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姹紫嫣红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可提示详细出处或加附页)




特点 京剧 昆曲
唱腔 高亢、委婉、深沉 幽怨、婉转
伴奏乐器 京胡 曲笛
表演 唱而不舞、舞而不唱 逢唱必舞、载歌载舞




师:这样方式的念白语言有什么特点?,你头脑中的园林是怎样的?
生:不是普通话,繁花似锦.美
师:很好,这一段念白用的是苏州话,我们昆曲分为南曲和北曲,PPT介绍南曲北曲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猜主人公她高兴吗?
生:高兴
《姹紫嫣红》是昆曲《牡丹亭。游园》的选段。讲述的是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的故事,表现了郁郁寡欢的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如此和的春色却无人欣赏,由此联想到自己在深闺中的无奈,不禁悲从中来。
生:像
师:像这样一唱三叹的戏曲风格指的就是昆曲
2.’简介昆曲
师:昆曲又名昆腔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属曲牌体,其音乐分为南曲和北曲,昆曲属是我国历史最长的剧种许多剧种都受到她的哺育,如:京剧/越剧/等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曲的世界,感受昆曲的美。
3.二、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体验昆曲唱腔,对戏曲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昆曲与京剧的对比感受不同
四、教材分析:
《姹紫嫣红》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模块,本课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该唱段为南曲,五声羽调式,节奏缓慢,曲调婉转,唱腔由[皂罗袍][好姐姐]两种曲牌组成,唱出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课堂就有戏剧的氛围】
【感知歌曲的旋律,了解昆曲】
【再次深入探讨昆曲了解昆曲的美】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姹紫嫣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昆曲的的基础知识,知道昆曲对其它艺术的深远影响。

2:体会昆曲的清雅、优雅和典雅之美,培养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通过对昆曲中唱、念、演三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昆曲缠绵婉转、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4:通过了解昆曲的伴奏乐器,能够区别京剧和昆曲。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己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在前面京剧学习中己初步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点。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并总结昆曲在唱、念、演等方面的特点。

体会昆曲一唱三叹、载歌载舞的优雅之美。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回顾京剧的基本知识2: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牡丹亭》开场的《蝶恋花》)。

活动2【讲授】二:简单介绍昆曲提问:昆曲起源?历史多久?有什么美誉?什么时候获得“非遗”称号?活动3【活动】三:新课教学(1)出示《牡丹亭》剧照,引出《姹紫嫣红》唱段。

简单介绍《牡丹亭》的故事大概与作者汤显祖。

(2)欣赏视频,请学生思考一下昆曲的曲调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缠绵婉转,柔曼悠远)学唱第一句念唱词,体会杜丽娘当时比较复杂的情绪注意:“原来”这个词唱的时候往下叹的感觉。

(3)再次欣赏《姹紫嫣红》视频,思考问题昆曲的表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载歌载舞)并一起来简单学做昆曲中的手势。

(女生兰花指,男生剑指。

)(4)欣赏昆曲中的两段念白(苏白)和(韵白),请大家说说这两段念白有什么不一样? 简单学一下韵白(5)欣赏念白,介绍昆曲的语言。

(6)听伴奏,了解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7)总结昆曲的艺术特点活动4【作业】四、小结完成课后习题,小结课堂。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游园》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戏曲语言。

教学过程:一、介绍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

又叫“玉茗堂四梦”。

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那么,《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

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娘到后花园游玩(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柳)。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描画自己的容颜后伤情而死(写真)。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拾画叫画),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夜走京城(婚走)。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做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团圆)。

三、文本赏析。

第5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案 2021—2022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5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案 2021—2022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教案教材分析:《姹紫嫣红》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京韵》,本课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该唱段为南曲,五声羽调式,节奏缓慢,曲调婉转,唱腔由“皂罗袍”、“好姐姐”两种曲牌组成,唱出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情变化。

教学目标:1、欣赏《姹紫嫣红》唱段,感受和体验昆曲一唱三叹的唱腔风格,认识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

2、知道昆曲主要的伴奏乐器及与唱腔的关系;并能通过音响对京剧和昆曲两个不同的剧种加以区分。

重点难点:《姹紫嫣红》片段的学唱,演唱韵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春江花月夜》片段。

师: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本民族的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音乐场景。

思考:视频中的戏曲是什么种类?(昆曲)2、介绍昆曲又名昆腔,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昆曲属曲牌体,其音乐分为南曲和北曲。

昆曲的表演风格优雅、舞蹈性强,演唱讲究吐字、过腔和归韵,发展处多种装饰唱法,唱腔旋律性强,剧本文学性高,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属于曲牌体的戏曲艺术形式,“皂罗袍”是昆曲中的曲牌之一,它和“好姐姐”“点绛唇”、“山坡羊”、等都是昆曲常用的曲牌,每一支曲牌都有各自的曲牌风格,不能随意使用。

昆曲的曲牌分为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两种。

二、新授(一)、欣赏昆曲——《姹紫嫣红》1、聆听唱段,体验其风格特色,并讨论回答。

师生交流: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文辞典雅,意境深邃,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辅以表达这些唱词意蕴。

“水磨调”的一唱三叹,讲究的是节奏速度上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上的平上去入。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姹紫嫣红》——民族音乐文化欣赏与表现”。

我们将通过欣赏和表现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姹紫嫣红》音乐作品背景,熟悉民族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掌握基本音乐欣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以及表现力。

2. 音乐作品理解: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姹紫嫣红》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掌握:通过演唱和演奏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本课相关的民族乐器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姹紫嫣红》。

2. 背景介绍:教师介绍《姹紫嫣红》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等。

3. 作品欣赏:学生聆听《姹紫嫣红》全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教师可分段播放,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乐器介绍:教师介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表现力。

5. 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技巧,学生跟学并练习。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姹紫嫣红》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7. 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8.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收集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记录感受等。

八下音乐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八下音乐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姓紫嫣红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昆曲《姓紫嫣红》,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 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 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 .感受、体验昆曲唱腔一唱三叹的唱腔特点, 能够模仿昆曲 唱腔有韵味唱一句。

3 .积极参与欣赏实践活动了解汤显祖、 并能分辨昆曲和京剧 的不同。

二、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体验昆曲唱腔,对戏曲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昆曲与京剧的对比感受不同」 四、教材分析:《姓紫嫣红》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京 腔昆韵》欣赏模块,本课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该唱段为南 曲,五声羽调式,节奏缓慢,曲调婉转,唱腔由[皂罗袍][好姐 姐]两种曲牌组成,唱出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播放视频昆曲爵士结合版《跟你到天边》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听什么风格的音乐? 生:摇滚/流行等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音乐你们 听? 3、初次聆听师:播放《姓紫嫣红开遍》。

师:这段戏曲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旋律慢/轻柔/婉转师: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它包括,京剧/昆曲/黄梅戏/ 越剧等数百种地方戏,这种婉转细腻的唱腔。

长短不一的句 式.爱慕感伤的情绪感觉像不像在叹息?学科 备课教师 音乐年级 八年级课题 备课时间《娃紫嫣红》教学过程课型 欣赏课授课教师包组领导设计意图(引领、点拨、拓升)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 生进入课堂就有戏剧的 氛围】生:像师:像这样一唱三叹的戏曲风格指的就是昆曲2.'简介昆曲师:昆曲又名昆腔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屈曲牌体,其音乐分为南曲和北曲,昆曲属是我国历史最长的剧种许多剧种都受到她的哺育,如:京居I」/越剧/等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

2001年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曲的世界,感受昆曲的美。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和演奏《姹紫嫣红》这首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作业内容:1. 小组合作演奏《姹紫嫣红》:a.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b. 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歌曲或乐曲进行演奏,可以是传统民歌或现代流行歌曲,但要保证每个小组演奏的曲目风格相似。

c. 演奏要求:每个小组要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表现。

d. 展示时间:下节课开始前,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演奏成果,并简要介绍所选曲目的背景和风格。

2. 音乐欣赏作业:a. 欣赏任务:每个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可以是民歌、器乐曲或戏曲等。

b. 记录笔记: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

c. 分享讨论:下节课,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欣赏笔记,并就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评价和反馈。

2. 独立完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如需小组合作,应确保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3. 质量要求:作业质量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准确性和协调性等方面。

4. 反馈机制:教师将在下节课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改进。

四、作业评价:1. 准确性和协调性:根据小组演奏的准确性和协调性进行评价,包括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2. 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根据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协作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3. 个人音乐欣赏能力:根据学生记录的欣赏笔记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个人音乐欣赏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改进和完善。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姹紫嫣红》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习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姹紫嫣红》,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歌曲分析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姹紫嫣红》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旋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重点学习歌曲中的旋律。

在跟唱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4.节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5.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准和情感表达。

6.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和表情。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姹紫嫣红》的熟悉程度。

2.学生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春天、大自然的美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2.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歌曲《姹紫嫣红》为灵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姹紫嫣红》,还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或者想象过姹紫嫣红的景象?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姹紫嫣红》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姹紫嫣红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昆曲的的基础知识,知道昆曲对其它艺术的深远影响。

2:体会昆曲的清雅、优雅和典雅之美,培养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通过对昆曲中唱、念、演三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昆曲缠绵婉转、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4:通过了解昆曲的伴奏乐器,能够区别京剧和昆曲。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己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在前面京剧学习中己初步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点。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并总结昆曲在唱、念、演等方面的特点。

体会昆曲一唱三叹、载歌载舞的优雅之美。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回顾京剧的基本知识
2: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牡丹亭》开场的《蝶恋花》)。

活动2【讲授】二:简单介绍昆曲
提问:昆曲起源?
历史多久?
有什么美誉?
什么时候获得“非遗”称号?
活动3【活动】三:新课教学
(1)出示《牡丹亭》剧照,引出《姹紫嫣红》唱段。

简单介绍《牡丹亭》的故事大概与作者汤显祖。

(2)欣赏视频,请学生思考一下昆曲的曲调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缠绵婉转,柔曼悠远)
学唱第一句
念唱词,体会杜丽娘当时比较复杂的情绪
注意:“原来”这个词唱的时候往下叹的感觉。

(3)再次欣赏《姹紫嫣红》视频,思考问题昆曲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载歌载舞)并一起来简单学做昆曲中的手势。

(女生兰花指,男生剑指。

)
(4)欣赏昆曲中的两段念白(苏白)和(韵白),请大家说说这两段念白有什么不一样? 简单学一下韵白
(5)欣赏念白,介绍昆曲的语言。

(6)听伴奏,了解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7)总结昆曲的艺术特点
活动4【作业】四、小结
完成课后习题,小结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