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连作重茬减产原因及增产措施

合集下载

花生重茬出现的问题

花生重茬出现的问题

花生重茬产量不好,多是土壤问题,改造土壤是关键在同一土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往往会出现多种问题,重茬种植花生时尤其明显,会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使收益大幅度下降,那么应该如何解决重茬带来的土壤问题呢,下面小编就简单的和大家介绍一下。

花生重茬,容易在土壤墒情合适的情况下种子在土壤中腐烂,出现出苗不齐的现象,或者是在出苗之后幼苗染病根系腐烂,逐渐枯萎死亡,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益物质损失,病原菌积累过多。

在花生生长前期出苗不齐可以通过补种的方式进行弥补,但是如果后期出现死棵现象,才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

我们通过粮果蔬用户反映的情况来看,产生死棵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根系逐渐枯萎。

在花生挂果以后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大,但是土壤不适合根系生长,负载过重的情况下,根系逐渐死亡。

花生重茬还会让果实出现斑点,籽粒不饱满,甚至是直接在地下腐烂。

出现这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户种植过程中过于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土壤受伤。

由于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各种化肥大量使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增产。

不过近两年来,大量使用化肥的弊端也日渐暴露,这种粗放的管理,使得土壤板结,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减少,各种病原菌大量积累,进而使花生生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改造土壤势在必行。

对于花生重茬造成的土壤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造。

第一,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可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或者是饼肥,包括花生饼、菜籽饼、豆饼等,都是非常好的补充土壤有机质的生物肥料。

第二,科学补菌。

给土地适当补菌,不仅能够调理土壤,还能预防病害,甚至能够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菌肥进行补菌,使用菌肥后能有大大减少有机肥的用量,甚至可以不再使用有机肥。

菌肥中菌的种类含量、以及含有的其他营养物质种类,都影响着菌肥的价格。

第三,对土壤进行消毒。

虽然会增加种植成本,但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花生重茬带来的土壤问题。

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对土壤进行消毒。

具体药剂不再进行描述。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一、引言重茬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多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产量减少的现象。

重茬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本文将探究重茬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农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二、重茬原因分析1. 土壤养分失衡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大量消耗,而其他养分则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例如,连续种植水稻会导致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大量消耗,而钙、镁等其他养分则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使得土壤贫瘠,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2. 病虫害滋生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积累。

由于同一种作物对某些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病虫害易于在土壤中滋生和传播。

例如,连续种植玉米容易导致玉米螟的滋生,从而造成玉米产量的减少。

3. 土壤结构破坏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

作物的根系会对土壤进行机械性破坏,使得土壤的孔隙度减小,通气性和透水性下降。

这会导致土壤的保水能力下降,排水不畅,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三、重茬解决方案1. 轮作种植轮作种植是解决重茬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轮作种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

通过轮作种植,可以有效避免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带来的问题。

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不同,可以有效调节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保护土壤结构。

2. 施肥调理合理施肥是解决重茬问题的关键。

在轮作种植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调理。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维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同时,还可以利用有机肥料和绿肥等手段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解决重茬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轮作种植和施肥调理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采用生物防治等。

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王迎春赵周洲迟占文拱国庆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7期1.施肥不合理搭配不合理。

绝大多数种植户不施用农家肥,只使用化肥或者只配施很少量的农家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施肥方式。

农安县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砂土地,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增加微量元素供给;营养元素比例不合理。

农户在施入肥料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研究和生产实际表明,花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4.8∶1∶1.7。

以四粒红品种为例,施肥标准大致为: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0公斤,施用尿素100公斤、二铵150~20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改用硫酸钾型复合肥N、P、K 按照以上比例即可;施肥方式不合理。

花生不提倡一次性施肥,应基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基肥占施用总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不重视叶面肥。

开花下针期、饱果期如果发现脱肥,可以进行叶面喷1%尿素、0.3%磷酸二氢钾2~3次。

2.微肥使用意识淡薄花生是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但需要大量元素,而且吸收的微量元素也比较多,大部分微量元素通过施用足量的农家肥就可以满足,但还需补充钙和钼。

钙是花生吸收量比较大的元素,生产100公斤荚果需吸收钙1~1.5公斤。

钙在花生生长中的作用:可使花生植株健壮、分枝增多、结果多;果实饱满、壳白皮薄,果壳硬度增强,抗长斑和腐烂;能提高果针的机械强度,增强果针下扎入土能力。

施用足量钙可增产10%~20%左右。

钼是花生生长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花生是豆科植物,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钼是固氮酶的必要组成成分,是各种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成分,钼能促进根瘤的生长,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

常用的钼肥是钼酸铵。

其施用方法主要是拌种,拌种时将钼酸铵配成0.2%的水溶液,用喷雾器直接喷洒在种子上(1亩地用种量用10克钼酸铵),边喷边拌,力求均匀,晾干后播种。

也可喷洒,即把10~15克钼酸铵溶于30公斤水中,于初花期喷洒于植株上。

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

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

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施肥不合理问题。

一是搭配不合理,绝大多数种植户不施用农家肥只使用化肥或者只施入很少量的农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农安县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沙土地,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增加微量元素供给。

二是营养元素比例不合理,施肥时不知道应该按什么比例施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根据研究和生产实际:花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4.8比1比1.7。

以四粒红为例施肥标准大致为: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0公斤,施用尿素100公斤、二铵150-20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

三是施肥方式不合理,花生施肥不提倡一次施肥,要基施和追施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基肥施用总肥量的70-80%,追肥施入20-30%。

四是不重视叶面追肥:开花下针期、饱果期如果发现脱肥,可以进行叶面喷1%尿素,0.3%磷酸二氢钾2-3次。

二、微肥使用意识淡漠。

大家知道花生是油料作物,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但需要大量元素,而且吸收的微量元素也比较多,大部分微量元素通过施用足量的农家肥,就可以满足它的需求,在我县产区需补充钙、钼。

钙是花生吸收量比较大元素,生产100千克荚果需吸收钙1至1.5千克。

根据研究果:每生产100千克荚果,需吸收氮5至5.5千克,磷0.9至1千克,钾1.9至2.2千克。

吸收量相当于磷。

钙在花生生长中的作用:1、可使花生植株健壮、分枝增多、结果多;2、果实饱满、壳白皮薄,果壳硬度增强,抗长斑和腐烂;3、能提高果针的机械强度,增强果针下扎入土能力。

可增产达10-20%左右。

公顷施石膏100公斤,也可施过石150公斤。

钼是花生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花生是豆科植物,具有固氮能力,钼是固氮酶的必要组成成分,是各种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成分,钼能促进根瘤的生长,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肥能力。

常用的钼肥是钼酸铵。

其施用方法主要是拌种,拌种时将钼酸铵配成0.2%的水溶液,用喷雾器直接喷洒在种子上(1亩地用种量用10克钼酸铵),边喷边拌,力求均匀,晾干后播种。

影响吉安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

影响吉安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

影响吉安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一、引言吉安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全市土地总面积约2.53万平方公里,丘陵山地约占23%。

全市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对农作物生产十分有利。

花生是吉安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当地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优势农产品。

同时,花生还是当地红壤荒地的主要先锋作物,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吉安市花生生产面积30万亩、总产4万吨左右。

但近年来由于品种、技术等原因,吉安的花生生产出现面积渐减、产量滑坡、效益下降的现象,2009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27.8万亩、总产3.5万吨,平均单产不到127公斤,严重威胁了本地花生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了探索吉安的花生丰产优质生产技术,笔者在当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初步摸索总结出吉安花生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及生产上的相应对策。

二、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吉安种植花生的土地多为红壤旱坡地,土壤肥力较低,灌溉条件较差,生产投入相对不足,花生生产容易遭受旱灾影响,加上连作现象普遍,导致病害严重、单产水平不高不稳。

经过大量的社会生产实际调查,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当地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种严重退化。

吉安目前种植的花生品种,绝大多数为早年引进的粤油、汕油等系列品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范的良种繁育制度,品种更新缓慢,加之农民长期习惯选种自留花生种,导致花生品种多、乱、杂,品种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耐渍性、抗病性等表现良莠不齐,严重制约花生生产水平的提高。

第二,连作重茬危害。

花生是吉安的主要春播作物,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长期以来,农民种植花生的耕作方式比较单调,连作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较长年限的连作重茬,土壤中多种病菌逐年累积,在温湿度条件适应的情况下,花生的几种主要病害如青枯病、茎腐病等大量发生,特别是雨水偏多的年份发病更快更重。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

重茬原因及解决方案探究一、引言茬数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次数。

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特定营养物质的枯竭,病虫害的增加以及作物产量的下降,这就是重茬现象。

本文旨在探究重茬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重茬的原因1. 土壤质量下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特定营养物质的枯竭,例如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元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当它们不再充足时,作物的健康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2. 病虫害的增加:同一作物的连续种植容易滋生病虫害。

病虫害在土壤中越积越多,它们会寄生在作物根部、茎叶等部位,破坏作物的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3. 土壤结构恶化: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

作物根系会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例如增加土壤的密实度,降低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这对作物的生长不利。

三、解决方案1. 轮作种植:轮作种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重茬问题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季节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对土壤中特定营养物质的消耗,防止病虫害的滋生,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在冬季种植绿肥作物,如豆类或苜蓿,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防止重茬的关键。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营养物质。

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3.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滋生。

例如,引入天敌或使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4. 土壤修复:对于已经受到重茬影响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包括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pH值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四、结论重茬是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导致的问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增加以及土壤结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轮作种植、合理施肥、生物防治和土壤修复等措施。

吉林省花生低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修改稿)

吉林省花生低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修改稿)

花生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在吉林省是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作物,近年种植面积在10khm2以上。

2007年花生种植面积10.02 khm2占全国的2.54%、东北地区的43.9%,越升为东北地区花生种植第一大省。

但长期以来单产偏低,2007年仅为2196㎏/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04㎏/hm2,更低于我国高产省份如山东的4120㎏/hm2。

为此对吉林省花生产量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1 低产的主要原因1.1 品种老化、退化、杂化现象严重吉林省花生产区位于东北高纬度地区,无霜期140 d左右,十年九春旱,春旱特别严重。

因此,选择花生品种受到很大程度限制,直播花生品种生育期只能选120d以内的,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125—130d。

长期以来,生产上应用四粒红、白沙1016的面积占90%,种子来源主要是农民自留种和互相换种,即使引种,也是自发组织引种,盲目性比较大,造成品种良莠不齐,种性下降严重,导致花生抗逆性降低,病虫害严重,产量严重下降。

1.2 忽视栽培技术,有效栽培技术推广滞后由于对花生栽培技术不够重视,现有栽培技术研究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缺乏经费,工作力量薄弱,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从而影响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落实,大大制约了吉林省花生单产水平的提高。

1.3 连作重茬,病害严重,植株早衰由于种植花生经济效益较高,一些地区连年种植。

长期重茬,致使土壤中养分不平衡,病菌积累多,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严重发生,花生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早衰。

据调查,每年病害造成的减产达10%—30%。

1.4 栽培粗放花生是需要精耕细作的作物,栽培粗放是花生生产普遍现象,也是重要的低产因素。

1.4.1 整地质量差花生是深耕作物,70%—90%的根系集中在0—30㎝土层内,要求一般耕深25—30㎝。

生产中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宜耕性较差;历年翻耕耙耱不到位,致使土体质量差,很难保证一播保全苗。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以下对花生种植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病虫害防控问题:花生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花生疫病和花生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花生产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

对策: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通过合理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2. 土壤质量下降问题: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的侵害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对策:加强土壤质量的管理。

通过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合理施肥和轮作种植,补充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3. 种植技术不规范问题:有些花生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对种植技术了解不够,导致花生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对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提供相关的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使种植者了解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4. 市场变化问题:花生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变化较快,使得种植者面临销售困难和经济风险。

对策:加强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分析。

加强与市场经销商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降低经济风险。

5. 品种选择不当问题:有些花生种植者根据个人经验选择品种,未考虑到不同品种适应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

对策: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花生品种。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控问题、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种植技术不规范问题、市场变化问题和品种选择不当问题。

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控、土壤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市场情报收集和分析,以及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连作重茬减产原因及增产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连作重茬减产严重。

对花生连作重茬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止花生重茬减产及增产措施。

关键词花生;连作重茬;减产原因;增产措施
近几年来,在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连作重茬减产严重,重茬1年减产约20%,重茬2年减产达30%以上,连作的年限越长,减产的幅度就越大。

1花生连作重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1.1土壤恶化,养分失调
主要是由于花生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磷、钾、钼、硼等元素的吸收量较多,而对其他元素的吸收量相对较少。

因此,在同一块地上,年复一年地连作花生,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土壤中养分比例失调,使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量下降。

1.2病虫危害加重
由于连作,一些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如花生青枯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以及残留在田间花生残株上的各种病虫害,其病原菌及虫源在土壤中大量残留,致使花生病害一年比一年加重。

1.3有毒物质积累
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根的分泌物及植物其他部分的分泌物,会抑制花生生长,甚至对花生造成毒害。

2增产措施
解决花生重茬减产最理想的措施是轮作换茬,即花生与其他禾谷类作物实行
3~5年的轮作,但这在花生集中产区很难实现。

近年来,我地在对花生重茬地的改良治理和防止花生重茬减产等方面作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了具有一定效果的技术措施,经试验示范,增产效果明显。

2.1冬季大犁深耕
重茬花生地冬前采用大犁深耕50cm,通过上翻下松,结合挖沟挡堰、平整地面、耙耢保墒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基础条件,加厚土壤活土层,扩大植株的营养范围,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同时可使土壤容重变小,通透性增加。

此外,通过冬季大犁深耕,还可消灭土壤中残留病虫源,为花生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据试验,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

2.2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
结合冬季深耕,铺施基肥,施有机肥45~75t/hm2,硫酸钾375kg/hm2,及时耙平保墒。

重茬地花生增施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15kg/hm2硼砂做种肥或花期喷施0.2%的硼砂水溶液,可明显增加结果数,提高出仁率,增产花生荚果10%左右。

另外,花期叶面喷施0.2%的铁、钼、镁等微量元素,既可弥补连作造成的养分亏损,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促进光合产物积累,达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2.3选择耐重茬的品种
近年来,各地的科研机构都选育出了一批抗病性强、耐重茬、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在连作重茬地上种植花生,选择这些优良品种,对花生的高产稳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是改治重茬地、防止花生减产、增加花生产量的重要措施。

据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在重茬地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花生荚果产量比露地栽培增产48.8%。

花生连续覆膜重茬3年,不会引起大幅度减产,更不会降低覆膜效应。

(1)整地施肥。

整地时要精细,深耕20~30cm,细耙多遍,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通透性良好。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2)选种和选膜。

要选宽度为85~90cm、耐老化、不裂碎、透明度好、厚度0.007mm、展铺性良好、不粘卷的地膜。

花生品种选用中早熟大果的花生品种。

(3)做畦与播种。

结合整地做畦,畦高10~12cm,畦底宽80~90cm,畦面平,畦坡陡。

采用打孔播种;另一种是先播种后覆膜,要求垄畦宽度与地膜规格适应。

覆膜质量标准是:趁墒、铺平、拉紧、贴实、压严。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
晒种、种子处理,然后按密度规格打孔播种,每穴2粒。

播种时,喷防除杂草剂拉索1 500~2 250mL/hm2或农思它1 500~2 250 mL/hm2,对水750~1 125kg 喷均匀。

根据品种特征合理密植,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中熟中果品种15~18万穴/hm2,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大果品种11.25~13.80万穴/hm2。

(4)田间管理。

苗期在芽苗顶土和主茎2片真叶时开孔放苗,开膜后要及时盖湿土封严,土厚3~5cm,引苗出土;发现缺苗及时补种,浇好关键水。

在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产生旱相时,即花生叶片变黑绿、花量减少、中午叶片萎蔫、日落不能恢复,这时应立即沟灌润土,保根、保叶,提高双仁果和饱果指数,喷施比久控长促枝。

在花生始花40~50d,叶面喷1 000mg/kg比久液750kg/hm2,控上促下,防止田间荫蔽倒伏。

在结荚后期每隔7~10d,叶面喷1次0.1%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混合液,或0.2%~0.4%磷酸二氢钾液2~3次。

2.5加强病虫害防治
重茬花生一般叶斑病和根结线虫病严重。

防治叶斑病的主要方法是药剂防治,比较有效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等,在发病初期,一般以田间病叶率在10%~15%时开始喷药,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防治根结线虫病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75kg/hm2,或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0kg/hm2处理土壤。

也可用种衣剂4号,按种子量的2%拌种,在病情指数50%~60%的中等发病和70%~80%偏重发生地块,交替使用6%铁灭克15kg/hm2,或10%克线磷30kg/hm2,将以上颗粒剂均匀撒播于沟内,播种覆土。

干旱年份,应开沟浇水,然后撒药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