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评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评

本章测评1.下列可以作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人口数量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思路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它必须是同种生物在一定空间的个体数量。

A、C、D所述生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

人是分类学中的同一个物种。

答案:B2.在下面图4-19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图4-19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年龄组成的三个类型所具有的特点。

增长型:种群中繁殖前期个体多,繁殖后期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组中的个体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繁殖前期的个体较少,而繁殖后期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所以答案选D。

答案: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4-20所示。

图4-21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4-20图4-21思路解析:根据小球藻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可知,小球藻个体数量增长一段时间后数量不再增加,其种群增长率为0,并且种群增长率并不是直线下降,所以答案选D。

4.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可表示成图4-22哪条曲线()图4-22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思路解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小球藻通过分裂繁殖,其细胞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表现为“J”型曲线(丙);鸡每天产一枚蛋,随着时间的增加,产蛋的数量增多,应为甲曲线;竹子生长有一个高峰期,达到一定高度后,生长变慢,符合乙曲线图。

答案:C5.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真的小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 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 与曲线图相比数学方程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 A错误B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 B错误、D正确C.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C错误故选 D2.如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 CO_2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 CO_2释放减少B.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 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C.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 CO_2吸收减少 fh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D.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 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是m【答案】D【解析】解 A.a点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释放的 CO_2减少 A正确B.由题图可知 b点是光合作用开始的点 m点之后 CO_2释放速率不变说明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C.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O_2吸收减少 fh段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的时间段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 C正确D.h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减少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大的点是h 点 D错误故选 D3.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 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C. 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C. 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B.抗生素不能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B错误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 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2018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8.9‰B.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 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D. 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答案】D【解析】8.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最近新迁移来了一群兔子兔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当兔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种群数量维持恒定不再变化B. 此时的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C. 兔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D. 若此时有狐狸迁入兔群个体数量将继续增加【答案】C【解析】解 A、当兔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不会恒定不变 A错误B、稳定后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是稳定型而不是增长型 B错误C 、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 C正确D、狐狸迁入后兔群的生存阻力增大因此兔群的数量应该下降 D错误.故选 C.9.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该是()A.B.C.D.【答案】A【解析】解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即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会造成该种鱼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环境的容纳量因此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K值会下降 A符合题意故选 A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D.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B正确C.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正确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改变但劣势种也不会完全消失 D错误故选 D11.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1850年\sim 1940年的90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型【答案】C【解析】 A 、由图可知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周期波动 A错误B、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B错误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C正确D、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其存活曲线为直线型人类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存活曲线为凸型 D错误12.自然状态下种群保有一定的数量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但是种群的社群压力会随本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变大社群压力限制自身数量增长的机制及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离不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B. 社群压力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 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D. 种群数量大于K/2后社群压力迅速加大、种群死亡率升高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解 A.社群压力调控生物种群的繁衍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社群压力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激素、免疫系统和血糖代谢的改变进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正确C.由题干得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较大种群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使得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 C正确D.种群死亡率升高不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D错误故选 D13.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14.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分层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B. 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答案】A【解析】15.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因素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迁出率和迁入率【答案】B【解析】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条件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使得死亡率降低同时一段时期内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故选B1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 草原中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旅鼠和雪兔等C. 苔原中的植物几乎都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D. 荒漠中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答案】B【解析】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 A正确B、旅鼠和雪兔属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代表动物 B错误C、苔原中的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的陆地群落类型 C正确D、适者生存荒漠中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荒漠中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 D正确17.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 当P/R接近或等于1 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C.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D. P/R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答案】D【解析】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终生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域B. 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无关C. 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内源性调节D. 捕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答案】D【解析】A、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通常在生殖季节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域 A错误B、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有关 B错误C、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外源性调节 C错误D、捕食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捕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D正确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2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 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 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答案】A【解析】 A 、自然增长率大于0 种群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 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正确B、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B错误C 、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死亡率越高的种群若其出生率也很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 C错误D、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 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 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21.(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21.(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答案】初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解析】由图可知该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某地形成森林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因此时间短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答案】水平, 生殖隔离【解析】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B 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2.(1)表中所列四种鱼栖息位置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字母代替物种名填写)综合表中信息分析这两种鱼生态位完全相同吗?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 22.(2)表中四种鱼A、B、C、D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类型)这种分层现象是由________导致的表中所列数据是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这个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水域环境这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22.(3)研究自然水域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丰富度是指________【答案】B, C, 不完全相同, B与C出现的季节不同 B与C的食物种类不同【解析】【答案】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共同进化【解析】【答案】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解析】23.(1)该栎树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和叫________ 大多数鸟类可同时利用不同层次的资源但每种鸟类都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这种分布称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23.(2)表中数据显示煤山雀与旋木鸟在林中的分布大致相同二者生态位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是/否)23.(3)在这个栎树林中生态位差异最大的两种鸟是________23.(4)栎树林中每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各种鸟类________ 又能降低相互之间因为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的________程度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3.(5)长尾山雀与旋木雀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生物群落, 垂直【解析】【答案】否【解析】【答案】林鸽和鹪鹩【解析】【答案】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竞争【解析】【答案】①a.二者生活习性不同 b.长尾山雀善于在树枝之间旋木雀飞行能力不佳②a.二者觅食范围有区别 b.长尾山雀觅食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也吃植物种子【解析】24.(1)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对种群的繁殖能力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间接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24.(2)调查白桦林中的优势种属于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根据图示的结果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将增加的是____________24.(3)群落演替过程中从草本群落演替到森林群落过程中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将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解析】解(1)年龄组成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答案】(2)群落, 水曲柳【解析】(2)调查白桦林中的优势种是研究群落中的物种因此是群落水平的研究根据图示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数量大于老年个体属于增长型所以一段时间后水曲柳的种群数量将增加【答案】(3)增强, 方向和速度【解析】(3)随演替的进行出现更多的绿色植物所以对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将增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5.(1)A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B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25.(2)A国人口问题会造成()25.(3)B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答案】(1)衰退型, 增长型【解析】(1)A国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的数量依次递减其人口发展趋势是不断减少的为衰退型 B国生殖后期数量明显大于生殖前期后生殖期所以其人口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答案】A【解析】(2)A国因人口要减少所以不会出现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现象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等情况故选A【答案】A【解析】(3)B国因人口增长过快当务之急是控制人口增长故选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2.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d点对应的是K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3.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4.下列因素中一般不会对种群密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年龄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部分雌性羊死亡D.部分雄性海豚死亡5.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6.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A.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人口性别比例7.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8.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9.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表示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种群密度(个/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与群落》测验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与群落》测验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与群落》测验卷班别: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就一个湖泊而言,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 )A.所有鲤鱼 B.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C.所有的动物与植物 D.所有的生物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3.某一生物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4.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则下列选项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

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

因而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7.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时,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8.在一个茂盛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9.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 )A.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 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10.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测试

第4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交配繁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老鼠组成一个种群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这些个体必须分布于同一自然区域内。

它们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交流基因,是一个有机整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C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

在一个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A项中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种群,A项正确。

壁虎的移动速率很快,活动范围较大,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变化,并逐渐向下一阶段演替,C项错误。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其他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D项正确。

答案:C4.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解析:甘蔗田弃耕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除去人工控制,物种会越来越丰富。

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2008-2009学年度市高二生物形成性测试题模块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3.下列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5.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 B.保持稳定 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6.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7.下列哪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最激烈:A.狮子和斑马B.羊和狼C.小麦与杂草 D.蛇和蛙8.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A.种互助 B.种斗争C.种间竞争 D.A~C三项9.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B.水分 C.温度D.海拔高度10.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11.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生物必修三种群、群落练习

生物必修三种群、群落练习

第四节 种群、群落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高山上的植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2.海洋植物多分布在不超过200m 的水层中,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

决定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A.pH 值B.含氧量C.温度D.光照3.为了减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了一种形态结构和生理 吧 特性与真菌相似,但毒性相对低的真菌,从而使该果树增产。

园艺家利用的是种间关系中的( )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4.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的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5.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6.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7.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没有人类的活动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8.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 9.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 ”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 ”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种群数量到达e 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 点之后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 .若该种群在c 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 值为40010.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磨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不可能与之有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4.下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5.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图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单选题(2分×33=66分)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迁出和迁入数量A(?? B(?? C(?? D(??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2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B(?? C(?? D(??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 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 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 )A.?和?B.?和?C.?和?D.?和?12(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

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 )(注:M代表菌种的数量)M M M Mt t t tA B C D.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 )种种种种群群群群增增增增长长长长率率率率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A B C D 14(2004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15(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 B(???? C(???? D(???? 16(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A(竞争 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 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 17(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A) 竞争 (B) 捕食 (C) 种内互助 (D) 寄生 18(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19(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20(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1(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2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23(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 2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高低 D(生物种群特征 ?25(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A地衣 B苔藓 C草本植物 D 木本植物26(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 A水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27(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甲乙个个A(水分 B(阳光 C(温度D(能量体体数数 28(在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A(温度 B(降水 C(食物 D(天敌2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年龄年龄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30假如要使菊花提前到“五?一”节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菊花作如下哪种处理A(高温处理 B(低温处理 C(短日照处理 D(长日照处理 31.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 )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3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二(多选题:(3分×11=33分)33.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34(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35(下列实例中,属于水效应因子的作用的是A(草原黄鼠夏眠 B(仙人掌的茎肉质 C(干燥种子不萌发 D(高山顶上生长针叶林36(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锷鱼逃走,下列关系中,属于种间斗争的是A(敌害与锷鱼 B(鳄鱼与小鸟 C(鳄鱼与小虫 D(小鸟与小虫 3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38(下列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斗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群,增加其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39(将叶片捣碎成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d内,每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下述的结论成立的是:A(生物????均不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可能以生物?为食C(生物?紧随生物?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可能是捕食者 40(如右图中曲线1和2分别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1竞争过物种2: A(温度在t1以下 B(温度在t1,t2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上 D(温度变化幅度很大41.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当环境温度在-2?,40?范围内呈季节性变化时:A(只有b能够生存 B(a和b都能生存当环境温度在-2?,6?范围内呈昼夜变化时:C(若a与b不存在竞争关系,a和b都可以生存D(如果a与b是竞争关系,b有可能消失42.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43.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D一、单选题(2分×33=66分)三、非选题(51分)44(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 。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特点是 _。

(3)图中?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