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伯的“革命”之梦——试论有二伯的生存梦想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阅读题

呼兰河传阅读题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题一、整体感知:《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我”在文中是怎样的角色,有什么作用?明确:《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视角的运用,这种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为呼兰小城的存在方式创造了宽阔的空间。

无论从作者的表达还是从读者的接受来看,它都将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小说的儿童视角呈现给我们一种令人震惊的儿童所固有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

萧红笔下童年之“我”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所展示的儿童情趣几乎不受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浸染,从而使《呼兰河传》中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普泛的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并构成小说中最具有生命和美学认知价值的一部分。

只有在还没被尘世干扰过的孩子们的心灵上,还暂时保留着人际关系的纯正。

“我”和“小团圆媳妇”之间的对视、微笑等有声无声的交流,都是那么的纯净与可贵,是成人世界所不能理解的真实。

儿童那未被污染的纯洁心灵缩短了他们与人人视为异端的人之间的距离,于是成人所无法体察的真实而残忍的细节落入孩子的视界之中:只有“我”说小团圆媳妇“没有病”;只有“我”知道她不是掉了头发的妖怪,她的辫子是“剪刀剪掉的”;只有“我”毫无顾忌地掀开她的棉被,和她玩玻璃球;也只有“我”关心她死去的原因和埋葬的情形……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那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价他们?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文化的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

2023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_2

2023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_2

2023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打开《呼兰河传》,灰暗的色彩,平静的叙述,把我们带到了20世纪初的呼兰城。

走进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们日复一日平静地生活着,春去,秋来,循环往复。

唯一飘出笑声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后院。

作者的童年生活快乐,却也寂寞,从祖父这里她获得里唯一的家庭温暖,祖父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爱,是作者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

除此之外,在《呼兰河传》中,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描写了呼兰人的圣湖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小城种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看客,他们愚昧无知,冷酷无情,对生命漠视。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大漠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女孩子并不像谨小慎微的团圆媳妇。

于是,婆婆开始“好心”地教导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了。

却没想到出了事,小团圆媳妇“病”了。

然后,“热心”的各位邻居带来了各种偏方,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画符、用开水烫……一一试过后,小团圆媳妇终于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

她死了,终于“回家”了。

让人毛骨悚然的治病过程,就是在各个“热心肠”的邻居的围观下完成的,人命在他们眼里算什么!也许还比不上几块豆腐。

这是什么样的吃人规矩!这就是打得小团圆媳妇丢了半条命的规矩,这就是呼兰人守着的老祖宗留下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

它吃掉了小团圆媳妇的生命,更吃掉了千千万万呼兰人的心。

他们像是没有知觉一样,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真是可恶,可叹!万幸,在冯歪嘴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

他在王大姐死后,一个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虽是艰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改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冯歪嘴子坚强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毛驴饮水了,他就立刻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难,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而这,我想也是作者萧红的期待吧。

呼兰河传资料

呼兰河传资料

《呼兰河传》复习资料一、作品简介《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年),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中国作家,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1942年因病逝世于香港。

主要作品:《跋涉》、《生死场》、《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

三、创作背景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

《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

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四、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2024年《呼兰河传》读后感_18

2024年《呼兰河传》读后感_18

2024年《呼兰河传》读后感2024年《呼兰河传》读后感1《呼兰河传》是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完成了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一书共有七章构成。

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

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热水烫驱鬼后,奄奄一息,最终命归黄泉。

小团圆媳妇的死去向我们展示了封建、迷信的传统风俗的恶果。

而小团圆媳妇就成了陋习的牺牲品。

她的婆婆,只因媳妇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认为她打破“常规”,无情地用烙铁去烫她。

在小团圆媳妇死后,她的大孙子媳妇,聪明、能干的一个人,像从人世间蒸发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妇”而家破人亡后,她寂寞的甚至问过路人“你家里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

他身无分文,却热爱生活。

带着小萧红去公园玩,没有钱给小萧红买玩具和糖果,只是说“快走,快往前走。

”小萧红赖着不肯走,他只得无奈的说出实情:“你有二伯没钱。

”他十分孤单,孤单的与动物谈话,与砖头谈话:“你这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样,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为啥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扬威的,脚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还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烂不堪的,后来被逼无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东西换点钱用。

但是萧红是同情有二伯的,没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东西。

《呼兰河传》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小城风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2024年《呼兰河传》读后感550字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00字15篇(8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00字15篇(8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00字15篇(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00字15篇(8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呼兰河传》导读单

《呼兰河传》导读单

《呼兰河传》导读单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人文主题:难以忘记的童年往事北方小城的冷暖故事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次数阅读内容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第一次导读课、封面、序、导读、目录观看导读课第二次导读、第一章P13-P51完成导读单第三次第二章P52-P80完成导读单第四次第三章P81-P115完成导读单第五次第四章P116-P136完成导读单第六次第五章P137-P188完成导读单第七次第六章P189-P218完成导读单第八次第七章、尾声P219-P255完成导读单第九次《呼兰河传》整本书回顾完成导读单第十次评测题、交流课完成评测题观看交流课每完成一次的任务,你可以这样做:在“完成情况”栏里画一个“√”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她的故乡是______ _______。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被誉为“_____ _______”。

2、《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诞生于20世纪的战乱之中,萧红漂泊在遥远的南方而追怀着北方的故土。

著名作家____________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找一找】【阅读内容】导读、第一章P13-P51仔细阅读“导读”部分,提取信息【环境金字塔】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呼兰河传》从严冬起笔,冬天把大地都冻裂了,突出了呼兰河城的极度严寒,让我们感到一片荒凉。

可是,在这样荒凉的一个小城中,作者始终记得那绚丽多姿的火烧云……请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之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P5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那自然的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

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二伯的“革命”之梦——试论有二伯的生存梦想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萧红是我国文学史非常有才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短短31年的生命历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就是众多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一部。

有二伯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塑造的的一个人物形象,有二伯因其特殊的悲喜兼具的人物性格成为《呼兰河传》值得探讨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

本文通过《呼兰河传》中塑造的人物进行分析,以有二伯为例对其人物特点及其革命理想展开分析探讨,对有二伯命运形成的悲剧性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提出对旧社会压迫人性的批判,对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关键词:有二伯,生存梦想,悲剧形象The dream of " revolution" of two jobs - on thesurvival dream of two jobsMajor:Student No.:Student:Teacher:[Abstract]Xiao hong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er short 31 years of life, leaving behind many thought-provoking literary work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Hulan is one of the many literary works. You is the character image of Xiao hong in the Hulan, and has the character of second because of his special Soliloquy, it is worth exploring the image of the tragic character in the Hul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Hul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haracters and his revolutionary ideals, and profoundly reflects on the tragic of the destiny of two jobs, and puts forward the criticism of oppressing humanity in the old society, and negates the social reality of human personality.[Abstract]:you, survival dream, tragedy image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2)一、“有二伯”形象分析 (3)(一)“普通”与“古怪” (3)(二)“自尊”与“自卑” (3)(三)“贫穷”与“偷窃” (5)二、“有二伯”命运形成的悲剧性 (7)(一)个人生存理想与社会环境存在冲突 (7)(二)个人力量对社会大局的不可抗性 (8)三、“有二伯”形象的意义 (9)(一)对压迫人性的批判 (9)(二)对扭曲人性的现实社会的否定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1)有二伯的“革命”之梦——试论有二伯的生存梦想前言萧红作为我国一名杰出的女作家,在她短短的三十一年的生命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她写的一本小说《生死场》因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推荐,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她名气大增从而奠定了萧红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地位。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同样也是我国文学领域的艺术精品。

《呼兰河传》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主要描述了上世纪20、40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这本著作真正的还原了当地的百姓平凡、繁琐、落后贫困的生活情境和顺其自然、甘于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毫无修饰的艺术手法,书中还穿插运用了一些当地的俗语,增强了它的描述功能,比较有表现力,在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描写的事物片段等生动具体,人物刻画的张弛有度,读者很容易被里面的故事、人物所感动,很容易就进入到小说的世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小说的整体架构比较松散,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呼兰镇的各个阶层的人物、从各个层面来组织整个故事脉络,作者文中对当地的环境、人物、风俗习惯以及语言刻画等方面刻画的自然细致、合乎情理,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地印象。

众所周知,萧红的《呼兰河传》是现在文学领域中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流《呼兰河传》并没有失去自己应有的艺术价值,反而变得弥足珍贵,故事中动人的生命旋律深深的感染着读者,打动了不同年代读者的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1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萧红因创作了《呼兰河传》逐渐形成了萧红的研究热潮,对于《呼兰河传》的研究也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90年代开始,对《呼兰河传》的研究中加入了女性批评这一研究视角,故事中的时代背景、地域特色、研究价值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开始把以往的研究扩大到这些方面来,对《呼兰河传》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1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一、“有二伯”形象分析《呼兰河传》由著名作家萧红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2《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七个章节组成:第一部分(1、2章)主要描述了呼兰镇的民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灯、四月八的娘娘大会等;第二部分(3、4章)主要讲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构成的童年生活,第三部(5、6、7章)分主要讲述了小城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子的故事等,故事过程中各人物、各章节、各部分并无实质必然的联系,每章都都有自己的故事情节,前后有序。

这本小说创作于抗日战争阶段最艰难的时期,这使在异国他乡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童年、家人以及故乡,因此《呼兰河传》是以自己的故乡和快乐的童年时光为原型创作了这个文学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在艺术形式属于比较独特的。

3这部小说虽然刻画了人物形象,却没有设置主角,虽然是在叙述故事,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脉络并没有必然实质的联系,但从全书来看又像一个整体。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人物刻画,主要以情作为着眼点,贯穿整个小说过程,被大家认为是是一篇最不像小说的小说。

《呼兰河传》是一部比较分散的小说,这个小说里虽然没有主角,但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故事中小团圆媳妇健康活泼、单纯的形象;小团圆媳妇婆婆固执保守、封建迷信以及落后愚昧的人物形象;处于奴隶地位却有着主子思想的有二伯;敢于打破封建制度的冯歪嘴子,受到周围人们的欺负鄙视却仍然保持乐观平静的人物形象,故事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反思和重要的启发。

无比地悲伤或是悲愤。

本文以有二伯为例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作者描写有二伯的经典片段对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一)普通与古怪《呼兰河传》中是这样介绍有二伯的,文中用了这两句话:“祖父说,有二伯来我们家已经30多年了,刚来的时候才三十多岁。

”“它的乳名叫有子,现在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在叫着乳名。

”这两句话看似平淡却透漏着重要的信息,文中对有二伯的真实名字没有透漏只用了相近的称号,这说明中有二伯是一位普2萧红的最后四十天3萧红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通平凡、甚至没有自己姓名的小人物,文中还有许多片段对有二伯的描述,例如:“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

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等都说明有二伯是一个普通无畏、古怪贫穷的老人形象。

自古以往,中国人就比较在意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它们代表自己区别于他人的识别符号,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二伯有许多名字,如‘祖父叫他有子,地户叫他二东家,文中还以“我”自称’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他的真正名字,只不过只根据他所处的阶级地位以及社会角色延展出来的称谓,他与故事中的小团员媳妇、老厨子、冯歪嘴子等人物一样都处在社会的底层,都没有自己真正的名字,只有所谓的代号而已,他们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个个普通卑微、贫穷的小人物形象。

《呼兰河传》中对有二伯曾这样描写道:“如果有新奇的玩意儿,不给他看,他就直接开骂。

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看这些个玩意儿,你们拿去吧!”有东西不给看便开口骂,给看却又便不看,这就表明有二伯的古怪之处。

有二伯的古怪之处还表现在文中写:“他自己很爱和天空中的燕子谈心说话,和身边的大黄狗聊天,一旦和人在一起他就没话说了,就算有说话也是语气也是很古怪的。

”4平常别人都是很少和有二伯说话的,虽然祖父优势对他比较亲切,但两人之间毕竟有主仆之分,不能形成平等的交流;文中的老厨子虽然身份也低微,却总喜欢欺负挖苦他,因此两人也不能正常的交流。

这样分析来看有二伯的内心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和他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他内心的愿望以及感受也无处倾诉,整天除了干活就是一个人独处,或者与周围的石头、大树小鸟来倾诉自己的心愿,这些看似古怪扭曲的行为,正是有二伯处在社会底层贫穷的生活所致,生活的重担压在有二伯瘦弱的肩膀,压驼了他的背,造成了他古怪的性格。

(二)自尊与自卑文中有二伯的自尊主要在于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在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

当别人叫他“二东家、有二爷、有二伯”之类的称呼时,他就眉开眼笑、非常开心。

因为“伯、爷、东家”的称谓显得辈分比较高,同时别人的这些称呼也能凸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他最不喜欢别人叫他“二有子”了。

当街上的小孩子一边叫他“二有子”,一边向他扔石子,他会暴跳如雷非常愤怒,他会追着那些小孩打的,直到那些小孩子改口叫“有二爷、二东家”时,他才会4张晓宏.略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语言风格[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住手。

5通过这些片段的描述,说明有二伯这个人还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的,而且自尊心还是比较强的。

有二伯的自尊从另一方面来看是源于他内心的自卑。

他在“我”家三十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逐渐消磨掉了他的生命斗志,也逐渐屈服于自己贫穷困苦的命运,放弃了人最基本的自尊。

在一些方面,这种“自尊”与“自卑”相互融合,表现出一种相互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状态。

文中对有二伯有许多的称呼,例如祖父叫他“有子”,老厨子叫他“有掌柜”,我叫他“二伯叔”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他真正的名字,只是一个所谓的称呼而已。

当小孩子或者老厨子叫他‘有子“时,他就非常生气,当祖父叫他“有子”,她不但不生气,而且还会说“向皇上请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