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生字词学习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生字词学习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q!n
琴声
钢琴
爸爸给我买了一架钢琴。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y%
渔船
渔民
傍晚,出海的渔船纷纷归来。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f`n
帆船 一帆风顺
周末,爸爸驾着帆船出海了。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w9n
纟部
左右结构
指纹 皱纹
奶奶老了,脸上满是皱纹。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y#ng
日部 左右结构
映衬 映照
离岸而去的白帆在蓝天的映照下 看起来非常美丽。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y2ng
亻部
左右结构
仰视 敬仰
他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f`n
羽部 左右结构
翻滚 翻来覆去
撒了谎后,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地睡不着。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g^n
氵部 左右结构 翻滚 滚动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z7u
一部
上下结构
演奏 伴奏
晚会上,妈妈的钢琴演奏赢得 了雷鸣般的掌声。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f`n
巾部 左右结构 帆船 一帆风顺
周末,爸爸驾着帆船出海了。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shu#
目部

《大海的歌》教案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海的歌》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生字词卡片、海洋生物图片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大海的歌》。

二、学习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认读并组词。

4.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大海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海,保护环境?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课文《大海的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情感投入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海的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海的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歌曲的具体内容。通过学唱《大海啊,故乡》,了解它如何表达对大海的赞美和思乡之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大海与人类生活、环保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海与音乐的关系,学唱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大海之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海、保护环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大海的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1.增强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体会歌曲《大海啊,故乡》所传达的海洋之美和思乡之情;2.培养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运用所学简谱知识,创作富有个性特色的歌谣;3.提高音乐审美与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4.增进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大海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掌握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学生需熟练演唱歌曲,准确把握音高、节奏,感受歌曲中对大海的赞美和思乡之情。

1.《大海的歌》

1.《大海的歌》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建绿色书香校园铸儒雅智慧人生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刘饶民(1922-1987),山东莱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柳成林、徐大放。

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

文学成就:主要从事儿童诗歌创作。

组诗《大海的歌》获全国第二届少儿文艺创作二等奖,《兔子尾巴的故事》获江苏省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

主要作品:著有儿童诗集《写给少先队员的诗》《海边儿歌》《农村散歌》《孩子们的歌》等。

张岐,1929年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一级作家。

文学成就:主要从事散文、散文诗创作。

儿童散文《俺家门前的海》获1980年全国首届儿童文学奖。

主要作品:散文诗集《螺号》《渔火》《蓝色的足迹》《张岐散文选》等。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建绿色书香校园铸儒雅智慧人生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建绿色书香校园铸儒雅智慧人生。

小学生三年级大海的歌教案模板

小学生三年级大海的歌教案模板

小学生三年级大海的歌教案模板《大海的歌》是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新成就。

一起看看小学生三年级大海的歌教案!欢迎查阅!小学生三年级大海的歌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展现”、“极目瞭望”、“朦朦胧胧”、“猛烈”、“耸立”、“仿佛”等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和记叙事物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读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都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为学习生字作准备)出示卡片:诵、共、船、杭、常、浑、期、识、织、耳、深、舟。

(1)认读。

(2)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二、揭题、明确目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

(板书课题:14.大海的歌)看到题目,同学们可能会想: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又是什么歌呢?我们学会了课文就知道了。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

三、进行新课(1)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①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注音要读准字音。

②在黑板上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正音。

③用生字口头组词,并说说词意或用新词说一句话。

④记忆生字字形(学生自由选择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办法)。

⑤在作业本上写生字(一个写一遍)。

(2)再读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

①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选其中一段轻声朗读。

②指名朗读自选段落。

③边看幻灯片,边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思考:“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板书: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④讨论思考题。

(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吊车、海轮、石油钻探船)四、试探练习(1)巩固所学生字。

(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出现,在“找朋友”的歌曲中进行)(2)看幻灯片,练习说话。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

[大海的歌]《大海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大海的歌》。

本课是一篇描绘大海的美丽和神奇的散文,通过作者对大海的观察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观、神秘和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壮观、神奇”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感受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朗读录音、PPT、海洋生物图片等。

2.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语卡片、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大海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

2. 生字词语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教师讲解并领读。

3. 课文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4.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的诗意。

5. 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对大海的想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大海的歌》生字词语壮观、神奇、浩瀚、波涛、拟人、比喻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对大海的想象。

答案:略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的壮观和神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

课文《大海的歌》教案范文

课文《大海的歌》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海的歌》;(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海的美丽和伟大;(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3. 体会大海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海的歌》文本;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教学卡片、图片等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美丽;(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大海的歌》;(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的大海的美丽和伟大;(3)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绘画、表演等。

4. 运用课文:(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学生展示自己对大海的保护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如制作保护海洋的标语、绘画等。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大海的歌》的内容;(2)学生写一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3. 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大海的歌课文反思[5篇范文]

大海的歌课文反思[5篇范文]

大海的歌课文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大海的歌课文反思《大海的歌》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三首诗组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海的歌课文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大海的歌课文反思篇1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

再质疑问题的安排,美读,欣赏的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人为本。

如: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后,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疑问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有关词句精读体会,最后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正如他们在仿写《海上的风》时所说:海上的风是调皮的娃娃,它一来,就惹得鱼儿不再安静;海上的风是摇篮,它一来,就轻轻地催人入睡;海上的风是魔术师,它一来,就变出五彩的贝壳;海上的风是画家,它一来,就画出翻滚奔腾的波浪……看来他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最能吸引读者。

大海的歌课文反思篇2今天上第一课<大海的歌>,效果很好,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继续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逐渐转变着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我在出示课题是时,采用了上学生填空的方式()的草地,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草地的各种风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埋下伏笔.在课文讲读时,我继续采用质疑,引导,启发等方式,让学生主体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在这课里,我提出:草地什么时候是金色的,为什么是金色的,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交流并讨论.最后大家一起总结.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深刻的掌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发掘课文中的语文因素.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海上的风是花神,他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对这个拟人句的充发挖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大海微风时的景象。

大海的歌课文反思篇3早在开学初,就知道在三月份有一次精品课的选拔,但是,由于个性关系,总是拖着拖着,不到时候不会去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累计课时
课题:第 1课大海的歌课时数:4
教材解读:《大海的歌》由三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

《天和海》写了大海神奇的蓝,描绘出了一个水天相接,天海浑然一体的“蓝色世界”。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美。

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

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

《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大海的“静”美。

三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


学习目标A类:
1.认识“纹、潮”等8个生字,会写“纹、映”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B类: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
C类:
4.在学习中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习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个体学习清单批注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基础知识【目标A1,2\15分钟】
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或听说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一起跟着作者到海边走走,好吗?
(揭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随机抽查小组认读、理解。

(带生字的词,含多音字的词,难以理解的词,有特色的词,需积累的词)
1. 会写的字
cháo 结构左中右笔


五笔IFJE 形近

朝嘲
词性形容词同音

朝嘲
15

C
英语潮水tide


微湿,含水汽。



潮湿潮声潮汐浪潮
学生朗读课文
识字方法“水”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构字方法左边占四分之一,中间和右边均等。

组词造句潮湿:下雨前,空气是潮湿的。

2.词语讲解
熟睡:睡得很沉,睡得很香。

绽开:裂开。

波浪滔天:形容波浪及大。

3.近、反义词[近义词]
抱---搂绽开---开放吼---叫
[反义词]
笑----哭闹----静送----迎波浪滔天---风平浪静
第三板块—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从本课三首诗
中,各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

3.小组讨论。

4.指名回答,随机指导。

《天和海》写了大海神奇的蓝色。

《海上的风》写微风
吹动大海时荡起的无数浪花;大海还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
音;吹狂风时,大海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发出巨大的吼声。

《大海睡了》写了深夜里,倒映着月亮和星星的大海平静极
了。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第四板块—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认识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只要能很好地记住生字,就给予肯定。

4.指名朗读每首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齐读全诗。

第五板块—句段解读,文章梳理【目标B3,15分钟】
A句段解读
他抱着明月,他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他熟睡的
鼾声。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大海在
夜晚的特点。

“明月”“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夜晚的大海平
静了许多,他轻柔的潮声就像熟睡时发出的鼾声。

一副多么恬
静的画面啊。

B文章脉络
全文以诗歌形式出现,共有两首,第一首写出了大海夜晚温
柔静谧的特点。

第二首分为四小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海上
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的浪花翻滚;把海上的风比作“琴
师”,展现海浪翻滚所发出的声音;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
士”,展现海上渔船来往,一派繁荣的景象;把海上的风比作
“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万马奔腾、波浪滔天的壮观
气势。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板块个体学习清单批注第六板块—【目标A2,B3,30分钟】
拼读音节
一、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2、全班评议。

3、齐读全诗。

二、感情朗读,感悟理解
1、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同学们,人是有喜怒哀乐的,当你高兴的时候,说话的
语气是欢快的;当你生气、愤怒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却是恶狠
狠的、可怕的,对吗?其实,大海也有喜怒哀乐,你相信吗?
只要你用心读读课文,细心体会一下,它就会告诉你了。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自由朗读。

3、说说自己在朗读中想象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尝试用
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4、小组互读,相互评议。

5、全班归纳,教师随机指导反复朗读。

(读《天和海》时读出欢快的语调,第一小节四个“蓝色”
要重读,读出作者对大海神奇的蓝色的喜欢;第三小节要读出
惊讶的语气,读出作者梦幻般的联想。

读《海上的风》时第一
小节应读出轻柔欢乐的语调,第四小节则语调激烈高昂,读出
大海磅礴的气势。

读《大海睡了》时应用缓慢、轻柔的语气,
读出大海的宁静。


6、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七版块—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下打上重点号,仔
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打
上问号,与同学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提问。

2、学生质疑,教师随机指导难点。

第八版块—激情总结,激励探索
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
快飞翔的海鸥,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
学好本领,将来探索。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累计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板块个体学习清单批注
第九板块—复习巩固
拼读音节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

检验学生的“会写字”的掌握。

第二题、辩字组词。

学生易混淆的形近字如“飘和漂”等检验。

第三题、按要求填写。

检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用“像”造句等。

第十板块—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