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第二章
普通生物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

依据有无细胞核,整个生命世界可以区分 为两大类: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 植物 放线菌 动 物 蓝 藻 真 菌(霉菌、酵母) 原生动物 藻类
一、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模式图
(一)细胞膜与细胞壁 1、细胞膜 1)结构
细胞膜结构
单位膜模型 1935年,丹尼利(Danielli)和戴维森(Davson)提出了 该模型;1959年,罗伯逊(Robertson)将其完善。该模 型表示,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及其内外两侧各覆盖 的一层蛋白质所组成。脂质分子相互平行并与膜垂直。 脂质分子的极性头吸附于蛋白质层。蛋白质层结合在 膜的内、外侧并形成网状。罗伯逊认为,三层结构的 单位膜内外两侧层各厚2nm,nm,总厚度为7.5nm。
从粪、尿、汗中排出 320-450 mg 吸收率约 40% 320 × 100/40=800 mg
人体每天需要补充钙的数量
成人
800 mg
婴儿(10个月) 400 mg
幼儿(<3岁) 600 mg
少年(<10岁) 800 mg
青年(12-18岁) 1000 mg
老年
1200 mg
孕妇/哺乳 1500 mg
3.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只有上述三条都弄清楚,才能确定某种元素是 否为营养上必需的元素。
常量元素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认识。微量元素的 营养学研究困难大得多。所以,一些微量元素在 1950s 或 1970s 以后才确证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3. 元素营养方面的几个例子
例一、钙 1. 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钙?
细胞是贮存钙,调节钙的代谢,参与肌肉收缩;在肝 细胞是制造脂蛋白所含的脂类和解毒作用。此外,光 面内质网还有合成脂肪、磷脂等功能,所以脂肪细胞 中总含有丰富的光面内质网。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补充知识:影响太阳辐射量分布的因素ppt

青藏案高例原分太析阳辐射高总原量地丰形富的青原藏因高:原 ➢ 纬度较低,太阳海高拔度高大,太阳辐射强;
年 太 日照时间长 阳
➢ 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辐,
空大气气稀对薄太/阳水辐汽射含的量削少弱/作用尘弱埃,少到,达大地气面透的明太度阳高辐/ 射晴多天;多
总量匮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西案北例内分陆析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水汽少 晴天多 日照时数长
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
年太阳辐射总量多
西北内陆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的原因:
➢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 日照时数长,因此,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
点拨精讲
地形地势
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太阳能光热电 站(右图)通过数 以十万计的反光板 聚焦太阳能,给高 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产生蒸汽,驱动发 电机发电。
8.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太__阳___辐__射___;B__大__气__吸__收___太__阳__辐__射______;C_大__气___反__射__太__阳___辐__射___________; D_____到__达___地__面__的__太___阳__辐__射________;G_____大__气__吸__收__地___面__长__波__辐___射_______; I_大___气__逆__辐__射____。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与第二章知识点与习题

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 知识点1:负数⑴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增加,减少;零上,零下;向前,向后。
)⑵定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5,,3 (4)-)⑶a -不一定是负数,关键看a 是正数、负数还是0 例题:例1:设向东行驶为正,则向东行驶30m 记做 ,向西行驶20m 记做 ,原地不动记做 ,—5m 表示向 行驶5m ,+16m 表示向 行驶16m.。
《例2:收入—2000元,表示 。
知识点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⑴ 定义: 例题:1、76%,5,260,2001,0,120.1,100020,- ,31 -⋅--••,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整数有 个,正分数有 个,非负整数有 个。
知识点3.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1、写出数轴上A,B,C,D,E 各点表示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2、写出大于—4而不大于2的所有的整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知识点4:相反数 例题:a>0 -a<0 a=0 -a=0 a<0 -a>01、(1)与a 互为相反数,那么a= 。
、(2)a-1的相反数是 。
(3)若-x 的相反数是,则x= 。
(4)如果m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n 的相反数是-2,那么m+n= 。
知识点5:绝对值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a a>02︱a ︱= 0 a=0-a a<0…例题:1、实数a 、b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大小关系是 .2、在数轴上表示a 、 b 、 c 三个数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式子:|a - b |+|a- c |-| c - b |.c 0 a b知识点6:倒数(1) 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即:a,b 互为倒数⇔ab=1`注: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1。
例题:1、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且c =–l ,求cb a cdc 2)(2||2+-+的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义)

第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 纲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国家性质】①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条 【人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③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五条 【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一章 总纲第六条 【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
第七条【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④。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章 总纲第十九条 【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二十九条 【国家武装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纲1.【2019上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协商制度B.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2.【2021上小学】(书上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2019下幼儿】(书上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权利都不得超越( )。
A.宪法和法规B.宪法和法律C.法律和法规D.政策和法律第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是相对敌人而言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细胞生活的环境+神经调节) 综合复习1. 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 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
3. 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4. 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5.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都处于动态平衡。
6.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 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 交感神经: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9.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1)神经元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2)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神 经 系 统中枢 神经 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其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跳的基本中枢。
支配躯干、四肢等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即自主神经系统。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力的表达方式: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弹簧弹力: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产生的恢复力。
5.非接触力:引力和静电力是两种非接触力,它们可以在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力,而不用直接接触。
6.压力: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除以单位面积得到的值,单位是帕斯卡(Pa)。
7.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也是帕斯卡。
8.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浸没部分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介质的重量。
第二章:杠杆原理
1.杠杆的定义:由一个在固定支点上旋转的刚性杆和施加在杆上的力组成。
2.杠杆原理:力矩的定义是力对固定点的旋转效果。
如果杠杆平衡,杠杆两侧力矩的乘积相等。
3.力矩公式:力与力臂的乘积即为力矩,力矩=力×力臂。
4.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同一侧。
-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三类杠杆:支点在中间,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5.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杠杆秤、螺钉、门铰链等设备和机械。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加深对力、压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章 课本图片

慧星
活动
极光
利用日影测定经度
前言
双语学习
双语学习2
太空望远镜
太阳表面的黑子
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太阳日和恒星日太阳外部结构体系 Nhomakorabea图例
仙女座大星云
星系结构
遥感卫星
勇气号
阅读
走进地理学
第二章
地图
北半球三圈环流与风带
东非裂谷
哥伦布航海时的洋流
六大板块
岩石的转换
阅读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章 课本图片
湘教版 第一章 地图
太阳系示意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赤道
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
湘教版 第一章 照 片
从宇宙空间看银河系
从宇宙中看地球
地球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空白图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结构
黄赤交角图
南北洋流
全球大洋环流
上海末日气温分布
亚洲季风
第二章 照片
D2.3-14
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图
北半球气旋系统
背斜和背斜谷
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大气的水平运动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震裂缝
断层
方解石
风成地形
风带和气压带移动
锋面气旋示意
高山梯田
海蚀地貌
花岗岩
华山
活动
金钢石
冷锋示意
流水对地表的塑造1
流水对地表的塑造2
暖锋示意
片麻岩
热力环流
日本富士山
三类岩石转换示意图(空白)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一、细胞的研究方法1、透射电镜观察:透射电镜又称透射显微镜,是以透射电子的方式观察物体结构的一种电子显微镜,它的分辨率高于光学显微镜,能获取清晰、准确的细胞和细胞器图像。
2、离心管法观察:将生物样品悬浮在液体中,再以合适的转速和时间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后,再沉淀在离心管底部,冰冻低温剥离细胞外层,解剖或制片,用镜子或显微镜观察样品形态特征。
3、染色观察:染色观察是细胞结构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方法。
通过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染上一层有特定颜色的染料,细胞结构拓本就可以被拍照记录,这种技术被称为细胞“记录”或“抽提”。
二、细胞器的分类1、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质和核膜构成,其中细胞质中含有核芯,核膜则负责遮蔽细胞质中物质的运动,是基因传递的控制中心。
2、黏膜细胞:黏膜细胞是多种细胞类型中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一类细胞,它们可以以不同形态囊胞出现。
比如,体内保护膜细胞,胆囊黏膜细胞,空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都属于黏膜细胞的大类。
3、致密型细胞:致密型细胞是细胞内质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其内部有精细的网状结构,可以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其中精细网状结构对细胞内各种功能有重要作用,比如构成纤维细胞膜电位、细胞能量代谢等。
4、胞浆细胞:胞浆细胞是细胞内结构中最广泛出现的类型,它们一般不具有特定的细胞质和特定的结构,只有在细胞正常增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最常见的就是细胞的存储形式,比如在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其中的一些物质就可以存放在腔内,以供新的分裂过程使用。
三、细胞的运动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细胞器向外区域的直接运动,是细胞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细胞活动,它会限制细胞的发育和形态,细胞甚至会重塑本身的通路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率。
2、微管运动:微管运动是一种细胞器内运动,它是一种电驱动的运动,细胞活动主要是由细胞间接传递活动、微管完成活动等机制来完成的,微管运动也可携带细胞物质运动,以期生产出新的物质,比如运输蛋白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细胞学说
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①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单位。 ②生物体的特性决定于构成他们的细胞。 ③地球上现存的细胞均来自细胞,并保 持遗传物质的连续性。 ④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
三、细胞生物学的经典时期
1、原生质理论提出 1840年Pukinje和1846Von Mohl年首 次称动植物细胞的内含物为原生质。 1861年Schultze提出原生质理论。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概 念。
四、实验细胞学阶段
孟德尔(Mendel,1822~1884):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
遗传学第一定律 遗传学第二定律
四、实验细胞学阶段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学说:基因是遗传 性状的基本单位,且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 并成为连锁群.
细胞学与遗传的结合
1943年Cloud分离出细胞核和细胞器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三、细胞生物学的经典时期
2、一些细胞器的发现 1831年Brown—细胞核 1839年Purkinji—细胞质 1857年Kolliker 描述肌肉中的线粒体 1894年发现高尔基体
三、细胞生物学的经典时期
3、细胞分裂的研究
1880年
Flemming—有丝分裂
四、实验细胞学阶段
孟德尔(Mendel,1822~1884):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
1931年:Rushia制造第一台透射电镜
(透射电镜)分辨率:2nm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 扫描电镜)
分辨率:2nm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James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 with DNA model (1953)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细胞生物学
医学研究
第二章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 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 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遗传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
一 简 单 有 机 小 分 子 的 产 生
(自学)
二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
蛋白质(protien)
有机小分子 核酸(nucleic acid) 自我复制
三 细胞的出现
生 物 大 分 子 生 物 膜
细 胞
第二节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演进
一、结构简单的原核细胞 细胞壁(cell wall) 质膜:与真核细胞相似 . 拟核 :无核膜,为一条 裸 露的DNA。 核糖体:有,转录与翻
译同时同地进行。
无膜性及其他非膜性细 胞器
★主要代表:细菌
二、真核细胞
医 学 细胞生 物 学
钟慧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定义: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 胞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 的物理学家R.Hook 第一次发现细胞(死 的细胞壁)。
《显微图集》 其中收集的就有 著名的软木切片 细胞图。
细胞膜: 细胞质:膜性细胞器;非膜性细胞器 细胞核:DNA含量远远大于原核细胞, 编码的蛋白质种类繁多。转录与翻译不同时
同地进行。
基本结构
第三节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 生物的发展(自学)
一、单细胞真核生物的形成 二、多细胞生物的发育 上皮组织(epithelia tissue)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 动物细胞 血液(blood) 神经组织(nerve tissue) 肌肉组织(muscle tissue)
克隆羊——Dolly
第三节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
一、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科学的基础 1、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需要用细胞生 物学知识和技术来解决 2、医学实践为细胞生物学提出了新的 研究领域.
二、细胞生物学与医学基础课程 的关系
生化 药理 病理 组胚 学习方法 研究方法 学习思路 研究思路 医学临床
1674年 荷兰布商列文· 虎克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登提出了:细胞是构成 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施 莱 登 著 作 中 的 插 图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德国人施旺1839 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 在构造与生长上的一致 性的显微研究》。
提出:细胞结构是 一切动物体共有的结构 特征,并进一步指出了 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 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