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习题(2)

合集下载

精选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框意识的本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框意识的本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

意识的本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这一理论充分说明( ) 【导学号:25520073】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解析】“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A2.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C.人脑是意识特有的机能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所以B符合题意,C 观点错误;A、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

【答案】 B3.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那么,据此可以说( )A.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解析】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A、B、D说法皆错误。

【答案】 C4.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基于严峻的现实,我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

这说明( ) 【导学号:25520074】A.意识是大脑的产物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解析】“战略”也是一种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点从题干提供的我国的资源消耗状况可以看出来,故选C项。

【答案】 C5.提到夸张,李白曾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诗句。

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也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力。

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A.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D.都来源于人脑【解析】“发挥想象力”“夸张”是强调人脑对客观材料的加工制作,而“其实”则把题目的指向转到客观存在的决定性上。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限时练习(含解析)(必修4)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限时练习(含解析)(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选择题1.(2019届湖北八校联考)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一系列照片并要求他们记住照片内容,接着让受试者入睡,在此过程中监测他们大脑的活动情况。

结果显示,当受试者观看照片时,他们的大脑会产生高频脑电波。

无论这张照片最终是否被记住,相关的高频脑电波都会在受试者睡眠时被重新激活。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②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反映③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记忆的奥秘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

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表明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记忆的奥秘,①③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②说法错误,排除;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2.(2019届福建福州质检)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类工作,但绝不可能完全具备人的功能。

这说明智能机器人( )①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功能受人类实践水平的制约③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智能的延伸和拓展④作为新的认识主体,能更好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类工作,但绝不可能完全具备人的功能,这说明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功能受人类实践水平的制约,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智能的延伸和拓展,②③符合题意;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思维,但不会作为独立的认识主体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错误;认识主体是指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从事一定认识活动的人,智能机器人不是认识主体,④错误。

3.(2019届四川南充二模)读下图漫画《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身的自觉选择性②不能为确定什么样的目标而犹豫不决③在人生道路上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④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所不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此题考查意识的特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

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把握思维的奥妙一、选择题1.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

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 A.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机械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客观实在性解析:选A C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如实的反映与歪曲的反映;D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感应器件通过机械臂发挥作用离不开人脑,说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选A,不选B。

2.随着写诗软件的推出,网络“为你写诗”成为现实,设定段落、行数、韵脚等选项,点击写作,不多时一首现代风格的诗歌就新鲜出炉了。

这说明( )A.现代科技增进了机器的思维属性B.现代诗歌的创作思维更接近机器思维C.诗人的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复制D.机器能模仿现代诗人的创作过程解析:选D 本题考查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材料旨在表明人通过设定段落、行数、韵脚等选项能利用写诗软件“写”诗,这表明机器能模仿人的创作过程,答案为D;思维是人所特有的,A、B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诗人的创作是对进入人脑的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C错误。

3.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采取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过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那么即使狗后来有机会远离电击时,它们也变得无力逃离。

而且,狗还表现出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缺陷。

这一实验表明(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

精选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2框意识的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2框意识的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意识的作用一、选择题1.“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导学号 24110239( )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D.主动创造性[答案] D[解析] 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选项A中客观物质性、B中社会历史性、选项C中直接现实性,均不是意识的特征,故排除。

材料中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本题答案选D。

2.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导学号 24110240(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意识可以代替物质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答案] A[解析] 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正确且适合题意;物质和意识有本质区别,意识不可以代替物质,B D说法错误;意识有能动作用,不能说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3.《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导学号 24110241( ) 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答案] B[解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反映击鼓的次数不同,人们产生的意识不同,对人们的生理行为也产生不同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4.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导学号 24110242(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④B.③④C.②④ D.①③[答案] D[解析] ②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能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④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 F )剖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两者并非相互依存。

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 F )剖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F )剖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 F )剖析: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5.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解析:选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 中的理论属于意识的范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符合题意。

人口结构变化、能源资源需求减少、社会转型都属于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是意识的范畴,排除A、C、D。

6.(2015·高考福建卷)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

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为: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①是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②是生物(植物)刺激感应性,③是人脑的机能,④是低等动物的感觉。

因此意识产生的正确历史演进顺序为①→②→④→③。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框意识的本质课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1框意识的本质课时规范训练 人教版必修4
第 1 框 意识的本质
一、选择题
1.在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作为保留节目,魔术一直是所有节目中最为被人们津
津乐道的,也是最为神秘的,观众总是为其神奇的表演所震撼。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
的有( )
A.魔术表演实质上是虚幻和不存在的假象
B.魔表演制造的假象是主观意识创造的
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创造和利用
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两位作者同样写花却传达出了不同情感,体
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符合题意。故选 C。
5.科学家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了一种新的组合神经成像方法,在对大量
的健康成人的大脑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当人一个大脑区域的功能丧失时,
备用的次要大脑区域就会立即活化起来,取代不能工作的大脑区域。这告诉我们,当关键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故④错误。①③与题意相符合,故选 B。
6.历史是一个暗箱,多少真实发生过的事被存入这个暗箱,由后来不同年代的人们去
寻幽探秘。人们能寻幽探秘历史的客观基础有( )
①现在发生的事,过去未必发生过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现在必定也会发生 ③过去
尽管过去了,但总有规律可循 ④过去发生过的事,总会留下一些印记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①③符合
题意。纯粹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②观点错误。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

最新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寻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二框认识的作用当堂达标新人教版必修4

最新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寻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二框认识的作用当堂达标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认识的作用1.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本人人生的寻求和梦想,并依托本人的才华,让本人的梦想得到实现,让本人的才华得到彰显。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是一种直接理想性的活动②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③认识能够促进事物的进展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认识活动的特点、哲学的基本成绩。

了解本人的梦想与寻求,并依托本身才华让梦想得到实现,这表明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思维能够正确熟悉存在,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不具有直接理想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点作用必需通过实践,①错误;不同性质的认识作用不同,只需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事物的进展,③错误。

2.如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能够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熟悉结果是由熟悉的主体打算的C.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自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熟悉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解析:C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各种主观要素的影响,其反映也会有所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次要体现人对画面的熟悉的不同,不是讲事物本身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人们的熟悉结果是由客观实际打算的,故B项错误;熟悉活动可以指点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故D项说法错误。

3.为贯彻《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在宽敞青少年中进行“珍重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

之所以要在宽敞青少年中进行“珍重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是由于( )A.认识对物资有促进作用B.认识具有能动作用C.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正确的认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解析:B 加强“珍重生命,拒绝毒品”教育是为了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对同学的世界观的一种培养和改造。

因而这是一种认识的反作用,而不是认识对物资的反映,故选B,排除C。

A、D表述都是错误的,不选。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教育家。

孔子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让人敬佩。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

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完成下题。

4.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易错点一: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提醒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

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因此①④入选;植物的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因此②不选;③中“同样”表述错误。

易错点二:认为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2.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答案D解析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产生意识,因而D入选;A、B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3.[2016·湖北七市调研]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

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任何意识都是物质的反映,排除②。

错觉是意识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故选D项。

①不正确,舍去。

4.[2015·广东茂名二模]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B.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C项。

A、B两项体现意识能动性,D项说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排除A、B、D三项。

5.[2016·烟台调研]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

这进一步佐证了( ) 产生的维生素D3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排除③。

通过研究揭示“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科学依据,佐证了①。

阳光照射,大脑分泌血清素,让人愉悦放松,说明了②。

题干未说明④。

6.[2016·莆田质检]“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诗词的意境是( )A.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D.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答案B解析诗词意境其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排除A项。

诗词意境是诗人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源于客观事物,不是主体意识的产物,排除D项,选B项。

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自身情感,并不是直接再现自然,排除C项。

7.[2015·河北邯郸期末]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再现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象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观因素影响,不是机械再现,具有创造性,①错误;画上、梦中、胸中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②③正确;意识源于客观事物,而非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④错误。

命题点1 意识的起源8. [2015·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联系教材,意识的起源大致经历的过程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一切生命物质的感应特性→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对应①→②→④→③,故本题选A。

9. [2015·重庆高考]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

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解析科幻电影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观点是机器人可以产生意识,而实际上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单纯的机械不可能产生意识,故A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是人脑的机能,B认为机器人有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科幻电影描述的是机器人的智能发展,而不是人类认识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事物自身的否定。

命题点2 意识的生理基础10. [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答案A解析B、C、D与题意不符。

人们之所以喜欢“江南style”,原因之一是“江南style” 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故表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选A项。

命题点3 意识的本质11.[2015·四川高考]观察上图。

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说明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符合题意;漫画中不同人产生的不同“联想”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这说明了人的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符合题意。

漫画中的“联想”只是一种主观活动,没有建立起“客观”的联系,①不符合题意;③中的“决定”否定了其他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影响,不正确。

12.[2014·天津高考]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并没有涉及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正确的反映,更不是直观的反映,排除A、C、D三项;意识的作用就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再加工”,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正确选项为B项。

13. [2014·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认识的范畴。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很显然是错误的,②中时空观念产生于农业文明(实践)则是正确的;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③是正确的;④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排除。

14.[2014·上海高考]亚里士多德从人的自然发展角度,即从人由身体、情感到理性的自然发展过程来思考教育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从人与社会联系和交往来思考教育问题。

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基于对教育对象——人的尊重。

他们思考的角度表明( )A.教育应该反映客观世界B.教育应该解释客观世界C.教育应该推动客观世界发展D.教育应该改造客观世界答案A解析虽然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要求教育反映客观世界,A当选;材料不是强调解释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B、C、D不选。

15.[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以“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为背景,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