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cle strength
合集下载
徒手肌力评定MMT

• 1、适应症: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 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关节源性 等。
• 2、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各种 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
三 徒手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
• 联合肌:也称副动肌,指 与原动肌一起收缩产生与
原动肌相同功能的肌肉。
• 固定肌:固定相关肢体从 而更好地发挥原动肌对肢
体动力作用的肌肉。
• 中和肌:可抵消原动肌收 缩时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 动作。
二 肌肉的收缩类型
• 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 变,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性收缩。常用来维持特 定体位和姿势。
三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 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2、肌纤维的类型:骨骼肌纤维可分为白肌纤维、 红肌纤维和中间肌纤维。肌肉中白肌纤维所占比 例高,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
3、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动频率: ⑴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肌力就越大 ⑵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肌力越大 4、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一定范围内,初长度愈
更多模板下载:/moban/
一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 用的肌肉。
2、拮抗肌:是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 持相反运动的肌肉,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 增加运动的精确性,并能防止关节损伤。
旋 前 圆
3、协同肌:配合原动肌并 随原动肌一起收缩的肌肉 或肌群,可分为联合肌、
• 2、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各种 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
三 徒手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
• 联合肌:也称副动肌,指 与原动肌一起收缩产生与
原动肌相同功能的肌肉。
• 固定肌:固定相关肢体从 而更好地发挥原动肌对肢
体动力作用的肌肉。
• 中和肌:可抵消原动肌收 缩时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 动作。
二 肌肉的收缩类型
• 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 变,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性收缩。常用来维持特 定体位和姿势。
三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 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2、肌纤维的类型:骨骼肌纤维可分为白肌纤维、 红肌纤维和中间肌纤维。肌肉中白肌纤维所占比 例高,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
3、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动频率: ⑴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肌力就越大 ⑵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肌力越大 4、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一定范围内,初长度愈
更多模板下载:/moban/
一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 用的肌肉。
2、拮抗肌:是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 持相反运动的肌肉,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 增加运动的精确性,并能防止关节损伤。
旋 前 圆
3、协同肌:配合原动肌并 随原动肌一起收缩的肌肉 或肌群,可分为联合肌、
肌力

肌力评定
概念
• 肌力( 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起到姿势的维持、 运动的控制或启动的作用。 • 肌力的评定是在肌力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时检查相关肌 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力量 • 肌无力( muscle weakness)又称肌力低下,是指一块肌肉或肌群主动 收缩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肌力低下常见于原发性肌病、神经系统 疾病、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失用等。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机 2.拮抗肌
3.固定肌
4.中和肌
影响肌力的因素
•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 2.肌肉的初长度 • 3.肌纤维类型 • 4.肌肉的募集 • 5.肌肉收缩类型 • 6.肌纤维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 7.年龄与性别
肌力评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1.适应证 • (1)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横贯性脊髓炎。 • (2)原发性肌病: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 (3)骨关节肌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 • 2.禁忌证 • (1)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 (2)局部严重的疼痛。 • (3)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肌张力的分级
级别 0 1 1+ 评定标准 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被动活动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被动活动肢体在前1/2ROM 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 后1/2ROM 中有轻微的阻力
2
3 4
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 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ROM 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徒手肌力评定
• 徒手肌力评定( 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是在特定体位下让患 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 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概念
• 肌力( 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起到姿势的维持、 运动的控制或启动的作用。 • 肌力的评定是在肌力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时检查相关肌 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力量 • 肌无力( muscle weakness)又称肌力低下,是指一块肌肉或肌群主动 收缩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肌力低下常见于原发性肌病、神经系统 疾病、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失用等。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机 2.拮抗肌
3.固定肌
4.中和肌
影响肌力的因素
•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 2.肌肉的初长度 • 3.肌纤维类型 • 4.肌肉的募集 • 5.肌肉收缩类型 • 6.肌纤维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 7.年龄与性别
肌力评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1.适应证 • (1)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横贯性脊髓炎。 • (2)原发性肌病: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 (3)骨关节肌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 • 2.禁忌证 • (1)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 (2)局部严重的疼痛。 • (3)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肌张力的分级
级别 0 1 1+ 评定标准 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被动活动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被动活动肢体在前1/2ROM 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 后1/2ROM 中有轻微的阻力
2
3 4
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 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ROM 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徒手肌力评定
• 徒手肌力评定( 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是在特定体位下让患 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 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第3章-肌肉适能

(一)肌源性因素 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由于其CSA与相应肌肉的最大肌力大小成
正比(图3-2),一般条件下肌肉的最大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也越大。但 是,研究也同时发现,肌肉力量与CSA的关系同时还受到CSA检测方法以及其 他许多生理学因素的影响,而CSA本身只能解释大约50%的肌肉力量个体间差 异。
2、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
骨骼肌纤维可依据其收缩特性不同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其中,快肌纤维
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肌肉收缩力和更强的无氧供能能力,但具有较差的肌肉
耐力和有氧供能能力。因此,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构成高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 大,而慢肌纤维百分构成高的人则肌肉耐力较好。
PEAK POWER GENERATED BY FIBERS
三、影响肌肉适能的因素
(一)神经源性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即情绪高度兴奋时,会导致肾上腺素、乙酰
胆碱等其它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大量释放,这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人在极度激动或危险紧急情况下,发挥超大力量的现象已众所周知。生理学 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情绪在极度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 使肌肉的应激性大大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中枢发出了强而集中的神经冲动, 迅速动员“储备力量”,从而使运动单位成倍地同步动员并投入工作。
第一节
一、肌肉适能概述
肌肉适能生理学
2、肌肉耐力是健康相关体适能的组成部分,特指肌肉持续收缩
对抗疲劳的能力,通常以静态运动负荷持续时间、动态等张收 缩次数或者动态等速运动的功率以及峰力矩下降率等表示。 3、肌肉功率,又称快速力量,是竞技相关体适能的组成部分, 特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其收缩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肌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由于其CSA与相应肌肉的最大肌力大小成
正比(图3-2),一般条件下肌肉的最大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也越大。但 是,研究也同时发现,肌肉力量与CSA的关系同时还受到CSA检测方法以及其 他许多生理学因素的影响,而CSA本身只能解释大约50%的肌肉力量个体间差 异。
2、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
骨骼肌纤维可依据其收缩特性不同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其中,快肌纤维
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肌肉收缩力和更强的无氧供能能力,但具有较差的肌肉
耐力和有氧供能能力。因此,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构成高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 大,而慢肌纤维百分构成高的人则肌肉耐力较好。
PEAK POWER GENERATED BY FIBERS
三、影响肌肉适能的因素
(一)神经源性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即情绪高度兴奋时,会导致肾上腺素、乙酰
胆碱等其它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大量释放,这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人在极度激动或危险紧急情况下,发挥超大力量的现象已众所周知。生理学 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情绪在极度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 使肌肉的应激性大大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中枢发出了强而集中的神经冲动, 迅速动员“储备力量”,从而使运动单位成倍地同步动员并投入工作。
第一节
一、肌肉适能概述
肌肉适能生理学
2、肌肉耐力是健康相关体适能的组成部分,特指肌肉持续收缩
对抗疲劳的能力,通常以静态运动负荷持续时间、动态等张收 缩次数或者动态等速运动的功率以及峰力矩下降率等表示。 3、肌肉功率,又称快速力量,是竞技相关体适能的组成部分, 特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其收缩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肌
肌力评定

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向心性 缩短。 离心性收缩:主要指拮抗肌的收缩。肌肉收缩时,肌 肉的两端相互分开,肌纤维的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 性延伸。
等速收缩又称恒定速度运动,指利用专门设备, 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 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运动。运动 过程中角速度不变。是人借助等速训练装置来完 成的,不是肌肉的自然收缩形式,而是一种肌力 评定和训练的方法。
髋关节前屈
主要肌肉:腰大肌、髂肌 体位:3级及以上为坐位,2级为侧卧位,1级和0级为
仰卧位
髂腰肌
起点:腰大肌起自 第 12 胸椎和第 1-5 腰 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 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 韧带深面,止于股骨 小转子。
三 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
髋关节后伸
仰卧位
三角肌
起点: 锁骨外侧半、 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 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
三 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
肩关节后伸
主要肌肉: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体位:3级及以上为俯卧位,2级为侧卧位,1级和0级
为俯卧位
三 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
肩关节外展
主要肌肉: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体位:3级及以上为坐位,2级为仰卧位,1级和0级为仰卧
主要肌肉:肱三头肌 体位:3级及以上为仰卧位,肩前屈90°,肘屈曲;2
级为坐位,肩外展90° ;1级和0级为坐位
肱三头肌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 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 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肱 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 以其腱止于尺骨鹰嘴。
三 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
第三节 器械肌力评定
肌力医学名词解释

肌力医学名词解释肌力医学是一个研究和评估肌肉力量及其功能的领域。
在肌力医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1. 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指肌肉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可以通过测量最大肌力来评估,通常使用肌力测试仪器来进行测量。
2. 肌肉耐力(Muscle endurance):指肌肉在长时间持续或重复运动中的持久力量。
肌肉耐力可以通过测量肌肉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来评估。
3. 肌肉功能评估(Muscle function assessment):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性能。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肌力测试、肌耐力测试、肌肉活动范围测试等。
4. 重力抵抗训练(Gravity resistance training):一种通过使用重力来增加肌肉负荷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5. 肌力康复(Muscle strength rehabilitation):通过运动和训练来恢复和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的过程。
肌力康复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损伤或手术后的恢复。
6. 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一种目的性地进行的训练,旨在增加肌肉力量。
这可以通过使用负荷、重力、器械或身体自重来实现。
7. 肌力失调(Muscle strength imbalance):指身体不同肌群之间力量的不均衡分布。
肌力失调可能导致姿势不正常、运动损伤等问题。
肌力医学是一个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相关的领域。
通过了解和运用肌力医学中的名词和概念,医生、康复师和运动训练师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改善患者和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肌力评估临床标准

4. 电动肌力测试(Electromyography):电动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来评估肌力水平。通过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的肌肉上,记录肌肉收缩时的电信号,从而评 估肌肉力量。
肌力评估临床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肌力评估方法和临床标准可能会因专业领域和具体的评估目的而有 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肌力评估方法,并结 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肌力评估临床标准
肌力评估是临床上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和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力评估 临床标准:
1. 牛津肌力评分(Oxford Manual Muscle Testing):牛津肌力评分是一种常用的肌力 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患者不同肌群的肌力水平。评分从0到5分,分别表示无肌力活动、轻微 肌力活动、肌力活动在重力下不足、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和轻阻 力、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和重阻力。
2. 手持力测试(Grip Strength Testing):手持力测试是评估患者手部肌肉力量的常用 方法。使用特定的手持力测力仪,患者握住测力仪,尽力用力握紧,测量最大握力的数值。
肌力评估临床标准
3. 肌肉力量等级评估(Muscle Strength Grading):肌肉力量等级评估是根据肌肉力量 的表现将肌肉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等级评估方法包括从0到5级,分别表示无肌力活动、轻 微肌力活动、肌力活动在重力下不足、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和轻 阻力、肌力活动能够克服重力和重阻力。
人体肌力评定

• 肌无力(muscle weakness)
– 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下降或丧失 。常见于神 经系统肌病、肌病、废用等。
• 肌肉力量的评定
– 是指在肌肉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时检查相 关肌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力量。
4
2、肌肉的分类
• 按形状分类
– 长肌 – 短肌 – 阔肌 – 轮匝肌
5
2、肌肉的分类
–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例如膝关节伸展时, 股二头肌使膝关节屈曲,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
• 协同肌(synergist):
– 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 – 分为三种类型:联合肌(副动肌)、中和肌、固定
肌
7
协同肌
• 联合肌: – 2~3块肌肉一起收缩产生特定的运动。如伸腕时,为防止出现 腕关节桡偏或尺偏,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必须同时收缩。
检查步骤
•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 确定与被检肌相关的PROM。在检查肌力之前检查者应测
量关节PROM以了解该关节运动范围特征,该运动范围被 视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检查或衡量肌力大小。 • 确定被检者检查体位,固定被检肢体远端准备施加阻力。 • 讲解检查动作,至少要让患者实际体会一次。
38
• 按功能分类
– 屈肌 – 伸肌 – 收肌 – 展肌 – 旋内(旋前)肌 – 旋外(旋后)肌 – 提肌 – 降肌 – 括约肌 – 开大肌
6
3、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 原动肌(agonist)
–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 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 拮抗肌(antagonist):
12
肌肉横截面积
•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
– 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下降或丧失 。常见于神 经系统肌病、肌病、废用等。
• 肌肉力量的评定
– 是指在肌肉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时检查相 关肌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力量。
4
2、肌肉的分类
• 按形状分类
– 长肌 – 短肌 – 阔肌 – 轮匝肌
5
2、肌肉的分类
–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例如膝关节伸展时, 股二头肌使膝关节屈曲,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
• 协同肌(synergist):
– 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 – 分为三种类型:联合肌(副动肌)、中和肌、固定
肌
7
协同肌
• 联合肌: – 2~3块肌肉一起收缩产生特定的运动。如伸腕时,为防止出现 腕关节桡偏或尺偏,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必须同时收缩。
检查步骤
•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 确定与被检肌相关的PROM。在检查肌力之前检查者应测
量关节PROM以了解该关节运动范围特征,该运动范围被 视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检查或衡量肌力大小。 • 确定被检者检查体位,固定被检肢体远端准备施加阻力。 • 讲解检查动作,至少要让患者实际体会一次。
38
• 按功能分类
– 屈肌 – 伸肌 – 收肌 – 展肌 – 旋内(旋前)肌 – 旋外(旋后)肌 – 提肌 – 降肌 – 括约肌 – 开大肌
6
3、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 原动肌(agonist)
–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 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 拮抗肌(antagonist):
12
肌肉横截面积
•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
肌力训练1

上肢肌力测验 – 无扶手之直背椅或折疊椅、秒表、 5 磅和 8 磅哑铃(或重量相当之重物) – 坐於稍微靠近测试手同一边,双脚平放於 地面 – 单手握重物向下垂直置於身体侧边 – 听到「开始」口令后,請受測者以手肘为 圓心,將前臂弯曲上举至最靠近大手臂处 – 完成后再回复到手臂下垂动作 – 手掌在上举过程中須稍微旋转以 25 方便动作进行
–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2014-12-22
18
肌力测验方法
修正式伏地挺身(女):
膝盖彎曲,小腿举於空中 双手伸支撑於地面指尖朝前 手肘弯曲至約90° 返回开始动作
2014-12-22
19
肌力测验方法
屈膝仰臥起坐:
2014-12-22
平躺於垫子或舒适之表面 收下顎 双手交叉置於胸前 手肘前引离开身体 双膝弯曲約90°,脚底平貼地面 检测員以双手按住受測者脚背 以腹肌收縮使上身坐起,双肘 触双膝 回复开始动作
20
肌力测验方法
屈膝仰臥起坐-易犯錯誤:
未收縮下顎而造成頭部后仰,致后脑撞击地板。 上身回复预备动作時,仰臥过猛,触地声过重。 上身回复预备动作時,肩胛骨未接触地面就起身。 上身起身時,用手肘协助起身。 施測者太靠近受測者,导致兩人头部相撞。 屈膝時,脚跟与臀部距离太近,造成双膝无法达 90°屈膝标准。 上身起身時,手肘尚未接触双膝時,即继续作下 一個动作。
30秒立姿双腿屈伸 – 坐於椅垫中央,双脚自然踩在地板, 双手交叉於胸前 – 听到「開始」口令後,从坐姿以双腿 用力站起來,至双膝直立后再坐下, 重覆此动作即可 – 請受測者练习数次,确认动作正确后 开始测验確認 – 以30秒內完成站立之次数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