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2、掌握纬线的特点重点1、地球的形状2、纬线的特点我来学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

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5至8分钟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纬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纬线(2)纬线可以有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5至10分钟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重点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我来学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5至8分钟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经线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2)经线可以有___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往西经度在变____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经线:往西经度在变____5至10分钟经线和经度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3)学什么1、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重点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我来学主题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4.A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C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B点位于南北半球的___线上独立自学完成队合作5.在上图中标出点D1(20°E,40°N),D2(20°E,40°S),D1(20°W,40°N),D1(20°W,40°S),问经度为20°,纬度为40°的点共有__个6.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60°的点,共有__个7.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0°的点,共有__个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1)在甲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在乙图中,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在丙图中,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经纬网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南寒带10.思考:如果地球公转地轴不倾斜的话,会产生什么现象?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方向:_____;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地球自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_____方向:_____地球公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季节变换,南北半球刚好_____五带:____、_我来用1.同纬度偏东的长春市比偏西的乌鲁木齐市()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同时看到日出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日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3.宜宾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日期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我们夏季到澳大利亚旅游要带()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5.要在一年四季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建一座房子,应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D、北回归线6.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时间是()A、劳动节B、元旦C、国庆节D、儿童节7.读图,回答问题(1)当地球运动到①位置时,这一天称为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是______的模型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D.也就是180度经线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二.纬线
1.概念:连接_______两极,并且与________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学生自己完成




读图1.10和1.11,完成: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B.(2°N,26°W)
C.(2°S,26°W)D.(纬度2°,经度26°)
3.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了解生活中的地理之谜,能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增强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好奇心,逐步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2.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从而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的关系,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激发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达到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的目的。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分享法、资料分析法等。

关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各地的风土人情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1.衣(服饰)藏袍阿拉伯人服饰东西伯利亚人服饰2. 食(饮食)北方人的面食南方人的米饭青藏地区的糌粑3. 住(住房)四合院竹楼蒙古包4.行(交通)马车 轮船 溜索一、解开地理之“谜”1.在我们生活的 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2.我国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在西方,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确认_______,知道_______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 的影响和制约。

2. 农业生产必须___________。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运输等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 、 、 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导学案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导学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西方第一本专著则是,它比中国晚3个世纪。

2.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两大方面。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岩石等。

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工业、农业、城市、交通、能源等。

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风土人情等。

(1)日常生活:确认、知道变化、了解世界情况等。

(2)生产建设:种植、兴建工厂企业、选定、城市建设等。

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①“低地之国”——围海造陆————奶酪、。

②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海洋——航运、晒盐、捕鱼、开采石油等。

土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建筑房屋、建设铁路(公路)等。

森林——提供木材、放牧牲畜、生态旅游、涵水保土等。

(3)风土人情:阿拉伯人的(服装);西班牙的;我国傣族的,中华民族的等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问题探究】1.联系日常生活,请你提出5个地理问题。

2.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和粽子,而北方人则喜欢吃馒头和水饺?3.贝贝来自黑龙江省,喜欢溜冰,玲玲来自福建省,喜欢游泳。

为什么两人喜欢的活动截然不同?4.为什么我国著名的奶业企业“伊利”、“蒙牛”两大集团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建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使用:第一,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

【注意点】(1)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确定方向的事物:太阳、指南针、树木长势(年轮、树叶疏密)、北极星等。

但河流流向、风向不能用于确定方向。

(3)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背朝,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第二,比例尺①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公式及计算:比例尺= 距离/ 距离。

③比例尺三种形式及其的转换:。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3.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4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4、教师点评【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5、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用那些知识或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二)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4、教师点评: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拓展延伸: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1-2)

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1-2)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2.培养学地理情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之谜和地理问题,增强求知欲,从而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3.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1.看书P2-5,完成学习检测第2页的填空、选择、连线2.将自己不确定答案的题号写在下面(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自主完成学习检测第3页的综合能力提升2.同桌间互对答案,找出你们的疑难点,组内讨论我的计划: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把你的计划写下吧!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知道地图的简单概念、绘制方法、种类;掌握地图的三个组成要素;2.知道在地图上如何定向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重点)3.明确学习地理的四个途径。

学法指导:学地理------读地图-------明确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定向-------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看书P7-11,初步学会看地图自主学习:一、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是我们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地图是怎样做出来的呢?(看书、读图)P7地图:。

2.展示、了解不同的地图,明确地图的类型(读文,找出)P11地图可分为和两个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等,此外还有地图家族的新成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3、学习本课时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象去识记二、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纬线的特点。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掌握纬线的特点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3、读P6图1.6,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

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 _______。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______。

合作探究:(利用地球仪)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_转动。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B、纬度最大是180°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4、阅读P6图1.6,总结纬线的特点:教师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做笔记):当堂检测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万千米3、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A、55°N 低纬度:南半球B、69°S 中纬度:北半球C、19.5°S 高纬度:南半球D、89°N 高纬度:北半球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5、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6、赤道的长度约为()A、6371千米B、4千米C、4万千米D、5.1亿千米纬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最长的纬线1 / 1。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1.2我们怎么学地理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会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3.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4.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学习重点:1. 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会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方向1、基本方向:东、南、______、________、东北、东南、_______、_______。

2、方向确定:(1)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正_____方向。

(2)一般定向:面向地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方向。

二、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形式:_____________比例尺,_____________比例尺,______________比例尺三种形式。

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__叫图例。

2、注记:地图上的__________说明,如山脉、河流、湖泊、国家、城市的名称,以及表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用的图例和注记【合作学习】在下面绘制你所在学校的平面图。

(注意地图的三要素)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地图的种类1、自然地图:地形图、___________、水文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____________、人口分布图等。

3、现代高科技地图:如电子地图等。

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关系1、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_________,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______,内容越__________。

2、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_______;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时)
备课人:杨晓红备课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
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培养
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
中的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2—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4.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当堂检测: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能力提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
A.再睡早起
B.看报纸
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课时)
备课人:杨晓红备课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

2.运用
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4.了解图
例和注记的含义。

5.学会辨认方向。

学习重难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7—1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1-7和图1-8,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合作探究:1)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师精讲点拨: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
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
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当堂检测: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

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探究结论: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能力提高: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下面“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③在野外如何辨方向?
课后反思:组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