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解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2、掌握纬线的特点重点1、地球的形状2、纬线的特点我来学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

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5至8分钟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纬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纬线(2)纬线可以有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5至10分钟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重点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我来学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5至8分钟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经线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2)经线可以有___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往西经度在变____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经线:往西经度在变____5至10分钟经线和经度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3)学什么1、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重点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我来学主题问题设计、时间点拨自主学习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4.A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C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B点位于南北半球的___线上独立自学完成队合作5.在上图中标出点D1(20°E,40°N),D2(20°E,40°S),D1(20°W,40°N),D1(20°W,40°S),问经度为20°,纬度为40°的点共有__个6.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60°的点,共有__个7.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0°的点,共有__个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1)在甲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在乙图中,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在丙图中,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经纬网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南寒带10.思考:如果地球公转地轴不倾斜的话,会产生什么现象?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方向:_____;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地球自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_____方向:_____地球公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季节变换,南北半球刚好_____五带:____、_我来用1.同纬度偏东的长春市比偏西的乌鲁木齐市()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同时看到日出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日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3.宜宾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日期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我们夏季到澳大利亚旅游要带()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5.要在一年四季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建一座房子,应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D、北回归线6.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时间是()A、劳动节B、元旦C、国庆节D、儿童节7.读图,回答问题(1)当地球运动到①位置时,这一天称为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上。

3.1多变的天气-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导学案)

3.1多变的天气-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导学案)

3.1 多变的天气【课标要求】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且联系实际正确运用。

3.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1.识别风向标。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自学导航】多变的天气(阅读课本P46-52)【自主探究任务】知识点1 :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用 _____、_____ 、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是指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

一般变化。

知识点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一般需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等情况。

2.读图3.4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________区。

3.风向是指,有八个基本方向。

风力是指,共分级。

级别越大,风力。

4.完成下图中风向和风力大小。

5.请准确记忆并能写出课本P49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状况。

知识点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对人体健康。

2.读课本P51图3.7,污染指数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_,它的污染指数为____, 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级,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_;空气最好的城市是_______,它的污染指数为____, 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级,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 10、1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教案(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教案(上)

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设计总体构想1.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导论,没有什么知识点,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课本大量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感性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

本节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文选择“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切入,有亲和力、趣味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本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知识认知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

从本节课起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2.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重点和难点:地理的概念,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4. 课型: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构想):本节课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上半节课,让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讲讲对地理的理解,并加入一些实际事例,让学生了解地理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下半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及其客观发展规律,学会综合分析方法。

学习流程分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导学过程:1.导入:[ 讨论导入] 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2. 导学:[ 学生讨论] 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生活离不开地理[ 课件展示] 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 教师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人教最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最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两点的纬度:A_____、
(1)将A点(0°,0°),B点(
(1)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线段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上,这一天北半球叫做

⑪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______ E.______ F.______,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___。

⑪大洲的名称①___洲②___洲③___洲

⑪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⑫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⑬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测定:
图3.18的问题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A.冬季多雨
B.全年少雨
C.全年多雨
D.夏季多雨
E.常年湿润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降水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每个学生必须会读降水量柱状图。

1.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 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1)A地月份降水量最多,约为毫米,月份降水最少,约为
(2)B地7月份降水约为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

(3)通过观察A、B两图,你知道两地降水各月分布的不同吗?
世界年降水量分
D. 洋流因素
(1)四图中,全年降水少是,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

(2)由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判断,最有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洲的聚落,乙图为洲的聚落。

⑫甲、乙两地乡村聚落的差别是。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1.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1课时)【课标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太空探索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学习目标】1.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列举出相关的生活实例。

2.能够利用相关数据准确描述地球的大小,感知地球仪的用途。

【学习重难点】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自学导航】地球和地球仪(阅读课本P2-6)【自主探究任务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1 图2 图3 图4 图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

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说。

图2:后来人们根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从出发,经过__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_______洋,1521年到达群岛向西穿过_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坏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图4:现代人类通过拍摄的,最直观科学的证明地球是球体。

【拓展提高】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自主探究任务二】地球的大小1.在下图上写出地球的大小数据。

【拓展提高】通过比较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如何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自主探究任务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什么叫地球仪?2.在地球仪上你能找出地轴吗?在地球上有没有地轴呢?3.表示方法: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合和文字来表示、、、、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及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课堂检测】
1.D 2.C
【分析】1.由图中天气预报可知,5日是大雨天气,6日是雷阵雨天气,7日是阴天,8日是多云天气,故选D。
2.从图中的横坐标可以看出,这几天中,最高气温是出现在8日,气温是26℃,5日的气温最低,故选C。
3.B 4.C
【解析】3.由图可以看出,酒泉当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约39℃,日出前后的气温最低,故选B。
8.由上题可知,C图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表中所示该地的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结合所给答案B、C、D错误,A正确。故选A。
9.(1) 14 日出前后
(2) 7 1 8 2 1 7 2 8
3.气温年变化
读图可知: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____。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
4.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课堂检测】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某校气象小组的观测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计算图中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米处的气温,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放置在中。
三、气温的变化
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
读“气温日变化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6.B
【详解】由于海陆性质差异大,陆地吸热、放热快,海洋吸热、放热慢,因此海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特别是阴天时气温的日较差应最小,故同纬度四个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想一想、做一做(读课本P1——P2页内容回答):1、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本P2——P4页内容回答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学习地理的目的:能使人们了解________的奥秘,了解一些_________、________现象,会用地理的_______和_______看待身边的事情,更科学的选择、安排_________和________.3、“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2.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C.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D.具备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过去山坡上种粮食,收成不好,现在改种果树,效益好了,其原因是()A.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B.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C.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D.粮食价格低,水果价格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3.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地理事物【学习过程】:一、读一读、找一找(读课本P3页图1.2和P3页活动题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1)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2、掌握纬线的特点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2、纬线的特点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_____。

它的平均半径为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新-课-标-第-一-网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_____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和_____。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5.赤道为_____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_____和_____,分别用_____和_____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___度6.按规定,_____为低纬度地区,_____为中纬度地区,_____为高纬度地区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纬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纬线(2)纬线可以有___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____(5)南极点的纬度为_____,北极点的纬度为_____(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_____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_(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纬线与纬度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2)学习目标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重点难点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经线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2)经线可以有___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往西经度在变____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经线:往西经度在变____5.读图1.11东西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1)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

(2)可以有多少条经线能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3)选择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线和经度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3)学习目标1、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重点难点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自主学习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4.A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C点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B点位于南北半球的___线上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5.在上图中标出点D1(20°E,40°N),D2(20°E,40°S),D1(20°W,40°N),D1(20°W,40°S),问经度为20°,纬度为40°的点共有__个6.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60°的点,共有__个7.在上图中标出,经度为0°,纬度为0°的点,共有__个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1)在甲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2)在乙图中,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3)在丙图中,C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经纬网《地球的运动》复习导学案1、宜宾市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是:A、23.5 °SB、23.5°NC、66.5°SD、66.5°N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 四季的变化B 昼夜长短C 昼夜更替D 五带4、当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赤道B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 这一日为春分日5、热带和南温带的界线是:()A 北回归线B 北极圈C 南回归线D 南极圈6、读左图回答:(1)这是月日前后的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纬线)上,这天为北半球_____(节气)。

(2)A、C两点的昼长分别为:A_____C_____(3)这一天你家乡的昼夜长短为_____7、读右图回答(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点8、读“经纬网图”,回答:(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2)B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带。

(3)A点在B点的_____方向:(4) 6月22日,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⑸A点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___纬度。

⑹B点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_半球,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方向:_____;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____方向地球自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__________方向:_____地球公转周期:_____地理现象:季节变换,南北半球刚好_____五带: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1.同纬度偏东的长春市比偏西的乌鲁木齐市()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同时看到日出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日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3.宜宾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日期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我们夏季到澳大利亚旅游要带()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5.要在一年四季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建一座房子,应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D、北回归线6.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时间是()A、劳动节B、元旦C、国庆节D、儿童节7.读图,回答问题(1)当地球运动到①位置时,这一天称为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上。

(2)当地球运动到②位置时,这一天称为___日,是每年的__月_____日左右,太阳直射在_____上。

(3)当南极圈出现极昼时,地球应运动到_____上(位置),这一天是__月_____日左右,称为___日课题§1.3 地图的阅读学习目标1、掌握地图的三要素2、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3、掌握辨别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4、记住一些常用图例重点难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自主学习1.地图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2._____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它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3.地图方向的判定: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用“_____、_____”来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箭头指向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线指示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来定方向4.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_____和_____程度不一样。

5.掌握图1.25一些常用图例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6.理解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完成空格(1)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千米(2)数字式:____________(3)线段式:____________7.读图1.31中国地图和1.32北京市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两幅地图中,小比例尺地图是_____,大比例尺地图是_____(2)比较两幅地图,完成表格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小比例尺地图大比例尺地图8.完成课本22页活动题,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作用大小比例尺课题§1.4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相对高度、海拔、等高线、等深线2、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各种颜色的表示重点难点会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名称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自主学习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把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_____图。

3.把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5.读图1.36,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体的不同部位。

“闭合圆处是山峰,两峰之间有鞍部,向高凸出是山谷,向低凸出是山脊,等高线重叠是陡崖”6.读“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和D是_____,B是_____,C是_____,E、F是_____,G、H是_____(2)图中B在C点的_____方位(3)小河GH的流向是自______(4)A的海拔高度是___,F的海拔是___,A和F的相对高度是___(5)若H的温度是20℃,它和山峰A的温差是___,A的实际温度是___(6)AD的图上距离是8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等高线的阅读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山体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1.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 C._____ E.______(2)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3)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___。

(4)攀岩爱好者如果要登山,则选则___(5)AB两点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米。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体部位甲_____乙_____丙_____(2)若乙右处的山谷有一条河流,则小河的流向为_____(3)若甲的温度为21℃,则丁的温度为_____反馈练习1.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⑴大洲的名称①___洲②___洲③___洲⑵大洲分界线的名称⑦___山脉、⑧____运河、⑨____运河2.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A. 东半球、南半球B. 东半球、北半球C. 西半球、南半球D. 西半球、北半球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南极洲4.在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A、南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州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A美洲大陆B非洲大陆C亚欧大陆D南极大陆6.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和大洋洲B亚洲和欧洲C南美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非洲7.世界七大洲中,热带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北美洲课题§2.1 大洲和大洋(2)学习目标记住四大洋的的名称、及各自的特点,并能在地球上识别四大洋的位置重点难点四大洋的的名称、位置及各自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