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4题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 每日一题 第2题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 每日一题 第2题

高一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2题
关于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质点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质点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向西,加速度可能向东
【答案】C 【解析】质点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比如质点以较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 错误.质点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变化的时间有关,故B 错误.当质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C 正确.根
据a =Δv Δt
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D 错误. 【易错分析】混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对概念掌握不透彻而导致混淆,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它的物理意义,可以从意义上理解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量等于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还需注意它们的矢量性.。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2题(2021学年)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2题(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2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2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2题的全部内容。

高一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12题A、B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v A=6 m/s、vB=2m/s,当A车在B车后面x=3。

5 m时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A=1 m/s2刹车并停止运动.(1)求A车超过B车后,保持在B车前方的时间;(2)求A车超过B车后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3)若A车刹车时B车同时开始加速,加速度aB=2 m/s2,但B车的最大速度只有v m=4 m/s,通过计算说明A车能否追上B车?【答案】6。

25 s (2)4。

5 m (3)不能【解析】(1)设A车用时t追上B车,对A车,有xA=vA t-错误!a A t2,对B车,有x B=vBt,相遇时有xA=xB+x,解得t1=1 s,t2=7 s,显然t1为A车追上B车的时间,由于t2=7 s>\f(vA,a A)=6s,故在B车追上A车之前,A 车已停止运动.设从开始运动到A车被B车追上用时为t3,则v Bt3=错误!-x,得t3=7。

25 s,所以Δt=t3-t1,解得Δt=6。

25 s。

(2)设当A车与B车速度相等时用时为t4,则vA-a A t4=vB,t4=4 s,则此过程中A车位移为x′A=vAt4-\f(1,2)a At42,B车位移为x′B=v Bt4,故A、B最大间距为Δx=x′A-x′B-x,解得Δx=4.5 m。

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4题

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4题

高三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24题【物理—选修3-3】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温度一定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B.若分子间的距离r增大,则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能具有确定的熔点E.高压气体的体积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原因是高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2.(9分)如图所示,一横截面积为3×10-4 m2的U形管竖直放置,左侧封闭,右端开口,两侧水银面高度差为ΔL=5 cm,左侧封闭的理想气体长为L1=12.5 cm,右侧被一轻质活塞(不计重力)封闭的理想气体的长度为L2=10 cm。

已知大气压强为p0=1×105 Pa=75 cmHg。

①若缓慢向下压活塞,使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求此时施加的压力;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时活塞下移的距离是多少?1.【答案】ACD【解析】温度一定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小,同一时刻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力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A正确。

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r 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r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B错误。

在外界的影响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比如电冰箱,故C正确。

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能是多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故D正确。

高压气体的体积很难进一步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压强太大,并不能说明高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故E错误。

【点评】(关键点拨)此题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知道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正确理解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答案】①10 N②5 cm【解析】①对于左侧封闭气体初状态p1=p0+ρgΔL,V1=L1S(1分)末状态p2=p0+FS ,V2=(L1-ΔL2)S(1分)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1分) 代入相关数据得F=10 N,即此时施加的压力为10 N(1分) ②对于右侧封闭气体,有初状态p3=p0,V3=L2S(1分)末状态p4=p0+FS,V4=L′2S(1分) 由玻意耳定律得p3V3=p4V4(1分) 代入相关数据得L′2=7.5 cm(1分)由L2+ΔL-h=L′2得,2活塞下移的距离h=5 cm(1分)【刷有所得】1.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题意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然后分别对两部分气体应用玻意耳定律列方程,然后求出气体的压强与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1腊月二十四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1腊月二十四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1(腊月二十四)(必修一第一章)【知识回顾】1、质点是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这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2、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3、平均速度表达式:瞬时速度的引入体现了物理思想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5、加速度的表达式:物理意义:在直线运动中,若a的方向与v的方向,速度增大;若a的方向与v的方向,速度减小。

【基础练习】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所谓理想化模型,就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对问题研究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突出了物体有质量、形状、大小等因素B. 只突出了物体有形状、大小C.忽略了物体的质量、形状、大小等因素D. 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突出了质量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此乒乓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位置,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火车经过一座大桥所用时间时,可把火车看作质点来处理3、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请问诗句中的“云与我俱东”所对应的参考系是A、两岸B、船C、云D、诗人4、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 h 35 min从天津发车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 h开播D.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5、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运动员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 m/s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大B、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一定为零C、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7、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加速度为0.5m/s2的匀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B.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C.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0.5m/sD.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0.5m/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一定变化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以向右为正方向,关于前4 s内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物体先向左运动,第2 s末开始向右运动C.第3 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右侧D.第2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0、打点计时器是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加速度11、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定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

2019年度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

2019年度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

2019-2019 学年度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提供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题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 (12分)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

一体重为500N 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 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
26. (12分)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B=30kg的车厢B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施
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

测得车厢B在最初t=2.0s内移动s=5.0m,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

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⑴计算B在2.0s内的加速度;
⑵求t=2.0s末A的速度大小;
⑶求t=2.0s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物理寒假解答题的所有内
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每日一练

高一物理每日一练
题11:人类受飞鸟在空中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飞鸟扇动翅膀获得向上的举力可表示为F=kSv2,式中S为翅膀的面积,v为飞鸟的飞行速度,k为比例系数。只有当飞鸟的速度足够大时,飞鸟的举力至少等于它的重力时,飞鸟才能 起飞。一个质量为m=0.1kg、翅膀 面积为S1的燕子,其最小的飞行速度为v1=10m/s。假设飞机飞行时获得的向上举力与飞鸟飞行时获得的举力有同样的规律,一架质量 为M=7200kg,机翼的面积S2为燕子翅膀面积S1的2000倍的飞机,以a=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加速,则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多远才能起飞?
题7:如图所示,用AB和CD两根绳悬挂一小轻环,A、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AC=50cm,AB=30cm,绳AB最多能够承受5N的拉力;CD=40cm,绳CD最多能承受4N的力,问小环下闭发动机后前进42 m时速度降为4 m/s,则再经过6 s汽车又能前进的位移大小为?
高一物理
每日一练
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5m/s,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3s后该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题2: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如果要让汽车在40m内停下,问:
(1)若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则行驶时允许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某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s,他以18m/s的速度行驶,能否在40m内停下?
题21: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 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
题18: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F=6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µ=0.4,求: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6题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16题

高一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16题
手握轻杆,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轻质小滑轮C,支持着悬挂重物的绳子,如图所示.现保持滑轮C的位置不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则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以小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滑轮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两绳的拉力和杆对小滑轮的作用力,小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两绳的合力,由于两绳的合力不变,故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不变.选项B正确.
【易错分析】
同一根绳中张力处处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段绳张力的合力,所画出的应该是一个菱形,合力方向斜向下,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滑轮对绳子的作用力方向应斜向上,并且绳子位置不变,两段绳张力的合力也不会变.本类题易错点:不会选择研究对象,导致滑轮对绳子的作用力方向判断不清.。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3题(2021学年)

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3题(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3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3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寒假提升练习每日一题第23题的全部内容。

高一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23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但不粘连)在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是一小段光滑的圆弧,其末端切线水平),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从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8 m处由静止释放,最后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3,木板的长度L=8 m,物块A可看成质点.(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有多大?(2)物块A与木板B的质量之比mM为多少?(3)物块A从开始下滑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答案】(1)8 m/s(2)错误! (3)4 s【解析】(1)设物块A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得a=gsinθ-μgcos θ=4 m/s2.由运动学公式v2=2ax得,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v=\r(2ax)=8 m/s.(2)物块A在B上滑动时,A的加速度大小a1=μ′g=3m/s2,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a2=错误!。

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左端滑出,即物块A滑到木板B 左端时两者速度相等.设物块A在木板B上滑行的时间为t2,速度关系:v-a1t2=a2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寒假每日一题——第24题
如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力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M=20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4)该实验小组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盘和重物的总重力F为横轴,作出的图像如图中图线1所示,发现图像不过原点,怀疑在测量力时不准确,他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装,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细线拉小车的力F′,作出a-F′图如图线2所示,则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图像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x 6-x 3)+(x 5-x 2)+(x 4-x 1)9T
2 (3)C (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盘和重物的重力比细线的拉力大或第二种情况下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解析】(1)要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实验前应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是: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故选B.
(2)利用Δx=aT 2求加速度时,为减小测量误差,Δx 常采用不相邻点间的位移差,并
且采用逐差法,由题中所给数据可得加速度a =(x 6-x 3)+(x 5-x 2)+(x 4-x 1)9T
2. (3)当m ≪M 时,即当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 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时,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由题意可知,最合理的一组m 与M 值是选项C.
(4)由图像可知,a -F 图像在F 轴上有截距,即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才产生加速度,说明小车所受合力小于盘和重物的重力,这是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造成的;对于图像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盘和重物的重力比细线的拉力大或第二种情况下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