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语文天天强化练19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天天强化练19 Word版含解析.doc

天天强化练19(建议用时:20分钟满分: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衣着.(zhuó)果脯.(fǔ)给.(ɡěi)养揆情度.(duó)理B.蟊.(máo)贼呵.(hē)护湍.(tuān)急模棱.(lénɡ)两可C.载.(zài)体供.(ɡònɡ)认涔.(cén)涔呱.(ɡuā)呱坠地D.愠.(yùn)色角.(jiǎo)色畏葸.(xǐ) 殒身不恤.(xù)B[本题考查多音字和难读字。

A项,给,读jǐ。

“给养”是指军队中人员的伙食、牲畜的饲料以及炊事燃料等物资。

给,供给,供应。

C项,呱,读ɡū。

“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

呱呱,形容小儿哭声。

D项,角,读jué。

“角色”是指戏剧、影视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

“主角”“配角”中的“角”也都读ju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在皑皑雪峰环抱的山谷中,颜色变幻莫测的海子和色彩斑斓的彩林相映,赋予了九寨沟秋天独有的生动与灵气。

B.赵丽宏的小说《童年河》叙事不加雕琢,不事铺陈;语言文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丝毫也不娇揉造作。

C.“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摇落到我们的心里,离别、相思、生命苍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情从此而下,一路悲歌,绵延千古。

D.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文学灌注了天下一统的恢宏气概;统一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泄于九州大地。

A[B项,“娇”应为“矫”;C项,“苍”应为“仓”;D项,“泄”应为“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听了编纂《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叶开的讲话后,与会代表先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既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与才情。

B.尽管我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电话中一听我的来意,几乎都是一口答应让采访,其当仁不让....之情溢于言表。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训练:第19课 唐宋古文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训练:第19课 唐宋古文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姑且.(qiě)绿.阴(lù)暂.时(zhàn) 野心勃.勃(bó)B.间.断(jiān) 书页.(yē)辰.钟(chén) 痴.态可掬(chī)C.增.加(zēnɡ) 旅.客(lǔ)昼.夜(zhòu) 阴阳潜.移(qiǎn)D.神秘.(mì) 感慨.(kǎi)渺茫.(mánɡ) 血.气旺盛(xuè)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意趣踌躇天真烂漫野心勃勃B.圆滑谦让热涨冷缩围炉拥衾C.屡次凭窗阴阳潜移情头意合D.刑笞口碑饥寒交迫珠联碧合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毕竟沿用难免B.毕竟采用不免C.究竟沿用不免D.究竟采用难免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2月1日起解除年初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19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19 Word版含答案.doc

北京市2017届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1年整理)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1年整理)

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全部内容。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九)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1)~(2)题。

(5分)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注】①溱洧:河名。

②徒杠:走人的桥。

③舆梁:走车的桥。

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________的执政者.(1分)(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

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概括,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有四个字,即“恭”“敬”“惠”“义”,而孟子对子产的评价却只有一个“惠”字,因此,两人对子产的共同评价是“惠”,即“爱民仁惠”。

第(2)题考查对孟子观点的分析,“惠而不知为政"这一观点中,包含着两个角度的答题要点,一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是“惠",二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不知为政”,第一个理由只要筛选原文“以其乘舆济人”即可回答,第二个理由对原文进行一定的抽象,由原文的“焉得人人而济之”可抽象出,“济”不能解决百姓出行问题,应建设桥梁。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文言文阅读19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文言文阅读19 Word版含答案.doc

训练十九[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矫情动辄水蒸气闯红灯贻人口实和言悦色B.寒碜插坐煞风景刀削面手足无措插科打诨C.搁置妥帖满堂彩跌眼镜方兴未艾慧心灵性D.奚落融资邻界点防腐剂昭然若揭群情激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记》所记人物中,弱者哭,强者也哭,失败者哭,胜利者也哭。

作者对种种人物哭相的刻画,可谓是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B.推进土地流转,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所以要循序渐进,绝不能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不然就会本末倒...置.。

C.这款智能电视,机身采取超窄边设计,以银色为主色调,再配以月牙形底座,两者交.相辉映...,彰显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D.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内翠竹浩如烟海....,一年四季均可观竹,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古装电视连续剧《大唐女巡按》,从独特细腻的视角出发塑造了谢瑶环等女官形象,自从在广东卫视播放以来备受观众追捧,堪称女刑侦专家。

B.专家提示:一旦发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送诊;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能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C.进入2013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杭州等诸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无疑与它的文化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横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纵向的沟通与借鉴。

4.近日抗日剧荒诞剧情引起网上热议:英雄徒手撕鬼子,掷手榴弹炸落日机,匪夷所思的武功秒杀数百敌军;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不断上演抗日科幻剧,“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打死的鬼子都够围地球三圈了”。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出你的观点及两条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 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67分)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

(2分)(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3word版本试题包括答案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3word版本试题包括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储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窘境,表现出新的活力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对着不容忽略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一般公众生活息息有关,其表演往常拥有集体性特点: 不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显现歌喉; 不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公众欢喜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种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集体性。

两不单限制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公众为庆祝丰产、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翩翩起舞的即兴表演,寄望着他们深邃的精神追乞降丰富感情。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诚然能彰显各种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风俗文化内涵。

自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过充足提炼和艺术升华,从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起到促使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祥瑞颂》等都曾大放异彩,但是,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行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改头换面。

比方,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己的魂魄。

所以,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征,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公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征,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发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实质精神。

各样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表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征决定了应付其实行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计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急救保护实行中,有些地域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备,各种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采集来的各样乐器、道具、面具、服饰等都获取妥当珍藏,这种博物馆式的显现与珍藏,固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显现,没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计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九)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1)~(2)题。

(5分) 【导学号:26612164】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离娄下》)【注】①溱洧:河名。

②徒杠:走人的桥。

③舆梁:走车的桥。

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________的执政者。

(1分)(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

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概括,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有四个字,即“恭”“敬”“惠”“义”,而孟子对子产的评价却只有一个“惠”字,因此,两人对子产的共同评价是“惠”,即“爱民仁惠”。

第(2)题考查对孟子观点的分析,“惠而不知为政”这一观点中,包含着两个角度的答题要点,一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是“惠”,二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不知为政”,第一个理由只要筛选原文“以其乘舆济人”即可回答,第二个理由对原文进行一定的抽象,由原文的“焉得人人而济之”可抽象出,“济”不能解决百姓出行问题,应建设桥梁。

由“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可抽象出为政者不能为“取悦”百姓而行事,而应管理好大事。

【答案】(1)仁爱百姓(2)①孟子认为,子产用车子渡人过河,是仁政的表现;②但这样做不如建好桥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见,执政者不在于对老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而要着眼于大的方面(管理好政事)。

【参考译文】①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主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乎道理。

”②子产主持郑国的政治,用所乘的车辆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

孟子议论这事道:“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政治。

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再为渡河发愁了。

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都可以,哪里能够一个一个地帮助别人渡河呢?如果搞政治的人,一个一个地去讨人欢心,时间也太不够用了。

”2.阅读下面的《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概括指出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两个特征。

(2分)(2)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请根据“中庸之道”的思想,分析这一立场。

(3分)【解析】(1)本题题干中“两个特征”正是分别针对两则材料,考生分别提取关键词概括即可。

(2)上一小题中“中庸之道”的两个特征:以礼为用,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而中国的立场正是这两个特征的体现。

考生结合理论分析即可。

【答案】(1)以礼为用,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2分,各1分)(2)“主权属我”是正视历史,坚持原则,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则能够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诉求,这个立场的背后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如果做到了各方都能接受,就可保持“和平”,达到“和谐”。

(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扣1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1)概括材料二“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

(2分)(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3分)【解析】(1)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如何求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要广泛学习、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清晰分辨、专注实行等;第二层,讲要如何做到前面所说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求学就要精进、要坚持。

(2)“知行”的意思是“认识和实行”,第一则材料中,“行”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圣人正是通过“行”达到完美的境界的。

第二则材料中,“行”与学、问、思、辨并列,这些是获得“知”的方法。

由此,考生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求学精进不已、坚持不懈。

(2)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学习须“知行合一”,所学知识必须付诸实践。

异:《荀子》将实践视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强调实践对于学习来说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庸》将“行”(实践)视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学”“问”“思”“辨”并列,但并未明确突出“行”在学习中的根本作用、终极地位。

两者相比,前者对“行”的重视程度胜过后者。

【参考译文】(对待学问道理,)没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

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圣人以仁义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判断没有毫厘之差,这并没有其他的窍门,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

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4.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2)题。

(5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1)孔子为什么说“起予者商也”?试简要说明。

(2分)(2)谈谈你对后面这段文字的理解。

(3分)【解析】(1)子夏是卜商的字,有一次,子夏和孔子讨论相关问题,孔子说启发他的是卜商(子夏)啊。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语句中,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观点,即教学相长;一方面表现了子夏的品格,即子夏的勤学好问等。

(2)可以分析两段话的相关内容,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习和思考同样重要的意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学习重于思考的意思。

【答案】(1)①子夏好学善问。

孔子的话引发了子夏对礼与仁关系的思考。

②教学相长,子夏的追问又启发了孔子更多的思考。

(每点1分。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2)学思并重。

学与思相辅相依,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内化和提升。

不思会迷惘,不学则怠惰。

(说出观点给1分,结合材料谈理解给2分。

答“学重于思”,言之成理也可)5.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完成(1)~(2)题。

(5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

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4分)【解析】(1)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崇古尚礼,其治学态度也受其影响。

语段中,最能体现他的治学态度的显然是“述而不作”或“信而好古”。

(2)此题与第一题相关联,先要结合材料写出孔子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再指出这些是受他政治倾向的影响的。

【答案】(1)述而不作(或:信而好古)(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恪守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相和相应的。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传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

”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们传述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什么话吗?四季不是照样运行,万物不是照样生长,天又说过什么话呢?”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5分) 【导学号:26612167】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1)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

请简要概括。

(2分)【解析】根据“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知孔子认为礼乐治国才能达到和谐盛世。

【答案】礼乐治国。

(礼乐教化)(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

(3分)【解析】根据“礼之用,和为贵”可品味出礼的重要性,再根据“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可品味出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答案】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在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的安定。

另外,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礼与和的关系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材料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让王》)(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2分)(2)结合材料,简要评价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3分)【答案】(1)孟子: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命)。

庄子:尊重生命(生命重于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