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必修2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 浪费严重、资 源分布不均
4.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 污染等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 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 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 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 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 物种减少等
土地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 氧层破坏
滥伐、滥垦、滥牧等使 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 氟氯烃化合物
生物多样性减 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 过度捕猎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资源短 缺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成因
水质污染、工 农业生产用水 量大及降水少
问题。
(2)成因 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 增,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产生__生__态__破__坏_____。 ②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 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___环__境__污__染____。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 性____减__少_______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 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 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 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 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 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 用等)两方面入手。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1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1湘教版必修2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1)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 2) 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 3)改进燃煤技术改进燃煤技术。 4) 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5) 倡导公共交通,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臭氧层空洞
氯氟烃
对生物的影响: 1.增加皮肤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2.减少渔业产量。 3.破坏森林。
活动探究
讨论下列问题: 丰南的主要环境污染类型是什么? 这类环境问题应如何治理?
通过提高能源利 用技术和能源利 用效率、采用新 能源等方式,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 保护森林,植树 造林;加强国际 间的合作。 图中反映什么环境问题?
如何解决?
酸雨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 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 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 害。
生产类型: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
索取
> 再生
1、图中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如何解决图中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过度砍伐
+
过度放牧
+
过度捕捞
+
不合理用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减少.
渡渡鸟是毛里求斯特有的,也是毛里求斯的象征。
环境污染
排放
> 净化
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染污、噪声污染
工厂排放污水
海上原油泄露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湘教湘教高一地理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湘教湘教高一地理

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污染源: 3、 危害:
燃烧煤、石油类物质
4、 措施:
(1)优化能源结构 (2)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3)加强法律监督 (4)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八页。
雨中垂钓(chuídiào)
酸雨(suān yǔ)
危害: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
影响(yǐngxiǎng)鱼类、森林、农作 物生长;
1.按性质(xìngzhì) 分类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 污染等
环 境
由环境污染演化带 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

生态破坏问题
样性减少等
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八页,共六十八页。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八页。
巩固(gǒnggù)训练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zhōnɡ ɡuó)防治酸雨,韩国 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A
答案
(dáàn)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八页。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八页。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活动(huó dòng) 低碳生活(shēnghuó),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八页。
本课小结 : (xiǎojié)
环境问题 的概念与类型 (wèntí)
环境(huánjìng)问题的产

环境问题的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 人 类 面 临 的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二)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损 二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二、 人 类 面 临 的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二)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损 二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单位: 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单位:种)
度持续递增,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度持续递增 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P88活动点拨 P88活动点拨:
1、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 、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 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公交建设、 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公交建设、住房 用地扩大 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 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 乱砍滥伐森林、 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
下列环境问题中, 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 破坏问题的是 ( C ) A、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 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 工业“三废” 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活动探究
读“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探究 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
阅读教材P91—92回答 回答 阅读教材 1、什么是环境污染?包括哪些类型? 、什么是环境污染?包括哪些类型? 2、什么是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大气污染?分为哪几类?常见 、什么是大气污染?分为哪几类? 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怎么产生的? 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怎么产生的?大 气污染有哪些危害? 气污染有哪些危害? 4、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哪些? 、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哪些?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 )
3.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Fra bibliotek破坏问题。
(√ )
[形成思维主线]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探究中学通]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 2019 年 1 月 11 日上午 9 时 34 分 北京天安门广 场被雾霾笼罩。上午 8 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无论 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 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 2.5 指数在 240 至 446 之间,属 六级严重污染。
―→
某些自然资 源数量 锐减
和质量 下降
―→
不敷人 类资源 需求
―→
资源 枯竭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水污染
生__活__污__水__、工业废水、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_人__体__
______、农化药肥及畜禽 __健__康__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
粪便等
___水__质___恶__化___
大气污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 气体状态污染物,常 见的有__二___氧__化__硫 ___、 硫化氢、一氧化氮、 __一__氧__化___碳__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 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 降低_能__见__度__,引发_温___室__效__应__、 __臭___氧__层___空__洞___和____酸__雨__等
读教材 P92 图 4-9“土壤污染”、P93 图 4-10“土壤污染示 意”,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 1] 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什么? 提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固体废 弃物的任意堆放。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中图版必修
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主要选取了教材中的图4-1-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此图看起来更为直观,文字内容主要选取了与三大地理环境有关的成因、危害等内容;对于教材中的玻璃温室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等图,在本节课中舍掉了,原因是考虑到在必修一中已经讲过,可以等到学业水平考试之前进行专题复习。
二、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理解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用课件展示漫画:《企鹅的悲哀》及文字材料
(2)问学生:为什么卡斯特罗说:“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
观察漫画,阅读文字材料并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初步思考
授课活动
1.自主学习
(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的内容
(2)自主学习二展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三大环境问题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成因和危害两部分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读图,完成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分类
读教材文字材料、阅读模块材料、观察幻灯片播放的图片,归纳总结完成表格中三大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内外结合,小组合作,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人类面临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中图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中图版必修2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 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2.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2)酸雨。 ①定义:pH小于_5_._6_的降水。 ②成因:工厂排放的_含__硫__污__染__物__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 从而使降水呈现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④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自我检测】 1.列表说明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根据《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要求,
在海州区建成区全境和连云区连岛街道办事处全境,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禁
止新建、扩建、改建燃用高污染燃料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通告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 ( )
A.大气污染问题
B.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臭氧层破坏问题
3.影响:
二、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1.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_紫__外__线__,保护地球生命,被誉为_地__球__的__保__护__伞__。 (2)现状:地球的臭氧层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_南__极__上__空__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 显。 (3)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_紫__外__线__辐__射__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作物、海洋生 物的生长繁殖。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1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容说课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

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导入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环境问题,导入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讲授新课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板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是环境问题?生(自主探究后回答)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课件展示,并讲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类型表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师 请同学们做P87页活动题,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哪些分类方法?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环境要素、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的划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答案:A
8.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 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科技的进步 C.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不协调 D.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 答案:C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 题?是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 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表现主要有哪 些?
2.发生机制
(1) 人 类 排 放 出 的 废 弃 物 和 有 害 物 质 超 过 了 环 境 的 __自__净__能__力____,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加大,造成__资___源__枯__竭___。
3.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__土__壤__污__染____、 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 而来的问题
酸雨、_全__球__变___暖____、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__自__然__资__源____衰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跟踪训练】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 F、G、H 的含义分别是(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 伐、过牧造成的 答案:D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简单应用: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识记:环境问题的分类
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 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 问题。
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 候,降低能见度,引发 _温__室__效__应_____、臭氧层空洞
氢、一氧化氮、一氧 和酸雨等
化碳等
主要
主要污染物
危害
类型
有机污染物、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
土壤 __重__金__属______、放射 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
污染
性元素、病原体等 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
一、判断题 1.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 ) 2.环境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解 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 ) 3.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枯竭。 (× )
4.环境污染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 ) 5.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沙尘暴频发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反映, 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 )
竭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 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 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 害物质,引起___环__境__质__量___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 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提示:(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 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 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 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2)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3)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4)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 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 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核心归纳】 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可运用图 示法记忆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 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 生环境问题。如下图:
9.“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能直接缓解的环境问题
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 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 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 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 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 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 发展起来的。如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
主要污染物
危害
类型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
水污染 农药、化肥及畜禽粪 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
便等
成_水__质__恶__化____
主要类
主要污染物
危害

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
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
大气污 染
两大类。常见的大气 污染物有 __二__氧__化___硫___、硫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