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居民收入 促进协调拉动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学案 (1)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学案 (1)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复习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必背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作用、原因。

(3)按要素分配的内容、意义。

(4)收入来源的分类(如何区分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5)崇尚劳动的原因、要求。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要求。

(7)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的原因、内容、体系。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难点突破】1. 按劳分配①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②【特别提醒】△1尺度: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2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②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农业集体经济中)。

△3并不是公有制中的任何分配都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4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一定会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2.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类型◆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易混易错】⑴区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①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两者都属于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③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收入,但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⑵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有: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知识、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数据要素收入等)。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不仅对个人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使得个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消费品和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他们可以升级住房、购买更好的汽车、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得个人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更加自主和多样化。

其次,居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居民的消费又是整个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也会相应增长,拉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激发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高收入居民还会通过投资和创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也有助于社会稳定。

经济的不平等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收入增长可以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当人们的收入得到提高时,他们更有机会享受公共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从而减少社会的不平等感受和不满情绪。

此外,居民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收入增长的速度可能不同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收入的增长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综上所述,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个人、经济和社会都有着积极影响。

它提升了个人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收入增长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合理调控和政策引导,确保收入的增长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内外各种挑战,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

本文将展望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并讨论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扩大内需。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支出,促进消费升级,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如减税降费、扩大社会保障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同时,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二、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应该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三、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开放。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挑战,中国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中国可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宽市场准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中国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打通区域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通过减税降费、扶持民营经济等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平衡。

五、保持经济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定力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三个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三个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9 年 的时候 ,轻 工 业和 重 工 业在 工 业增 加 值 的 比重 大 95
体 各 占 5% 0 ,到 了 20 年 , 重 工 业 已经 占工 业 增 加 值 的 06 7 ,轻 工 业 已经 下 降 到3 % % 0 O ,由于 第 二 产业 特 别 是重 工 业 的 比重太 高 , 使得 资 源 的消 耗 大 幅上 升 ,环 境 的 压 力 日益 加 大 。各 种 污染 物 的排 放 已经 威 胁 到 人类 的生存 环
维普资讯
厂 兰 ! _ ]
“ 三个转变 ",实现经济叉 好 又快发展
郭 敏
( 蒙城县委 党校 ,安 徽 蒙城 2 5 0 ) 5 5 0

要 :十七 大报告提 出加快转 变经 济发展方 式 ,由过去 的 “ 长方 式”转 变为 “ 增 发展 方式” 反映 了我 们 党对 经济 发展 规律 认识 的深 化 。报告 中投 资 、 出口拉 动 向消 费 、投 资 、 出口协调拉 劝转 三
理 的 事 实 。政府 和 企 业手 中的钱 太 多 , 导致 投 资过 大 , 重 复 建设 ,老 百姓 手 里 的钱 太 少 ,导致 消费 需求 不 旺 。 这 显 然 是不 协调 的 。所 以 ,要采 取 扩 大 国 内需求 特 别 是 扩 大 消 费需 求 的方 针 。一 方 面 降低 国家税 收 征 收 比例 , 使 企 业有 更 多 的 资金 提 高工 人 的收 入 , 比如 企 业所 得税 的征 收 比例 就 由原 来 的3% 降 为2 % 3下 5 ,下 降 了8 百 分 个 点 。另一 方 面 是对 国有企 业 按持 股 比例 参 与 利润 分 配 , 以前 我们 国家 为 了鼓 励 国有 企业 进 行 技 术改 造 ,很 少 参

论新时期的_十大关系_胡鞍钢

论新时期的_十大关系_胡鞍钢
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六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464 页。
2010 年第 2 期( 第 25 卷)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2 2010( Vol. 25)战略高度、从宏观层面、以前瞻视角分析“十二
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我们建议,2010 年召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除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外,由总书记为首
专门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社会与世界的若干重大关系作重要论述,必要时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亲自开展重
大问题调查研究,以总结其发展理念和治国方略。参见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
出现了新的矛盾;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出现矛盾
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60 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文盲充斥的人口大
国变为一个世界人力资源大国,从一个极端贫穷
落后的大国变成一个世界的新兴强国。中国的发
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重大矛盾与关
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大不同于毛泽东讨
论十大关系的背景,也不同于江泽民讨论十二大
么联系? 又有什么创新之处? 如何确定“十二
五”规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这要求我们从
·130·



1958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就
是根据毛泽东关于处理十大关系的方针政策而提出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1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需求结构上的转变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劳动工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又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新增加收入的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导致生产增长快,消费增长慢,扩大投资容易,扩大消费难的局面。

发展下去,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经济将不能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合理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必须努力扩大就业,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只有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劳动收入扩大了,生产与消费才会平衡。

因为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四类要素的收入中,只有劳动收入才会最直接地转化为消费支出。

产业结构上的改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尽管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会有所不同,但三次产业之间始终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始终具有三者是否协调发展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中,农业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而且要为制造业提供原料,同时也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

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要进一步巩固。

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不仅是生产体系内部的协调,这种协调还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使产业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相适应。

扩大内需的方法

扩大内需的方法

扩大内需的经典方法推荐我国的内需正需要扩大,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收支达到平衡,扩大内需必须实施一些措施,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扩大内需的经典方法推荐吧。

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一(1)把扩大内需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开拓农村市场,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要提升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影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4)适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二增加就业,增加消费,也是相辅相成的。

老百姓不就业,就没有更多的钱来消费,甚至还会坐吃山空。

不就业,那苍鹭就会有问题,甚至导致短缺。

特别是一些新的消费领域,需要新的产品来做好供给。

比如现代信息网络消费,那就要想办法"提档升级"。

简单地说,5g何时能遍布?这也是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

至于高铁建设等等,更能惠及民生,方便人民出行,那也是扩大消费的一个好的渠道。

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条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于保障民生、调整结构、推动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于克服当前困难和保持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找准措施,具体落实,保证政策的及时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下,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一定要在“准”字上下足功夫。

措施要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能为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

最新时事政治—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易错题汇编及解析(3)

最新时事政治—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易错题汇编及解析(3)

一、选择题1.2019年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消费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

从这个指标看,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支出继续发挥着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消费的上述作用的是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们消费意愿②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③推进供给侧改革,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④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①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②实现经济协调发展③优化产品结构④降低农产品价格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2018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

由此可见①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②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不够理性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④我国生产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在如图所示,当居民收入水平处于A点时,政府要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内需,可以A.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B.创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C.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商品价格回落D.引导科学消费,促使消费结构升级5.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范围涵盖药品、汽车、日用消费品等,降关税新措施利国惠民。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A.降低进口关税——国内商品价格大跌——消费成本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降低进口关税——国际贸易逆差缩小——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C.扩大进口——国内产业竞争压力增大——积极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扩大进口——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满足消费升级需求6.在追求物质上的消费升级之后,以新中产为代表的消费者开始注重个人体验,出现精神消费升级的趋势,更多的为体验和服务付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贵 州全 社 会 固定 资产 投 资 总额 占G P 25 D 的5 . %. 社 会商 品零售 总额 占G P 0 而 出 口总额 只 占 D 的3%, G P . 贵州省 出 口薄弱 , 贸依存 度非 常低 , D 的34 %. 外
( ) 二
十七大报告要求 “ 民消费率稳步提高”而 居 ,
i o 2 0 ! o6 28. ! i i ! i 2 2 1 9 3. 76 6A g| 1 7 1. 94 5. 2 5 煞 3 0
( 资料来源 : 有关年份《 贵州统计年鉴》 计算 ) , 。
8 。 s . 6 7 8 5 . 5 9
l3 08 . :
统计 数据 表 明近7 来居 民消费 率不 断下 降 、 年 消费 拉 动不断 弱化 , 出现 相悖 局面 , 原 因何在 ? 是 中 其 国人 不 会 消 费 、 不敢 消 费 、 费 不起 , 是 中 国居 消 还
民大量增加储蓄呢?的确 , 由于养老 、 医疗 、 住房、 教育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我国家庭正在把更 多收入储蓄起来 , 银行储蓄总额大幅增加 。但是 , 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我国家庭储蓄总额在不断增 加 ,但在G P D 中所占比例却从上世纪9 年代 中期 0 的2%下降到20年的1%。 1 06 5 涉及个人可支配收入
( ) 20 06 表3 0 0 2 0 年贵州省消费投资 出口变化
| 势产 值 | 坪 生 费 l 被 资 | 会 零 i 会定产 全 毽 售 |譬 ( ) | 爨 搬毽 亿 (辍 。 率 亿 颓 | 元 亿 一 l 崽 ) 额 () 额 重 豢 元 锭 比 |口| % 程 j 鼍毫j
§ | 灏 |

9 40 8 9 7.
6 10 16 5.
薯63 2 §
 ̄ 56 S 4 8;
4. 6 4
34. 4 2 88

21 0薯 0

l94 07 82
13 . 2 53 0 0
l69 8 38 3

673 磐 1 68 8。 6 鑫
7 92 1 l 6I
83 72 0. 9
982 72. 7
\ A 47 1 . — I。 5. 3 5 6 4 . . 9 8
3. 77
560 53 9. 66 98 1. 4
75 98 95.
| 蟋2 .
| 娩 l
| 5 ≯ | l !s| l 1 8 7
7 49. 74 5 | |

2 42 5 .
4. 3 7
36 99 7。 4
4 60 5 5 5.
|s 弧l 誓
朝 9冀
70 22 0
鹦 l | 6 5 嘲
警 2 0 0 3
24 0. 0一
2 0 05
12. 68 00 4
l89 . 86 21
贵州 省 近7 来居 民消 费率 和 全 国一样 呈 现 年
不断下降趋势 , 但却有贵州的特殊性 , 出现了主要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20 年全国全社 06 会 固定 资 产 投资 总额 占G P 9 %社 会商 品零 D 的4 . 7 售 总 额 占G P 45 D 的3 .%.出 口占G P 29 2 0 D 的3 . %;0 6
dG P 比例则从20 年的3.  ̄D的 00 4 %下降到20 年 5 06
的3%; 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 年的42 00 0. 5 亿元上升 ̄20 年 的19 . ,占G P U0 6 17 亿 4 D 的比例从
20年 的3 . 00 91 %上升  ̄20 年的5 . U06 25 %。
0 。0 | 26
2 . 275 10 1
l4 . |49 1l2 l9 o3 .
蹴 5 32 | 6 .
9O2 43 lI
45毫 2 .
( 资料来源 :2 o 年 中国统计年鉴》 《O7 和计算。
在全国居民消费总额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率 不断下降的同时, 贵州也不例外。 贵州作为欠发达 欠 开 发 的地 区 , 济 总量 小 , 口多 , 然居 民消 经 人 虽 费比重大 、 消费率 高, 但也呈下降趋势 , 00 从20 年 的7 . 3 %下降到2 0年6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 06 0 %, 5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 我国消费投资变化 表2
| 辱
2 0 0§ 0
国 生总 内产 值
÷( 元) ,亿
最 终费
^j 乙
≮ 囊 鼹 l 桃 哉 _ 毒 民 费i i 鞋





192 7 . O . 55 29 47
2 0 01 l3 . 132 7 713 9. O
73
6i 98
4. O5 2
53 4 3. 7
3。 9 1
4. 71
3s s,
39 . 11 番
3. 4 5
3. 4 5
41 - 2
42 I 4
58 . 8
4 |

12 . 4 63 4
92 6 l. 5
\ 17 18 6 8. 4. 0. 7 56 3 8 3 i 6 5 5 5. 9 1 2 . 8 3 l 3 5 1 3 . 9 \ | 9. 10 6i 15 53 j 观。 3 19 2. 76 37 2 0 0 : 0. 18 1 2 . 哟 0 6 . 7
42 . 2
_ 一 5 |
| 1
l想 l 33 817 j 。 2 . 52 2 44 .

|。
镌 j 6 . - 34 - 24
6i 39 7 41 5. 3
59 0 .
5. 2 9
 ̄ . 3N 0
4 45 7Leabharlann 73. 4 63-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