所有兄弟?

历史趣谈: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光自己的所有兄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光自己的所有兄弟?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

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

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线,想再进一步,反正兄弟俩明争暗斗地掐上了。

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在公元926年的那个夏天上演了“玄武门”之变,要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命(后来李世民又杀光了二人的儿子以绝后患),然后就去逼宫。

当尉迟恭提着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脑袋出现时,李渊正在皇家公园度假,一看这阵势,李渊吓得当即宣布让位给李世民,自己缩到后宫去当太上皇了。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

为何呢?
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

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

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他建功立业的只言片语,纵然他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可惜时不与之,英年早逝,徒唤奈何啊。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杀害兄弟最多的皇帝 18个兄弟杀掉了15个
导语:从南汉应乾元年(943年,同年冬,改元为乾和)到南汉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

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
从南汉应乾元年(943年,同年冬,改元为乾和)到南汉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

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相残的闹剧屡见不鲜。

这些闹剧的发生地,多半是在有着高墙大院的皇宫里。

而他们之所以不顾手足之情、争得你死我活,则完全是为了夺取帝王之位。

例如,唐代初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长兄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成为皇位继承人;清代前期,康熙诸子各显神通,在紫禁城展开了步步惊心的惨烈斗争……那么,谁是历史上杀害兄弟最多的皇帝呢?
翻阅史料,我们便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皇帝,从其即位当年到其去世前三年的12年里,竟然一共杀掉15个兄弟。

这个皇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以猜忌和残暴着称的南汉中宗刘晟。

刘晟,原名刘洪熙,南汉开国皇帝刘之子、殇帝刘玢之弟。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在“父传子”观念的影响下,刘晟自然无缘成为皇帝。

但后来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刘晟不但当上了皇帝,而且一当就是15年。

对于这个悖论,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刘晟采取了非常手段。

大有十五年(942年),位于中国南方边陲的南汉发生了两件大事:54岁的开国皇帝刘去世;刘第三子、23岁的秦王刘洪度(刘玢)登上帝位。

刘玢即位后,改元光天,由晋王刘晟辅政。

从辅政开始,刘晟残杀兄弟的大幕就此拉开。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