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1一、整体感知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二、通读概括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大意。
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两个词形容?小说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来表现少年的生活的?提示:宁静、美好。
事件、场景:①在沙堤旁扯霸王草。
②采写齿苋。
③在沙堤旁歇憩(扔石子,白皙少年教黝黑少年地理知识)。
④划水(划到河堤的对岸)。
⑤在河对岸抓蛇。
⑥共同观看两只白色小鸟在水草边美丽、安详、自由自在。
三、分析环境描写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1)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云和风,统不知蜇到哪个角弯里去了。
(2)然而长长沙滩上,不久即有了小小两个黑点;又慢慢晃动慢慢放大。
……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3)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速地流。
粼粼闪闪。
……卵石好洁净。
(4)并且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
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
……恰如了少年的梦想。
(5)雪白雪白的两只小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显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6)四野好静。
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
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地亮。
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7)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的影子。
……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8)惊飞了那两只小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然地远逝了。
(9)天好空阔。
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
作者笔下为我们描绘了炎热的夏日,空旷苍凉的沙滩,雪白的水鸟和绿生生的水草,绿色的岸和谈青的山,热辣的太阳和清凉的河水……一白一黑的少年恣意任情游乐其间,一切是那么平和安静,与白色鸟“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鸟》教学设计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海路中学秦枭娜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品析、积累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学会用默读、勾画、概括、质疑的方法来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品味语言,理解内涵。
第二课时侧重鉴赏风格,联读写作。
教学步骤:一、导上帝爱鱼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人也爱鱼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谁能补充下面这句话呢?(配图)上帝爱鸟人也爱鸟过渡语:是啊,人类爱鸟,却经常无视鸟的渴望与自由……现在我们就和梁实秋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倾听鸟语,感受鸟的悲喜。
(板书课题)二、内容概括、初悟情感1、通过预习,了解了生字难词,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
屏显: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要求:标清段号,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描写鸟的句子及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我爱鸟)屏显:用以下句式说话我(作者)爱鸟,爱它的。
(用文中语句作答)示例:我爱鸟,爱它的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
3、交流4、小结:不管是在四川看到自由飞翔的鸟,临风顾盼的鸟,还是笼子里的鸟,寒风中枝头的鸟,豪横无情的鸟,作者开门见山就说(我爱鸟)(过渡语:一个“爱”字,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就是围绕着“爱”的情感来展开的,其字里行间正饱含着“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
)三、品词赏句、探究情感1、过渡语: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字里行间的爱吧!2、范读第3段,屏显:听读,圈点勾画。
学生点评我最喜欢这一句: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案模板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等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态度。
(3)学会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深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鸟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提高复述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大自然的热爱。
8. 板书设计:《鸟》主旨: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结构:引入-> 自主学习-> 课堂讲解-> 课堂讨论-> 实践环节-> 课堂小结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doc

11 鸟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第一( 1-2 小)写自己而感受到的苦。
第二( 3-5 小)写生的描写了悦耳的叫和美的形体,表达了的欣喜之情。
第三( 6-7 小)写在人喜悦的同,也人悲苦。
四、探1.作者写了哪些?《》并不限于某一,有杜、麻雀、喜、、猫、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2.同学声散文,整理出描写的声音、外形的。
清脆、嘹亮、、和、色彩斑、玲瘦而不干、丰腴而不臃、盼、高踞枝、俊俏、灵些在性和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的感情?都是褒表示作者喜、美之情的。
的的喜之情3.从文中找“ ”的原因。
有中的同情( 2 );比写的苦;有的美的美;有通来写人的心情,也是的: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呱呱噪啼” ,再刻画其叫而音丰富,短叫而不,似和的交响,地造了悦耳的效果;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更俊俏的⋯⋯4.前面 4 写作者的喜,何后面两却写了“悲苦”、“ 感”之情?两种矛盾的感情出在同一篇文里是否不太?如果前面四是真而生地体了作者“喜着的可”的,那么后面两却是了作者“悲苦着的悲苦”,同反映了作者的关,种比前面四可能要得更深刻更丰富。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对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状态能有一些了解。
2.能从观鸟的过程中获得美感。
3.能正确认识并处理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从观鸟的过程中获得美感,能正确地认识并处理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月天,清风送冷,枯枝新芽嫩;侧耳听,啁啾细语,暖人心那是谁在报告春的消息?出示影片《杜鹃》是鸟!今天我们怀着欣喜走进这美妙的鸟世界。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观鸟——领略鸟的魅力1.播放视频:欣赏鸟的体形美、色彩美、鸣声美、飞翔的姿态美以及鸟所具有的人性美2.谈谈自己最欣赏鸟的什么美,为什么?四.读鸟——感悟鸟的内涵阅读《鸽子》《空山鸟语》《古鸟化石》,思考:1.屠格涅夫写作《白鸽》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一只白鸽寻找另一只白鸽安稳回家的情形,表现了鸽子的坚毅、勇敢和互相救助的精神,也寄托了作者希望人类能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的理想大雷雨、麻雀——鸽子坚毅、勇敢和友情。
鸽子的安宁——自己的“孤零零” 衬托、比喻、拟人。
2.《空山鸟语》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偏爱听鸟的声音?【明确】作者从小就喜欢听鸟声,希望通过听鸟声来重温“旧梦”作者能从鸟的“美妙的清音”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鸟鸣是自由自在的,作者向往这种自由生活,甚至自己“想做一只鸟”3. 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鸟给人类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启发?【明确】观赏、肉用、捕虫、仿生学的运用【启发】:(一)鸟给人类科学上的启发(1)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现代的飞机的发明就是受到鸟飞行的启发。
初中课文《鸟》教案

初中课文《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了解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类的知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点评。
2. 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鸟类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写一篇关于鸟类的短文,可以是科普知识、故事、感想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鸟类,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8课《鸟》教案

此外,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认为可以进一步优化。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程导入环节,我提问的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但他们对于鸟类生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我可以在课前准备更多关于鸟类的趣味知识,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授生态意识方面,虽然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认识到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可能并不会立即改变。为了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鸟类保护和环境美化,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8课《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8课《鸟》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鸟》一文,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通过对鸟的赞美,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翱翔”、“婉转”、“巢穴”等,并掌握其用法。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需要更加及时地进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鸟类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七年级语文鸟教案

课题:《鸟》阅读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鸟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学会运用线索理解文章和推理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学会运用线索理解文章和推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鸟》一文的复印件。
2.多媒体设备和资料。
3.相应的学生教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互动:鸟是人们常见的动物,知道哪些鸟呢?2.展示与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鸟类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询问学生一些关于鸟的问题,如它们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们生活在哪里等。
二、信息收集和整理(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鸟》,然后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收集关于鸟的相关信息,并记录在答题纸上。
2.展示学生的收集成果,进行信息整理。
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和核对信息。
三、鸟类特征的辨认(15分钟)1.讨论一些鸟类的特征,如喙的形状、翅膀的长度和形状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2.让学生自主观察一些现成的鸟类标本或图片,通过观察和辨认,归纳总结鸟类的一些共同特征,如身体覆羽、喙、爪等。
3.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并复述自己观察到的鸟类特征。
四、阅读与理解(2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鸟》。
2.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线索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推理出一些隐含信息。
4.展示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结论,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五、写作训练(20分钟)1.提出写作任务:假设你是一只鸟,请描述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文章。
2.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和创造力完成写作任务。
3.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自己的写作成果,班级通过集体评审选出优秀的作品。
4.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通过复习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
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都是褒义词
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
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五、品读课文
师: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例: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六、比较探究
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猫有着独特的感觉器官,除了灵敏的耳朵外,它还有一双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体的眼睛,白天瞳孔缩成一条线状的缝,晚上放大成圆形.眼的上边与嘴的两旁有长而硬的毛与胡须,上面布满极细的神经,可以帮助它感觉黑暗中的情况.此外,它足下有柔软的肉垫;趾上尖锐的钩爪,平时缩在里面,在扑向老鼠的刹那,猛的伸出,触着鼠身,入其肌肤,万无一失.
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说明文严密严谨尽量客观,使用的方法偏重科学说明;状物散文带有情感理趣,比较主观,使用的方法偏重文学.
七、小结: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
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地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