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法国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节选

《人权宣言》节选
法国国民议会1789年8月26日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及反抗压迫。
第四条: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九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①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法国人权宣言

二《人权宣言》的内容
1.制宪会议颁布的宣言体现了启蒙思
想的哪些思想基础?
二《人权宣言》的内容
2、基本原则:
1)天赋人权 2)自由平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主权在民
•
三、《人权宣言》的意义
A、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 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B、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思想发 扬光大 C、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D、推动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特 权 等 级 第 三 等 级
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资产阶级、
反 映 法 国 等 级 制 度 的 漫 画
市民、农民
法国等级制度结构图
问题1:启蒙思想家有哪些思想可以激 发法国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 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 三权分立、实行法治 •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 人民革命权利 等。
(4)影响: 《人权宣言》所规定的人权比《独立宣言》更具体、更广泛、更 具普便性,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
C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美国制定《1787年宪 法》,这些现象表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各国革命的共同举措 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法国《人权宣言》
法国国旗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 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 表自由、平等、博爱。 在启蒙思想指引下,法 国仁人志士对民主共和 孜孜以求,历经数十年 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 建成一个民主共和国。
共和,是追求的理想;
道路,在曲折中前进。
一、《人权宣言》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2、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尖锐 4、启蒙思想的影响 5、国际: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 6、导火索: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
欧洲简史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欧洲简史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欧洲简史——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社会运动,它不仅颠覆了法国的传统政治体制,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而在这场运动中,人权宣言的出台更是标志着人权思想的崛起和价值的重新定位。
本文将重点探讨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一、背景18世纪末,法国国内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贵族阶级占有了大量特权,底层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农民和城市工人生活困窘。
同时,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人们开始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怀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成为避免不了的历史必然。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的巴黎,最早由第三等级代表封建各阶级,要求争取人权和政治权利的平等。
他们起初要求召开三级会议,以制订新宪法,并宣布自己是国民议会,主张废弃三等级制度,确立平等权利。
而后随着民众的积极参与,运动逐渐升级,并在1789年7月14日爆发了著名的巴士底狱事件,这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三、人权宣言的颁布当法国大革命愈演愈烈之际,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该宣言总共由17个章节、133个条款组成,阐述了人权的普遍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侵犯性。
宣言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法治原则,提出了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四、人权宣言的内容人权宣言明确了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思想、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等,还包括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比如教育和劳动权益。
宣言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财产权。
人权宣言的发布为后来的宪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为法国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五、人权宣言的影响人权宣言的出台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封建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对人类政治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的影响超越了法国国界,对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启发,如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法国人和公民权利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与公民权利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与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历史上的两份重要的权利法文件。
它们的产生既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也是大革命的产物。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内容要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份宣言的原创性。
一、历史背景法国人权宣言产生于1789年,当时法国正处于封建制度末期,社会矛盾尖锐,民众苦不堪言。
作为启蒙思想的传统强国,法国受到了美国独立宣言和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
人们渴望摆脱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法国人权宣言应运而生。
二、内容要点法国人权宣言是一份全面阐述人民权利的文件,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内容要点:1.自由平等:宣言明确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在法律面前平等。
这正是法国大革命运动的核心理念,也是当时民众最迫切追求的权利。
2.人权宣言的内容分为三大类:国民的自然权利(自由、财产、安全、抵抗压迫等)、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其中包括有关言论、信仰自由权、财产保护和司法公正等内容。
3.法治原则:宣言明确了国家权力应当受到制约,法律是最高标准。
宣言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不得特权豁免。
三、意义法国人权宣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1.开创性:法国人权宣言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明文规定人权的宪政文件。
它的出现为后来的人权保障奠定了基础,对世界人权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启发性:法国人权宣言的出现启发了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
它无疑成为其他国家追求民主自由的榜样,促进了各国民主改革的进程。
3.遗产性:法国人权宣言的精神观念成为现代社会的权利法基础。
在二战后,人权宣言被联合国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性的人权基本法。
结语法国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宣言的产生,符合了当时法国社会发展的潮流。
它们以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成为世界人权保障史上里程碑般的存在。
作为普世价值的宝贵遗产,法国人权宣言与公民权利宣言的原创性不仅表现在历史的创造性,更体现在对后世人权保障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随着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权的概念在法国的社会和政治中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法国政府于1789年10月发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这一宣言被视为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对于19世纪以后的人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尊重人权的基本原则《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第一条明确了人权的基本原则:所有人生而自由且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一原则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置于最高的位置,赋予了每个人追求幸福和公正的权利。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为后来其他国家宪法和人权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政治与公民权利的保障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还确保了个人在政治和公民领域的权利。
宣言第六条规定:“法律是表达公意的意志。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他们的代表参与其制定。
”这一规定确保了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权利,并提供了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
宣言还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原则。
第十条规定:“言论、新闻自由,对每一个公民都是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十一条进一步扩展了宗教自由,规定每个人都有表达信仰自由的权利。
这些规定为公民的自由表达和思想交流提供了保障,加强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性。
三、社会与经济权利的保障除了政治和公民权利,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还涵盖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权利保障。
宣言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权是被保护的权利。
”虽然财产权被视为公民权利,但宣言还要求财产的使用和享有应该符合公共利益,并遵循公正的原则。
这一规定确保了公民在经济领域的权益并同时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均衡。
宣言还关注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宣言第三十一条规定:“社会共同福利的保障是政府的目标。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贫困、无家可归者、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并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四、法律与司法保障为了确保人权的实施与保障,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强调了法律和司法的重要性。
法国《人权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是一份206年前的宪法文件,它代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志向及其在推翻旧秩序的同时,制定全新宪法的决心。
这份人权宣言是法国历史上最具有革命意义的重要文件之一,为人权和公民自由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法国人权宣言自成文以来一直被公认为人权和法律发展的里程碑,它涵盖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原则。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自由、平等及人人平等的权利。
这些原则不仅在法国,而且在自由、民主和人权发展的各个国家都引领了持续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自由是人们具备的特权,不受限制的自由使得人类应有自主创造未来的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了自由的范围。
按照这份宣言,公民有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并且享有私人财产权和隐私权。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法国人权宣言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媒体的发展和多元化。
另外,法国人权宣言中最为关注的是平等原则,该原则在整个宣言中给予了最多的保障。
法国人权宣言的人人平等原则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独立自主,同等享有人权的公民。
这一原则揭示了法国革命时期用以推翻旧秩序的思想基础。
法国人权宣言中也保障了公正原则的重要性,这种原则涵盖了许多方面。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律上的平等。
根据法国人权宣言,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应该平等,没有任何歧视以及一切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基于对等的平等关系建立的。
此外,法国人权宣言还主张了人民参与政治议程的原则。
这里面的内涵是公民有权进入政治领域,以期让更多个人意志在政策与法律流程中发挥影响力。
这也是法国革命时期一种力图挑战望族政治治理方案的反潮流限制性原则。
人权宣言的产生标志着人权和公民自由资历的积淀。
作为正义与民主行为的堡垒,人权宣言的制定也促使了许多后续的变革。
通过人权宣言,人们能够顺应和发挥自由和平等的优势,并挑战旧体制的限制性议程,形成更为快速的社会变革。
尽管法国人权宣言立下了将个人或群体与政治体系对立的传统,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为现代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近年来的尖端技术就源于法国人权宣言所赋予的自由和平等原则。
法国人权宣言1

第十三条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起草:穆尼埃
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法国《人权宣言》内容
不满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的人们愤而组成国民议会,并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议会,并且调集大批军队集结巴黎附近。民众们推翻了国王,并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本段非人权宣言原文内容)
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时间:1789年8月26日
人权宣言
因此,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了十七条权利,它庄严宣布: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历史背景
提到人权宣言,人们想到的自然是法国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的《人和公民权利宣言》。因为它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人权宣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789年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这些权利,从而使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宣言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民主权原则,指出:“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宣言》 完整版课件

2
课
难第历程
课 法 国 《 人 权 宣 言 》
背景
《
人 权
思想基础
宣 言
基本原则
》 历史意义
一、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背景)
法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法国社会的发展
国 《
⑴、路易十四、十五、十六统治法国的情况。
人
⑵、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结构
权 2、启蒙运动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思想舆论准备 宣 (结合必修3复习伏、孟、卢的思想主张)
法 问题探究:
国 《 人 权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宣 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人权宣言》与
法
《独立宣言》的比较
国
《 相同处:
人
权 宣 言
①理论基都础以: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为理论基础;
》
②对革命的既影推响动:革命的进程也体现革命
的成果;
③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
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主权在民等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
二、《人权宣言》的发表:
法
国 3.历史意义
《 人 ①、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 :提示了…否定了… 权 体现了…成为…实际上…(P31) 宣 言 ②、摧毁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
③对欧美、对世界、对亚洲和中国的作用
三、《人权宣言》与
法
《独立宣言》的比较
国
《
不同
人
之处:
权 ①《宣言》发表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独》是
宣 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侧重于谴责英
言 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人》重在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第 一 三 课 单 元 法 国 法 《 国 人 权 宣 言 》
一、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理论基础:启蒙思想 3、外界因素:美国独立战争影响(1775-1783年) 4、直接原因:财政危机 5、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6、爆发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相同之处: ①理论基础:启蒙思想; ②诞生过程:资产阶级革命中; ③历史影响:推动本国及世界民主化进程。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不同之处:
①目的: 《独》为北美独立确立理论依据; 《人》重在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 ②侧重点: 《独》侧重谴责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法性; 《人》重视“自由”、“平等”、“法治”。 ③影响: 《人》比《独》更具体、广泛。
比较:英国洛克、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 宣言》里的天赋人权内涵有何不同? 英国洛克: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美国《独立宣言》: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 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自由权、财产权、安全和反抗 压迫的权利。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提示:(1)答题步骤要清楚 (2)根据理解,列出比项 比项—— 相同点:理论基础、诞生过程、历史影响 不同点:目的、侧重点、影响
二、《人权宣言》的发布 制宪议会前的立法机
立法机关: 制宪议会
构是什么? 三级会议
(法国革命的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 这一时期法国的政治状 领导派别: 君主立宪派
况主要受哪位启蒙思想 伏尔泰 家影响?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发布时间: 1789年8月 思想基础: “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主要内容: 人权、法治、民主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 个信仰”——“朕即国家” 随着路易十四晚年的穷兵 黩武、奢侈无度,法国的 “旧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路易十四身高154CM,于是他叫做鞋工匠再给他做鞋的时候在 脚跟处垫上厚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第一个高跟鞋。 他还喜欢舞蹈,亲自参加芭蕾舞演出,并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 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使 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
阅读教材,分法国和世界两个方面归纳出《人权 宣言》的评价。 评价:A、对法国—— ①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 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 器,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 诞生; ②成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 B、对世界—— ①推动了其他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化进程; ②对欧美、亚洲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影响。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有何表现?结果怎样?
专制表现(路易十四)—— A、政治:①君主集权于一身 ②等级对立严重 B、经济:修建凡尔赛宫 C、宗教:扶植天主教,迫害新教派 结果—— A、18世纪初,法国的封建统治已显露衰败迹象 B、路易十五时期统治更加腐败 C、路易十六时期显现危机
路易· 迪厄多内· 波旁 (Louis-Dieudonné, 1638—1715年),因曾 在话剧中出演过太阳神 阿波罗,自号太阳王, 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 国王,1643— 1715年在 位,共执政72年,是世 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 主之一。 他1661年才真 正开始亲政,是欧洲君 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他发动战争、在凡尔赛 宫举行豪华的夜宴、资 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 为他自己增光,并将整 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 于自己周围。
小结:法国《人权宣言》。
一、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理论基础:启蒙思想 3、外界因素:美国独立战争影响(1775-1783年) 4、直接原因:财政危机 5、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6、爆发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二、《人权宣言》的发布 立法机关:制宪议会 领导派别:君主立宪派 发布时间:1789年 发布目的:确立基本政治原则 思想基础: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主要内容:加冕皇冠
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国丢失了大部 分海外殖民地,国际地位骤降。
路易十六 (1754—1793),法 国国王。他即位时, 法国封建制度正出现 全面危机。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 1789年他被迫召开三 级会议,从而引起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
1793年 1月以叛国 罪被送上断头台。
伏尔泰有一次得罪 了一位爵士,爵士雇佣 了一帮地痞流氓,指使 他们夜袭伏尔泰,招呼 他们:不要打他的脑壳, 还会有一些好的东西蹦 出来的。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反对专制王权 对比: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权力分配与美 国1787年宪法有何不同?
立法权 美国 议会 司法权 各级联邦法院 法庭 行政权 总统 国王
孟德斯鸠 人民代表机关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专制王权 人民主权说: 反对专制王权
攻占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 14—18世纪法国巴 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 从16世纪起主要作 为国家监狱囚禁政治 犯。巴士底狱由8个 塔楼组成,深沟高墙, 成为法国封建专制制 度的象征。
阅读教材P31“学思之窗”并回答问题。
《人权宣言》封面:
组成国民议会的 法国人民的代表们, 认为不知人权、忽视 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 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 唯一原因,所以决定 把自然的、不可剥夺 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 庄严的宣言之中……
阅读教材P31第2、3、4 段《人权宣言》的主要 内容,概括其核心观点。
教士 统治阶级 贵族 (资产阶级 ) (领导者 ) (农民、工人、城市平民)
被统治 阶级
(主力军 )
18世纪,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法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 级是天主教僧侣(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 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是平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反映法国等级 制度的漫画
在法国封建王朝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的过程中,法国的 启蒙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的伟大思想家。 他们的学说和理论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阅读教材P30“历史纵横”,归纳出伏尔泰和孟 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反对的目标。 伏尔泰—— 自然权利(天赋人权)说: 反对等级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等级特权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反对教权垄断 “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反对专制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